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克发AgfaJet Sherpa 2 一台可用预切纸张作组版打样的高产量喷墨数字打样系统,能提供双面打印,使组版检测工作准确无误.  相似文献   

2.
张星 《广东印刷》1997,(4):41-41
晒版网点还原是指晒出的印刷版与原版(本文仅指阳图底版)的网点大小对比而言。 晒版工作有晒打样机用的打样版,有晒印刷机用的印刷版。一般来说,晒制打样版,非常强调“网点还原”。以瑞士布鲁纳尔公司制作的布鲁纳尔控制条为例,晒制打样版时,网点还原在打样版上,2%小尖点保留,打出的样张就能基本符合原稿的调子和色彩。但是,晒制印刷机用的印刷版,要求晒版网点还原程度  相似文献   

3.
打样是胶印印刷工艺流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在印刷厂里,我们的分色菲林在晒印刷版之前,要先晒制打样版。打样版一般在圆压平的打样机上进行打样。打样通过客户看样签批以后才能制印刷版,再上机印刷。为了节省经费,打样用版要用耐印率较低,价格也较便宜的PS版,但是要求其他性能要和印刷版一样,否则就起不到打样给印刷工序提供参数的作用。 打样是印刷中一个承前启后的流程,我们可以把它看成制版与印刷之间的接口。首先我们看它与前工序  相似文献   

4.
从原稿设计 制版到印刷,要经过原稿扫描、文字录入、图文处理、组版、拼大版和印版制作等工序。由于人员、环境和作业方法的影响 难免产生错误,因此印刷之前必须打样来为印前人员提供审查校对的依据,或与客户达成印刷成品最终效果的验收标准。因而打样是印刷流程中控制印刷质量、减少印刷风险与成本的重要环节。 传统打样是指印前工艺中,先输出胶片,再通过晒版 最后进行彩色打样的工序。设备配置复杂,需要大面积温湿控  相似文献   

5.
数码打样     
吴青 《网印工业》2004,(4):44-46
以前,打样是在胶印打样机上由印版和压印滚筒完成的。为了模拟实际生产用印刷机的结果,打样条件必须与实际印刷条件更接近。现在,传统打样被数码打样取代已成为趋势,不管是采用传统的胶印工艺流程,还是采用CTP工艺流程,大部分印刷厂、输出中心都接受了数码打样,它已成为提高生产效率、改进输出品质、招揽客户、赚取利润的法宝。传统打样与数码打样色彩管理应用在打样方面就产生了所谓数码打样技术,它追求的目标是使数码打样的结果与印刷结果尽可能一致。传统打样流程如下:(1)输出胶片;(2)制打样版;(3)机械打样;(4)如果对打样结果不满意,则…  相似文献   

6.
伴随桌面出版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无软片制版、无印版印刷等新兴的制版和印刷系统的逐步实用化,彩色打样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显得更加重要,为了满足新形势下的省力化、快速化、高精度化等要求,彩色打样系统正在走向多样化。 一、彩色打样的作用 在我国〈印刷技术术语〉标准中,打样的定义是“从拼组的图文信息复制出校样”,因而彩色打样的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在  相似文献   

7.
从原稿、设计、制版到印刷、要经过原稿扫描分色、文字录入、图文处理、组版、拼大版和印版制作各种工序。由于人员、环境和作业方法的影响,难免会产生错误,因此印刷之前必须通过打样方法来获得印刷所需要的各种样张。因而打样作为印刷工艺流程中控制印刷质量、减少印  相似文献   

8.
打样是分色(照相、修版)质量的检验,是对已经制就的印版是否需要再加修正提供的依据,经过批准付印的样张油墨色相,则是大量印刷中的色相标准。打样是平印制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印刷和制版之间起到桥梁作用。我们要掌握它的规律性,以进一步提高四色制版打样的质量。 一、要制订四色制版打样的质量标准 1.晒打样版时3%的网点要求齐,95%的网点不糊死; 2.打样时3%的网点齐全,5%以上的网点扩大不超过一成; 3.墨色深浅按规定密度范围打样;  相似文献   

9.
纪家岩 《印刷杂志》2014,(12):32-34
<正>打样是印刷厂与客户沟通的桥梁。印刷活件在上机印刷之前,一般都要先打样,供客户确认签字,印刷厂按此样张进行印刷生产,产品质量就有了评定依据。随着技术发展,目前数字打样技术已经基本取代了传统机械打样。一、打样的作用打样是指"从组版的图文信息复制出校样"的工艺过程,是印刷工艺过程用于检验制版质量的一个重要工序,是模拟印刷进行试生产,为正式印刷寻求最佳的条件匹配和提供墨色标准,进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CTP 流程是什么?CTP 流程应该是使拼大版、数码打样和印版输出等工序更顺畅、更高效率和更高质量的控制软件。CTP 流程有两种方式:RIP 两次——先将 PS/PDF 文件都转成 PDF 格式后,拼大版和数码打样,输出印版前再 RIP 一次。RIP 一次——先将 PS/PDF 文件都转成电子胶片(1-bit TIFF 格式)后,拼大版和数码打样,直接输出印版。前者有可能因为两次 RIP 的结果不一致,在发现出错时已经印了好几  相似文献   

11.
常规地图打样通常要经过翻版→修版→拷贝→晒版→打样儿道工序,而测绘研究所研制的阴图彩色预打样工艺可以将修版后的工序合二为一,一次成图。它是在专用片基上涂布标准四色预打样感光液,经过多次套晒显影后成为一张彩色地图样张的。阴图预打样工艺的问世,缩短了成图周期,降低了成本。采用此种打样的方法,可于早期发现制版阶段的错漏和不妥之处,及时予以纠正,避免多次打样造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2.
《今日印刷》2001,(4):87-88
为什么需要打样?因为需要沟通与确认。在输入与输出的美学世界里,我们不希望设计与成品相差太远。所以,打样成了最好的事前检验步骤。本来,计算机直接制版(CTP)应该取代传统的打样方式,但由于CTP不能提供传统制版工序中具有的弹性,如用手工修改错字、局部换版等,使其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但作为打样的发展趋势,计算机直接制版(CTP)具有一套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厂先后购进了J4103、罗兰等胶印机。因我厂是以承印烟标装潢为主,故打样活件比较多。烟标装潢活件比较精细,在J4103胶印机上打样比较理想。 按老工艺打样,如果样品是6色,一色一版,就需要6块PS版。在生产中,我摸索出了一版晒二色的  相似文献   

14.
第一部分:数码打样技术基本常识 数码打样是印刷数字化工作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数码打样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首先要掌握数码打样的基本常识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高宁 《广东印刷》2002,(3):59-60
从原稿、设计、制版到印刷,要经过原稿扫描分色、文字录入、图文处理、组版、拼大版和印版制作等各种工序.由于人员、环境和作业方法的影响,难免会产生错误,因此印刷之前必须通过打样方法来获得印刷所需要的各种样张.因而打样作为印刷工艺流程中控制印刷质量、减少印刷风险与成本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的印刷生产工作中,PS版的使用已成为最为普遍的印刷版材。我们单位使用PS版已有十年的历史了,其优点不必细说。但我们在使用PS版的过程中,从节约原材料及成本上的角度出发,几年来也用出了一些经验,除印刷车间印刷所用新版一次性使用外,对制版车间打样所用版都是循环使用,即新PS版使用后经过外加工“再生”继续使用,因打样印量少,PS版磨损程度小,有回收“再生”的必要,这样除了外加工费外,每块版要比用  相似文献   

17.
《印刷技术》2008,(19):25-27
传统印刷数字化工作流程 柯达印能捷 印能捷是全球第一个完全的PDF工作流程管理系统,以Adobe Extreme、PDF及便携式工作传票格式为基础,通过工作流程处理计划和工作传票处理器就可高速自动完成页面预检查、PDF优化处理、色彩管理、陷印、真彩色打样、拼大版、版式打样、胶片/印版输出和档案管理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数字打样技术始兴于1993年ICC成立之后.ICC是International Color Consortium的缩写,中文翻译为“国际色彩联盟”,其作用是创建色彩管理的标准和核心文件的标准格式,借助于这一标准格式保证色彩在不同应用程序、不同电脑平台,不同图像处理设备之间传递的一致性,这也为数字打样提供了技术支持。目前,数字打样作为一种高质高效、全新的工作方式,已成为印刷行业中印前样张制作的主流方式,正逐步替代传统的打样技术,同时,数字打样技术还成为了以拼大版、CTP输出为基础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必不可少的工艺环节和系统设备。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厂先后购进了J4103、罗兰等胶印机。因我厂是以承印烟标装潢为主,故打样活件比较多。烟标装潢活件比较精细,在J4103胶印机上打样比较理想。 按老工艺打样,如果样品是6色,一色一版,就需要6块PS块。在生产中,我摸索出了一版晒二色的方法,此法既简单又方便,可大幅度地降低用版数量。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数字式彩色印前打样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采用的技术和打印幅面也在不断扩展。现将国外目前数字式打样现状以及新开发的双面大幅面数字式打样技术介绍如下,供读者参考。一、打样厂商相继推出更新产品1.爱克发公司在1998年9月IPEX展览会上推出了高精度、大幅面的数字式打样系统。他们提供的Everest是基于Colorspan引擎开发的,可打印36in×44in。打印24in×36in的样张时仅用15min。对于拼好的大版打样,爱克发提供的是基于Mutoh引擎开发的Sherpa系统,由其TaipanRIP驱动。在360dPi下打印一张对开大版需4min,打印全开大版需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