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鼓室硬化症     
65-11-401.鼓室硬化症后藤敏郎日本耳科会报,1964,67,№4,587~593(日文) 作者报告三例鼓室硬化症,并指出本病的基本病变是纤维性变至玻璃样变,至骨质形成等一系列的退行性变。共特征为听小骨与周围骨壁之间有一层纤  相似文献   

2.
鼓室硬化症     
鼓室硬化症是常见的引起传导性听力下降的中耳疾病之一,和慢性中耳感染密切相关,被认为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后遗症,近年逐步受到关注,但引起鼓室硬化的具体原因、发病机制和预后转归尚不明确.本文主要就鼓室硬化症的临床诊疗现状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鼓室硬化症的手术方法及手术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152耳鼓室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152耳均清除全部或部分硬化灶,并进行听骨链重建,出院 3个月后复查1次,6个月~1年内复查第2次,以最后1次作为随访结果(取0.5、1.0、2.0、4.0 kHz语言频率均数)。结果  以术后气导听力提高15 dB且气骨导差小于20 dB视为成功,以术后气导听力提高15 dB视为有效,成功率为46.7%,有效率为71.1%。结论 手术治疗鼓室硬化症的疗效可靠,应成为主要治疗手段。同期听骨链重建的患者采用切除砧骨、锤骨头、听小骨植入的III型鼓室成形术,二期采用镫骨底板切除、全人工听骨植入术后听力优于底板打孔、人工镫骨植入术后听力。  相似文献   

4.
在鼓室和听骨周围有钙质沉着等硬化性病变存在时称为鼓室硬化症。这些病例往往伴有鼓膜穿孔等其他中耳病变。硬化病灶有纤维性变、玻璃性变、钙质沉着及骨化等病理改变。临床表现为白色硬壳所包围的钙质沉着、骨化等。作者报告了14年间由同一术者对慢性中耳炎患者行第一次手术的571耳手术所见,发现鼓室硬化多发生于单纯型中耳炎,粘连性中耳炎和胆脂瘤型中耳炎极少见。由于鼓室、听骨周围钙质沉着,不仅影响听骨的活动,而且还引起槌骨前韧带、槌骨外侧  相似文献   

5.
小儿耳鼓膜鼓室硬化症似为一种新生、退化和复原交织在一起的动态过程,与分泌性中耳炎有关。硬化病变只影响鼓膜紧张部,绝不累及松弛部,甚至也很少发生于鼓膜紧张部后上象限。病理改变不明显,由不规则的胶原组织增殖支配整个病理过程,还有透明变性和小块钙化。作者对90例腭裂小儿,其中单有腭裂者38例(18个男孩,20个女孩),有唇裂和腭裂者52例(39个男孩、13个女孩),年龄从几个月~15岁,随访观察7.8年,总计检查2,068次,平均每年检查3次,由训练有素的耳科医师以及作者施行小儿耳显微镜检查,证实鼓膜上有鼓室硬化病灶时,以精确的图象或拍摄照片记录下来,并对有鼓室硬化症的耳鼓膜作活检,活检输送到电镜室处理,  相似文献   

6.
鼓室硬化症的手术基本上是鼓室成形术的一种,因此必需遵循鼓室成形术的基本原则。本文作者重点讨论了传音机构重建的方法。鼓室硬化病灶可发生于中耳任何部位。当出现传导性聋时,几乎无例外地存在镫骨固定。因此,作者认为手术成败的关键,在于对镫骨的处理。以前作者采用剔除病灶、移动镫骨或切除镫骨脚、在使底板活动的基础上进行鼓室成形以治疗本病57例,但其疗效令人不满,耳蜗损伤率很高。作者认为疗效不好是由于底板活动不充分或术后发生再固定之故。而耳蜗损伤则由于操作时镫骨底板的非生理性运动造成了膜迷路的液压性  相似文献   

7.
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采用通气管插入术可增加鼓室硬化症的发病率,Slack(1984)报告用Shepard通气管1年后鼓室硬化症发生率为40%。以往研究指出鼓室硬化症发生率最高的部位是通气管产生剪切力导致鼓膜交叉纤维横断,鼓膜外方辐射纤维层与内方环行纤维层断离的部位(Lesser等,1988)。最近有人指出鼓室内出血可增加鼓室硬化症的发生率(Parker等,1990)。作者观察双耳分泌性中耳炎116例,年龄3~7岁。随机一耳插入常用Shah通气管(重13mg),另耳插入小型Shah通气管(重3.5mg)。密切观察对比二者术后的脱管率、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率及鼓室硬化症的发  相似文献   

8.
鼓室硬化症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鼓室硬化症的手术方法,探讨不同手术方法 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481耳鼓室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481耳均按硬化灶部位的不同清除病灶并进行听骨链重建术.出院1~3个月后复查1次,以后6个月~1年随访1次,以最后1次为随访结果 (取0.5、1.0、2.0、4.0 kHz语言频率均数).结果 481耳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鼓室硬化症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年11月至2005年2月我科经治的25例鼓室硬化症临床资料。手术均在全麻显微镜下采用剥除硬化灶,修补鼓膜或加听骨链重建行Ⅰ期鼓室成型术。采用颞肌筋膜修补鼓膜,以自体乳突骨皮质或陶瓷人工听骨重建听骨链。结果:病灶侵及鼓膜、鼓岬、砧锤骨、镫骨及周围,均呈板障型乳突,无并发胆脂瘤。听力提高15?dB以上24例(96%),术后4例有眩晕。结论:尽量清除硬化灶,形成宽大的鼓室,并重建鼓膜和听骨链,手术疗效与病灶影响听骨链程度有关,精确、熟练的耳显微外科技术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手术治疗鼓室硬化症67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12.
鼓室硬化症 (TS)是中耳炎后粘膜上皮下层有不可逆转的瘢痕病变 ,是独特的独立疾病 ,探查术时可在狭窄的鼓室内、绕听骨链直至镫骨周、前庭窗龛有黄白色、无定形的 TS性斑块或堆积物 ,影响镫骨的活动。该作者对 4 12例 14~ 75岁因慢性中耳炎接受手术的患者进行分析 ,其中慢性化脓性中耳 (中鼓室 )炎 347例 ,粘连性中耳炎 54例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11例。全组中发现 2 6例有 TS病变 ,占 6 .3% ,男 3例 ,女 2 3例。通常自童年起病 ,均曾有过鼓膜穿孔 ,多属大型次全性穿孔伴胼胝样边缘 ,双侧病变 19例 ,单耳病变 7例(3例为男性 ) ,全部患者 1…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讨论鼓室硬化症的手术效果,报告对鼓室硬化症67耳行鼓室成型临床手术成功率为72.9%,其中Ⅰ型与Ⅱ,Ⅲ型术后听力的改善率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4.
鼓室硬化症发病理论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鼓膜的结缔组织必须看作一活性结构,松弛部缺乏结缔层是上鼓室穿孔并发胆脂瘤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反应能力已为免疫试验所证实。本文作者等(1980)首先报导了有关鼓室硬化症发病理论的原始资料,曾引起人们的重视和争议,其主要问题在于其临床意义:(1)更好地了解病变过程的机制和部位、如何引起损伤以及哪些因素使其正常功能和解剖发生变化;(2)如何减轻这种慢性、隐袭性耳疾的破坏力;(3)能否预防和如何预防以及能否消除。  相似文献   

15.
1994~2007年,大丰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对鼓室硬化症46例实施手术,其中43例行鼓室成形术重建听骨链,尽可能恢复传声机能,未作镫骨切除.现回顾性分析46例鼓室硬化症患者资料,对本病治疗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17.
我科对 85例鼓室硬化症患者施行手术治疗 ,结果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85例患者中 ,男 53例 ,女 32例 ;年龄 1 4~ 41岁 ,病程 3~ 40年。进行手术时间在发病后 3~ 5年2 5例 ,>5~ 1 0年 30例 ,>1 0~ 2 0年 1 0例 ,>2 0~30年 1 2例 ,>30~ 40年 8例。均在干耳 1个月后行手术治疗。耳镜检查 :除 1例鼓膜完整外 ,余均为鼓膜中央性干性穿孔 ,32例残余鼓膜有大小不等的白色硬化斑块 ,所有患者咽鼓管均通畅。听力损失 :语言频率气导在 30~ 75 d B,其中 >60 d B者 1 3例 ,气骨导差在 1 8~ 55d B之间。手术均采用剥除硬化灶 ,修补鼓膜或加…  相似文献   

18.
认为鼓室硬化症是慢性中耳炎治愈过程中,中耳腔粘膜固有层发生钙化病变的疾患。有关其病因,至今尚无结论。文章报道8年内手术治疗鼓室硬化症59例(59耳),男21例(3.6%),女38例(64.4%),男女比为1:1.8,平均年龄分别为44.3岁和45.3岁。术后观察最短1年2个月,最长9年2个月,平均3年9个月。术前患耳合并单纯穿孔性中耳炎最多,占64.4%(38/59耳),中耳胆脂瘤占13.6%(8耳),愈合性中耳炎占6.8%(4耳),鼓膜仅钙化(无穿孔)占8.5%(5耳),鼓膜正常者占6.8%(4耳)。术前无1年以上耳记者,慢性单纯穿孔性中耳炎…  相似文献   

19.
当前耳外科领域对鼓室硬化症的研究相对较少,其手术并发症每使医生感到厌烦,如处理镫骨区鼓室硬化斑时,容易使镫骨浮动、坏韧带撕裂、足板折断和伴发外淋巴瘘,耳蜗损伤的机制很可能是撼动足板惹起内耳液压力变化所致。鼓室硬化症的听骨固定,即使施行松解操作,也往往在术后几个月内又重新固定。Harris估计鼓室硬化症的发病率,其中6%患者是经受耳部大手术后引起,本文分析67例,并对手术成败、重建方法和治疗效果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作者收集15例耳鼓室硬化症的鼓膜标本,用扫描电镜进行研究,并与5例尸体的正常鼓膜及21耳分泌性中耳炎作鼓膜切开术时收集的标本进行对比观察。在全部鼓室硬化症的鼓膜标本中,见鳞状上皮正常,上皮下间隙变浅,其中含有很少纤维但有若干血管。病变主要侵及鼓膜固有层。纤细的纤维为具有不等程度纤维排列的均质性物质所取代,原纤维及纤维索呈分裂状,不规则地分散沉积于固有层。放射状纤维较环状纤维易于分辨。在有些标本上,整个固有层变成不成形的块状物,看不到纤维排列。在另一些区域内,在不成形块状物的背景上能看到结缔组织样细胞,紧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