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李其斌  赵晓琴  刘唐威 《广西医学》2002,24(12):1966-1969
急性心肌梗死 (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危重急症 ,近年来 ,在治疗 AMI中 ,溶栓治疗 ( thrombolytic therapy)已获得了大量成功的病例 ( 1) 。已成为 AMI救治的首选疗法。急诊溶栓 ( Emergency thrombolytic therapy,ETT)即指急诊科医生在急诊室内对急诊急性血管栓塞性疾病 (如 AMI、脑梗死等 )的病人紧急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现就综述如下。1  AMI急诊溶栓治疗 ( ETT)的提倡和意义   Reimer等 ( 2 ) 证实 ,动物模型的冠状动脉闭塞导致 AMI,2 0 min内开始由心内膜到心外膜下呈“波前状 ( wavefro…  相似文献   

2.
韦晓 《华夏医学》2004,17(6):905-906
目的 :观察急诊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疗效。方法 :38例 AMI给予急诊溶栓治疗与 4 0例 AMI患者的常规治疗对照。观察急诊溶栓的血管再通情况。结果 :急诊溶栓组和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 79%和 15 % (P<0 .0 5 )。结论 :急诊溶栓治疗可提高 AMI的冠脉再通率。  相似文献   

3.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静脉溶栓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近年来有很大进展,在早期冠状动脉造影、溶栓和支架置入等治疗使患者预后有很大改观。对高龄(75岁以上)AMI患者的溶栓治疗更有其特殊性。我们在最近1年里使用国产尿激酶对41例AMI患者实施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对比75岁以上高龄患者溶栓治疗的特征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梁凤  李冬萍  陈辉  杨擎 《新疆医学》2008,38(5):70-72
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是20世纪80年代开展的重要方法之一,已被临床广泛接受.而溶栓效果及预后与开始治疗的时间密切相关.近年提出了溶栓黄金时间的概念,急诊溶栓治疗可获得溶栓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开辟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进行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急诊科配备急诊ICU人员和设备,开辟AMI急诊绿色通道,对可疑AMI患者一律立即转入急诊绿色通道,对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的患者迅速施行急诊静脉溶栓。结果:从接诊到溶栓开始的时间间隔平均25min,发病到溶栓治疗开始时间:2h内8例,3h内10例,4h内6例,5h内2例,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84.6%。全部病人溶栓过程未发生严重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对急诊绿色通道AMI病人施行急诊静脉溶栓,可避免门诊转送及进行各种检查耽误时间而使溶栓延迟,获得了宝贵的溶栓最佳时机,提高了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率和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邢金平 《基层医学论坛》2004,8(11):1108-1108
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主要措施是早期灌注,溶栓治疗的目的是使梗死相关的冠脉血管再通。目前溶栓治疗在基层医院已得到广泛应用。我们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收到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方法1.1研究对象自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急诊收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近年来有很大进展,在早期冠状动脉造影、溶栓和支架置入等治疗使患者预后有很大改观.对高龄(75岁以上)AMI患者的溶栓治疗更有其特殊性.我们在最近3年里使用国产尿激酶对72例AMI患者实施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对比75岁以上高龄患者溶栓治疗的特征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改进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于我院治疗AMI溶栓的46例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急诊护理流程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改进急诊护理流程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溶栓情况各项时间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溶栓成功率为86.95%,较对照组的56.52%高(P0.05)。结论对AMI死溶栓患者采取改进急诊护理流程加以干预,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溶栓效率。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区医疗制度在我国的确立,社区医疗机构将面临接诊大量急、危、重病人;而急性心肌梗死在社区的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则是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早期溶栓可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缩小梗死的范围,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临床实践表明,目前只有少数AMI病人早期得到溶栓治疗,多数病人因各种因素或  相似文献   

10.
魏国喜 《当代医学》2013,(24):95-96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急性心肌梗死急诊静脉溶栓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42例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接诊至溶栓治疗开始平均用时22.4min,42例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再通36例,构成比为85.71%,未通6例(14.29%),死亡2例(4.76%)。所有患者均未在静脉溶栓治疗中出现严重的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严格掌握AMI患者行溶栓治疗的适应证,开通绿色通道,早期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在有效溶栓治疗时间窗内完成溶栓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及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1.
谢弘  吴碧霞 《广西医学》2000,22(4):892-893
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关键是:尽早尽快、充分而持久地使梗死相关血管再通,溶栓时间越早,血管再通率越高。因此,在抢救AMI的过程中,应当机立断,一旦确诊,即行溶栓治疗。急诊溶栓的特点是(1):准备时间比病房短,减少办理入院手续、医生交接班及再检查等时间,同时减少搬动对患者的刺激。因此急诊溶栓是一种效果好,更安全的治疗模式,急诊溶栓后的护理及病情监测是急诊溶栓成功的保证,比病房更具特点。1 临床资料  我科自1998年1月至12月收治AMI适合静脉溶栓病例8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的42岁;男性6例,女性2例;其中2例病人入院时心跳呼吸…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急性心肌梗死(AMI)主要是由于斑块破裂诱发局部血栓形成导致血管急性闭塞所致,紧急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血流是治疗AMI最有效的方法,目前除急诊介入治疗(PCI)外,溶栓治疗仍不失为快速血管重建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在不具备PCI治疗的基层医院,溶栓治疗则为首选治疗。根据大规模临床试验研究,标准溶栓治疗仅适用于ST段抬高AMI患者。  相似文献   

13.
靳培敏  周成国 《中原医刊》2007,34(23):56-57
随着急性梗死(AMI)发作时急性溶栓治疗日益广泛应用,溶栓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一过忡低血压、再灌注损伤心律火常的鉴别和治疗,利多卡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及溶栓后再梗死等问题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此,我们将近年收治的AMI病人在急诊溶栓治疗过程中涉及的上述问题的研究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冠状动脉(冠脉)血流突然减少所致的心肌组织的坏死,最常见的原因是血栓形成,所以溶栓治疗已被公认为是AMI后冠脉再灌注治疗的主要治疗方法。本总结我院近10年来采用尿激酶(UK)静脉输注治疗AMI的临床资料,旨在研究从发病后至开始溶栓治疗的时间对溶栓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更有效地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我们对近年收治的 86例AMI患者分别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及静脉溶栓治疗。并将两种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异 )。方法 :随机对 3 5例患者实施急诊PTCA、5 1例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实施急诊PTCA组相关血管开通 3 2例 ,开通率为91 4% ,尿激酶静脉溶栓组梗塞血管再通 3 7例 ,开通率为 72 5 %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P <0 0 1)。急诊PTCA组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为 8 6% ,溶栓组为 2 5 5 % ,两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性 (P <0 0 5 )。急诊PTCA组住院时间为(10 5± 4 5 )天 ;溶栓组为 (2 2 5± 5 6)天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P <0 0 5 )。结论 :急诊PTCA与静脉溶栓治疗AMI时 ,前者在开通梗塞的相关血管及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后者。我们认为 ,有条件的医院在治疗AMI时 ,应首选急诊PTCA。  相似文献   

16.
齐赛花 《吉林医学》2011,(17):3547-354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急诊监护室收治的38例AMI患者在溶栓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外还予以切实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回顾对比2006年1月~2008年5月收治的38例AMI患者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只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对照组)。分析两组溶栓治疗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溶栓治疗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提高溶栓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溶栓疗法是近年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要进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1998—2001年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高龄AMI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严治  李松  彭雄才 《海南医学》2005,16(9):21-23
目的对本院急性心肌梗塞(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的抢救与急诊治疗方式进行总结,以确定院前急救的重要性,并且评价了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与溶栓治疗各自的疗效。方法施行院前急救措施以后,对104例AMI患者的急诊治疗情况和死亡率,与本院以前的病例进行对比。对其中的72例患者行急诊PCI治疗(PCI组),运用PTCA(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nryAngioplasty)和支架置入术;32例患者行溶栓治疗(溶栓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和随访期间的状况。结果对AMI患者施行院前急救措施之后,死亡率下降2.1%,住院天数明显减少,各项指标均有显著者性差异(P<0.05)。其中PCI组住院期间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为94.4%,左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为54.6±4.7%;随访6个月,心绞痛发作4例,3例择期再次PTCA。溶栓组住院期间死亡5例,抢救成功率为84.4%,LVEF为46.3%±4.8%,随访6个月,心绞痛发作10例,8例行择期PTCA。结论院前急救非常有效的提高了AMI急诊的抢救成功率,并且有利于患者的及早康复。AMI急诊PCI治疗可以及时开通被梗塞的血管(InfarctRelatedArteries,IRA),与溶栓治疗相比,可以显著降低AMI的死亡率(P<0.01),并且有效的保护心脏功能,改善AMI患者的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19.
秦法玲 《海南医学》2004,15(12):135-135,147
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治疗,已成为AMI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我院内三科2000年3月-2003年12月应用国产重组链激酶(r-SK)早期静脉溶栓治疗40例符合适应症的AMI患者,总有效率达到80%。现将溶栓方法及临床观察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开辟急诊绿色通道对急诊心肌梗死(AMI)进行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为ST段抬高的AMI(STEMI)患者52例开通绿色通道迅速施行静脉溶栓的临床资料。结果:从接诊到溶栓开始的时间间隔平均25min,发病到溶栓治疗开始时间:2h内16例,3h内20例,4h内12例,5h内4例,梗死血管再通率92.3%。全部患者溶栓过程中未发生严重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严格掌握AMI患者行溶栓治疗的适应证,开通绿色通道,早期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在有效溶栓治疗时间窗内完成溶栓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及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