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果。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邓小平始终高度重视制度问题,把制度建设提到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他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实现的根本目标和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巩固的基础,确立正确的方向,做出了开创性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主义制度扬思基搞社会主义自然要搞清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自然也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然而,有人一直...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对于要从我国具体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各方面都从理论上作了深入的论述。我就学习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问题,谈谈个人的体会。一、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第一,社会主义是个好制度。邓小平说:“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的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命,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①社会主义制度所以是个好制度,是由于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消除资本主义一切主要矛盾,从而也消除资本主义社会一切丑恶现象,为社会生产力的更快发展创造了各种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过程中继承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理论,并提出了一些开创性的新观点,发展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民主法制思想。他指出:“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①又说:“‘老祖宗不能丢啊!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②与这一思想相适用,他在以下方面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改革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说过:“总之,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占主体?这不是一个出于情感基础的道德和信仰原则,不是一个政治判断,也不是一个为坚持而坚持的问题;它是一个由生产力标准发展而来的不能离开人来谈的社会现实与历史的准则。因为从中国的现实看,从世界的长期发展趋势看,它比其它任何一种私有制都优…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论社会主义的两个基本特征朱宝信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性质和社会主义实现的途径,前者是“社会主义是什么”的问题,后者是“社会主义如何实现”的问题。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性质的理论,在他的几部早期著作...  相似文献   

7.
提起社会主义,人们并不陌生,觉得太容易理解了,然而最简单的事情往往又是最复杂的。中国人民在高举“社会主义”旗帜的四十多年,尤其是国门大开十多年后的今天,突然反思“什么是社会主义”、其“本质是什么”,甚至许多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对“社会主义”感到迷茫,这不能不说是个“历史的怪圈”。为此,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真正从思想理论上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必须正确解决的首要的理论与实践课题。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视察南方时的谈话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概括的说明。他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本文试就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问题谈两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根据对市场经济的内在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本质、中国国情、人类文化发展的趋势、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和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性发展要求的全面而深入的分析,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应是“能力本位”;由此,在21世纪,中国应实行实力主义的发展战略;相应,中国的教育模式应从单纯的书本知识教育走向能力教育。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总结我国长期实行“高积累,低消费”和“先生产,后生活”的经验教训,在倡导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十分注重提高人民的生活和消费水平,对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对消费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改善人民生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等,作了大量的论述,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消费理论。深入学习邓小平的消费理论,对我们当前扩大内需、化解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有重要而现实的指导意义。 邓小平的消费理论应当从以下两方面来把握: 一、提高消费水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实行“股份制社会主义”的特有推力中国从计划经济转上“股份制社会主义”,除了社会化大生产要求股份制这一根本原因外,还因为中国存在一些具体的经济一政治推力。(1)中国大陆计划经济绩效远远低于实行市场经济股份制的香港和台湾。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这是相当强烈的刻骨铭心的刺激。邓小平同志多次说及这一对比,表示决心要“杀出一条血路”。与这一对比相呼应,前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阵营”也因实行僵化的计划经济制度而解体。相反地,被看成垂死腐朽的西方股份制经济却在二战以后获得大发展。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  相似文献   

11.
朱执信的民生观借鉴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吸收了苏联的经验,也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他提出了通过赎买土地政策实行土地国有的土地经营思想、发展实业来振兴国民经济,他的“理想军队”、“理想地区”方案直接面对民众生活,体现了以民为本值得肯定.“理想地区”是朱执信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探索,是一个过渡阶段,它突破了旧三民主义,但还不能认定是完全的社会主义制度,也不是资本主义制度,而是一种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代表平民利益的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模式”的概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 《南方论刊》2006,(10):5-7
中国的发展已经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中国模式”的提出正是基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本文从“中国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中国模式”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中国模式”与其他发展模式的对比三个方面来理解“中国模式”的概念,最后总结出了把握“中国模式”需注意的三点。  相似文献   

13.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同志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首先提出的。党的十四大认为,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国两制”构想,对于和平统一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及维护世界和乎必将产生深远影响。一、“一国两制”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产物“一国两制”概括地说,就是在一个国家的前提下,国家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作为特别行政区,实行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这一科学构想的基本内容是。第一,“一个中国”是前提。就是祖国要统一,只能在一个中华…  相似文献   

14.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独特性所在。新发展阶段是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阶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既要做大“蛋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还要分好“蛋糕”注重解决改革发展成果共享问题。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以制度集成创新推动共同富裕,要坚持和完善党集中统一领导的根本领导制度,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5.
从哲学的观点看,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的论述属于认识论范畴,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论述属于方法论范畴,关于“三个有利于”标准问题的论述属于价值论范畴。邓小平理论以社会主义本质为起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介,以“三个有利于”为归宿,是一个层次分明的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相统一的体系,逻辑前提是他的科学世界观。  相似文献   

16.
看待社会主义的方法论,肯定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说,建设社会主义的操作法,构成了“社会主义观”的基本内容。若此前提成立,那么,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当包括他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态度,关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能够发展中国”的价值判断,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科学规定,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这些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它的特定含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范围的,有十多亿人口的大陆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小范围的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按照传统的观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两种社会制度,要么是社会主义“吃掉”资本主义,要么是资本主义“吃掉”社会主义。然而,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邓小平却突破了这种传统观念,他关于“一国两制”的论述内容十分丰富,论上有许多创新,它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的思想,又在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现实关系上突破了某些传统观念,值得我们认真领会学习。本文结合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的论述,探讨大范围社会主义和小范围资本主义的关系, 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引起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中国7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历史进程中的伟大创造,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制度支撑和制度保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深蕴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彰显着独特的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蕴着“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在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彰显着独特的制度优势;深蕴着“改革性”与“定型化”的有机统一,在勇于自我革命、逐步定型优化中彰显着独特的制度优势;深蕴着“传承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在传承中华文明、包容世界文明中彰显着独特的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19.
<正> 何谓“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是在一个国家内,允许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一种政策。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29页)这是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历史的潮流和人心归向,提出的香港、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祖国的一项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20.
董仲舒为了巩固大一统的政治局拘,以天人合一为思维导向,从制度文化建设的理论高度,做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工作。他使辞育制度‘j官吏选拔制度相结合,为封建专制政体开辟了高质量的、稳定的官吏来源,并从苏度上落实了儒家“学而优则仕”的理想;他进一步强化了宗法封建社会家国同构的政治功能,使儒家忠孝一体的说教,上升到制度范畴的层面,并转化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行为方式;他采儒法之善,辉以阴llH五行学说,使儒表法里(或曰阳德阴法)的统治方略,成为整个封建社会的治国“范式”。这些,为其实现思想方面的一医天下、道一风同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