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国产轿车、微型车、轻型载货车多为液压制动。据驾驶人员反映:同类型日本车一般可跑20万km以上(甚至与整车同寿命),才可能出现制动主缸或轮缸漏油现象(主要是动密封件的橡胶皮碗磨损造成的)。而国产车只能跑2~3万km,即出现上述漏油情况,被迫停车检修,(更换主缸和轮缸皮碗。虽然皮碗价格较低,但停车修理时间要化4~8小时,费时费力。严重的漏油容易导致制动失灵而影响行车安全。为了提高制动系统零部件的质量,我国90年于实施ZB/TT 24008-90制动主缸汽车行业标准,87年实施GB7524-87汽车液压制动橡胶皮碗标准,  相似文献   

2.
汽车液压制动系统其压力来源于总泵(主缸),在使用中,必须对其进行认真维护保养,保养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汽车的行车安全。汽车的液压制动总泵一般分为单一活塞、串联(双重)或双活塞几种类型,不管哪一类型,主要是靠皮碗(皮圈)的唇部的密封效果来满足制动要求的。在保养中除应清洁、光润,按一定方向顺序安装外,最主要的是将皮碗或皮圈完  相似文献   

3.
串联式液压双回路制动器主缸(以下简称"制动主缸")已在汽车上使用多年,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某些厂家生产的制动主缸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现予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1制动主缸的活塞工作行程不符合行业标准的规定汽车在行车制动时,要求汽车的液压制动系统内必须有足够的工作压力和充足的供油量,这样才能保证汽车液压制动系统正常工作,使行车制动安全可靠,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制动主缸中前、后活塞的工作行程。按照行业标准的规定,制动主缸的活塞工作行程(前、后活塞的工作行程之和)应符合表1的要求。如果制动主缸的活塞工作行程较小,达不到  相似文献   

4.
一辆桑塔纳2000轿车行驶途中突然制动失灵,驾驶人将制动踏板踩到底时一点制动力都没有,于是驾车缓慢行驶到附近的一个修车点修理。检查表明制动主缸损坏(制动主缸内第一、第二活塞组件的密封圈已经破损、翻边,不能起到密封作用),致使制动主缸不能产生制动液压。更换了制动主缸后  相似文献   

5.
概述制动主缸(以下简称主缸)是汽车液压制动系统中的重要部件之一。国家行业标准QC/T311《汽车制动主缸技术条件》中,规定了许多检测项目。国内外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对汽车制动主缸缸体缺陷的实验室检测上,采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渗透法、磁粉探伤、超声及声频检测、射线检测、  相似文献   

6.
从以往制动主缸试验情况,并结合五十铃NKR轻型货车制动主缸国产化攻关的过程,分析影响制动主缸使用寿命的原因,同时对解决制动主缸使用寿命低的问题的方法进行探讨,经台架试验证明制动主缸的改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液压制动系统保养中清洗剂使用不当在液压制动系统保养中不当使用清洗剂的问题很普遍,主要表现为使用汽油、煤油、柴油或含有矿物油的清洗剂清洗液压制动系统的零件。这里重点强调的是,绝对不允许使用含有矿物油的清洗剂清洗液压制动主缸、轮缸和制动管路的内部,同时也尽量不要用含有矿物油的清洗剂清洗粘有油污的制动蹄、制动底板和制动主缸、轮缸和制动管路的外部。有些维修保养人员主观上想用矿物油(或含有矿物油的清洗剂)对制动主缸、轮缸和制动管路内部作初步的清洗,最后再用制动液对这些部位作最后的清洗,以提高清洗效率,但这样一来,只要在某些部位上残存有很少量的矿物油,就会慢慢显现出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一制动主缸、轮缸的密封圈变形,尤其是对盘钳式制动器带来的不良后果会更加明显和严重。同样的道理,如果用含有矿物油的清洗剂清洗上述零部件的外部,稍有不慎也可能使少量的清洗剂进入制动主缸或轮缸活塞密封圈等橡胶零部件的工作区域。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制动总缸弹簧组件稳定性分析.找出了辅助活塞偏磨的影响因素.为优化制动总缸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汽车发动机的修理质量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耐久性和使用可靠性。如何通过精心修理来降低其油耗,按笔者的修车实践,认为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测量3次配缸间隙 活塞连杆组件在装入汽缸前应测量3次配缸间隙,即磨缸竣工后的自检、安装活塞销前的互检(主修技工执行)、装好活塞连杆组件后的专职检验,在这3个工序过程中均要测量配缸的间隙。并且做到:3次测量时的室温、活塞温度及缸体温度相同;厚薄规厚度准确且放置位置统一。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中心阀式制动主缸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中心阀式制动主缸不建压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中心阀式制动主缸不建压原因分析方法;并通过实例说明了其分析过程,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实用,可对中心阀式制动主缸不建压原因分析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EQ1060F轻型载货汽车的制动系统最初采用单腔制动总泵加单真空增压器及安全缸的半双管路结构。为了提高安全性,后采用双膜片真空助力器的双管路结构。为了适应使用要求,又改为两个真空增压器的方案,但仍存在结构复杂、接头环管多、易泄漏、自由行程过大,超载行驶时,感到制动力不足等问题。现采用一种新设计方案,以双腔制动总泵输出油压为控制源,用真空动力缸为增压机构,以双进、双出、双活塞的泵体为辅助缸,实现单真空增压器的双管路系统。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汽车制动效率开发一种汽车液压增力制动控制器(HBI).它主要由增压缸等组成,串联于汽车制动主缸与前制动轮缸之间,将制动主缸输出压力制动液增压,送往前制动轮缸.同时还将压力制动液直接送往后制动轮缸,实现汽车增压制动,其制动效率高于现有减压分配阀组成的制动系统效率10%以上.对具有HBI系统的制动性能检测表明,HBI可用于多种车型的制动系统中,制动踏板力明显下降100 N左右,制动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分析表明,导致天然气发动机低速小负荷机油消耗量过高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发动机转速和负荷减小,节气门开度减小,造成进气冲程时气缸内压力为负压,使机油被吸入到气缸内而造成机油消耗量过高。提出了活塞环结构改进方案和怠速机油消耗量测量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改进活塞环结构,发动机的怠速机油消耗量降低了33.1%,且顺利通过了500h可靠性试验。  相似文献   

14.
某车型在结构耐久试验过程中出现了后制动卡钳活塞防尘罩处渗油.制动卡钳在生命周期内是不允许有漏油发生的.本文针对上述故障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排查出活塞漏油的原因,并通过设计和工艺优化,对该问题进行了改善.  相似文献   

15.
刘春生  秦美华 《天津汽车》2010,(12):49-50,57
根据目前的售后信息反馈,卡滞和异响是盘式制动器的两大难题.文章从设计角度阐述了改进盘式制动器卡滞与异响的方法.改进方法主要有活塞防尘罩结构设计、导向销和定位销结构设计、制动块摩擦性能匹配、消音片结构设计以及钳体支架表面镀锌处理等.以上很多改进已经在实际产品中得以应用,实践证明改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针对装载双作用液压油缸的专用车辆在液压油缸安装过程中经常出现用力不均造成液压油缸活塞杆弯曲和密封件失效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液压油缸安装装置,有效地解决了安装中的问题,提高了安装质量和装配效率,确保了介质的清洁度,延长了液压系统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现有桥梁设计理论在保证结构耐久性方面的不足,并以"全寿命设计"的思想为基础,以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为例,对现有设计理论与方法做出了改进,提出了由确定设计使用寿命、性能设计、养护维修设计和全寿命成本分析构成的耐久性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常用活塞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叠加封口式活塞环,它由上下两片楔形的单片环组合成一组气环。分析了新型活塞环提高气缸密封性能的机理,通过对单缸和整机柴油机性能对比试验证明,该活塞环具有降低燃油消耗和机油消耗、提高活塞环寿命、降低排放的特点,对提高柴油机的综合性能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混凝土泵送换向时负载突变和活塞撞缸引起主油泵出口液压冲击的问题,提出了混凝土泵送换向过程的变排量控制方法。在周期性突变负载工况下,基于混凝土泵的开环特性,综合考虑泵送油缸结构参数和主油泵排量控制时间参数,在满足活塞不撞缸的物理约束下以泵送时间最短为评价标准,建立混凝土泵送换向过程的优化模型。以某型号的混凝土泵为例,对泵送油缸变排量控制信号点的位置参数和主油泵变排量控制的4个时间段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分别以水和混凝土为泵送对象进行了仿真和试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变排量控制方法后,主油泵出口液压冲击大约减小了67%,且没有发生活塞撞缸现象;该方法为解决周期性突变负载下混凝土泵送开环控制系统的设计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工程化途径。  相似文献   

20.
Brake systems of the future, including BBW (Brake-by-Wire), are in development in various forms. In one of the proposed hydraulic BBW systems, an electric booster system replaces the pneumatic brake booster with an electric motor and a rotational-to-linear motion mechanism. This system is able to provide improved braking performance by the design of controllers with precise target pressure tracking and control robustness for better system reliability. First, a sliding mode controller is designed using the Lyapunov function approach to secure the robustness of the system against both the model uncertainty and the disturbance caused by the master cylinder and mechanical components. Next, a simulation tool is constructed to validate the electric booster system with the proposed controller. Finally, the electric booster system is implemented into an actual brake ECU and installed in a vehicle for testing under various braking condition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controller produces faster pressure build-up performance than the conventional brake system, and its tracking performance is sufficient to ensure comfortable brak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