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术中自体血回输在骨科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术中自体血回输在骨科无菌手术中的临床意义和使用安全性。方法 :1998年 11月~ 2 0 0 0年 11月对 48例全髋关节置换和脊柱手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分为实验组 (A)和对照组 (B) ,A组 2 4例采用术中自体血回输 ,B组采用常规输库存血 ,记录回输的血量、并发症以及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的变化。结果 :A组术中自体血回输共 992 6ml,占总输血量 86 1%,平均每人 413 6ml ,无输血反应 ,较B组人均输库血量减少83 3%。A ,B两组手术后 7d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术中自体血回输是骨科手术安全有效补充失血的方法 ,对减少输库存血的机会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技术在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64例进行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手术的患者分为2组,分别于术中实施自体血回输和输异体血的输血治疗,于术前、术后24h监测血红蛋白浓度(Hb)和红细胞压积(HCT)、凝血活酶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TT),并记录所有病例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输库存血量,实验组还需记录自体血回输量。结果采用自体血回输的33例患者共回输自体血25 770ml,仅部分手术节段多的患者输库存血共2 600ml,而对照组31例患者共输库存血33 000ml。结论在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手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技术能明显节约血源,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中自体血回输的安全性和实用性.评价其在骨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自体血回输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术中出血、血常规、血气分析及输血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自体血回输组所需异体血较非回输血组自体血液回输组明显减少.术前与术后第1天的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自体血回输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术中自体血回输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节约血源及财力的输血方式,能减少异体输血量避免并发症,在骨科手术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莉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2):2617-2619
目的探讨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回输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选择腰椎内固定手术患者112例,将患者按病案号尾数奇偶性分为两组,奇数为观察组57例,偶数为对照组55例。观察组用血液回收机在术中进行血液回收回输,患者术中血细胞比容(Hct)〈30%时输自体血;对照组当血细胞比容(Hct)〈30%时输库存血。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色素Hb和血球压积Hct对照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术中自体血回输量、输库血量、失血量、及代血浆用量的对照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色素Hb和血球压积Hct以及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61,1.26,0.25,0.31;P〉0.05),而术中自体血回输量、输库血量及代血浆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68,7.18,1.92,3.29;P〈0.05)。结论自体血液回收回输技术可减少或不用库存血,既解决了节约用血,又减少了输血后并发症,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是脊柱手术中安全用血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龄手术患者自体贮血式输血的临床应用。方法对围手术期高龄患者28例(A组)进行自体贮血式输血与同期手术非自体贮血式输血的高龄患者26例(B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A组贮血200~800mL,平均600mL,贮血全部回输;除1例因贮血不足加输异体血200mL外,其余均未用异体血。血液采集、回输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B组平均输异体红细胞悬液2.5U(200mL全血分离出的红细胞为1U),输血过程中除1例发生轻微发热反应外,其余均无异常。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各项血液指标比较,A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项血液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符合条件的高龄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自体贮血式输血,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且临床效果满意,它是一种简便、经济、安全、适用的输血方法。  相似文献   

6.
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骨科较大手术35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中采用回收式自体输血)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以及术中出血量、输异体血量及比例.结果两组病人手术前、后Hb、Hct值及术中出血量相似,而输入异体血量及比例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可减少或避免输异体血,减少甚至杜绝输异体血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自体血回输器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蓓 《上海护理》2009,9(5):30-32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采用自体血回输器的应用效果,方法2006—2007年在我院行单侧人工全髋全膝置换术患者40例,其中20例采用自体血回输(A组),20例未采用自体血回输(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自体血回输量和异体血使用量,以及术后第1、3、7天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观察两组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术后自体血回输量平均373.5mL,术后有2例接受异体血回输,平均异体血输入量40mL;B组术后平均异体血输入350mL。自体血回输于术后6h内进行,所有自体血回输未出现输血反应,无感染等并发症。B组有1例出现异体输血反应,表现为皮疹,对症治疗后消退。结论单侧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使用自体血回输能够减少术后异体输血量,使用自体血回输器方法简单、安全,可减少因输入异体血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自体血液回收术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肝移植术中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技术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对9例原位肝移植患者术中应用Cell Saver5型血液回收机进行自体输血。记录术前、术后1d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球压积(HCT)、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术中根据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及时补充各种血液成分和鱼精蛋白。同时记录术中出血量、回收血量及回输浓缩红细胞量。结果 术中平均每例出血9145ml,平均每例回收血量6688ml,平均每例回输浓缩红细胞量3651ml。术中所有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仅术后24h血小板计数略低于术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肝移植术中采用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可为患者及时提供浓缩红细胞,避免大量异体血输入,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对于库血需求量的影响。方法将估计术中失血大于1000mL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均采用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对照组根据出血量补充库血。分别于术前、回输自体血或库血前、回输自体血和/或库血后3个时间点测动脉血气分析、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HCT)、电解质,并记录2组患者的出血量、输注血量,观察组还需记录自体血回收量和回输量。结果观察组的库血输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的pH值,HCT,Na^+浓度与K^+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T2组输血后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血液回收应用于神经外科出血量较大的手术,可降低术中库血需求量,具有血液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体输血在常规开胸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不输异体血完成常规开胸手术的可行性。方法:1998年1月至2002年10月行常规开胸手术498例,将其分为两组。围手术期输异体血组(A组)(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患者244例;输自体血组(B组):(2000年1月至2002年10月)254例,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结果:A组与B组比较,手术前后外周血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术中动脉血氧含量均无差异(P>0.05)。术中丢失的红细胞、术后胸腔引流量,A组大于B组(P<0.05)。结论:常规开胸手术存在不输异体血的可能性,围手术期不输异体血不影响手术质量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稀释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择期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稀释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无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 2 0 0 2年 1月~ 2 0 0 3年 1 2月 2 4 0例骨科手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分为实验组 (A)和对照组 (B)。A组 1 2 0例采用麻醉后、手术开始前抽取自体血 4 0 0~ 80 0ml、平均 6 0 0ml,然后根据手术患者的失血情况将抽出的血液予以回输 ,不足部分再补充适量异体血 ;B组 1 2 0例采用常规输异体血。记录两组患者回输自体血的血量及输异体血的血量、并发症、RBC、Hb、Hct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无不良反应发生 ;两组患者输异体血量比较差异有极其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 ;A组术前和术后 2天的RBC、Hb、Hct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两组患者术后 7天的RBC、Hb、Hc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稀释式自体输血对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减少输异体血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洗涤式自体血回输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1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术中进行自体血回输。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交叉配血,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分析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本组31例患者均顺利手术,术中出血总量21800ml,自体血回输10 200ml,均未发生自体血回输并发症。结论洗涤式自体血液回输可有效减少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异体血输注,是一种经济、安全、实用的血液保护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输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32例患者手术前、术后第1天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情况;术后6 h回输血量;术后异体输血量、异体血使用率及有无输血反应。结果 32例术后第1天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显著低于术前1 d(P<0.05),术后6 h回输血液300~1 820(平均710.3)ml,术后平均异体输血量190.8 ml,异体血使用率25.0%,无一例患者出现输血反应。结论自体血液回输可减少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异体输血量和异体血使用率,是一种安全经济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存自体输血在脊柱侧弯矫正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例行脊柱侧弯后路矫正术病人分为两组。均在全麻后行手术,A组术中输库存血,作为对照组。B组术中使用预存自体输血,作为研究组。结果:两组脊柱侧弯后路矫正术病人术中皆输入库存血,但输入的库存血量相差大,术中预存自体输血及输库存血皆未出现输血并发症。结论:在脊柱侧弯后路矫正术中应用预存自体血液回输措施可有效减少输入库存血,降低住院费用,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洗涤式自体血回输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心脏手术患者术中进行自体血回输.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交叉配血,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分析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本组50例患者均顺利手术,术中出血总量45 400 ml,自体血回输20 700 ml,均未发生自体血回输并发症.术后1例因迟发型心脏破裂死亡,2例因急性肾衰竭死亡.结论:洗涤式自体血液回输可有效减少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异体血输注,是一种经济、安全、实用的血液保护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稀释性(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ANH)自体输血在骨科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方法对本院骨科2007年7月~2013年8月住院的40例患者在麻醉后临手术前采集自体血,同时补充晶体液和(或)胶体液,采集过程中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手术近结束后立即将自体血回输。对照组为同期住院行择期骨科手术的患者34例,对照组未自体或异体输血。测定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手术后2d的血常规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血常规各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NH自体输血患者手术前和自体血回输后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手术后RBC、HB、HCT较手术前显著下降(P〈0.05)。40例ANH自体输血患者均未发生采血及回输血不良反应,各项生命体征正常。结论 ANH自体输血能解决骨科血源稀缺难题,在应对骨科手术患者术中出血时发挥重要作用,对患者无不良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  相似文献   

17.
二级脾蒂离断同步自体脾血回输技术在脾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二级脾蒂离断同步自体脾血回输在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99年11月-2002年9月间门静脉高压,淤血性脾肿大38例病人,其中21例采用二级脾蒂离断同步自体脾血回输,17例采用传统脾血回输方法。比较两组的脾血回输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及异体输血情况。结果:二级脾蒂离断同步自体脾血回输组脾血回输量高于传统脾血回输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增加值两组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传统脾血回输组有4例行异体输血(200-400ml),同步自体脾血回输组未行异体输血。结论:二级脾蒂离断同步自体脾血回输技术,操作简便,显著提高了自体脾血回输量,避免了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脊柱外科手术中输血情况及特点,以便节约血源,更好地开展合理输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我院498例脊柱后路植骨内固定术患者自体血应用情况及异体血输注情况,分为两组,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组(z组)248例和输异体血而未应用自体血回输(C组)25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Hb浓度、红细胞压积(Hct)值、血小板(PLT)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浓度,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自体血回输和异体血输入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血常规、血凝常规化验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Z组大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组248例自体血回输患者回输洗涤红细胞103484ml(平均Hct=50%,相当于库血Hct=40%约129355ml),即每例患者回输自体血417ml,相当于节约库血522ml。Z组人均输少白红细胞(2.7±1.1)U;术后Hb(96.8±15.5)g/L。C组人均输注少白红细胞(2.9±1.3)U,与Z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Hb(106.3±15.1)g/L,与Z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出血量较大的脊柱后路植骨内固定术患者应用自体血回输可节约异体红细胞,且不增加并发症风险,但应注意纠正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0):1913-1914
回顾性分析我院异位妊娠腹腔内出血患者64例,根据输血的方式不同分为自体血回输组和异体血输入组,比较两组术前腹腔出血量、输血量,输血前后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血小板、凝血功能指标及肝、肾功能的变化及输血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术前腹腔内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d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压积等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异体血输入组升高显著于自体血回输组(P0.05),血小板、凝血及肝肾功能两组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未出现输血不良反应。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过程中采用自体血液回输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既可节约血源,又可降低输注异体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自体血回收在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回收式自体输血在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术前估计出血量大于800 ml的择期脑膜瘤手术患者20例,术中使用全自动自体血液回收机收集、抗凝、回收、洗涤、过滤程序处理后的红细胞悬液回输给患者。观察术中出血量、回输血量及输异体血量自体血回输过程患者的变化,术后血肿及感染情况。结果:脑膜瘤手术患者出血量(1 572±721.03)ml,洗涤红细胞悬液(840.59±407.46)ml,占出血量的50.5%。2例未输异体血,18例输异体红细胞、7例输新鲜血浆。术后除1例因出血量多而发生颅内血肿须紧急手术清除血肿外余均无血肿、切口感染发生。结论:自体血回收在脑膜瘤手术中,尤其是出血较多的巨大脑膜瘤手术,可以减少输注异体血量,缓解血源紧张、节约用血,还可预防过多输注异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及血源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