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侧股静脉穿刺插管,先行下腔静脉造影.狭窄病例直接用导丝通过狭窄部位;闭塞病例同时作右侧颈静脉穿刺行下腔静脉闭塞段上下端会师造影,再采用导丝硬头破膜或用TIPS穿刺针或房间隔穿刺针穿过闭塞段.膜性狭窄或膜性闭塞病例,单纯采用球囊扩张治疗;节段狭窄或节段闭塞病例,采用球囊扩张加支架植入治疗.结果 收治21例布-加综合征患者,其中肝静脉膜性闭塞1例,膜性狭窄1例;下腔静脉节段狭窄合并肝静脉膜性狭窄1例;下腔静脉膜性狭窄3例,节段狭窄2例;下腔静脉膜性闭塞6例,节段闭塞7例.19例手术成功,其中单纯球囊扩张12例,球囊扩张加支架植入7例.2例下腔静脉节段闭塞手术失败,其中1例用房间隔穿刺针穿刺入心包引起心包积血,处理好转后患者拒绝再次手术;1例患者单纯行下腔静脉造影10 d后再次造影见下腔静脉内充满血栓,行溶栓治疗后出院.结论布-加综合征类型复杂,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方法行介入治疗,操作方便、安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经皮穿刺下腔静脉(IVC)球囊成形术(PTA)治疗 Budd—Chari 综合征6例,其中膜性阻塞s例,节段性阻塞1例.无任何并发症。术后次日患者腹胀减轻,食欲增进,3日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本文认为此方法较安全可靠,疗效显著且可重复治疗.并对 PTA 的操作方法,适应症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988年 6月~ 2 0 0 0年 12月采用介入疗法对 6 8例下腔静脉膜性阻塞病人进行了治疗。男 46例 ,女 2 2例 ,年龄 16~ 6 0岁 ,平均 36岁。病程 3个月~ 12年。完全性膜阻塞 19例 ,不完全性膜阻塞 (膜上存有孔隙 ) 49例 ,膜厚 1~ 5mm。1 2 治疗方法 采用Inoue球囊导管进行成形治疗。不全性膜阻塞 ,先经膜上的孔隙插入导丝 ,然后引入球囊导管进行破膜成形治疗 ;完全性膜阻塞 ,则需先用房间隔穿刺针穿膜 ,建立人工孔道后引进导丝和球囊导管 ,再行成形治疗。44例施行单纯球囊导管成形术 (PTA) ;2 4例…  相似文献   

4.
布加综合征(budd - chiari syndrome,BCS)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较大肝静脉或肝段下腔静脉的部分狭窄或完全阻塞,导致肝静脉回流不畅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出现淤血性门静脉高压症和下腔静脉高压症.BCS的病因学研究认为青少年发病较多与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的肝静脉狭窄、膜状阻塞致隔膜形成有关[1].我科收治1例布加综合征合并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经皮穿刺下腔静脉、肝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及抗结核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PBMV)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巨大左心房患者的疗效。方法 在球囊直径选择、房间隙穿刺定位方法及球囊扩张操作等方面进行了改良。结果  2 0例病人手术全部成功 ,二尖瓣面积由 (0 .79±2 .9) cm2 增至 (1 .82± 0 .2 8) cm2 (P<0 .0 1 ) ,左房平均压由 (3 0 .7± 5 .1 ) mm Hg降至 (1 1 .4± 3 .7) mm Hg(P<0 .0 1 ) ,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PBMV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巨大左心房患者成功率高、疗效较好 ,在 PBMV术操作熟练后 ,对此类患者可作为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成形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8~19岁,平均11.7岁,均行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治疗。结果:肺动脉至右心室平均收缩压差由术前9.1kPa降至术后3.6kPa。结论: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球囊扩张治疗小儿上胃肠道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成形术在小儿上胃肠道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小儿上胃肠道狭窄球囊扩张治疗前后的胃肠造影表现.其中,先天性食管下段狭窄4例,贲门失弛缓症3例,强碱食管腐蚀伤后狭窄1例,十二指肠隔膜状狭窄术后吻合口狭窄1例.7例行两次球囊扩张,1例行三次球囊扩张,1例行一次球囊扩张.扩张前均行上消化道钡餐或碘油造影检查,明确病灶部位及狭窄程度后分别使用8 mm×40 mm~20 mm×40 mm球囊进行扩张;扩张后复查上消化道造影进行对照分析.结果:6例患儿扩张前狭窄段直径约0.3~0.5 cm,扩张后达1.4~2.0 cm;2例经球囊扩张后狭窄段直径达0.8~1.0 cm,梗阻症状明显改善,后转手术治疗;1例行一次扩张后自动出院,治疗效果不详.结论:球囊扩张成形术创伤小,操作简便,效果良好,是治疗小儿上胃肠道狭窄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经皮球囊导管成形术治疗单纯膜状狭窄闭塞的布加氏综合征国内外已有报告,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介入治疗下腔静脉节段性狭窄闭塞及合并肝静脉狭窄闭塞的布加氏综合征的技术难度大,介入治疗的配合与护理就显的非常重要,现将我院1993年初以来治疗的12例配合与护理工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例,主要介入操作技术包括下腔静脉肝静脉闭塞段穿通术,球囊扩张术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本组12例,10例下腔静脉节段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经皮肝穿刺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在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和疗效.方法 10例肝静脉狭窄或闭塞的布-加综合征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肝静脉穿刺的方法,实施单纯肝静脉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结果 10例患者在实施肝静脉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后效果显著,肝静脉狭窄闭塞处内径较前增宽,肝静脉压力下降,由PTA前平均32.6 cmH2O降到PTA后平均16.9 cmH2O,血流通畅.手术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腹水、肝功能损害、下肢水肿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经皮肝穿刺肝静脉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对肝静脉狭窄或梗阻型布-加综合征患者症状的缓解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球囊扩张成形术在小儿食管狭窄治疗中的应用,评价其安全性、有效性和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小儿食管狭窄行球囊扩张成形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20例,先天性食管下段狭窄5例,误服强碱食管腐蚀伤后狭窄5例.按扩张次数将患儿分为3组,A组18例,行1次球囊扩张,均为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患儿;B组7例,行2~3次球囊扩张,主要为先天性食管狭窄和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患儿;C组5例,行4~6次球囊扩张,为食管化学性烧灼伤患儿.扩张前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明确病灶部位及狭窄程度,分别使用不同规格球囊进行扩张;扩张后复查造影进行对照分析了解扩张效果,分析各组间病因、食管狭窄长度和狭窄食管直径对扩张效果的影响.结果 30例患儿共接受62次扩张,平均每例扩张2.1次(1~6次).27例患儿扩张后呕吐症状明显改善,体重明显增加;3例化学性烧灼伤患儿疗效不佳,转而进行手术治疗,全部患儿未发生穿孔、呕血或黑便等并发症.A、B、C3组患儿食管扩张前狭窄段平均直径分别为:4.0 mm(3.0 ~ 5.0),4.3 mm(2.5 ~ 6.0)和4.4 mm(4.0~5.0),平均狭窄段长度分别为(1.18±0.59)cm,(1.53±0.49)cm和(7.50±2.89)cm.3组扩张成功率分别为18/18、7/7和2/5.C组患儿食管狭窄段长度显著大于其他两组,P< 0.05.C组患儿扩张有效率显著低于A、B组(P< 0.01).结论 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小儿食管狭窄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可以有效地解除患儿的食管狭窄症状,是治疗小儿食管狭窄的首选方法.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和先天性食管狭窄患儿扩张有效率高;化学性烧灼伤患儿需要反复多次扩张和再手术.  相似文献   

11.
经皮经腔球囊导管成形术治疗11例锁骨下动脉狭窄。11例有13处狭窄病变,PTA 成功9例,其中7例的狭窄消失或明显改善,2例减轻。血压由PTA 前的平均11.12/7.02kPa 升高至PTA后的16.88/10.48kPa。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PTA 成功的9例随访1~12月(平均5.9月)。除1例1年狭窄复发外,其余均无症状。本组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根据影像学特点,对1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多节段脊柱压缩骨折选择性进行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或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年龄54~83岁;其中2个椎体压缩8例,3个椎体压缩4例,4个椎体压缩1例.结果 13例在术后腰背部疼痛基本消失,24小时后均离床活动,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8.3±1.5)分降至术后(2.5±1.2)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体高度恢复明显,Cobb角平均矫正10.17°.术后随访6~12个月,腰背痛无复发.结论 对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患者,根据影像学特点选择经皮椎体成形术、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肿瘤所致下腔静脉狭窄及阻塞的介入性开通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肿瘤所致下腔静脉狭窄及阻塞的介入性开通治疗的疗效及术后处理。方法5 3例肿瘤性下腔静脉狭窄病人 ,有完整随访资料。先用导丝通过狭窄段或潜在的缝隙行球囊扩张后 ,置入支架 ,造影并测量下腔静脉压。结果  5 3例中 5 0例开通成功 ,3例因导丝无法通过完全阻塞的下腔静脉而失败。 2例因狭窄段超过 10cm而置入 2个支架 ,其余病人均置入 1个支架。开通后下腔静脉压由术前 (2 8 6 6± 4 0 8)cmH2 O (1cmH2 O =0 0 98kPa)降至 (17 6 5± 4 18)cmH2 O ,经t检验 ,开通前后下腔静脉压变化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t=3 2 6 1,P <0 0 1)。 5 0例置入支架的病例中 48例下腔静脉狭窄或阻塞所致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在 3~ 5d内消失或部分消失。 1例术中发生肺梗死 ,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 ,平均随访 13 5个月 ,46例仍保持通畅。结论 支架置入治疗肿瘤性下腔静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前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PTA)已成为治疗下腔静脉膜性阻塞症 (membranousobstructionofinferiorvenacava ,MOVC)的首选方法。有关疗效随访的文章尚少 ,笔者总结随访最长超过 10年的 1组病例 ,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1 材料与方法1988年 6月~ 2 0 0 0年 12月采用介入治疗方法对 6 8例MOVC患者进行了治疗。男 46例 ,女 2 2例 ,年龄 16~ 6 0岁 ,平均 36岁。病程 3个月~ 12年。完全性膜阻塞 19例 ,不完全性膜阻塞 (膜上存有孔隙 ) 49例 ,膜厚 1~ 5mm ,其中 2例同时合并右肝静脉狭窄…  相似文献   

15.
经皮血管内治疗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对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进行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19例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内支架成形术或球囊成形术治疗。结果 本组MoriA型病变 12例 ,B组病变 5例 ,C型病变 2例 ;狭窄位于大脑中动脉 11例、大脑前动脉 1例、颅内颈内动脉 1例、颅内椎基底动脉 6例。在球囊成形术 (3例 )和内支架成形术 (16例 )后 ,平均动脉狭窄率从 82 .9%下降到8.0 % (P <0 .0 1)。在围手术期内 ,除 1例 (左大脑中动脉MoriC型病变 )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外 ,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存活的 18例平均随访 3.7个月 (1~ 9个月 ) ,未发生缺血性神经事件。结论 内支架成形术或球囊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有效的方法 ,但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C型病变应当视为禁忌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透视下双球囊导管成形术治疗结直肠吻合口良性狭窄的疗效。方法17例结直肠吻合口良性狭窄的患者,在透视下行经肛门双球囊导管成形术。13例因恶性、4例因良性病变而接受结、直肠外科手术。16例因部分性梗阻表现为排便困难或排便次数增多,1例患者因溃疡性结肠炎,作全结肠切除术 临时性肠造瘘术后,其吻合口狭窄由内镜和钡灌肠检查发现并确定为良性。随访期观察疗效和并发症。结果17例患者在透视下进行了双球囊导管成形术1次。双球囊扩张成形术中,先用单球囊(直径为20mm)作为初步扩张,再附加第2枚球囊(直径为10、15或20mm)进行双球囊导管成形术。技术成功率为100%。球囊导管成形术后,症状完全改善12例(71%)、部分改善5例(29%)。未发生如肠破裂或严重出血等并发症。平均随访23个月(1~62个月),1例6个月后狭窄复发,给予再次双球囊导管成形术后,狭窄症状消失。结论透视下双球囊导管成形治疗良性结直肠吻合口狭窄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心脏穿孔与心脏压塞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阐明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PBMV)心脏穿孔与心脏压塞的诊断与处理方法。方法与结果 自 1992年 5月~ 2 0 0 1年 12月 ,对 772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 (年龄 14岁~ 74岁 )进行了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9例发生了心脏穿孔 ,其中 2例发生心脏压塞 ,经剑突下途径进行造影剂和X线指示下心包穿刺引流术后完全缓解 ,未行外科处理。结论 PBMV时房间隔穿刺针和Mullins鞘管导致的心脏穿孔仅少数可导致心脏压塞 ;有心脏压塞临床症状和X线透视下心影搏动消失可诊断心脏压塞 ;X线透视和造影剂指示下心包穿刺引流术是一种最快速有效的缓解症状的方法 ,多可避免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切割球囊成形术在冠脉小血管病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正常参考血管直径≤ 2 .7mm为小血管标准。应用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 2 2例患者的 2 5处病变。结果  2 5处病变中 ,切割球囊成形术成功治疗 2 1处 (84% ) ,其中 7处因严重狭窄而予直径 1.5mm的常规球囊预扩张。2处因发生严重撕裂影响血流行补救性支架植入术 ;1处对角支开口病变 ,切割球囊成形术成功 ,但在前降支植入支架后残余狭窄增加至 70 % ,尝试再次通过导引钢丝失败 ;1处因近段血管严重扭曲切割球囊未能通过。住院期间未发生死亡和急性心肌梗死。平均随访 (7.3± 3.0 )个月 (3~ 12个月 ) ,5例患者复发心绞痛 ,3例行冠脉造影复查 :1例为补救性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 ,再次予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成功 ;1例对角支开口病变因前降支支架再狭窄而完全闭塞 ;1例为其他冠脉新发病变。结论 切割球囊成形术安全可靠 ,为治疗冠脉小血管病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合并静脉血栓形成的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8月~2012年2月收治的39例合并静脉血栓形成的布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18例,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1例。结果 18例经股静脉行置管溶栓术,21例经腘静脉行置管溶栓术,经溶栓治疗后行介入治疗,成功36例,成功率92.3%。26例单纯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术,10例行球囊扩张后置入支架,1例术中出现心包填塞严重并发症,终止手术,转心脏外科开胸行下腔静脉修补术;2例闭塞段较长(>7cm),未开通,放弃介入治疗。33例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52.6个月。随访期内2例下腔静脉膜性狭窄球囊扩张术后分别于6个月和10个月出现再狭窄,后置入支架,症状改善。其余随访患者下腔静脉通畅,支架无脱落及移位。结论置管溶栓联合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合并静脉血栓形成的布加综合征微创、有效,中远期效果好,应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Inoue球囊技术用于治疗布加综合征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89例布加综合征患者选择Inoue球囊技术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结果术后与术前相比,下腔静脉肝段内径均数(四分位间距)扩大[0.00(0.20~0.00)cm比1.90(2.00~1.47)cm,P<0.001],下腔静脉平均压力下降[(20.63±7.22)mmHg比(12.13±5.60)mmHg,(P<0.001)],使用Inoue球囊不需要小直径球囊预扩张,但有2例球囊破裂,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在下腔静脉成形术中使用Inoue球囊可行、有效且更为方便,能代替聚乙烯球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