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随着国家教育模式和校园规划理念的转变,以往大学校园规划的弊端日益显露,新时代的大学校园正朝着可持续发展的、弹性生长的、复合集约的方向转变。文章围绕“秩序与变异”这一核心主题,阐述当代大学校园的发展背景,以笔者参与的三个大学校园规划项目作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基于网格控制的校园规划新方法。此外文章试图通过若干局部变异手法突破网格秩序的局限,为大型综合校园规划提出一套具有落地性、适应性、系统性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3.
网格体系是对规整框架结构体系的适应,同时也是建立空间秩序的有效操作方法。当前随着非欧几何学和结构工程的快速发展,网格体系创新性演变激发了空间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有助于建构有序与复杂兼容的空间秩序。研究了网格体系演变与空间秩序的关系,通过对网格体系演变的相关建筑实例进行梳理、分类和解析,归纳出“形态”,“层级”,“拓扑”三种主要的网格体系演变逻辑,总结三种网格体系所建构空间秩序的主要特点为连续性、层次性和适应性。以期在参数化建筑理论和工具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拓展建筑空间秩序建构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5.
建筑的潜在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好的建筑、景观与城市为受灵感眷顾的人们提供了活动的舞台。好的设计塑造、丰富、强化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反,那些设计得不那么好的建筑、景观和  相似文献   

6.
对后工业时代现代主义建筑作简要分析,选择美国建筑师迈耶进行介绍,引入建构句法概念分析他作品中的建构哲学,进而发现结构和解构思想共生的哲学思维形态,构成了其建筑风格的内在生成逻辑。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审美对象、审美价值和审美主体等美学概念的阐释,提出秩序是最易感悟和最具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对比现、当代绘画艺术风格的嬗变,阐明了当代建筑基于深层秩序的美学追求,是审美层次循环递进的必然规律,并提出当代建筑美学的后续发展,是新一轮简单秩序(美的回归)。  相似文献   

8.
整体的秩序——结构主义的城市与建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宋昆  邹颖 《世界建筑》2000,(7):66-69
于五六十年代兴盛一时的结构主义理论要旨认为,世界不是由事物组成,而是由事物 间的结构关系所组成,结构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存在方式这种思想和方法对于当时的城市规划建筑创作产生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罗茗 《新建筑》2007,(1):101-104
出身于马德里学派的曼斯拉 塔诺事务所,因其作品的风格跨越了不同的理论层面和美学风格而广受讨论。从秩序的角度对三个案例进行解读,以求对其设计操作方法有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于五六十年代兴盛-时的结构主义理论要旨认为,世界不是由事物组成,而是由事物间的结构关系所组成,结构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存在方式。这种思想和方法对于当时的城市规划和建筑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化体为面,重焕生机--迈耶作品赏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彭一刚 《新建筑》2003,(4):47-51
对后工业时代的现代主义建筑作了简要分析,并着重选择美国建筑师迈耶进行介绍,具体剖析了他是如何在承袭现代主义建筑基本准则的基础上,又有所突破和创新,从而取得令人鼓舞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王立  李先逵 《规划师》2006,22(3):79-81
城市作为人类社会的外化产物,其空间内或显性或隐性地存在着秩序.节点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节点根据功能关系形成不同的结构,通过场力的作用规范城市空间.在规划设计中,可通过建构节点来达到规范城市空间秩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施工阶段工程变更签证的复杂性致使工程变更签证价款在工程造价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文章结合工程实例探讨花工阶段工程变更签证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并提出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与建设生态文明的关系人手,指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提升国家空间治理能力的系统制度设计,强调全域全要素的统筹协调和管控.在介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的基本状况后指出,国土空间规划在"生态优先"的原则之下,规划工作中应有进一步的价值排序.首先应把生态系统的安全性摆...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大学校园的规划与设计的重点在于通过空间布局建立规划要素间的各种联系,从而形成大学的规训机能所需的各种空间秩序,这是意识形态通过空间而发挥管制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并针对现阶段大学校园的规划与设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这一论断进行深入阐释。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城市在基于城内外山系的择址和塑形过程中,形成了围绕"城-山"关系的特定审美意象、空间模式和营景经验,是中国人居环境"人与自然"内在关联的关键基因之一。结合文献史料整理,梳理了与城、山紧密相关的仙境、礼制、风水文化意象,总结了礼制求中、风水象形与仙境三山3类城市择址模式,以及中轴立向、经纬引秀、裁成增秀3种"城-山"塑形经验。探讨了楼阁布局与天际线、园林类型与社会秩序、山景游赏与交通设施的"城-山"景致营建,并分析了其对可望、可居、可游"城中园,园中城"的支撑作用。研究结果对于补充中国城市风景营建的历史理论、丰富城市风景重构的实践经验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基础设施对城市群落空间秩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一帆 《规划师》2006,22(3):26-28
由规模不等的城市、城市集群及与它们紧密联系的环境所组成的城市群落,是一个等级分明、联系密切的完整体系.在这一体系中运行的各种流态是城市发展所需的巨大资源,而基础设施是承载流态的载体.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看,基础设施主要是通过改变不同层次的城市群落中各个位置的可达性来对空间秩序产生影响的.  相似文献   

18.
May Joseph draws a poetic portrait of Cochin, in southern India, a contemporary city overlaid with history and successive migrations. Old and new collide with the local and regional pulls of cultures and peoples, the diaspora being further heightened by the possibilities of telecommunications matrixes and media transmission. Copyright © 200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