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针对典型的多车道双向十字交叉路口.以四相位信号控制为例,在交叉口初始排队长度和车流到达率已知的情况下,建立了以控制周期内路口车辆延误最小为目标,以信号相位绿灯时间和信号周期时长为变量的非线性规划模型.  相似文献   

2.
混合交通条件下单点公交优先信号配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我国混合交通特点,对定时式公交优先信号、定周期感应式公交优先信号配时方法进行了研究,以交叉口人均延误最小为目标,基于单一相位定周期公交优先感应信号配时方法,建立了多相位定周期公交优先感应信号配时算法和建立了定时式单点公交优先交叉口信号配时模型.以某城市信号控制交叉口调查数据为输入样本,采用Newton迭代算法优化求解公交优先信号配时,运用仿真软件Vissim,仿真不同配时方案下的交叉口延误情况,分析结果表明该配时方案能有效减少人车延误,提高信号控制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3.
城市交通干线信号动态优化控制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城市交通干线的信号协调控制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动态优化控制方法。首先通过分析系统中车流的宏观运动以及对相位差进行动态描述,基于交通流的到达情况和信号周期间的车流耦合效应,建立了以控制周期内系统的通行量最大为目标、以信号周期、绿信比以及相位差为优化控制变量的交通干线信号动态优化控制模型,并设计了相应的实数编码遗传算法,最后在动态的交通需求模式下对文中方法和传统的定时协调控制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文中方法能够适应交通流的动态特性,并能大幅改善交通干线的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城市交通的交通流特性,在分析平面交叉口控制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本周期和前一周期的车流量数据,采用线性预估方法,对下一周期的车流量进行估计,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实现单交叉口多相位信号配时方法,以单交叉口周期车辆停滞最少为控制性能指标,确定下一个周期的信号配时,仿真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周期平均控制力矢量分析法”为理论基础,对激光遥控运动物体舵机系统产生的控制力做了理论分析。这里以遥控系统自动测量和自动计算出来的误差信号为出发点,论述了误差信号、控制信号和控制力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多种殊特方位角情况下的周期平均控制力作了分析、作图和计算。从理论上证明了对旋转运动物体采用激光遥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基于重复控制的多重周期信号控制方法,应用内模原理和数学换算,通过建立一个新的状态空同模型,将对原始多重周期信号控制问题转变为一个线形二次型的最优控制问题,从而通过线形二次型最优控制理论计算出需要的控制律.仿真例子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借对向出口车道左转交叉口交通控制方案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提高借对向出口车道左转交叉口信号配时的科学性以及交通流运行效率,提出借对向车道左转的适用条件,将左转机动车的到达-驶离图式分为8种情况,分别建立每种情况下左转机动车的延误计算方法.以交叉口车均延误最小为目标,以周期时长、主信号与预信号各相位绿灯时间、借对向车道左转车道的长度为优化变量,建立了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优化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以算例的形式对所建立的优化方法进行验证,并与传统控制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优化方法可以提高左转机动车通行能力,减少其所需绿灯时间,进而缩短交叉口周期时长;左转相位绿灯时间的缩短减小了直行相位的红灯时间,进而缩短了交叉口的车均延误,在高峰期交叉口车均延误下降比例达到23.8%.  相似文献   

8.
针对已有交通信号控制方法难以有效疏导拥挤交通流的现状,以感应线圈检测器采集到的实时数据为拥挤识别的基础,以拥挤流向放行车辆数最大为目标,提出了一种无信号周期、无固定相位相序限制的单个交叉口自组织信号控制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候选信号相位集、各流向权重、等待时间上限的确定方法,设计了局部拥挤条件下单个交叉口的自组织信号配时方法,并以VISSIM为工具进行了模拟验证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改善局部交通拥挤的疏导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已有交通信号控制方法难以有效疏导拥挤交通流的现状,以感应线圈检测器采集到的实时数据为拥挤识别的基础,以拥挤流向放行车辆数最大为目标,提出了一种无信号周期、无固定相位相序限制的单个交叉口自组织信号控制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候选信号相位集、各流向权重、等待时间上限的确定方法,设计了局部拥挤条件下单个交叉口的自组织信号配时方法,并以VISSIM为工具进行了模拟验证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改善局部交通拥挤的疏导效果。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评判波形复杂信号周期与否的技术难点,提出了以序列自相关分析为基础的评判算法和周期计算方法.结合考虑实际信号与理想周期信号的差异,就信号周期与否的评判标准进行了MATLAB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信号周期波动不超过10%时,信号序列自相关系数的最大值的平均值不小于0.9821.分析了仿真数据的客观性,指出,信号周期与否的评判标准不是绝对的,具体标准应根据实际允许的信号周期波动百分比来仿真确定,最后给出了信号周期与否评判程序流程图.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汽车巡航控制系统,基于巡航控制的原理,提出了一种以PIC16F873为主控单元,以模糊PID作为控制算法,对车速进行控制的方案,介绍了汽车巡航控制系统的原理、此系统的硬件设计框图和软件流程图及模糊PID控制器的具体设计,实验表明,此系统对车速的控制准确、可靠,能够达到期望的控制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双馈感应发电机的无功发生极限,采用一种风场控制策略实现接入点电压达到控制的目标值,以实现风场内的协调控制.方法双馈感应风机机组作为主要无功源,以双馈风机风电系统的功率关系为基础,把并网点电压调节作为目标同时考虑到各机组机端电压的协调控制策略.按照机端电压近似相等的原则来整定各台机组的无功出力,针对所采用的策略应用PSAT仿真软件搭建风场模型并进行了仿真.结果优先控制风电机组进行无功功率调节,降低风电功率波动,仿真结果验证了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结论充分发挥双馈风机作为风电场的元素组成部分的调压能力,提高风电机组对系统正常电压波动的适应性,并且减少了无功补偿设备的无功输出,实现了快速调节.  相似文献   

13.
基于耦合模态控制算法对空间结构主动控制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态空间控制方法是将系统方程转化到模态坐标下得到解耦的以模态坐标表示的方程组,根据一定的控制方法得到模态控制力从而实现了实时控制.本文通过对一个三层桁架结构进行了主动控制试验,介绍了耦合模态控制理论及其实现算法,阐述了压电主元杆件的工作原理,根据Riccati方程得到了主元杆件的最优布置.采用五点滑动平均平滑法进行了频谱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智能结构通过有效的主动控制可以对相应的模态响应进行有效的抑制.并使得模态阻尼系数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无轴承异步电动机的系统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无轴承交流电机的磁悬浮机理进行一般性描述的基础上,采用电枢绕组气隙磁场定向控制来实现转矩控制和悬浮力控制之间的动态解耦,并以无轴承鼠笼式异步电动机为研究对象,研制了一套控制系统,并在原理样机上进行实验,实现了转子轴的稳定悬浮,而且动态性能良好,验证了提出的无轴承异步电动机控制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小地区图根控制测量中,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往往被分成独立的两个测量阶段,致使不同仪器使用次数增加、工作量增加。文章提出了用经纬仪水准测量的方法确定图根导线点的高程,使图根导线点的高程测量在平面测量的同时进行,通过对该法的精度分析,论证了该法实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某型无人机飞行控制地面仿真验证系统的需要,分析了其舵机控制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原理,利用Simulink工具箱建立了电传舵控系统的数学模型,对转速控制律和位置控制律进行了设计.对带有转速控制回路和未加转速控制回路的舵机控制系统以及加入扰动后的舵机控制系统分别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舵机控制系统动态性能及跟踪性能好,抗干扰能力强,能够满足某型无人机飞行控制的要求及飞行控制地面仿真验证系统的需要,为该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7.
在大中型同步电动机逆变式励磁装置主电路拓扑形式的基础上 ,讨论控制系统的设计 .针对主电路的模块并联形式 ,控制电路采用了分层结构主控电路和辅控驱动电路 .辅控驱动电路中采用SG35 2 5进行电流的控制 ;主控电路以 80C196KC和PSD813F1为核心 ,完成模块输出电流给定、状态监控、参数显示等功能  相似文献   

18.
介绍一种在过程控制中实际可行的通用前馈-反缋控制算法-形式固定而参数待定的标准算式.文中给出了推导过程、参数整定方法及模拟实验曲线.该算式可以以功能块形式置于仪表化了的工业控制机内,如同PID标准算式一样,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六自由度半车悬架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并行振动控制方法。在对簧载质量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得到前、后两个四分之一悬架间的耦合定量关系,建立分层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分层振动控制算法。中央控制层以悬架质心处的垂直、俯仰角加速度为控制目标,前、后两个四分之一悬架构成的底层分别结合鲁棒(H∝)和线性二次高斯型(LQG)控制策略并接受中央控制层的协调指令。MATLAB的仿真计算表明:与传统控制相比,控制量的计算时间大幅缩短,因而可以针对路面激励实施详尽的控制,达到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张力与温度是影响低松弛钢绞线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根据生产工艺,采用欧陆590直流调速器作为传动单元,欧姆龙PLC作为控制核心,选用GPS移动式中频感应加热电源,设计了低松弛钢绞线的生产控制系统.对张力控制的原理进行了阐述,并详细设计了一张电机驱动控制原理图和PLC控制流程图.该设计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同时,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减少了废品产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