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标本系一成年男尸,尸解时发现胸骨两侧各有一条带状肌,即胸骨肌1 右侧胸骨肌该肌上端起于右侧胸锁关节,肌纤维斜向下外,覆盖于右侧胸大肌表面内侧,下端腱膜斜向下内,于正中线处止于腹直肌鞘前壁。该肌全长19.5cm,上端肌腱长7cm,下端肌腱长3cm,肌腹长9.5cm,肌腹最宽处3.5cm。2 左侧胸骨肌该肌上端起于胸骨颈静脉切迹,肌纤维斜向下外,覆盖于左侧大肌表面内侧,下端腱膜斜向下内,于正中线处止于腹直肌鞘前壁。该肌全长21cm,上端肌腱长6cm,下端肌腱长3cm,肌腹长12cm,肌腹最宽处3cm。根据郑思竞教授主编的《中国人体质调查》一书的记载,两侧同…  相似文献   

2.
在解剖一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 ,发现其右侧副胸锁乳突肌与胸骨肌相连的变异 ,较为罕见 ,报道如下 :(1)副胸锁乳突肌上端连于胸锁关节处 ,向左下方连于左侧胸骨角下缘 ,位于体壁肌肉浅层 ,长 2 .0cm ,宽 1.0cm。(2 )胸骨肌上端在胸锁关节处 ,分别与胸锁乳突肌和副胸锁乳突肌相连 ,下端与右侧腹直肌鞘前层相续 ,位于肌肉浅层 (即浅筋膜下方 )最宽处 4 .0cm ,长 9.0cm ,与副胸锁乳突肌呈 4 5°夹角。(3)左侧未见异常 ,分析变异原因 :副胸锁乳突肌的发生可能于腮弓间充质演化异常有关 ;而胸骨肌变【收稿日期】2 0 0 1 - 0 4 - 2 3异则可…  相似文献   

3.
在解剖学教学中发现一具成年男性尸体胸前壁有一变异的肌肉。为积累国人肌肉变异资料,现报道如下:变异肌肉出现在尸体的胸前区、两侧胸大肌和胸骨表面,为一长约11.5cm的长肌。可分为3段,上段与下段为肌腹,中段为肌腱。上段以长约1cm宽约0.5cm的肌腹形式起于左第二肋前胸大肌,肌  相似文献   

4.
万斌  吕诚  刘德明 《解剖学杂志》2003,26(3):244-244
在解剖一尸体标本时,见其左侧的胸大肌下半缺如,且双侧胸小肌缺如,此变异情况较为少见,为积累资料并供临床外科手术参考,现报道如下:尸体系男性,约35岁,身长1.69m,发育正常,胸部未见手术疤痕。翻开其胸前区皮肤及浅、深筋膜后,见其左侧胸大肌起自锁骨内侧半、胸骨柄及第1~2肋软骨,止于肱骨大结节嵴,其下缘平  相似文献   

5.
胸骨肌在我国早有报道,一般认为西南地区出现率较高。笔者用层次解剖法解剖一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切开胸前壁皮肤,剥除皮下浅层后,发现在胸骨左、右缘外侧2.0cm处各有一块垂直走行的带状肌,上端起于锁骨内1/3下方的胸肌筋膜,向下止于第8~7肋软骨膜;肌的中部为薄肌腹,两端为肌腱。左侧胸骨肌长14.0cm,肌腹长9.2cm,上段肌腱长3.3cm,下段肌腱长1.5cm,肌腹中段宽2、0cm,厚0.3cm,上段宽1.6cm,厚0.1cm,下段宽1.9cm,厚0.1cm。  相似文献   

6.
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尸体中发现胸大肌前有三条变异肌 ,左侧两条 ,右侧一条 ,均为纵行排列。现报导如下 :左侧第 1条为内侧靠近前正中线。长为1 1 .5cm,上端起于胸骨左侧 ,下端止于第 5肋 ,上端肌宽 2 cm,下端肌宽 1 cm,肌的上端内侧缘距前正中线 0 .5cm,下端肌内侧缘距前正中线 2 cm。左侧第 2条在第 1条的外侧 ,长为 1 2 .5cm,上端起于 2~ 3肋间 ,内侧缘距正中线4.5cm,下端止于第 5肋下缘 ,内侧缘距前正中线 4cm,上端肌宽 2 cm,距前正中线 3 .5cm,下端肌宽 3 .5cm。右侧 1条肌肉长 1 3 cm,上端起于胸骨角右侧 ,下端止于第 6肋上缘 ,上端肌…  相似文献   

7.
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在其左侧臂前部深筋膜与肱二头肌内侧头肌腹之间观察到一条变异肌腱,起于左侧胸大肌肌腱终止于肱骨大结节嵴处,止于肱骨内上髁,腱宽0.15cm,腱长23cm。该腱自胸大肌肌腱内侧缘下行,有来自胸大肌下部的肌腱纤维汇人,斜向内下,走行于臂部深筋膜的深面和肱二头肌内侧头肌腹的浅面,而后跨过肌皮神经的前臂外侧皮神经、肱动脉、肱静脉、正中神经,在肱三头肌内侧头前面与臂内侧肌间隔相连,最后止于肱骨内上髁。  相似文献   

8.
双侧副胸锁乳突肌与胸骨肌相连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局解教学过程中 ,发现一例双侧副胸锁乳突肌与胸骨柄相连的变异 ,较为罕见 ,故报道如下。女性 ,70岁左右。变异肌肉位于深筋膜深面、胸锁乳突肌及胸大肌的浅表 ,呈“X”形 (附图 )。两侧副胸锁乳突肌于胸骨柄水平处以中间腱相连后止于胸骨柄前面 ,肌腹 (宽约 1.5cm ,厚约 1.0cm)向两侧外上方斜行约 18cm后止位于两侧颞骨乳突外侧面、胸锁乳突肌止点浅表。胸大肌浅表尚有两变异肌肉起于胸大肌下缘 (第 5~ 6肋间 ) ,向内上方斜行约 16cm后连于中间腱。右侧肌腹较大 ,下缘宽约 8cm ;左侧肌腹较小 ,宽约 4cm。中间腱又借胸大肌…  相似文献   

9.
笔者解剖了一具因车祸颅内出血死亡的成年男性鲜尸标本,发现其胸骨肌不退化,具与胸锁乳突肌连为一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解剖教学标本时,于一成年男性标本右侧胸大肌浅面、胸骨旁发现一胸骨肌,为积累解剖学数据,现将变异报道如下. 右侧胸大肌浅面见一纵行扁肌,有第2、3肋间神经前皮支穿入该肌,该肌肌纤维分为内、外两束,其内侧肌束起于胸骨角水平前正中线处,内侧胸骨肌上段肌腱由两束汇合而成,上束起源于胸大肌,下束起源于第2肋软骨膜;外侧肌束起于第2肋前正中线右侧12.00 mm,内外侧肌束共同止于第7胸肋关节水平距前正中线右侧23.04 mm,内侧肌束长12.70 cm,外侧肌束长12.4 cm(图1).内侧肌束上段肌腱长4.1 cm,宽4.48 mm,厚0.44 mm;肌腹长6.00 cm,上1/3宽8.78 mm、下1/3宽10.06 mm,厚2.16 mm;下段肌腱长2.60 cm,宽8.58 mm,厚0.64 mm.外侧肌束上段肌腱长2.80 cm,宽8.74 mm,厚0.32 mm;肌腹长6.90 cm,上1/3宽7.86 mm、下1/3宽8.36 mm,厚1.68 mm;下段肌腱长2.70 cm,宽3.32 mm,厚0.64 mm.  相似文献   

11.
胸骨肌是胸部的异常肌,也是人体变化最多的一种。在制作教学标本的过程中,发现右侧双胸骨肌变异。男尸,约60岁,身高167.0cm。制作过程中,可见在胸骨的右侧缘,胸大肌的浅面,胸前筋膜与胸固有膜之间有一块扁肌,即胸骨肌(见图1)。起自胸骨颈静脉切迹,肌束起始端有两个头,内侧头是一扁形腱束,起于前正中线与锁骨下缘水平相交处,外侧头以扁腱起自第1肋下缘水平胸大肌深筋膜处。  相似文献   

12.
成人双侧粗大胸骨肌变异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男性国人尸体一具 ,约 65岁 ,身高 1 77cm ,发育正常。在解剖过程中 ,发现双侧较大的胸骨肌。该胸骨肌位于胸骨两侧各一块 ,尤以左侧更大。左胸骨肌以扁腱 ,起自胸骨柄中份和胸骨体上份的表面 ,及胸大肌表面的胸肌筋膜 ,肌纤维斜向外下方阔展成腱膜状 ,止于第六肋软骨上缘。此肌全长1 8 5cm ,上部肌腱长 6 5cm ,宽 1 3cm ;下部肌腱长 :2 5cm ,宽3 8cm ,肌束长 9 5cm ;最宽处 5 5cm ,肌腹厚度为 0 5cm。此肌血液供应和回流 :内侧份有胸廓内动脉、静脉的穿支 ,外侧份有胸肩峰动脉、静脉的胸肌支分布 ,神经支配由第 1~ …  相似文献   

13.
颈袢是由第1~3颈神经前支的纤维组成,其上、下根通常在肩胛舌骨肌中间腱上,适平环状软骨弓处,颈动脉鞘浅面合成颈袢,自袢发支支配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及胸骨甲状肌.作者在解剖1例成年男性标本时,发现其左侧颈袢不形成袢的结构,而直接汇合成1个干(图1).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MDCT)研究普通人群中胸骨肌的出现率及解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000例无前胸壁疾患成人胸部MDCT轴位图像,统计胸骨肌出现率,单、双侧出现率及性别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其位置,形态,起、止及大小等解剖特点.结果:5000例成人中胸骨肌出现率为5.8%,男性(6.7%)高于女性(4.3%).单、双侧分别为195、95例.单侧195例中左、右侧分别为71例、124例,单、双侧出现率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CT轴位上胸骨肌位于胸骨两侧,胸大肌浅面,其断面呈扁平状或结节状,重建图上呈上下纵向走行扁梭形或条带状,部分可呈内上向外下走行.胸骨肌上缘起自第5肋软骨水平以上,附着于肋软骨、胸大肌、胸骨柄及体部、胸锁乳突肌肌腱,下缘止于第3~7肋软骨水平,附着于腹外斜肌腱、胸肌筋膜、肋软骨、胸骨体及剑突.胸骨肌形态变异大,平均长度(7.01±2.69)cm,平均厚度(0 50±0.20)cm,平均宽度(2.10±1.21)cm.结论:胸骨肌在正常人群中有较高出现率,MDCT轴位与三维重建结合能很好地显示其解剖特点.  相似文献   

15.
笔者对成年尸体标本进行解剖时,发现胸骨肌变异2例,为积累解剖学资料,现报道如下:一、成年女性尸体标本,身长约160 cm。胸骨肌呈"人"字型位于胸骨两侧(图1)。右侧胸骨肌起自第7肋软骨的前面,以肌腱方式止于胸骨角的右侧;左侧胸骨肌起自第5肋软骨的前面.  相似文献   

16.
在尸体解剖中,发现一例左胸锁乳突肌变异.本例为女性尸体70岁左右,左侧胸锁乳突肌起始部有三个头,一个起自胸骨柄即胸骨头;一个起自锁骨胸骨端即锁骨头;第三个头起自锁骨中、内1/3交界处,根据其位置、起止认定为“锁骨乳突肌”.为人类体质变异积累资料,现报告如下:胸骨头和锁骨头发起后即在锁骨上方汇合为一个肌腹(胸骨头纤维居锁骨头的浅面),两头与锁骨间形成锁骨上小窝.“锁骨乳突肌”第三头呈长带状,被颈阔肌覆盖,深面紧贴肩胛舌骨肌,颈横动、静脉,外测缘与颈外静脉相邻.以肌纤维起自锁骨,起始部肌宽2.0 cm,其前缘距锁骨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解剖1具老年男性标本过程中,发现其右上肢的肱二头肌存在第三头变异,具体报告如下. 该标本身高约175 cm,具体年龄死因不详,右侧肱二头肌长头、短头起止点均正常,在短头内侧发现第三头.该变异头起点为肌性,起自肱骨体上段内侧近小结节嵴处,距离喙突73.81 mm.该头呈扁带状,位于肱二头肌深面,喙肱肌外侧,肌束平行向下覆盖于肱肌外侧,肌腹短于肱二头肌肌腹,肌腱与肱二头肌肌腱融合止于桡骨粗隆.用游标卡尺测量变异头肌腹长为211.44 mm,肌腹最宽处为13.53 mm.左侧肱二头肌无变异.  相似文献   

18.
正笔者在局部解剖学实验操作中发现1例成年男性尸体上出现双侧胸骨肌且与双侧胸锁乳突肌相连变异,现报道如下。依次切开皮肤、浅筋膜和深筋膜后,胸骨肌位于双侧胸大肌的前面和胸骨两侧,呈"八"字形,上窄下宽,右侧较粗大,左侧细小。右侧胸骨肌长24.5 cm,其上、中、下三部肌腹的宽分别为1.1 cm、3.5cm、2.8 cm;左侧胸骨肌长17.9 cm,其上、中、下三部肌腹的宽分别为0.6cm、1.5cm、1.7 cm。右侧胸骨肌以腱膜起于第7肋软骨、腹直肌鞘前层及腹外斜肌腱膜,肌纤维行向内上方,在胸骨角处移行为肌腱,末端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移行在  相似文献   

19.
胸骨肌一例     
该标本系一成年女尸,胸骨肌出现于胸廓右侧,该肌上端起于胸骨颈静脉切迹及胸锁关节,肌纤维斜向下外,覆盖于第1~第7肋软骨表面.下端止于腹直肌鞘前壁,与腹外斜肌镀膜尚未连续。该肌全长18.4。m,上端肌健明显,长3.4cm.下端肌源不明显,长0.scm,肌腹长14.scm,肌腹  相似文献   

20.
在对成年男性下肢的解剖中发现一变异肌,此肌位于右小腿后区小腿三头肌的浅层,其与股二头肌为明显的肌膜所分隔,可见明显不属于腓肠肌或股二头肌的额外肌束.该肌形态属于长肌,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构成;肌腹为膨大部分,具有大量纵行的肌纤维,在固定标本上具有一定柔软性和弹性,其表面明显可见完整的结缔组织被膜.测量显示,该肌腹长79.1 mm,宽15.9 mm,厚3.2 mm.肌腹两端为白色致密的结缔组织所构成的肌腱,其长120.1 mm,宽3.0mm,厚0.9mm.进一步观察显示,该肌上端附着于股二头肌内侧缘中、下1/3交界处的肌外膜,向下延伸至腓肠肌内侧头的深面,并由外上斜向内下跨过腘窝,终止于腓肠肌内侧头中部外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