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长管蚜亚科新种及新亚种记述(Ⅰ)(同翅目:蚜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长管蚜亚科9新种及1新亚种。模式标本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文中所用量度单位为毫米。中华忍冬圆尾蚜Amphicercidus sinilonicericola Zhang,新种(图1) 本种与日本忍冬圆尾蚜 A.japonicus(Hori)近缘,但触角与足灰黑色(日本忍冬圆尾蚜淡色,仅鞭部及股节端、胫节端及跗节黑色);头背毛短,为触角Ⅲ基宽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记述我国蚜亚科(Aphidinae)蚜属(Aphis)4新种和二叉蚜属(Schizaphis)1新种。文中所用量度单位均为毫米。模式模本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冻绿蚜Aphis utilis zhang,新种(图1) 本种在北京冻绿和其他鼠李属植物上大量发生。与泻鼠李定居蚜A.steinbergi ShaposhnikoV近缘,但触角6节(steinbergi,5或6节),触角为体长0.61(后者0.25—0.50),Ⅵ鞭部为其基部3.0(后者1.6—2.1)倍,为Ⅲ的1.4(后者0.79—0.91)倍;腹部Ⅰ缘毛为触角Ⅲ直径的3(后者1.5)倍。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研究了角圆尾蚜属CeruraphisBorner, 1926, 并描述了1新种:食沙棘角圆尾蚜CeruraphishippophaetrophisZhang, sp. nov.,给出了该属所有种类的分种检索表。新种与C. eastopi近似,但尾片有毛9~12根(后者5根),触角末节端部约等于基部(后者4倍)。新种的模式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馆。食沙棘角圆尾蚜CeruraphishippophaetrophisZhang, 新种(图1)有翅孤雌蚜:活时体绿色,体长1.170、体宽0.420m m 。玻片标本头、胸黑色,触角、足和尾片灰色。额具中额瘤,额瘤不存在。触角5节,长0.760m m ,为体长的0.65;节Ⅰ~Ⅴ比例:13,13,100,42,35+ 35。触角次生感觉圈小圆形,节Ⅲ~Ⅵ分别有16~20,1~3个。腹管端部直径大于基部直径。雌性蚜:活时体绿色,体长1.590、体宽0.740m m 。额具中额瘤,额瘤不存在。头顶缘毛相当长,约为触角节Ⅲ直径的4.00~5.00倍。复眼无眼瘤。触角5节,长0.580m m ,为体长的0.37;触角节Ⅰ~Ⅴ长度比例:26,18,100,58,58+  相似文献   

4.
本文记载云南省林木斑蚜科(Callaphididae)1新种、2新亚种和1新纪录。新种的模式标本和新纪录标本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樟绵斑蚜 Shivaphis cinnamomophila Zhang新种 本种与朴绵斑蚜Shivaphis celti Das近缘,但腹部背面各有缘毛4—6根(celti,2)根,Ⅷ有毛4(celti,2)根;跗节Ⅰ毛5(celti,8)根;尾片毛4或5(celti,8—11)根;触角为体长0.77(celti,0.49),节Ⅲ—Ⅵ长度比例100,84,72,61 11(celti,100,46,46,36 8),Ⅳ有毛9—13(celti,2—4);喙不达后足基节(celti,超过前足基节)。  相似文献   

5.
东北斑蚜科及蚜科新种及新纪录(同翅目:蚜总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我国东北地区斑蚜科一新种和蚜科一新种及一新纪录种。模式标本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椴绵叶蚜Sinishivaphis tilisucta Zhang新种(图1) 有翅孤雌蚜 活体灰绿,被白粉。体背及足股节、胫节有明显蜡片。腹部背片Ⅷ有一中瘤。喙不达中足基节。翊脉镶黑边如图所示。毛数:头背10,前胸背10,腹部背片Ⅰ—Ⅶ各4,Ⅷ6或7,触角节Ⅰ3,Ⅱ3或4,Ⅲ25—29,Ⅳ14—18,Ⅴ4或5,Ⅵ3+0,顶端3或4,喙节Ⅳ+Ⅴ10,附节Ⅰ7,尾片7,尾板15或16。触角次生感觉圈有睫:  相似文献   

6.
长角圆属Temeritas属弹尾目圆科 ,其触角特别长,第四节分很多亚节,无胫跗感毛。分布于中美、南美、南非、马达加斯加、印度、越南、澳大利亚及新西兰。中国原无记载。作者1982年访问西北农学院,承周尧教授给予研究的机会。中华长角圆(虫姚)Temeritas sinensis新种 体长1.5—1.9毫米。其与同属科类的区别为触角较短(图1);第三节近端部有2小感觉杆,生在2凹陷内;第四节分26亚节,各亚节有1圈长毛。背毛为长刺状,混有一些小毛(图2)。后足转节外侧有5长毛,内侧1长毛(图9)。握弹器有3端毛(图13)。弹尾长(图12):弹器基有7—7毛;齿节约有40毛;端节内、外缘齿状,内缘有15小齿,有1端节毛。生殖节毛列如图13,雌一尖而弯曲的尾器。  相似文献   

7.
1.穴点沃天牛Hoplothrix foveatus Chiang et Li,新种 体型肥厚较长,黑色,被黑褐色细绒毛及黄褐色细竖毛,全体一色无斑纹。头部额高胜于宽,额面平坦略凹,厚被粗毛,具稀粗刻点,中沟明显;后头前半部及颊均散布稀疏穴状粗刻点,后头后半部隆起,无粗刻点;触角基瘤高突,头顶深陷;复眼很小,粗粒,上叶狭小,左右远离,隐在触角柄节下,几不可见,下叶狭长,短于其下颊部二分之一;雌虫触角较体稍长,柄节柱状,端疤宽圆完整,柄节基半部背方有与触角基瘤上相同的密竖毛,下沿有较密的细缨毛,第3节稍  相似文献   

8.
四川球蚜科二新种及一新亚种(同翅目:球蚜总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四川宝兴球蚜科二新种及一新亚种。模式标本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文内所用量度均为毫米。 蜀云杉松球蚜Pineus sichunanus Zhang,新种(图1—19) 越冬停育型成蚜 体长1.8,体宽1.4。活时黑褐色,厚被蜡丝。触角长0.127,Ⅰ—Ⅲ长:0.035,0.025,0.067;Ⅲ毛长为Ⅲ宽的1/6,顶端有毛3或4根,其中一根最长为Ⅲ宽的0.28。体背有骨化蜡片,蜡孔小圆形,孔径为小眼面的1/3,头部有12个大小蜡孔群,各由5—120蜡孔组成;前胸有30—34个蜡孔群,各由20—100余蜡孔组成,腹节Ⅰ—Ⅵ各有缘蜡孔群2—4对及中侧群4—8对,Ⅶ只有缘群1对,各由4—50蜡孔组成。腹部背片Ⅰ—Ⅳ各有中毛2根,Ⅴ与Ⅵ各6—8,Ⅶ4—6根,Ⅳ与Ⅴ各有刺状缘毛1—3对,Ⅵ4—5对,Ⅶ7—9对,毛长为触角Ⅲ宽的1/3。  相似文献   

9.
何琬  吴燕如 《动物学研究》1985,6(2):185-187
本文记述云南省产棒腹蜂属Rhopalomelissa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部分副模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云南棒腹蜂 Rhopalomelissa (Trichorhopalomelissa) yunnanensis Wu et He,新种。 体长4—6毫米,黑褐色;腹部棒状。头扁平,宽大于长;复眼内侧稍凹入;上颚细长,具二齿,基半部深褐色,端半部黄褐色;颅顶后缘稍圆;额区中央具一明显纵脊;触角黑褐色,鞭状,长稍超过后胸,第一节最长,等于第三、四两节总长,第二节近球形,其余各节几等长;唇基及颜侧区密被褐黄色毛;侧单眼距稍短于复眼至单眼距离;胸部黑色;前胸、中胸背板、小盾片、后盾片被金黄色短毛,后盾片毛较密,小盾片上者混有少量金黄色长毛;颅顶后缘被少量金黄色毛;腹部黑褐色,第一、二及第三  相似文献   

10.
硬指螨属Dactyloscirus Berlses,1916,隶属于巨须螨科。全世界已报导了5种,但国内尚未有报道,本文记述我国的一个新种及一新纪录。羹草硬指葎Dactyloscirus humuli,新种 雄螨:体长380—442微米,宽283—311微米,菱形。须肢5节,长200—282微米。须肢毛序:转节无刚毛;基股节有刺状背毛1根;端股节有刺状背毛1根及腹面囊状突起1个;膝节有腹毛、背毛、中毛和侧毛各1根及腹面囊状突起1个;胫跗节有腹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斑蚜科 Drepanosiphidae叶蚜亚科 Phyllaphidinae叶蚜族 Phyllaphidini1新属——群斑蚜属 Thelazacallis Zhang进行了研究 ,提供了该新属的寄主植物、地理分布及其与近缘属的示差鉴别。同时记述 1新种——毛茛群斑蚜 Thelazacallis ranunculicolaQiao et Zhang。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馆。群斑蚜属 Thelazacallis Zhang,新属模式种 :Thelazacallis ranunculicola Qiao et Zhang,sp.nov.本新属的胚胎和成蚜与新叶蚜属 N eophyllaphis Takahashi相近 ,但喙端部有次生毛 (后者无 ) ;尾片完整 (后者分裂呈双叶状 ) ;触角节 I短于节 II(后者长于 ) ;生殖突 3个(后者 4个 )。与迪叶蚜属 Diphyllaphis Takahashi在胚胎毛序、成蚜的触角、体蜡片、喙端节等方面十分接近 ,但复眼仅由 3个小眼面组成 (后者多于 3个 ) ;生殖突 3个 (后者 2个 )。毛茛群斑蚜 Thelazacallis ranunculicola Qiao et Zhang,新种 (图 1~ 9)正模 :无翅孤雌蚜 ,No.Y16 0 3- 1- 2 - 1,1979- - 1,四川 (西昌 ) ;常勇楠采 ;副模 :1头无翅孤雌蚜 ,其他同正模。寄主 :毛茛 Ranunculus sp.。本新种与新叶蚜属已知种和迪叶蚜属已知种的区别见群斑蚜属与新叶蚜属和迪叶蚜属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谷希树  赵庆贺 《昆虫学报》1997,40(2):207-209
作者于1989年5月31日,在山西农业大学校园内毛白杨树上采集到数头僵蚜,经室内饲养,羽化出蜂,经鉴定为三叉蚜茧蜂属一新种,现记述如下。长度单位为mm。杨三叉蚜革蜂Trioxyspopuli新种(图1)雌虫:头横形,较翅基片处胸宽。头部三单眼呈锐角或近直角三角形,后颊与复眼横径近等长。复眼小,卵圆形。触角11节,第一鞭节长为基宽的3信强,与第二鞭节近等长,端鞭节细长,长为亚端鞭节的2信弱,各鞭节密生半直立长毛。胸部中胸盾片适度隆起,光滑毛稀。盾纵沟全程清晰,其边缘具毛。并胸腹节具宽大五边形小室,前中纵脊短,光滑毛稀。前翅…  相似文献   

13.
铗(虫八)亚科Japyginae 多数为中等大小的种类。触角第四至六节上有感觉毛。上颚正常,端部不膨大。胸气门4对。腹部第一至七节腹板上有基节泡囊(基节器)。前跗节有一对侧爪及一个不成对的中位小爪。体毛简单,不呈羽状。 本亚科为铗(虫八)科中最大的一个亚科。全世界已记载的23属244种,中国已记载的3属4种及1亚种。本文记载7属14种,其中有2新属6新种,以及2属1种为中国新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记述了我国产趋流摇蚊属2新种,模式标本存于南开大学生物系。1.峨眉超流摇蚊Rheocricotopus(Psilocricotopus)emeiensis sp.nov. 雄虫:体小,全体棕褐色,体长1.9毫米。超长1.35毫米,体长/翅长:1.4。触角各鞭节均生有长毛,端节末端稍膨大,具约10—15根短感觉毛,触角比(AR)LO。额唇基  相似文献   

15.
模式种:鼎湖近瓢白蚁;新种Peribulbitermes dinghuensis sp.nov. 兵蚁(图1:1—4,图2:1—4) 头部光秃无毛。头梨状,前狭后宽,触角窝后收缩,两后侧缘球形凸出,后缘稍平。侧面观,象鼻稍平直或略有翘起,后头稍高于鼻端,背缘中间稍凹。上颚有明显尖刺。触角13节。前胸背板马鞍状。胫节距式2:2:2。跗节4节。 工蚁(图1:5,图2:5)端齿几等于第1缘齿,左上颚缘齿间切边稍平或略有波状,左  相似文献   

16.
古铜长蝽(Emphanisis China)是长蝽科中的一个小属,目前已知5种。此属体多古铜色,密被金黄色平伏毛;头凸圆,眼小,远离前胸背板前缘,中叶长于侧叶;触角第一节超过头部末端,第四节纺锤形,触角瘤由背面明显可见;喙伸达中足基节。前胸背板侧缘弯曲,中纵脊不甚明显,刻点粗大.密集,后叶刻点更深,并相互连结形成粗糙多皱的网状。  相似文献   

17.
西藏瘤祝蛾属一新种记述(鳞翅目:祝蛾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春生 《昆虫学报》1997,40(3):303-304
作者(1994)发表了“中国瘤祝绒属研究及新种记述”一文后,又在西藏发现瘤祝蛾属一新种。这也是首次在西藏发现该属昆虫。至此,我国已有该属昆虫31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甲泡祝峨*orodoraoacma新种翅展22mm。触角浅黄褐色。下唇须第H节内侧深黄褐色,外侧及末节浅黄褐色。头部颜面浅黄褐色,头顶深褐色。胸部褐色。前翅褐色,具有黄色丝绸光泽,无花纹,缘毛暗褐色。后翅浅黄褐色,具丝绸光泽,缘毛灰黄色。二外生殖器(图1):爪形突大,端部加宽成“T”形。颚形突短宽,末端尖而长。抱器瓣几乎等宽,靴状,其端半…  相似文献   

18.
已知寄生于稻螟蛉的姬蜂有9种,其中包括完全是重寄生的4种。各种形态、生物学及分布情况简介如下。 1.螟蛉瘤姬蜂 Itoplectis naranyae(Ashmead)[图1] 体长8—13毫米。头、胸部黑色;腹部赤褐色,末端2或3节黑色,有时不黑。头稍狭于胸,复眼在近触角窝处明显凹入;触角比体短。中胸无盾纵沟;并胸腹节中央有近于平行的纵脊2条,在中段之后向后角扩展。翅基片黄色,翅痣基角黄褐色,其余黑色,小翅室五角形。足粗壮,爪发达;足赤褐色,后足腿节末端及胫节基部和末端的所有端附节末端黑色;各足第1—4跗节端部淡褐色。腹部背板密布刻点,第2—5背板各节左右稍有瘤状隆起,近后缘亦稍隆起。产卵器直而粗壮,约与腹末3节等长。  相似文献   

19.
作者在鉴定陕西省蚜虫标本时,发现二中国新纪录种,现报导如下:来木长管蚜Macrosiphum cornifoliae Shinji,1924 无翅蚜体长2.8mm,头背、触角、腹管、尾片、足均淡色。头部额瘤明显,每侧额瘤上具2根尖顶刚毛。触角为体长的1.2-1.3倍,无次生感觉圈,各节长度比例为20,11,110,80,80,31+10,第4节具瓦纹,喙伸达中足基节,末节钝与后跗第2节等长,具6-9根次生刚毛。足胫节无伪感觉,端部稍膨大。第1跗节毛序3:3:3,腹部  相似文献   

20.
1.崖县家白蚁 Coptotermes yaxianensis,新种 兵蚁(图1A—E) 体小型。头部、触角淡黄色,触角窝脊、囟和前胸背板前缘黄褐色,上颚红褐色,胸、腹和足淡白色。头部很少具毛,上唇端有2根端毛,缺侧端毛,囟孔两侧各具一根毛,前胸背板周缘有稀疏长毛,中区缺长毛,有些短毛也不甚明显。 头长卵形,近中、后段较宽。头前近颚基处显著凸起。上颚镰刀形,顶端略弯。上唇舌状,长大于宽。囟孔往后倾斜,囟管极短,背面观,孔口明显可见。后颏最宽在前端1/3处,腰部位于后缘和最宽点之间。触角15—16节,多数15节,第3节最短小。 前胸背板前缘中央较宽地凹入,后缘中央缺凹缘或凹缘极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