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 (AP)胰腺内源性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的活化与胰腺局部微循环中P选择素 (P -selectin)表达之间的关系 ,为进一步阐明AP时胰腺局部微循环损伤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放免、流式细胞分析、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胰腺急性炎症时局部微循环血浆及胰腺局部组织AngⅡ的含量变化、血小板以及胰腺血管内皮细胞P -selectin的表达。结果 :急性胰腺炎的疾病过程中 ,胰腺局部微循环血浆及局部组织AngⅡ的含量明显增加 ,血小板以及胰腺血管内皮细胞P -selectin的表达随病程的进展显著上调 ,局部组织AngⅡ含量的变化与血小板及血管内皮细胞P -selectin的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 ,(r =0 6 5 2 ,P <0 0 5 ;r =0 5 4 8 P <0 0 5 )。结论 :胰腺内源性RAS可能参与了AP早期微循环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大黄素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大鼠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 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NP组、大黄素预防组,大黄素治疗组。大剂量精氨酸腹腔注射诱导ANP模型,预防组于造模前90min给予大黄素25mg/kg,两次,每次间隔1h,治疗组于造模后30min给予大黄素25mg/kg,两次,每次间隔1h。各组大鼠于造模后24h处死,观察大鼠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AMY、TNF-α、IL-1β水平变化,并检测胰腺/体重比值、胰腺病理变化。结果 ANP组肾素、AngⅡ、AMY、TNF-α、IL-1β、胰腺/体重比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胰腺组织广泛坏死,弥漫性水肿及大量炎细胞浸润,胰腺小叶结构破坏严重。大黄素预防组和治疗组血浆AMY、TNF-α、IL-1β、胰腺/体重比值较ANP组明显下降,胰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而血浆肾素、AngⅡ水平较ANP组变化不明显。结论大黄素对血浆肾素、AngⅡ水平无明显影响,但可减少AMY、TNF-α、IL-1β的产生,减轻胰腺组织的病理损伤,对ANP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体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由循环血液和局部组织2部分组成。研究表明胰腺组织局部也存在完整和独立的RAS。循环和胰腺局部RAS的的激活参与了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血管紧张素Ⅱ使胰腺血管收缩,造成胰腺微循环障碍,胰腺明显缺血。  相似文献   

4.
人体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由循环血液和局部组织2部分组成.研究表明胰腺组织局部也存在完整和独立的RAS[1].循环和胰腺局部RAS的的激活参与了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血管紧张素Ⅱ使胰腺血管收缩,造成胰腺微循环障碍,胰腺明显缺血[2].  相似文献   

5.
人体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由循环血液和局部组织2部分组成.研究表明胰腺组织局部也存在完整和独立的RAS[1].循环和胰腺局部RAS的的激活参与了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血管紧张素Ⅱ使胰腺血管收缩,造成胰腺微循环障碍,胰腺明显缺血[2].  相似文献   

6.
卡托普利对实验性急性胰腺炎的保护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卡托普利对实验性急性胰腺炎的保护作用。方法 63只SD大鼠随机分对照组、急性胰腺炎组、卡托普利干预组3组进行不同处理。对照组仅作胃窦切开再缝合术;急性胰腺炎组用十二指肠闭襻法制作急性胰腺炎模型;卡托普利干预组在胰腺炎模型制备后立即腹腔注射卡托普利针(5ng/kg)。在病程不同时点测定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并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急性胰腺炎组随着病变的进展,胰腺炎病理由水肿向出血坏死发展,病程10h内,PRA、AngⅡ以及ET与NO同步上升,ET/NO比值尚能维持相对平衡,胰腺炎病理主要表现为水肿性;但病程10h后,AngⅡ、ET继续升高,PRA也维持极高水平,而NO则不再继续上升,致病程24h ET/NO比值显著升高,胰腺炎病理表现为出血坏死性,胰腺病理学评分显著高于10h(P〈0.05)。卡托普利干预组则胰腺炎病理改变减轻,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降低,且血浆PRA、AngⅡ、ET水平低于急性胰腺炎组,而NO总体水平与急性胰腺炎组比较无显著降低,ET/NO比值基本与对照组一致。结论 早期应用卡托普利对大鼠急性胰腺炎病变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潘磊  韩永鹏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9):1778-1780
近年来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在临床抗高血压治疗中应用日益广泛.ARB类药物是血管紧张素受体Ⅱ(AngⅡ)拮抗剂,是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后又一类作用于RAAS系统的抗高血压药物.此类药物主要通过阻断AngⅡ与受体结合达到抗高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心肌纤维化是心室重构过程中的重要方面.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是心肌间质纤维化发生的主要病理机制,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作为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效应分子,在心室重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Ang Ⅱ主要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来发挥生理和病理效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选择性Ⅰ型血管紧张素(AT1)受体拮抗剂(ARB)从不同水平抑制RAS.本研究通过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AT1、AT2受体和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变化的研究,探讨心肌局部Ang Ⅱ受体表达在心肌梗死后的变化及其与心脏间质重构的关系,并观察ACEI、ARB对AngⅡ受体表达的影响及对心脏间质重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茶皂甙(TSP)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HR被随机分为4组,高血压对照组、卡托普利组(150 mg.kg^-1.d^-1)、TSP高剂量组(1600 mg.kg^-1.d^-1)、TSP低剂量组(400 mg.kg^-1.d^-1),每组6只;另选6只雄性WKY(Wistar-Nyoto)大鼠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每日给予各组大鼠相应药物灌胃,高血压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8周末,自大鼠腹主动脉取血,用于测定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Ang)、Ang、醛固酮含量;同时测定主动脉组织中Ang含量。结果:高血压对照组血浆Ang、Ang及组织中Ang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血压对照组(P均〈0.01),而血浆PRA及醛固酮水平有所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与高血压对照组相比,TSP高剂量组Ang含量明显升高(P〈0.01)、Ang和醛固酮含量显著降低(P均〈0.01);组织中的Ang含量显著下降(P〈0.01)。结论:TSP可显著升高Ang水平,减少Ang生成,推测降压机制主要是通过影响RAAS,发挥类似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Ang拮抗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对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Wistar大鼠印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三组:(1)正常对照组(10只),给予大鼠静注等量生理盐水;(2)大肠肝菌脂多糖(LPS)组,分为3、6、12和24h四个观察组(每组均10只),分别给大鼠注射LPS(10mg/kg),间隔不同的时间后将大鼠放血活杀,取肺组织待测;(3)LPS+AngⅡ受体拮抗剂组(10只),先给予大鼠静注AngⅡ受体拮抗剂[Sar^1,Ile^8]AngⅡ(20μg/kg)处理,然后观察6h,放血活杀后取肺组织待测。分别以肺湿/干重比、伊文思蓝法测定肺微血管通透性和肺组织病理变化,观察LPS对大鼠肺组织的急性损伤作用以及AngⅡ受体拮抗剂对该损伤作用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LPS组各时相点大鼠肺组织W/D值显著升高(P〈0.01),致大鼠肺血管中伊文思蓝染料向组织中渗漏显著增多(P〈0.01),LPS组出现炎性细胞浸润、水肿等损伤表现,总病理评分达(12.00±2.45)分;LPS+AngⅡ受体拮抗剂组大鼠肺组织湿/干重比、肺微血管蛋白渗出量和组织形态学变化均较LPS组显著好转。结论 AngⅡ受体拮抗剂对大鼠内毒素性ALI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ngiotensinⅡ receptor blocker,ARB)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循环和肾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表达的影响。方法:行肾脏活组织检查且2个月内未曾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CKD患者,其中2周内ARB治疗的患者17例(ARB治疗组),另选取2周内未应用ARB治疗的患者17例(空白对照组),根据年龄、性别、血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24h尿蛋白、尿钠等进行配对。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方法测定血、尿RAS组分的浓度,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价肾脏肾素、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表达。分析ARB对血、尿和肾组织RAS表达的影响。结果:ARB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在性别、年龄、eGFR、24h尿蛋白、尿钠和血压等方面均显著差异。ARB治疗组血浆AngⅡ高于空白对照组[(63.09±15.14)pg/mL比(53.66±8.33)pg/mL,P〈0.05],肾内肾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面积高于空白对照组[(48.65±19.58)%比(30.29±24.98)%,P〈0.05]。ARB治疗组肾内AGT、AngⅡ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面积略低于空白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RB治疗对循环和肾脏局部RAS表达的影响不同,可使循环AngⅡ升高,并可能抑制肾脏局部AngⅡ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其抑制纤维化的机制。方法以AngⅡ诱导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0.25~1.0 mmol/L浓度的Mat作用24 h后,采用四氮唑盐(MTT)法检测Mat对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羟脯氨酸测定胶原合成量;ELISA 法测定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含量变化。结果 Mat以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P<0.01),并显著抑制AT1-R和CTGF的表达(P<0.01)。结论 Mat能够显著降低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中AT1-R和CTGF的含量,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增加,发挥出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华甫  兑丹华  王霞 《临床医学》2010,30(5):112-113
目的观察清胰Ⅱ号颗粒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平分为三组:假手术组(A组)、胰腺炎组(B组)、清胰Ⅱ号治疗组(C组)。A组仅开腹不制作SAP模型,B、C组以3%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入大鼠胆胰管制作SAP模型,C组给予清胰Ⅱ号治疗,造模后于24 h取材。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6、IL-8,同时观察血淀粉酶、肝功能;余肝组织侵入10%福尔马林溶液以便病理检查。结果与A组相比,B组血清IL-1、IL-6、IL-8浓度异常升高(P0.05);血清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显著升高(P0.01);C组与B组相比,同时血清IL-1、IL-6、IL-8浓度也异常下降(P0.01),血清AST、ALT、LDH也显著降低(P0.01);C组肝组织病理损害较B组减轻。结论清胰Ⅱ号颗粒剂可以减轻SAP肝损害,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炎性介质释放。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Toll受体(TLR)在大鼠急性胰腺炎(AP)胰腺中的表达,探讨TLR在AP炎症启动、AP由水肿向坏死转化、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肠黏膜损伤革兰阴性细菌的入侵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组、ANP组、TLR4抗体处理组。检测大鼠胰腺组织形态学变化;TLRs的分布表达规律;血清及腹水胰淀粉酶;胰腺组织干湿比称重;胰腺坏死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结果与ANP组相比,TLR4抗体处理组胰腺组织坏死区域显著增多,炎性程度显著加重;血清淀粉酶、TNF-a、IL-1β、IL-6测得值在正常对照组与AEP组间、AEP组与ANP组间、ANP组与TLR4抗体处理组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胰腺组织TLR蛋白信号表达,正常对照组与AEP组间、AEP组与ANP组间、ANP组与TLR4抗体处理组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LR在正常大鼠胰腺及血管等均有表达,AP时表达上调,TLR作为天然免疫受体在AP早期炎症启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TLR参与了内毒素信号传递,TLR4在ANP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促进作用,进一步阻断内毒互信号通路有可能能改善AN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高压氧(HBO)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并探讨HBO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丙二醛(MDA)、血浆内皮素-1(ET-1)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等指标的影响。方法5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9例)和常规HBO治疗组(3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结果及NO、SOD-1、MDA、ET-1及AngⅡ等5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HBO组基本痊愈率及显著进步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HBO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示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沉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NO含量较治疗前增加,而ET-1和AⅡ则明显降低,HBO组NO含量明显高于常规组,而ET-1和AngⅡ则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本实验中SOD-1、MDA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脑梗死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血清NO、ET-1和AngⅡ含量变化与疗效有关,可作为脑梗死患者高压氧综合疗效判定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源性缓激肽对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诱导乳鼠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方法体外原代培养新生Wistar大鼠的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AngⅠ组(10-9~10-5mol/L)、AngⅠ(10-6mol/L)+氯沙坦(losartan,Los)组、AngⅠ+卡托普利(captopril,Capt)组、AngⅠ+Capt+缓激肽B2受体拮抗剂(Hoe-140)组和AngⅠ+Capt+左旋硝基精氨酸(L-NNA)组,测量心肌细胞3H-亮氨酸掺入量、蛋白含量、细胞体积和搏动频率。结果 (1)AngⅠ可使培养的心肌细胞肥大,其作用有剂量依赖性。AngⅠ(10-6mol/L)引起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与AngⅡ(10-7mol/L)相似;(2)Los可抑制AngⅠ的促肥大作用,与AngⅠ组相比,Los能使诱导3H-亮氨酸掺入量、总蛋白、细胞体积和搏动频率分别减少18.83%、18.66%、27.18%和26.37%(P<0.05);(3)Capt可抑制AngⅠ引起的心肌细胞肥大,其作用可被Hoe-140和L-NNA完全抑制。结论培养的心肌细胞可以将AngⅠ转化成AngⅡ,后者可使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增加、细胞体积增大,Capt通过减少AngⅡ生成和减少缓激肽降解抑制心肌细胞肥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心病失代偿期时血浆脑钠素(BNP)、内皮素-1(ET-1)和血管紧张素II(AngⅡ)水平的变化及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对其影响。方法老年慢性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BiPAP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组为降肺动脉压、强心、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并加用鼻导管给氧治疗。BiPAP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同时加用BiPAP治疗,分别观察治疗72h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压、血气分析、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动脉压(PAP)以及血浆BNP、ET-1和AngⅡ的变化。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BiPAP组治疗72h后,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明显,其SaO2、PaO2和FEV1显著升高(P<0.05),PAP、HR、RR显著下降(P<0.05)。BiPAP治疗后血浆BNP、ET-1和AngⅡ水平随缺氧的纠正而显著降低(P<0.01),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PAP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BiPAP在改善老年慢性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氧和功能和降低PAP的同时,也降低患者血浆BNP、ET-1和AngⅡ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0例CHF患者(治疗组)及40例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相匹配的健康患者(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的血浆AngⅡ和ET-1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的血浆AngⅡ和ET-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7.59、21.83,P均<0.05)。治疗后CHF患者的血浆AngⅡ、ET-1水平LVEF明显降低,而LVEF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78、9.82、5.49,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治疗组的血浆AngⅡ、ET-1水平均与LVEF呈负相关(r分别=-0.78、-0.69,P均<0.05);而AngⅡ与ET-1呈正相关(r=0.58,P<0.05)。结论高水平的AngⅡ和ET-1与CHF的发病密切相关;联合检测AngⅡ和ET-1可以作为评判慢性心衰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缬沙坦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樊麦英  肖奇明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237-2240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对博莱霉素A5(BLMA5)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模型组(M组)和缬沙坦组(T组)三组,每组8只。T组气管内滴注BLMA5生理盐水溶液(5mg/kg)以复制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并于造模当天每日给予缬沙坦(20mg/kg)灌胃;M组以生理盐水代替缬沙坦灌胃;C组则均用生理盐水代替BLMA5和缬沙坦。各组动物均于制模开始后d,处死,分取肺纽织行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肺损伤程度、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水平。【结果】T组的肺系数、急性肺损伤程度及TGF—β1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M组。【结论】缬沙坦可减轻BI,MA5诱导的大鼠肺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