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肌动蛋白存在于蚕豆细胞核和染色体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兔抗肌动蛋白抗体为一抗,FTTC偶联的羊抗兔IgG抗体为二抗进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观察到蚕豆(Vicia faba L.)根端分生组织中完整的细胞核和染色体均有明亮荧光。用抗肌动蛋白抗体和蛋白A-胶体金进行标记的免疫电镜实验结果表明,金颗粒分布在蚕豆细胞核中,集缩染色质和核仁中金颗粒较多。经DNaseI消化和2 mol/L NaCl处理得到去除DNA和组蛋白的细胞核和染色体。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指出,去除DNA和组蛋白的细胞核和染色体与抗肌动蛋白抗体呈阳性反应。上述结果说明,肌动蛋白不仅存在于完整的蚕豆细胞核和染色体中,而且存在于去除DNA和组蛋白的蚕豆细胞核和染色体中。另外,用抗原肌球蛋白抗体所做的免疫荧光标记结果表明,原肌球蛋白也存在于蚕豆细胞核和染色体中。对高等植物细胞核和染色体以及核骨架和染色体骨架是否含有肌动蛋白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肌动蛋白是多头绒泡菌细胞核骨架和染色体骨架的组成成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自多头绒泡菌(Physarum polycephalum Schw.)的原质团中分离细胞核和染色体,分别经DNaseⅠ消化和2 mol/L NaCl抽提后制备成细胞核骨架和染色体骨架。以抗肌动蛋白的抗体作一抗、FITC标记的羊抗兔IgG抗体作二抗进行的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细胞核骨架和染色体骨架都分别与抗体呈阳性反应。间接免疫斑点印迹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细胞核骨架和染色体骨架的蛋白质成分中存在与肌动蛋白抗体呈阳性显色反应的抗原。以抗肌动蛋白的抗体作一抗、金颗粒标记的蛋白A作二抗的间接免疫电镜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组间期细胞核的核仁、集缩染色质和核基质以及中期染色体上都有很多金颗粒分布。上述结果证明,肌动蛋白是多头绒泡菌细胞核和染色体及其骨架的组成成分。  相似文献   

3.
924596用吸岭界素N一乙酸转移蔺(P AC)作为转基因动物中新的报道甚因〔英〕/Lah。:,E .G.“·,Nu-e leie Aeids Researeh。一1991,19(12)。一3465[译自ANI,1992,4(7),3321〕 PAC通过使嚷吟霉素酪氨酸部分的氨基乙酸化,可使嚷吟霉素失活。将白黑链霉菌pac基因与子宫珠蛋白5产侧区部分和SV40多聚腺普化信号一起导入小鼠。PAC在转基因小鼠子宫中表达,但不在家畜或家禽中表达。(朱遐)924587爪幼成体和招蚌专性珠蛋白基因在转基因小砚中的表达〔英〕/Dillon,N.…/Nueleie Aeids Re-seareh一1901,i。(22)一6227~6230〔译白ANI,1992,4(…  相似文献   

4.
王岩  邢苗  阎石 《遗传学报》2000,27(10):896-901
采用机械破碎和蔗糖梯度离心方法从洋葱根端分生组织中分离出细胞核并制备出核骨架。细胞核SDS-PAGE谱带中135kD处有一多肽,免疫印迹实验结果表明,该多肽可被抗鸡ScⅡ抗体标记,核骨架中没有此多肽。经抗ScⅡ抗体和FITC偶联的二抗标记后,细胞核发出代表ScⅡ的特异性荧光,而核骨架中无荧光发出。经抗ScⅡ抗体和蛋白A胶体金处理后,金颗粒特异性地结合在核内染色质区域。说明ScⅡ类似蛋白是洋葱根端细胞核的组分,且位于核内染色质上,但该蛋白不是核骨架成分。免疫荧光和免疫电镜实验结果还说明ScⅡ类似蛋白是洋葱根端细胞染色体和染色体骨架的组成成分。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含有抗核基质自发抗体的硬皮人血清,以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为材料,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追踪了对应核基质抗原在细胞周期中分布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末期和间期之间存在一个核基质抗原从细胞质向细胞核内转移的过程。由于这一过程是通过核膜进行的,从而提示核基质结构可能有解聚和再聚合的行为。用酶化学结合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初步研究了抗原的化学性质。染色形态的比较研究显示所用血清中可能含有不同于以前发现的、抗新的核基质抗原的自发抗体。  相似文献   

6.
采用机械破碎和蔗糖梯度离心方法从洋葱根端分生组织中分离出细胞核并制备出核 骨架。细胞核SDS-PAGE谱带中135kD处有一多肽,免疫印迹实验结果表明,该多肽可被抗 鸡ScⅡ抗体标记,核骨架中没有此多肽。经抗ScⅡ抗体和FITC偶联的二抗标记后,细胞核 发出代表ScⅡ的特异性荧光,而核骨架中无荧光发出。经抗ScⅡ抗体和蛋白A胶体金处理 后,金颗粒特异性地结合在核内染色质区域。说明ScⅡ类似蛋白是洋葱根端细胞核的组分, 且位于核内染色质上,但该蛋白不是核骨架成分。免疫荧光和免疫电镜实验结果还说明ScⅡ 类似蛋白是洋葱根端细胞染色体和染色体骨架的组成成分。  相似文献   

7.
920468采用生物素和一种荧光染料标记的引物对聚合酶链反应产物进行定t分析〔英万Landgraf,A.“·/A rtal.Bioehem。一1991,193(2)一231~235〔译自DBA,1991,10(12),91一06628〕 经生物素和异硫氰酸荧光素共价标记的PCR引物可被固定化分离。采用在5‘末端有不同标记的成对引物,可对PCR产物进行同步纯化和鉴定。产物经生物素标记,可用连有抗生物素蛋白或共类似物的吸附剂加以分离。对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DNA引物进行碱变性和洗脱,即可定量测定荧光标记的吸人量。为测试实用性,用2个互补于人bcr外显子n的104bp靶序列的寡聚核普酸引物,…  相似文献   

8.
以兔抗鸡肌动蛋白抗体为一抗、FITC羊抗兔IgG抗体为二抗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标记实验,观察到蒜(AliumsativumL.)根端分生组织细胞核和染色体均发出明亮的黄绿色荧光,说明其中含有肌动蛋白。经TRITC鬼笔环肽标记后,完整的间期细胞、游离的间期细胞核、前期和中期染色体以及末期子细胞核均发出较强的红色荧光,而固定前用细胞松弛素D处理的根端分生组织细胞的荧光明显减弱或没有荧光,这些结果说明细胞核和染色体中存在着F肌动蛋白。抗肌动蛋白抗体和鬼笔环肽双标记实验结果指出,同一细胞核和染色体,在FITC的激发光波长下发出代表总肌动蛋白的黄绿色的FITC型荧光,在TRITC的激发光波长下则发出代表F肌动蛋白的红色的TRITC型荧光,两类荧光的分布是一致的。上述结果进一步证明F肌动蛋白是细胞核和染色体的组成成分,并说明F肌动蛋白可能是细胞核和染色体中肌动蛋白的主要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RNase-gold标记法处理小鼠中期染色体切片,发现染色单体切面内部及周边有大量较均匀分布的RNA。以玉米18 s rRNA的cDNA及水稻5srRNA的DNA为探针,经电镜原位杂交观察到了小鼠18srRNA和5srRNA均在中期染色单体切面内部及边缘有分布,从而首次证明小鼠中期染色体RNA除来源于核仁外,还可以来源于核基质中的5srRNA,但这并非仅有的两种来源。  相似文献   

10.
852451小鼠a千扰素基因在染色体中的定位[英〕/Lovett,M.…了EMBOJ一1984,3(7)一1643~1646〔译自DBA,1984,3(18),84一08593〕 鉴于小白鼠是研究千扰素抗病毒、抗肿瘤和其他生物调节作用的一个重要模型,所以了解小鼠干扰素基因的结构、数目和定位是很重要的。小鼠a一干扰素结构基因在染色体中的定位是采用中国地鼠x小鼠体细胞的杂交细胞的DNA与同位素标记的小鼠a一干扰素的cDNA的杂交试验来确定的。杂交细胞是用小鼠脾细胞或腹腔巨噬细胞与中国地鼠细胞系380一6经聚乙二醇融合而获得的。从杂交细胞和小鼠脾细胞分离的高分子量DN-A用H…  相似文献   

11.
日本eisai公司与美国GenPlarm International公司(加利福尼亚州Mountain View)公司更新利用重组小鼠(HuMab小鼠)继续开发人抗体的合同。 HuMab小鼠是用一种剔除实验技术破坏小鼠抗体基因而导人人抗体基因的重组小鼠。一旦给这种小鼠注射抗原,就可激活小鼠的免疫系统,产生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抗体。但是与普通小鼠不同,用HuMab小鼠诱导的抗体是人化抗体分子。利用HuMab小鼠有可能开发出用普通免疫法不能得到的与人抗原结合的  相似文献   

12.
EB病毒膜抗原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B病毒膜抗原(MA)的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系.方法:用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DFA)检测MA在转基因小鼠体内的表达,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和免疫印迹法(IBT)分别检测血清中的抗核抗体(ANA)和抗ENA抗体,用Bradford法检测小鼠24h尿蛋白浓度.常规病理HE染色观察小鼠的肾脏病理改变,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检测肾脏是否有免疫复合物沉积.结果:表达MA的转基因小鼠组,有8只小鼠ANA阳性,5只小鼠抗ENA抗体阳性,24h尿蛋白浓度平均值为4153.8 g/ml,小鼠肾脏存在多种病理改变及大量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沉积.对照组小鼠ANA、抗ENA抗体均为阴性,24h尿蛋白浓度平均值为382.7g/ml,肾脏未见病理改变.结论:EB病毒MA的表达可能引发SLE.  相似文献   

13.
用无性繁殖的人染色体干扰素-α_1基因转化小鼠细胞,此基因同疱疹胸苷激酶基因连接作为筛选标记。13~*个细胞系中的8个含有人干扰素基因。用新城病毒侵染来刺激人干扰素mRNA的合成--此合成过程与内源的小鼠干扰素基因合成mRNA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几种分带Giemsa染色技术和Ag—As染色,分析小鼠腹水肝癌的核型。结果表明,小鼠腹水肝癌是一种近二倍体肿瘤,染色体众数为42—43,有标记染色体4—5条。2—3条染色体带有银染色阳性的核仁组织者,后者常出现在M1和M3两条标记染色体的次缢痕部位。  相似文献   

15.
采用山羊抗人IgG作为包被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山羊抗人IgG作为标记抗体,建立一种双抗体夹心法用于定量检测人源破伤风毒素单克隆抗体的IgG含量。以纯化的IgG作标准,用平行线法测得亲和层析纯化的人源破伤风毒素单克隆抗体G2的含量为0.512μg/ml,与分光光度法测得的结果基本一致。因而样品检测采用纯化G2作参考标准,制作标准曲线,测定了已知样品和未知样品的抗体含量。结果表明本法重复性好,特异性强,可定量测定培养及纯化样品中人源单克隆抗体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应用兔抗雌二醇抗体、兔抗孕酮抗体,鼠抗雌激素受体和鼠抗孕激素受体抗体来检测乳腺癌等病例,结果显示,兔抗雌二醇抗体和兔抗孕酮抗体所标记的病例的阳性物主要见于癌细胞胞浆,应用石蜡切片且不经任何方法处理的结果为最好。应用鼠抗雌激素受体抗体和鼠抗孕激素受体抗体和鼠抗孕激素受体抗体的病例,阳性物见于癌细胞的胞核上,但需要用隔水热抗原修复法经较长时间的处理后,方能获得最佳结果。  相似文献   

17.
肖翠英  张思仲  谢涛 《遗传》1991,13(2):19-22
采用了一种新的DNA探针非同位素标记方法,即地高辛配基标记人Y染色体特异DNA探针,成功地用于人基因组中男性特异DNA的检测。同时,将此种方法与生物素标记探针方法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地高辛配基标记探针方法优于生物素标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树鼩的细胞是否与抗鼠或抗人的CD抗体反应。方法采树鼩外周血与小鼠的CD3、CD4、CD8抗体反应。再分离培养树鼩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与抗小鼠的CD29-FITC、Sca-1-PE、CD90-PE反应,与抗人的CD44-FITC、CD29-FITC、CD13-FITC、CD34-FITC反应。结果树鼩外周血与小鼠的CD3、CD4、CD8抗体不发生反应,但树鼩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抗小鼠的CD29-FITC抗体发生反应,阳性率为99.8﹪。树鼩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抗人的CD44-FITC抗体发生反应,阳性率为99.7﹪。结论树鼩的外周血与小鼠的CD抗体不反应,但树鼩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小鼠的CD29-FITC抗体和人的CD44-FITC抗体反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小鼠NS—1骨髓瘤细胞与小鼠脾淋巴细胞经PEG介导进行融合,通过HAT选择,有成效地获得了同种杂种细胞。在融合后第30、50、70、90天观察了杂种细胞的染色体畸变和间期细胞核损伤,并对亲本和杂种细胞的染色体核型、带型(G带、C带)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NS—1细胞系的染色体平均数为64.2条,有一条标记性的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及一条微小染色体。小鼠脾淋巴细胞染色体为2n=40,全部为端着丝粒染色体。NS—1/小鼠脾淋巴细胞融合后的杂种细胞,染色体平均数随融合后杂种的传代而逐渐减少。到第70天时已稳定,平均为80.7±6.2条。同时,随融合后传代,杂种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核碎裂也增加。 最后对染色体丢失的机理及意义以及饲养细胞在融合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外多采用荧光抗体法检测 B淋巴细胞。即用 FITC 标记抗人免疫球蛋白(Ig),然后和人淋巴细胞作用,因 B细胞上有特异的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可与抗人 Ig 结合,从而使 B 细胞显示荧光,借助荧光显微镜计算阳性细胞的百分率。此法由于标记荧光的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