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通过深厚软土地区的某个超高层建筑大直径钻孔桩静载试验,实测每级荷载作用下的桩身应力、桩顶沉降量及桩端沉降量等参数,分析了软土中持力层为卵石的超长桩的承载性状和荷载传递机理,结果表明: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发挥是个异步过程;桩侧摩阻力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弱化现象;靠近桩端的桩侧摩阻力不仅有弱化现象,还有强化现象;桩端注浆效果越好的桩,单位体积承载力越大。为了充分发挥桩身下部土层的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并减少桩侧阻力弱化现象,桩基设计时可适当提高桩身砼设计强度,增大桩身刚度,减少桩身压缩量,或者在持力层条件合适下采用桩底高压注浆技术。  相似文献   

2.
高荷载水平下超长桩承载性状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对深厚软土地基中超长桩静荷载试验和桩身应力测试结果的分析,研究了高荷载水平下超长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和承载性状。研究表明,超长桩在高荷载水平下表现为端承摩擦桩,桩侧摩阻力和桩端摩阻力的发挥是异步发挥且互相耦合。桩底沉渣会同时影响桩侧摩阻力和桩端摩阻力的发挥,在高荷载水平下,超长桩存在清渣干净的要求。在高荷载水平下,超长桩会产生桩侧土摩阻力软化,出现软化的桩土相对位移临界值与桩顶沉降有较好的相关性,表现为桩径D的正比例函数,软土中当桩顶位移为(0.01~0.02)D时,桩土将发生滑移而使桩侧摩阻力软化。同时,基于其承载机理对超长桩的设计应用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得到的结论对超长桩的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成都卵石地基锤击PHC管桩竖向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收集四川地区PHC管桩竖向承载力监测资料为基础,从勘察、设计和试验等方面对目前卵石地区锤击式成桩工艺PHC管桩承载力普遍利用较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利用置于中密~密实卵石土层上锤击式PHC管桩极限状态的静载试验、桩身应力和应变监测等测试成果,研究了PHC管桩极限承载力大小及构成、桩侧摩阻力大小和分布规律,以及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对极限承载力的贡献程度,并得到了卵石地区锤击式PHC管桩极限端阻力提高系数,为成都卵石地区PHC管桩承载力确定和深入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天津地区某在建超高层的桩基静载试验为基础,对软土地区后注浆超长钻孔灌注桩的承载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软土地区的超长钻孔灌注桩为纯摩擦桩;超长钻孔灌注桩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发挥是不同步的,桩侧摩阻力的发挥先于桩端阻力;超长钻孔灌注桩的桩顶沉降量很大,应采用桩顶沉降量来确定其极限承载力;超长钻孔灌注桩存在有效桩长,其长径比不超过80是比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软土地基超长钻孔灌注桩的静载荷试验和桩身轴力测试结果的分析,研究软土地基超长钻孔灌注桩的承载性状和荷载传递机理。研究表明,超长桩表现为端承摩擦桩,桩的侧摩阻力和端阻力是异步发挥且互相耦合的。同时,超长桩会产生较大的桩土相对位移,出现桩侧摩阻力软化。研究成果对进一步认识软土地基超长钻孔灌注桩的工作特性,指导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深厚软土非嵌岩超长桩受力性状试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通过对深厚软土地基中超长桩静载荷试验和桩身轴力实测资料的分析 ,研究了软土中持力层为粘土、卵石层的超长桩的承载特性和荷载传递机理 ,得到了桩端阻力、桩侧摩阻力发挥规律和桩身压缩变形规律 ,为今后超长桩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钟杰  李粮纲  金宗川  胡龙飞  漆帅 《建筑结构》2020,50(11):108-113,84
依托天津某主塔楼桩基工程,通过双循环静载试验及试验数据的分析,研究了滨海软土中超长后注浆桩的承载性能。结果表明,超长后注浆桩的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回弹时桩侧摩阻力反向,使得在第二次循环开始时,部分桩段的桩身轴力大于桩顶荷载;桩身弹性压缩是桩顶产生沉降的主要原因;桩的承载力主要靠桩侧摩阻力承担,有效桩长段上部的侧摩阻力充分发挥。试验桩的端阻比还不足3%,更多表现出摩擦桩的特性。此外,对现有的几种单桩承载力计算方法及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单桩承载力计算方法适用性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在滨海软土单桩极限承载力计算时的桩侧摩阻力增强系数优化值,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发了一种PHC管桩内力测试方法,应用该方法对湿陷性黄土场地中PHC管桩分天然和浸水工况进行了载荷试验过程中的内力测试,研究了湿陷性黄土地基中PHC管桩的承载力性状和侧阻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干黄土中的多节PHC桩,浅部桩体的侧阻力存在发挥不佳的可能,该情况下土体浸水也不能有效提高侧摩阻力,同时桩周土自重湿陷沉降在桩侧产生的负摩阻力也较小;下部桩体侧阻力随深度的分布曲线呈单峰状,峰值深度随荷载增大逐渐向下移动;黄土与古土壤互层地层结构中的PHC管桩,在极限荷载作用下桩身压缩量是构成总沉降量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9.
基于超长桩试验资料,采用考虑负摩阻力作用的广义双曲线荷载传递模型反映桩侧土弹塑性、软化与稳定三阶段工作特性,桩端采用双曲线荷载传递模型模拟土体的非线性变形特性,并且引入Mindlin解以考虑桩侧摩阻力在桩端处产生的桩端位移,从而建立了层状软土地基中超长桩荷载传递分析理论。该理论可用于计算多层地基中超长桩的桩侧阻力、沉降以及极限承载力,也可用于分析层状地基中超长桩的荷载传递规律。通过工程实例计算与实测对比分析,可知计算得到的荷载-沉降曲线与实测的曲线较为吻合,因此该理论可作为确定桩承载力的依据。该理论可靠、方法简单,且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桩端土强度对桩侧阻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不是相互独立的,桩端土强度的提高会提高桩身侧阻,尤其是桩端附近桩侧土的侧摩阻力。通过静载试验研究了桩端下沉渣厚度不同以及桩端持力层不同时的超长桩实测桩侧摩阻力,阐述了桩端强度提高对桩侧摩阻力的强化作用,发现提高桩端土的强度不仅可以减小桩端沉降,还可以使桩身总侧阻提高进而可以提高单桩的极限承载力;同时运用莫尔–库仑理论分析了桩端土强度对桩侧阻力影响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刘运庚 《山西建筑》2012,(32):59-60
根据6个PHC超长管桩的抗压静载试验,分析了PHC管桩的抗承载性能,采用高应变检测方法,得到了不同土层的侧摩阻力及桩端阻力值,研究结果表明:单桩抗压承载力因持力层的不同而不同;随着桩长的增加,单桩极限承载力、桩端阻力及其所占总阻力的比例相应增加;根据管桩复打和初打检测结果的比较,得到承载力恢复系数(桩周土阻力恢复系数)平均值为1.13。  相似文献   

12.
软土地区大吨位超长试桩试验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州350 m超高层中超长桩加载2800 t的试桩静载试验设计与分析表明:在地表土质承载力较低场地进行大吨位堆载试验时,可选择桩梁式堆载支墩–反力架装置来完成试验。对超长桩来说,在最大加载条件下,实测桩端阻力仅为桩顶荷载的25%左右,超长桩表现为端承摩擦桩性状。在使用荷载下,桩顶沉降的90%以上来自桩身压缩,在进行超长桩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桩身质量对试桩沉降的影响。同时,桩底沉渣清除的干净与否,也直接影响超长桩的沉降。超长桩桩侧上部土层摩阻力具有不同程度的软化现象,而中下部土层侧摩阻力具有较弱的强化效应,因此在超长桩承载力计算时,不同深度土层的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都应乘以相应不同的修正系数。试验结果显示淤泥土、淤泥质黏土、淤泥夹粉砂土中极限侧阻充分发挥所需的桩土相对位移阀值分别约为5~7 mm、6~8 mm和8~10 mm。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上海地区某工程超长灌注桩的现场静载荷试验和桩身应力测试结果,分析该地区超长灌注桩的竖向承载特性。实测结果表明,两根试桩的桩端阻力与桩顶荷载之比约为10%,超长桩的竖向承载力主要由桩侧摩阻力来提供的。通过对桩身轴力和侧阻分布曲线的分析,发现超长灌注桩侧摩阻力的发挥与桩顶荷载、桩周土性质等因素密切相关,而成孔质量在满足规范要求后对土体侧摩阻力发挥影响并不显著。根据桩身侧阻分布特点,建议在工程设计时应充分利用深层的密实粉砂层来提高桩身竖向承载力,研究结论可供同类地区的超长桩设计和理论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软土地区大直径中掘扩底法管桩静载荷试验,分析软土地区大直径中掘扩底法(简称中掘法)管桩承载特性,研究成果表明:在等桩径等桩长条件下,中掘扩底法管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较常规锤击法管桩低10%左右,但较钻孔灌注桩可提高30%以上;中掘法管桩桩顶荷载沉降曲线均呈现缓降型,单桩竖向桩基极限承载力应根据桩顶沉降量确定;在桩顶达到极限承载力时,中掘法管桩桩端阻力有明显提高,桩端阻力可占桩顶荷载40%~50%,呈现为端承摩擦桩,竖向承载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文中研究成果可为软土地区大直径中掘扩底法管桩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洪毓  李乾威  姚孟龙  葛国强 《建筑施工》2021,43(1):159-161,165
为研究PHC管桩在处理淤泥质土地基中的工作性状,利用规范分析法、数值模拟和现场单桩承载力试验对PHC管桩单桩沉降量进行分析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湛江市的淤泥质土-硬塑状粉质黏土地层,增加桩长对减少单桩的沉降量并无明显效果,地层中硬塑状粉质黏土产生的桩端阻力对单桩的承载力影响较大;此外,目前对湛江市淤泥质土的土层设计参数取值较为保守,未充分利用土层的力学性能。研究成果对PHC管桩在湛江市淤泥质土地区中的工程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超长群桩使用较多而理论研究较少的现状,进行了大型的室内超长群桩模型试验。通过对黏性土中桩距为6d的超长钻孔灌注群桩的室内模型试验和实测数据分析,研究了超长群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和承载力特性。得到了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超长群桩的荷载与沉降关系曲线,桩身压缩量占桩顶沉降的百分比、桩身轴力分布曲线以及桩侧摩阻力分布曲线。研究结果表明:超长群桩属于非刚性摩擦桩,桩顶沉降主要由桩身压缩量引起;极限荷载作用下,桩端阻力接近为零,桩身中下部的侧摩阻力没有充分发挥。这些结论为超长群桩的理论研究、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esents a field study on the uplift bearing capacity of a pre-stressed high-strength concrete (PHC) pile embedded in clayey soil, and on the soil around the PHC pile that was treated with cement paste. The PHC pile was inserted into a pile hole filled with cemented soil by its own weight (by gravity), and the soil compaction effect of a conventionally driven pile induced by the installation process was avoided. 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ile head displacement needed to fully mobilize the uplift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test piles was about 0.1 D (pile diameter); the ultimate skin friction of the PHC pile–cemented soil interface was much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cemented soil–soil interface; the PHC pile and the cemented soil around the pile behaved as an integral pile in the load transfer process; and the measured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test piles was 0.91–0.94 times the 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 (API)’s proposed values for piles under compression and 0.79–0.80 times the values calculated with the effective stress method for piles under compression.  相似文献   

18.
桩端岩土差异对超长桩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分析了3种类型桩端岩土有差异的8根超长灌注桩的对比试验资料,包括进入基岩和不入基岩的对比试验桩各1根,桩端有沉渣和无沉渣的对比试验桩各1根,桩端沉渣厚度不同的对比试验桩各1根,桩端有无高压注浆的对比试验桩各1根。分析结果表明,桩端岩土由软层转向硬层时,超长桩的荷载.沉降曲线会由陡直转向平缓,极限状态时的破坏由趋于刺入破坏转向趋于整体剪切破坏,桩型由纯摩擦桩转向端承摩擦桩,说明桩端岩土特性对超长桩的承载性状有大的影响;桩端岩土由软层转向硬层时,桩极限承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极限端阻力的提高,极限端阻力的提高可用含端阻力增强系数的公式来表示:桩端高压注浆超长桩还可看成是超长扩底桩,它的极限端阻力除可用端阻力增强系数表达外,也可暂用一般扩底桩极限端阻力的形式来表达:入硬层超长桩(如长径比为82时)还可是端承摩擦桩,它具有很大的承载潜力,一般认为其端阻力小是因为取的桩顶沉降值过于保守造成的。对入硬层超长桩取较大桩顶沉降值时的桩承载力是可行的,此时只要把相邻桩基础的沉降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使之不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即可。  相似文献   

19.
基于无锡江海西路快速路工程开展的4个标段场地8根试桩静载试验,通过对比未压浆桩与压浆桩实测结果,研究黏性土层中桩端后压浆对桩基承载变形性状、桩端阻力及桩侧阻力发挥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桩端后压浆技术可显著提高桩基承载性能,并对提高桩基成桩质量的稳定性具有很好的效果;桩端压力浆液在桩端形成水泥结石体,有效地改善了桩端沉渣问题,显著增强了桩端承载变形性能与支承刚度;桩端后压浆可提高极限桩侧摩阻力发挥水平,使得压浆桩极限侧摩阻力要大于未压浆桩,从而提高桩基承载性能发挥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粉喷桩侧摩阻力强化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运用Meyerhof理论和土的本构关系,探讨了粉喷桩侧摩阻力强化效应的形成机理。选用邯郸市3个工程的粉喷桩载荷试验资料,分析了侧摩阻力的强化效应与桩身强度、桩端土的承载力、荷载水平和桩长的相互关系,从而合理选择承载力较高的土层作为粉喷桩的桩端持力层,这对提高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减小建筑物的沉降量具有重要意义。该结论对其他类型的复合地基设计也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