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新时代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教育教学系统工程。目前,高校创业教育呈现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部密切、师资队伍不足、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育欠佳等弊端。本文从全面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主旨出发,以宁波地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情况着手,从五个方面探索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融合的联动模式。  相似文献   

2.
创新创业理念广泛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当中,是当下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方式,也是国家、高校思想工作的重要举措。目前国内的创业教育方面仍然呈现较为落后的状态,这种现象与国家专业教育程度不足、相关师资队伍不足以及大学生自身创新意识欠佳等因素有关。本篇文章立足于高校思政及创新创业教育,并尝试将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模式渗透至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当中,切实增强高校思政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3.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促进国家崛起、民族复兴和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之一。本文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涵,梳理了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探讨。重点阐述了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四种模式,即:科研项目孵化模式、政产学研金介用合作模式、专业实践模式和综合模式。  相似文献   

4.
当前,高校创业教育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氛围不浓厚、资源未整合、师资较薄弱等问题。“2011计划”的出台,协同创新丰富的价值内涵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协同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应积极构建战略、政策、资源、知识、环境及服务协同机制,使创业教育得到丰富、发展和提升。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强。这就要求学校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素质和能力给予足够重视。但当前各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形势不太乐观,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如果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则可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转化和规范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迎难而上的意志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而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个人核心竞争力。各学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而甚少涉及实践,不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而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则可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和时代性,让学生在创  相似文献   

6.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协调发展模式是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经济新常态以及高职教育改革形势所提出的发展新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有利于培养品德兼备的、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进而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实用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7.
<正>高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加强学生和教师思想素养的重要场所之一。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证。如何将新时代大学生培育成为全方面发展的高水平、高素养人才,是值得高校认真探索的课题之一。新时代,积极探索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可切实推动大学生群体综合素养提升,为其成长与发展奠基。因此,在组织、进行高校大学生育人工作实践活动中,应对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进行研究,设计更具科学性、人性化的育人计划,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优质条件,促使学生制  相似文献   

8.
从协同创新理论视角出发,在深入阐释有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践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了协同创新理论对于高校科学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借鉴意义.在人类生产生活实践日益复杂化的今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要想实现新发展,必须首先实现自我创新,协同创新思想已经成为自我创新的必然选择.基于协同创新的相关理论,提出由驱动机制、运行机制与保障机制共同构成的“三维联动”式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其中,驱动机制是关键,运行机制是核心,保障机制是重点,三方面目标一致、联动配合,共同作用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9.
如何发挥实验室创新功能、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始终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以高校实验室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例,提出将高校实验室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深度结合,构建二者相互促进的良性协同机制。研究认为,协同机制能够有效发挥实验室创新功能,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获取技术竞争优势。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亦可反哺高校实验室创新,为实验室创新提供精准市场导向,提升研究成果转化率。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内在的契合点和融合的合理性、可行性。两者的互动、协同和融合,可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等教育育人目标的实现。文章从协同育人的内涵与特征着手,分析两大教育实现协同育人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并提出实现协同育人的分层模式。  相似文献   

11.
帮助新时代青年面对和适应不确定、不可预测的未来,是高校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面临的共同课题.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应相互融合、协同育人.基于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协同育人而形成的思政课五步教学法,综合运用连接、呈现、体验、反思、应用等教学活动,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人生化导向、故事化讲授、合作式学习、游戏化教学、智能型助教"新教学范式,可以实现有趣、有效、有用的思政课教学.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两种教育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价值取向上有很高的契合度,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具体融合的途径为:树立两种教育融合发展的教育理念;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结合;强化师资力量建设;营造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合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3.
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加快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服务社会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价值取向,遵循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处理好教育自身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建设、平台搭建和外部环境营造,努力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指出,"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强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相似文献   

15.
创新创业是一个国家经济与技术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中最具有创造力的群体,其掌握了科学的专业知识,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肩负着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重任。但是由于高校扩招的影响,使得我国每年高校大学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增加了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难度。与此同时,教育改革政策的出台需要人才资源的支持,这就需要高校、政府、社会共同构建长效就业机制,从而实现大学生的创业与就业,形成有效的促进就业联动机制,文章主要针对教育改革背景下健全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促进机制的对策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普遍存在着理念比较落后,缺乏文化氛围;师资队伍数量不足、整体水平不高、结构不够合理;教育模式单一,课程体系不系统,实用性教材缺乏;重理论、轻实践等等问题。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地方各高校应构建创新创业文化环境育人,针对全体学生并全过程育人,专兼职师资相结合并全员参与育人,多元化实践实习育人,多学科交叉渗透支撑育人,科学保障激励机制育人等相结合的育人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创业教育既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更是破解大学人才培养与人才市场需求脱节难题的重要途径。"抢座位不如造椅子",面对"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就业形势,如何进一步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减缓就业压力,更是引起了政府、高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江南大学开阔创业教育视野、拓宽创业教育思路,依托大学科技园和地方科教产业园,形成了基于专业的"三区联动互助型"创业教育的协同  相似文献   

18.
自改革开放以来,创新成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而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创新人才的主要教育阵地,不但承担培养并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任,还具备强化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功能。高校培养高层次人才时,必须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马俊平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研究》一书,从社会发展潮流与趋势中,探寻高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性,致力呼吁高校与学生从思想和行为上,重视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具有育人目标的共通性、育人资源的共享性、育人方式的共同性和育人成效的共生性,将劳创协同从培育共通教师团队、设置共同育人目标、整合育人平台载体、构建共生评价考核指标等方面着力,构建高校劳创协同机制,有助于贯彻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劳动价值观、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是时代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20.
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全面发展,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优质人才的有力举措。相关部门应通过政府引领创新创业教育、企业支持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实践等路径,以循序渐进增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