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放置宫内节育器、口服米非司酮和子宫全切三种治疗方式对子宫腺肌病患者性生活及婚姻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的子宫腺肌病患者300例,分为放置左旋炔诺孕酮缓释系统(A组)105人,口服米非司酮(B组)103人,子宫全切(C组)92人。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患者治疗前1个月以及治疗后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痛经情况、性生活质量和婚姻生活质量进行观察。结果:C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性生活质量和婚姻生活质量满意程度均明显偏低,具有显著性差异。B组患者性生活和婚姻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而A组患者的性生活和婚姻生活质量明显比治疗前提高(P0.01),与B组相比婚姻生活质量更好。结论:左旋炔诺孕酮缓释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子宫腺肌病患者性生活和婚姻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放置宫内节育器、口服米非司酮、子宫全切对子宫腺肌病患者术后性功能和性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6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三组,每组各20例,记录三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治疗前1个月以及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性功能情况和性生活满意度。结果:Ⅰ组和Ⅱ组治疗满意度高于Ⅲ组治疗满意度(P0.05),而Ⅰ组和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和Ⅱ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性功能和性生活满意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均P0.05),且Ⅰ组治疗后12个月性生活满意度高于Ⅱ组患者(P0.05)。而Ⅲ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性功能情况均明显偏低,且性生活满意度未得到提高。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采取放置宫内节育器(左旋炔诺孕酮缓释系统)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术后性功能和性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邓晶  罗菁  王敏  张培  潘伟 《中国性科学》2017,(11):55-57
目的:分析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对子宫腺肌病患者细胞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在本院生殖科诊断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共75例,并于月经结束第4~7d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进行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泌乳素(PRL)水平及体内IL-6、IL-10、TNF-α水平;观察记录患者痛经评分、慢性盆腔痛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及月经量。随访记录患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后3、6、12个月时上述指标变化。结果:患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后FSH、LH、E_2水平无明显变化,PRL水平显著下降(P<0.05)。所有患者痛经评分、慢性盆腔痛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及月经量明显降低(P<0.05)。经治疗患者体内IL-6、TNF-α含量明显增高,IL-10明显降低(P<0.05)。结论: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对治疗子宫腺肌病具有明显疗效,可帮助维持细胞免疫平衡。  相似文献   

4.
《中国性科学》2015,(10):16-19
目的:探讨全子宫与次全子宫切除术与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关系,为提高患者的性生活质量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子宫恶性肿瘤1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子宫切除术组97例,次全子宫切除术组97例。采用不同方式手术后,分别比较两组子宫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性激素变化情况、性生活质量和满意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全子宫切除术组患者术后黄体生成素变化情况为(34.91±1.32)m IU/m L,促卵泡激素(19.28±1.13)m IU/m L;次全子宫切除术组患者术后黄体生成素(25.67±1.44)m IU/m L,促卵泡激素(14.69±1.54)m IU/m L;手术后,全子宫切除术组的激素变化水平明显高于次全子宫切除术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2)全子宫切除术组患者术后性欲评分(159.93±11.31)分,性高潮评分(161.25±14.17)分,性心理评分(165.71±19.64)分;次全子宫切除术组性欲评分(187.21±9.18)分,性高潮评分(190.42±12.56)分,性心理评分(184.49±16.71)分;术后次全子宫切除术组性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全子宫切除术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全子宫与次全子宫切除手术是子宫恶性肿瘤的常见手术方式,次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性激素水平影响较小,性生活质量和满意程度均较高,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囊性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特点及腹腔镜手术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例囊性子宫腺肌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部5例患者均有痛经,平均年龄28.2岁,均施行了腹腔镜下病灶去除术,术后病理均提示子宫腺肌病,术后症状均得到缓解且无复发,1名患者术后自然妊娠并足月阴道分娩。结论:腹腔镜下病灶去除术是囊性子宫腺肌病的一种可行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子宫腺肌病为妇科的常见病,且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该病术前误(漏)诊率较高。现对40例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资料进行误(漏)诊分析。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45.28%,误(漏)诊率54.71%。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AM)对子宫内膜样腺癌(EEC)的术前诊断和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并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全面手术-病理分期证实为EEC的15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合并AM的患者纳入A组,未合并AM的EEC患者纳入B组。探讨AM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病理进展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153例EEC患者中有46例合并AM,发生率为29.87%。B组患者处于绝经状态的比例显著高于A组(76.6%vs. 54.3%,P=0.006);A组患者超声诊断符合率(15.2%vs. 36.4%,P=0.009)、盆腹腔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符合率(26.1%vs. 50.5%,P=0.005)、诊刮病理符合率(56.5%vs. 83.2%,P=0.000)均明显低于B组;与B组相比,A组患者肿瘤高中分化比例较高(93.5%vs. 79.4%,P=0.000)、手术-病理分期处于早期的比例也较高(87.0%vs. 60.7%,P=0.001)、肿瘤的深肌层浸润率较低(15.2%vs. 32.7%,P=0.026)。结论 合并AM的EE...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应用于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探究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今后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门诊收入治疗的子宫腺肌病8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治疗组45例。对照组予以孕三烯酮治疗,治疗组给予LNG-IUS。比较治疗后一般情况。结果:治疗前后,对照组的血清激素水平较治疗组变化更显著;治疗后组间在各激素水平相比差异显著(P<0.05);置放前,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6、12、24个月后,差异均显著(P均<0.01);与放置前比较,患者痛经评分、月经量、血红蛋白水平在置放3、6、12个月后具有显著差异(P<0.01);子宫体积、血红蛋白以及血清CA-125水平均有明显变化(P<0.01)。结论: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可有效改善子宫腺肌病症状,有利于控制AM进展,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性科学》2019,(11):70-75
目的探讨诺舒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月经过多和痛经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5月在宁波市第四医院妇科行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伴有痛经和月经过多症状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诺舒子宫内切除术组(n=73)和传统经宫颈子宫内膜电切术组(n=73)。随访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月经过多及痛经改善状况,并分析影响诺舒组痛经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诺舒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长明显低于电切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中,诺舒组患者子宫切除率为4.1%(3/73),月经过多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2%(68/73),与电切组患者相比(2.7%和91.8%),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诺舒组和电切组患者术后痛经缓解率比较(76.7%比79.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22,P=0.748),但诺舒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12个月VA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电切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痛经程度分级和组织类型是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治疗有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诺舒子宫内膜切除术能够显著改善子宫腺肌病患者月经过多和痛经症状,与传统经宫颈子宫内膜电切术疗效相当,但对于病程长、术前痛经程度分级高和弥漫型子宫腺肌病患者,应当注意术后痛经难以缓解的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病灶位置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唐山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335例有妊娠意愿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根据病灶位置将患者分为肌层组(病灶累及子宫肌层)、浆膜组(病灶位于子宫浆膜侧)和内膜组(病灶位于子宫内膜侧)。比较三组患者行IVF-ET的妊娠率、流产率和最终活产率。结果 最终280例患者纳入研究,包括178例肌层组,70例浆膜组和32例内膜组。浆膜组患者IVF-ET后的流产率显著低于肌层组和内膜组(P<0.05),且最终活产率显著高于肌层组和内膜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肌层组相比,浆膜组患者IVF-ET后的流产风险小(OR=0.07,95%CI:0.00~0.62,P=0.014)且活产率较高(OR=8.38,95%CI:1.47~31.38,P=0.020)。结论 子宫腺肌病病灶位置会影响IVF-ET结局,评估子宫腺肌病病灶位置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部分切除术与全子宫切除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子宫部分切除术组患者的性欲异常症状、性唤起异常症状、性高潮异常症状、性心理异常症状、性行为异常症状评分及综合评分均明显比全子宫切除术组高,性生活质量提升程度明显比全子宫切除术组高(P<0.05);术后1个月子宫部分切除术组患者的E2水平明显比全子宫切除术组高,FSH、LH水平均明显比全子宫切除术组低,性激素水平改善程度明显比全子宫切除术组高(P<0.05)。结论:子宫部分切除比全子宫切除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耿迎春  王茜  毛秀丽 《中国性科学》2011,20(4):27-27,38
目的:分析经腹、腹腔镜、阴道3种途径行全子宫切除术后,对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3种途径全子宫切除术各30例,调查术后2年左右性功能情况。结果:术后恢复性生活的时间经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较经腹、阴道子宫切除术有显著差异;但性欲下降、阴道干燥、性交痛等。结论:3种途径的全子宫切除术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686例妇女子宫切除术后性生活质量调查分析,旨在探讨影响术后性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以及防治措施。资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本文资料来自1992年1月至1995年12月,在我院住院行施子宫切除术的907例妇女(丈夫健在)术后性生活质量调查表。2.方法:对要调查的妇女以填表(自己设计)的方式进行信访,要求病人填表要真实,答应为病人保密,填表后邮寄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大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大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31例患者采用GnRH-a治疗为对照组,31例患者采用GnRH-a联合LNG-IUS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VAS评分、PBAC评分在LNG-IUS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在LNG-IUS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子宫体积在LNG-IUS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1.94%)高于对照组(32.26%)(P0.05)。结论:GnRH-a联合LNG-IUS是治疗大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性科学》2015,(11):28-31
目的:观察分析子宫神经去除术在治疗子宫腺肌症痛经及慢性盆腔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因痛经或盆腔痛等入院就诊的患者126名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子宫腺肌症。将126例患者按随机数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子宫次全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子宫神经去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痛经及慢性盆腔痛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痛经及非经期盆腔痛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组疼痛情况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神经去除术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6.
100例子宫切除后性生活质量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解子宫全切或子宫次全切除术后,即切除或保留子宫颈,对病人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我们做了术后随访,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研究对象年龄在25-45岁之间,(平均36.5±4. 2岁),所有病人均为子宫肌瘤患者。根据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及外观情况,分别行子宫全切除加一侧附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盆底肌锻炼对子宫全切术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子宫全切患者40例,采用本组盆底肌锻炼方法,比较干预前后盆底肌收缩时间和阴道内收缩压力,统计干预前后每周性生活频率,以及性唤起时间、获得高潮时间和性交时疼痛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盆底肌收缩时间显著长于干预前(P〈0.05),阴道内压力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患者每周性生活频率超过2次者显著多于干预前(P〈0.05),且每周性生活频率少于1次者显著少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患者性唤起时间显著快于干预前(P〈0.05),性交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获得高潮时间显著快于干预前(P〈0.05)。结论:盆底肌功能锻炼能显著减少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性交不适,提高女性对性生活的渴望,提高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与分析盆底肌训练对子宫全切术后性生活的影响及患者满意度评价。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45例接受子宫全切术的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该组患者进行盆底肌锻炼,对比锻炼前后盆底肌收缩时间、阴道内收缩压力、性唤起时间、获得高潮时间及对性生活的满意度。结果:该组患者干预前盆底肌收缩时间、阴道内压力、性唤起时间、获得高潮时间分别为(2.16±0.38)s、(26.54±5.34)mm H_2O、(28.7±6.7)min、(23.6±5.7)min;干预后盆底肌收缩时间、阴道内压力、性唤起时间、获得高潮时间分别为(5.54±0.48)s、(47.68±7.95)mm H_2O、(10.6±1.5)min、(12.4±2.6)min,组间相比差异显著(t=3.55,P〈0.05;t=3.21,P〈0.05;t=3.67,P〈0.05;t=3.72,P〈0.05)。该组患者干预治疗前的满意度为62.22%,干预治疗后的满意度为88.89%,组间相比差异显著(χ^2=6.78,P〈0.05)。结论:对子宫全切术患者实施盆底肌锻炼可显著提高其性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及分析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性生活质量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以为其性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进行子宫切除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80名健康同龄体检者为对照组,将两组的FSFI问卷评分进行比较,然后将观察组中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程度、情绪状态、手术种类及手术方式的FSFI问卷评分结果,并以Logistic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FSFI问卷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程度、情绪状态、手术种类及手术方式的FSFI问卷评分也存在明显差异,经Logistic分析上述指标均与此类患者的性生活质量有密切的关系,P均0.05。结论: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性生活质量状态相对较差,且年龄、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程度、情绪状态、手术种类及手术方式均是其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子宫全切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性生活质量的临床影响,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来医院治疗子宫肌瘤并符合要求的71例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命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有患者35例,对照组有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被确诊患有子宫肌瘤。试验组患者采用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肌瘤,对照组患者采用子宫次切除治疗子宫肌瘤,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生活质量,其主要评估内容有性欲的异常症状、性唤起的异常症状、性高潮的异常症状、性行为的异常症状、性心理的异常症状的评分及综合评分,两组患者手术后对性生活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治疗前两组患者性生活质量没有明显的差异,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性生活质量评估及综合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对照组患者经手术后的恢复速度更快,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的性生活满意度高于试验组患者(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在手术后的一段时间会对患者的性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经子宫次切除治疗子宫肌瘤的患者恢复所需要的时间更短,当患者的子宫完全愈合后,两组患者的性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