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测定蒲公英及花不同萃取部位总黄酮和黄酮单体的含量,为蒲公英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蒲公英全草和花的不同萃取部位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利用高相液相色谱法同时分析其中木犀草素、槲皮素和芹菜素的含量。结果蒲公英及花都是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总黄酮含量最高,且花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的黄酮含量(96.44%)明显高于全草乙酸乙酯萃取部位(36.26%)。槲皮素、木犀草素及芹菜素在2.5~50.0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7%、99.68%和99.34%,相对标准偏差值依次为1.82%、1.71%和1.43%。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蒲公英中总黄酮及黄酮单体槲皮素、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陈再兴  孟舒  朱旭  王琳  孟繁浩 《中国药事》2011,25(6):547-549
目的测定葎草的根、茎、叶、叶柄不同部位所含的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和大波斯菊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葎草中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和大波斯菊苷的含量,色谱柱为DikmaDiamonsil C18柱,以甲醇-0.2%磷酸溶液(45∶5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350nm。结果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在0.05~0.40μg的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大波斯菊苷在0.072~0.36μg的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根与叶中主要含有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和大波斯菊苷,且叶中的含量最高。茎与叶柄中含有较多的其他成分。结论该方法可用于葎草中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和大波斯菊苷的含量测定。葎草的叶与其他部位应分别药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泽漆不同部位总黄酮的含量。方法以芦丁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分光光度法对泽漆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进行精密测定。结果泽漆叶中总黄酮含量最高(29.6671 mg/g),根次之(13.1930 mg/g),茎最低(12.8009 mg/g)。结论泽漆叶的总黄酮含量最高,利用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7,(7):929-932
目的:建立测定藏药翼首草不同药用部位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方法,并比较其不同部位之间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UPLC-PDA)测定翼首草不同药用部位(全草、地上部位和地下部位)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HSS T3(150 mm×2.1 mm,1.8μm);流动相为甲醇-0.1 mol/L乙酸铵溶液(88∶12,V/V),流速为0.2 m 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5μL。结果: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10.65~1 065μg/m L(r=0.999 6)、18.8~1 880μg/m L(r=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95%(RSD=1.24%,n=9)、98.12%(RSD=2.13%,n=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不同药用部位的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高低整体趋势为地上部位>全草>地下部位;翼首草全草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平均总量为0.35%,地上部位中为0.56%,地下部位中为0.09%。结论: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可靠、重复性好,适合于藏药翼首草不同药用部位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测定。翼首草地上部位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较全草、地下部位高,建议使用地上部位入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葎草体外抗结核分枝杆菌有效部位,为其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法分离葎草中不同极性的提取部位,用直接浸泡法观察其对结核杆菌标准菌株H37RV的抗菌作用,并采用试管倍比稀释法测定葎草不同极性提取部位的最低抗菌浓度.结果:葎草乙酸乙酯部位对结核杆菌标准菌株H37RV有较明显的抗菌作用,其最低抗菌浓度为31.25 mg·mL-1.结论:葎草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对结核杆菌具有较明显的抗菌作用,为进一步的成分研究及药材资源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肿节风不同部位总黄酮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肿节风中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方法并检测其不同部位总黄酮的含量。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500nm波长处测定肿节风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芦丁质量浓度在0.3515~3.1635g/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78%,RSD=0.51%(n=9);其叶、茎、根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3.17%,2.38%,2.11%(n=5)。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作为该药材中总黄酮含量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取飞燕草不同部位总黄酮,并对其进行含量测定,最终确定飞燕草最佳药用部位。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飞燕草不同部位总黄酮,以芦丁为标准品,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飞燕草全草、根、茎、叶及花中的总黄酮含量。结果:飞燕草全草、根、茎、叶及花等部位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6.2%、47.6%、49.8%、51.3%、65.8%。结论:飞燕草不同部位中均含有总黄酮,其中花中总黄酮含量最高,根中最少,但考虑到不同部位的产量,建议以全草入药。  相似文献   

8.
六月霜不同采收时期及各部位的总黄酮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不同采收期的六月霜及其茎、叶、花不同部位中的总黄酮进行了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总黄酮含量次序为开花期(63.10mg/g)>花蕾期(41.33mg/g)>幼苗期(21.32mg/g);花(95.74mg/g)>叶(53.12mg/g)>茎(21.14mg/g)。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结果可靠。可为指导六月霜药材的收购提供一定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9.
荧光光度法测定福建组培金线莲中总黄酮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测定福建组培金线莲中总黄酮含量的荧光光度法。方法根据黄酮类化合物与Al3+能形成稳定的荧光络合物,采用95%乙醇超声提取福建组培金线莲中的总黄酮,以槲皮素为对照品,用荧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槲皮素浓度与荧光强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002~0.400μg/mL,检出限为0.0004μg/mL,线性方程F=2002.6C+5.5296,相关系数r=0.9995,测得福建组培金线莲中总黄酮含量(按干燥品计算)为73.98μg/g,平均回收率为99.95%,相对标准偏差为0.92%(n=5)。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福建组培金线莲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广金钱草中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以便更好地对广金钱草开发和利用。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用三氯化铝为络合剂,HAc-NaAc(pH=5.5)为缓冲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广金钱草的因环境条件等差异总黄酮量亦不同,野生连钱草的含量无论部位和平均含量都较种植要高,比较测量二者茎、叶、全草的含量分别为种植:10.81、15.85、13.29 mg/g,而野生:15.49、22.89、18.69 mg/g。结论广金钱草总黄酮含量分布表明叶>全草>茎。该方法操作性强,有助于对其药材质量控制,更好地对广金钱草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李东 《中国当代医药》2014,(32):187-189
根据我国近几年来关于葎草化学成分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列举了其提取分离技术,分析了其化学成分(多糖类、黄酮类、挥发油等多种化学成分)的组成,综述了其生理活性(抗氧化、抗炎、止痒、抗肿瘤、抑菌等),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为开发、利用有价值的葎草化学成分提供参考。葎草的药用价值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潞党参中总黄酮含量的分光光度测定法。方法: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潞党参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芦丁在7.96~47.76μg/ml的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0%,测得潞党参中总黄酮含量为0.98%。结论:该方法简单可行,灵敏度高,测定结果可靠,可用于测定潞党参中总黄酮含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猪毛菜胶囊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UV法,以芦丁为对照品,以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显色,在波长510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猪毛菜胶囊中总黄酮含量。结果芦丁在8.16~48.96μg.mL-1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有着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5%,RSD值为1.35%。结论本测定方法简便、可行、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4.
葎草水提物止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葎草水提物的止痒作用。方法:通过采用4-氨基吡啶(4-AP)诱发小鼠皮肤瘙痒反应、氯喹诱发小鼠全身瘙痒反应、组胺致豚鼠局部瘙痒反应及2,4-二硝基氟苯(DNFB)致小鼠右耳廓迟发型变态反应的瘙痒动物模型,并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测定氯喹致小鼠瘙痒后血清中IL-4的含量,观察葎草水提物的止痒作用。结果:葎草水提物100、30mg/kg显著抑制4-AP和氯喹诱发小鼠瘙痒反应的持续时间,其中100mg/kg可显著减少搔痒次数,并显著降低氯喹诱发小鼠瘙痒反应后血清中IL-4的含量;葎草水提物25、7.5mg/kg显著提高豚鼠致痒阈;100、30mg/kg显著抑制DNFB致小鼠右耳廓肿胀。结论:葎草水提物具有止痒作用,可能与抑制组胺和IL-4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5.
艾叶总黄酮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艾叶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并用此方法优化艾叶的提取方法。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艾叶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芦丁的线性范围为5.800~58.000μg/ml,回归方程为:A=0.0118C+0.0133,r=0.9991。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可以作为艾叶总黄酮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用95%乙醇提取所得的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鹅不食草的总黄酮含量。方法采用石油醚脱脂,用60%乙醇提取,NaNO2-Al(NO)3-NaOH显色,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鹅不食草中总黄酮的含量,检测波长为510nm。结果芦丁对照品质量浓度在0.0184~0.0644mg/mL范围内与吸收度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C=0.0955A-0.0105,r=0.9994(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2%,RSD=1.02%(n=6)。样品中总黄酮含量为36.35~43.11mg/g。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操作简便、稳定性好、结果可靠,可作为鹅不食草的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复方红景天胶囊中总黄酮含量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测定法。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508nm波长处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芦丁在8.0~48.0mg/L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3%(n=6,RSD=1.13%),3批复方红景天胶囊样品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10%、1.08%、1.12%。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测定结果可靠,可用于测定复方红景天胶囊中总黄酮含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虎杖中虎杖苷和总黄酮的含量。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虎杖苷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磷酸(50∶50),检测波长为306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以NaNO2-Al(NO3)3-NaOH为显色反应体系,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虎杖中总黄酮含量。结果虎杖苷进样量在0.169 8-3.396 0μg(r=0.996 6)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57%,RSD为1.82%(n=5);对于总黄酮的测定,以芦丁为对照,测定波长为500 nm,其质量浓度在7.48-44.86 g/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7.95%,RSD为0.73%(n=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不同产地虎杖中虎杖苷和总黄酮的含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