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 要〕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心 医院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107 例 AMI 患者,根据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3 例,药物溶栓治疗)与 观察组(54 例,药物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两组疗效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 总有效率为 98.15 %,高于对照组的 84.9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5.56 %, 低于对照组的 18.8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对 AMI 患者进行治疗, 对患者症状缓解明显,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溶栓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小分子核糖 核酸(miRNA)序列与临床指标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74 例 AMI 患者资料, 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7 例。对照组单用 PCI 治疗,观察组采用冠状动脉内溶栓联合 PCI 治疗。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分级情况、血清 miRNA 序列、心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急性 心肌梗死溶栓评分(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miRNA–210、 miRNA–146a 均低于对照组,miRNA–214、miRNA–155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 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均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冠状动脉内溶栓联合 PCI 治疗 AMI 能够进一步调节 miRNA 序列水平,改善患者血流分级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分析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行即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 2020 年 8 月至 2021 年 3 月期间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 70 例高龄 AMI 患者,依据行 PCI 的时间分为对照组 33 例 与观察组 37 例。对照组行择期 PCI,观察组行即时 PCI,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 30 d、6 个月超声指标〔左室射血 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 及不良事件(死亡、心绞痛、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结果:观察组 LVEF 治疗后 30 d、6 个月 均高于对照组,LVEDD、LVESV 及 LVEDV 均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治疗后 30 d 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10.81 %, 低于对照组的 21.2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治疗后 6 个月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16.22 %,低于对照 组的 39.3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高龄急性 AMI 患者采用即时 PCI 治疗,可明显改善心肌血 流循环,改善其心功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替罗非班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在普宁市人民医院确诊的 82 例 AMI 患者,根据术后替罗非班维持剂量差异分为半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各 41 例。对所有纳入对象行 PCI 术治疗,术中均给予替罗非班 10 μg·kg-1 静脉泵注,术后,常规剂量组给予替罗非班 0.15 μg·kg-1·min-1 静脉泵注,半剂量组给予替罗非班 0.075 μg·kg-1·min-1 静脉泵注,两组均持续泵入 48 h。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均明显上升,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D– 二聚体(DD)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且常规剂量组 LVEF 水平明显高于半剂量组,常规剂量组 FIB、DD 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半剂量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常规剂量组患者术后 ST 段完全回落率明显高于半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期间,半剂量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常规剂量组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常规剂量组患者的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半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于行急诊 PCI 的 AMI 患者,常规剂量替罗非班可获得更理想的溶栓效果,发挥更好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有利于心功能改善和 ST 段回落,改善高凝状态,预防术后栓塞,但半剂量组的术后凝血功能受到的影响更小,可减少术后出血事件,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时机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行择期PCI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急诊PCI治疗,术后均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支架植入情况及术后效果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左室舒张末径(LVDED)、左室收缩末径(LVSED)、左房内径(LA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血浆N末端前体脑利钠肽(NT-pro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扣针蛋白5(Fibulin-5)水平,并对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预后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支架长度短于对照组,支架数量少于对照组,远端栓塞率低于对照组,TIMI3血流分级3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LVDED、LVSED、LAD水平均降低,LVEF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LVDED、LV...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分析急诊溶栓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河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94 例急性 STEMI 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7 例,急诊溶栓联合 PCI 治疗)与对照组(47 例,直接 PCI 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水平、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率(HR)、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急诊溶栓联合 PCI 治疗可提高对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水平,提高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心脏磁共振检查来评价心功能及心脏磁共振成像(MRI)心肌灌注延迟显像评价坏死心肌,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术(PCI)治疗和静脉溶栓治疗对患者的左心功能及坏死心肌的影响。方法将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直接PCI组(22例)与溶栓组(20例)。于发病后4周行心脏磁共振检查评价心功能及坏死心肌情况。结果利用视学评分(VSM)总分评价坏死面积,直接PCI组和溶栓组的VSM总分均与射血分数(EF)(r=-0.768,r=-0.848)、收缩末期容积(EDV)(r=0.952,r=0.940)、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DVI)(r=-0.953,r=0.943)、舒张末期容积(ESV)(r=0.980,r=0.910)、舒张末期容积(ESVI)(r=0.948,r=0.926)均密切相关(P〈0.001)。发病后4周,直接PCI组的VSM总分、EF、EDV、EDVI、ESV、ESVI均优于溶栓组(P〈0.001)。结论利用VSM评分可以较准确定量评价梗死心肌,VSM总分与左室功能有高度相关性。直接PCI与静脉溶栓比较,能够更好地减小坏死面积和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廉玉蓉  杨风雨 《中医药研究》2013,(12):1441-1443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左心功能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在我院治疗并行PCI治疗的患者94例,根据据发病到开始介入手术的时间分为3组:A组为6 h内直接介入组(25例),B组为12 h内直接介入组(33例),C组为不符合直接介入组入选标准的AMI患者(36例),于发病7 d~10 d择期介入治疗.从临床资料、冠脉造影结果、左心功能及6个月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等4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3组入选时的临床资料、冠脉造影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在PCI术后3 d、1个月、6个月时的左心功能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行急诊PCI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对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降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作用明显优于择期PCI.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8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5例给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33例给予静脉溶栓术治疗,分析2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院内出现再梗、心绞痛、心衰、病死的几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早期患者的再灌注情况,方法简单,不良事件较少,能够有效提高再通率,较好地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近期心率震荡(HRT)的影响。方法对首次发生AMI并于发病6 h内行直接PCI治疗的37例患者和同期因AMI入院而行延期PCI治疗的176例患者,于PCI术后1 h内开始连续72 h心电监护,第1周、第6周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发生的室性期前收缩情况,分别计算HRT的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值,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组不同观察时间的TO、TS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AMI患者,直接PCI可明显改善患者的HRT,提示可改善和恢复AMI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从而降低AMI后发生恶性心脏事件的危险性,在这方面的作用优于延迟PCI。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近期心率震荡(HRT)的影响。方法对首次发生AMI并于发病6h内行直接PCI治疗的37例患者和同期因AMI入院而行延期PCI治疗的176倒患者,于PCI术后1h内开始连续72h心电监护,第1周、第6周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发生的室性期前收缩情况,分别计算HRT的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值,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组不同观察时间的TO、TS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AMI患者,直接PCI可明显改善患者的HRT,提示可改善和恢复AMI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从而降低AMI后发生恶性心脏事件的危险性,在这方面的作用优于延迟PCI。  相似文献   

12.
摘 要目的:分析绿色通道服务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停留时间产生的影响。 方法:选取东莞市塘厦医院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 10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50 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急救措施,观察组患者采取绿色通道服务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抢救成功率、心电图检查完成时间、住院时间。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急诊停留时间、心电图检查完成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 98.0 % 高于对照组的 86.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绿色通道服务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不仅缩短了患者在急诊停留的时间,更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探究替罗非班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安阳市人民医院 2018 年 10 月至 2020 年 5 月收治的 124 例行 PCI 术治疗的 AMI 患者临床资料,62 例采用双联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为对照组,62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舒张 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生长分化因子 –15(GDF–15)、血 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及 PCI 术后 3 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LVEF 水 平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GDF–15、 PAF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3 个月,观察组患者 MACE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替罗非班在 AMI 患者 PCI 术后应用效果显著,可通过降低 GDF–15、PAF 水平改善心功能,减少 MACE 发生。  相似文献   

14.
刘丽兰  屠肖肖 《新中医》2016,48(10):24-26
目的:观察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手术前后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术前给予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分级、左室功能[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c Tn T)的浓度变化,统计2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2组PCI术前心功能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分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心功能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时,2组LVDD、LVESD及LVEF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DD、LVESD值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2组BNP、CK-MB及c Tn T浓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术后7天,2组BNP、CK-MB及c Tn T浓度均较治疗前与术后1天下降(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PCI术前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可有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保护受损心肌组织,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经急诊介入治疗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对患者心功能、并发症、术后活动和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0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常规术后康复指导,实验组进行系统的早期康复指导,比较2组患者的主观感受、心功能、并发症、生活自理能力指数、术后生活状态、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主观感受、心功能、心肌再梗死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病死率和生活自理能力指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实验组的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生活状态好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治疗的疗效和改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心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手术的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术后予常规治疗,常规服用美托洛尔、单硝酸异山梨酯、氯沙坦钾、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前即给予以参麦注射液加入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评级、血液相关指标、超声心电图的变化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 d、第7 d BNP、CK-MB、c Tn I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第1 d、第3 d、第7 d BNP、CK-MB和c Tn 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第3 d、第7 d心功能Ⅰ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收缩末内径、射血分数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为8.33%,对照组MACE发生率为25.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既可保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心肌细胞,减轻手术的不利影响,降低MAC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静脉溶栓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对比。方法:对40例首发AMI患者行介入治疗和溶栓治疗,其中20例行直接PCI治疗(PCI组),20例行尿激酶溶栓治疗(溶栓组)。比较两组患者主要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院内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直接PCI组梗塞相关血管(IRA)再通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绞痛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尿激酶溶栓组(P<0.05)。结论:直接PCI是行AMI早期再灌注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够提高IRA再通率,更好地改善心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了21世纪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而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危险性最大,夺取人生命最多的一种疾病。近年来,介入治疗走进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领域,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诊断迅速、疗效显著等特点,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心理障碍发生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6 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 108 例行 PCI 术的冠心病患者,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在术后 1 周内调查患者的心理状况,根据结果将患者划分为心理障碍组和非心理障碍 组,以此为基础分析冠心病患者 PCI 术后发生心理障碍影响因素。结果:108 例冠心病患者中,有 47 例(43.52 %) 在 PCI 术后 1 周内发生心理障碍,其余 61 例患者未发生心理障碍;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50 岁、 病程≥ 1 年、残余狭窄、经济状况较差(< 5000 元·月 -1)是冠心病患者 PCI 术后发生心理障碍的危险因素(P < 0.05)。 结论:年龄、病程、残余狭窄和经济状况是引起冠心病患者 PCI 术后心理障碍的危险因素,临床护理人员应予以针对 性的干预,规避患者负面情绪影响疗效与预后康复。  相似文献   

20.
摘 要目的:冠状动脉穿孔(CP)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罕见致命的并发症之一,总结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32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冠状动脉远段及分支穿孔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远段或者分支穿孔,记录分析患者年龄、性别、诊断、病变分型、穿孔的原因、穿孔的血管及部位、处理措施、术中及围手术期预后。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65 ± 11)岁,女性比例31.3 %,不稳定型心绞痛 53.1 %,急性心肌梗死 46.9 %,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AHA/ACC)冠状动脉病变分型 C 型病变 84.4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比率为 46.9 %。穿孔原因中普通工作导丝为 50 %,CTO 导丝34.4 %,旋磨导丝 3.1 %,顺应性球囊 9.4 %,支架球囊 3.1 %,穿孔病例中 ELLis I 型为 9.4 %,Ⅱ 型为 43.8 %,Ⅲ 型46.8 %,59.4 % 患者穿孔通过密切观察、中和肝素、扩张球囊压迫等成功封堵穿孔,31.3 % 患者穿孔成功通过栓塞治疗封堵穿孔,9.4 % 患者穿孔需支架或者覆膜支架封堵冠状动脉破口,9.4 % 患者合并有心包填塞,66.6 % 心包填塞发生术后,围手术期的病死率为 9.4 %。结论:PCI 远段及分支穿孔发生率低,其合并心包填塞,病亡率高,早认识、早发现,积极有效处理 CP,必要时采取多种封堵策略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