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是奶牛乳腺炎的重要致病菌,为了研究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的奶牛乳腺炎新型疫苗,以金黄色葡萄球菌FnBPA的1个CD4+T细胞表位和两个B细胞表位构建了FTB1B2表位疫苗,以停乳链球菌GapC的1个CD4+T细胞表位和两个B细胞表位构建了GTB1B2表位疫苗,再以GSGSGS作为Linke...  相似文献   

2.
奶牛乳腺炎是由病原菌感染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乳腺疾病,严重危害奶牛健康和影响奶业发展。随着病原菌耐药性不断增强,抗生素治疗奶牛乳腺炎的效果越来越不佳。因此,研究和使用疫苗预防奶牛乳腺炎越来越受到重视。引起奶牛乳腺炎的病原菌主要为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埃希氏大肠杆菌等。能否从这些病原菌中寻找高度保守的共同蛋白质分子作为疫苗候选抗原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延伸因子-Tu(Elongation factor Tu,EF-Tu)是存在于真核细胞和细菌细胞内参与RNA翻译的常见功能蛋白。研究表明,多种病原菌的EF-Tu作为抗原均能够诱导良好免疫保护作用。因此,研究对分离得到的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埃希氏大肠杆菌EF-Tu基因进行了Sanger法测序,然后对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同源性、T细胞和B细胞表位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EF-Tu由398个氨基酸组成;金黄色葡萄球菌、埃希氏大肠杆菌EF-Tu分别由394、409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均为44 kda左右,且无规则卷曲占比较高;EF-Tu蛋白是一种...  相似文献   

3.
奶牛乳房炎(Bovine Mastitis)是严重影响奶牛养殖业和奶业健康发展最为重要的疾病,以埃希氏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代表的革兰氏阴性肠杆菌科细菌是引起该病的重要病原菌。外膜蛋白A(Omp A)是肠杆菌科细菌外膜上的重要成分。研究表明,E.coli的Omp A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是预防E.coli引起奶牛乳房炎的重要候选疫苗抗原。但对引起奶牛乳房炎的肠杆菌科细菌Omp A的同源性及免疫原性分析缺乏报道。研究选取报导的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牛源E.coli、克雷伯氏菌、沙门氏菌、福氏志贺氏菌、粘质沙雷氏菌、阴沟肠杆菌、弗氏柠檬酸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共29株,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它们Omp A的理化性质、氨基酸序列同源性、CD4+T细胞表位和线性B细胞表位。结果显示,这些细菌Omp A分别由346~359个氨基酸组成,无规则卷曲占比最大,稳定性好且均为亲水性,抗原性良好;与E.coli的Omp A同源性为97.2%~69.3%;都存在着1个高度同源的共同CD4+T细胞表位和6个同源性各异的共同线性B细胞表位。结果为进一步研究Omp A作为预防肠杆菌科细菌引起奶牛乳房炎候...  相似文献   

4.
为设计奶牛乳房炎链球菌GapC蛋白的多表位串联疫苗,进一步提高GapC蛋白的免疫效果,采用DNAMAN、MEGA软件分析GapC的同源性与系统发生,结果显示,不同种类链球菌亲缘关系均较近,尤其是与奶牛乳房炎有关的链球菌亲缘关系更近。利用在线软件预测GapC为亲水性蛋白,存在多个酶切位点;采用Signal P 4.1与TMHMM Server v.2.0软件预测GapC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定位于细胞表面;SOPMA服务器预测GapC二级结构中含无规则卷曲30.36%,α-螺旋33.93%,β-转角12.50%,β-片层23.21%。采用Swiss-Model预测的GapC三级结构与二级结构相符。利用ABCpred和Bepi Pred方案,预测GapC存在5个B细胞表位。运用神经网络与量化矩阵法预测GapC具有1个CTL表位。使用MHC-Ⅱ类分子结合肽在线程序预测显示GapC具有1个Th表位。采用DNASTAR Protean软件重组GapC抗原表位,设计获得抗原性较好的GapC重组表位多肽。  相似文献   

5.
为了掌握郑州市奶牛隐性乳腺炎发病情况,为奶牛隐性乳腺炎病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结合LMT检测方法进行隐性乳腺炎细菌学分析,对郑州市泌乳期960头奶牛进行细菌的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感染的细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大肠杆菌、乳房链球菌、革兰氏阳性杆菌和酵母菌等27个菌株,其中3个乳区为混合感染。结果显示,郑州市奶牛隐性乳腺炎感染普遍存在,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是奶牛隐性乳腺炎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快速并能同时检测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3种奶牛隐性乳房炎致病菌的方法,根据无乳链球菌16S rRNA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NUC耐热基因、绿脓杆菌ETA基因序列并参考文献各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PCR反应各项参数的调整优化,建立多重PCR检测体系,并同时进行灵敏性试验和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可以同时扩增出无乳链球菌270 bp、金黄色葡萄球菌153 bp和绿脓杆菌375 bp的特异性片段以及细菌16S rRNA 1 500 bp的通用片段,而对于其他的6种病原菌只能扩增出1 500 bp的通用片段,具有较强的特异性。三种特异性引物扩增条带与GenBank上的细菌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增菌培养24 h,该体系对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的最低灵敏度分别为8×104、4×104、1.5×105 CFU·mL-1。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能够完成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的快速检测,对于生产上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鉴别诊断和快速检测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制链球菌性奶牛乳房炎的有效疫苗,首先用PCR方法扩增出停乳链球菌的GapC基因。其次将GapC基因连接到pSC11穿梭质粒上,构建pSC11-GapC重组穿梭质粒。然后在脂质体的介导下将pSC11-GapC转染已感染痘苗病毒的BHK-21细胞,使之与痘苗病毒基因在BHK-21细胞内进行同源重组,得到GapC重组痘苗病毒,用rVV-GapC表示。最后用蓝斑法连续筛选5次rVV-GapC重组毒,再用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rVV-GapC的重组和表达情况。结果显示,PCR电泳检测到目的条带,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标准序列同源性99%,Western blot试验证明GapC蛋白在重组毒中进行了表达。rVV-GapC构建成功。重组痘苗病毒的构建为链球菌性奶牛乳房炎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奶牛乳腺炎主要病原菌PCR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引起奶牛乳腺炎的3种主要病原菌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单一细菌PCR扩增条件的优化、特异性和敏感性研究,确立了对这3种病原菌特异、敏感、快速的PCR鉴定和检测方法,为进一步建立奶牛乳腺炎主要病原菌多重PCR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对张家口市奶牛场进行了奶牛乳腺炎调查并对25头患有急性乳腺炎奶牛的64个乳区64份乳样进行细菌分离与鉴定,共分离葡萄球菌、链球菌、沙门氏菌、棒状杆菌、大肠杆菌、酵母菌6种致病菌,其中,酵母菌最多,占32.81%,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之和占40.63%.  相似文献   

10.
奶牛隐性乳腺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2002年10月起,应用LMT从西安及其周边地区184个乳区的1000头奶牛中抽取了48头,进行奶牛隐性乳腺炎的调查及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西安及其周边地区患隐性乳腺炎奶牛占总头数的66.7W,患隐性乳腺炎乳区占总乳区的35.4%。4个乳区全阳性者占15.2%。共检出细菌67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总检出菌41.8%。链球菌占总检出菌29.9%。G^ 杆菌与G^-杆菌各3株,分别占总检出菌4.5%。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S1蛋白的免疫原性,利用果蝇胚胎S2细胞表达重组S1蛋白,将纯化的S1蛋白免疫4周龄昆明小鼠,收集免疫血清及脾淋巴细胞,通过ELISA、病毒中和试验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分析表达的重组S1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PBS)相比,重组PEDV S1蛋白免疫组小鼠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显著提升;二免后14 d,果蝇细胞重组PEDV S1蛋白免疫组小鼠的中和抗体效价达到1∶320;免疫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外周血CD3+T细胞百分比显著增加,CD4+/CD8+T细胞比值高于对照组;小鼠血清中IL-4、IFN-γ水平显著上升。综上,成功表达了重组PEDV S1蛋白,其可以诱导小鼠产生高效价的中和抗体,促进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2.
β-防御素-3(BD-3)基因在乳腺炎病程中有重要作用,目前尚未见有关山羊BD-3基因的研究报道,根据已发表的牛的BD-3基因序列的编码区(CDS)设计引物,经RT-PCR、连接T载体、挑取克隆和测序,成功克隆出长度为210bp的萨能奶山羊BD-3基因CDS区,并提交至GenBank。分析该CDS区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结果表明,所得核苷酸序列与牛、人的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1.2%和80.9%;其氨基酸序列在萨能奶山羊BD-3蛋白的功能结构域(含23~67个氨基酸)与人的结构域同源性为99.9%,蛋白质三级结构相似。分别用热灭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大肠杆菌对乳腺上皮细胞刺激0、2、4、6、8h,观察BD-3基因的mRNA水平变化,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刺激4h后,BD-3表达量达到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停乳链球菌刺激后,BD-3表达量持续升高,8h时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大肠杆菌刺激后,BD-3表达量逐渐升高,4h时达到最高,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之后表达量逐渐下降。成功克隆出山羊BD-3基因,并且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的刺激下有较高水平的表达,说明BD-3基因在乳腺炎病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为乳腺炎的机理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设计奶牛乳房炎三联重组表位多肽疫苗,选取奶牛乳房炎3种主要感染菌的候选疫苗蛋白:金黄色葡萄球菌的Ebps与ClfA,大肠埃希菌的OmpA与OmpC,链球菌的SIP与PGK,通过ABCpred和BepiPred方案,预测获得每种蛋白各有2个优势B细胞表位;利用神经网络与量化矩阵法预测蛋白的CTL表位。结果显示,SIP蛋白无CTL表位,其余蛋白均存在1个CTL细胞表位;采用MHC-Ⅱ类分子结合肽在线程序预测蛋白的Th表位,结果发现每种蛋白各有1个Th细胞表位。使用DNASTAR软件分析6个蛋白的二级结构,结果发现,预测获得的B/T细胞表位大多处于蛋白易于产生表位的暴露表面、无规则卷曲与转角等位置。再通过Protean程序重组拼接获得的B/T细胞抗原表位,最终设计获得抗原性较好的三联表位疫苗氨基酸序列。为新型奶牛乳房炎三联表位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我国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的区系调查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6  
 本项研究是在对23省、市、自治区,30个城市40所大中型奶牛场所作的乳房炎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采集奶样3006份进行细菌的分离和鉴定,以探讨我国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的区系分布。结果分得细菌和霉菌共24种3650株,其中与乳房炎有密切关系的病原菌12种2060株,病原菌检出率为62.52%。主要为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乳房链球菌等。并建立了dBASEⅢ“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研究资料数据库检索系统”,制定了“奶牛乳房炎细菌的分离和鉴定程序”,为进一步综合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科学数据,并为乳汁的病原菌监测提出可靠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奶牛乳头高效药浴消毒剂对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的杀灭效果,试验通过5、10、15、20、25及30 s的不同时间间隔,观察奶牛乳头高效药浴消毒剂对引起奶牛乳房炎的4种常见病原菌的菌悬液杀菌速度及载体浸泡试验效果。结果表明,菌悬液杀菌速度试验在10 s时可全部杀灭悬液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15 s时可全部杀灭无乳链球菌和停乳链球菌;载体浸泡试验为在10 s时可杀灭载体上的全部金黄色葡萄球菌,15 s时候杀灭载体上的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结论:奶牛乳头高效药浴消毒剂15 s时全部杀灭了引起乳房炎的4种主要病原菌,杀菌率为100%,效果确实,达到奶牛乳头药浴高效消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停乳链球菌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根据GenBank中登陆的停乳链球菌表面蛋白MIG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采用PCR的方法从临床分离的停乳链球菌内蒙分离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MIG基因,得到1条1 900bp的片段.将其连入PMD - 19T载体中,经酶切,PCR及序列测定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MIG基因与GenBank中停乳链球菌MIG基因(AF354651)序列的同源性为95%.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 - 32a(+)- MIG,随后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 DH5a)中表达.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分析后,表达的重组蛋白大小为89 ku.将纯化的MIG重组蛋白免疫兔,用ELISA检测其血清抗体.用制备出的抗血清与链球菌全菌进行玻片凝集试验,出现凝集颗粒.结果表明MIG重组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为停乳链球菌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当代农业》2014,(21):42-43
奶牛乳腺炎是奶牛常见的疾病,也是花费最大的奶牛疾病之一,分为隐性乳腺炎和临床乳腺炎。乳腺炎能够导致奶牛的产奶量大大下降。由于隐性乳腺炎不表现临床症状,难以及时发现和治疗,所以往往给奶牛生产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在国内,许多奶牛场的奶牛乳腺炎患病率高达50%以上。一、引起乳腺炎的原因引起乳腺炎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是病原菌感染,如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另外环境因素(如牛床潮湿)、饲养管理不当(如机械损伤、不规范的挤奶方法等)和奶牛体质较差等都可能引起奶牛乳腺炎。  相似文献   

18.
石河子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中药抑菌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使用中草药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52头奶牛的260份乳样,用乳腺炎诊断液(SMT)诊断奶牛乳房炎,并从奶样中分离鉴定出乳房炎病原菌;在此基础上,选取4株肠杆菌2、株链球菌和3株葡萄球菌进行中药及其复方的抑菌试验,根据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评价中药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从260份乳样中共分离出176株细菌,其中葡萄球菌71株,占总数的40.34%,肠杆菌62株,占总数的35.23%,链球菌25株,占总数的14.21%,这3个细菌是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75.57%的乳房炎由2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所致。[结论]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对单味中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而中药复方的抑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从甘肃省兰州市2家奶牛场采集了44份患有临床型乳房炎奶牛的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主要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导致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有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杆菌属,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共35株,占44.3%;牛链球菌20株,占25.3%;大肠杆菌11株,占13.9%,说明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  相似文献   

20.
罗非鱼无乳链球菌C5a肽酶的克隆及原核表达质粒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了解无乳链球菌表面蛋白C5a肽酶scpB基因免疫表位及毒力作用基团的相关信息,通过提取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基因组DNA,利用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出scpB基因的全长开放阅读框(ORF)。结果表明,该基因包括3 405 bp的ORF,可编码1 134个氨基酸,与已报道的人源无乳链球菌ScpB的氨基酸同源性达99.74%。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DNAstar、Clustal X 2.0和MEGA 5.05及在线分析工具ExPASy ProtParam、NCBI Proten blast及Conserved Domain等对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罗非鱼无乳链球菌scpB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含有3个催化三联体(catalytic triad)位点、7个假定活性位点(putative active site)、2个特异位点(specific hits),以及4个超家族结构(2个肽酶超家族结构Peptidases-S8-S53 superfamily、1个类纤连蛋白超家族结构 DUF1034 superfamily和1个鞭毛钩蛋白超家族结构FlgD-lg superfamily);并且该氨基酸序列有多个抗原表位,推测ScpB蛋白应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可作为候选的蛋白疫苗成分。将该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挑取阳性克隆,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表明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scp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