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鞍区Rathke’s囊肿影像学与组织学的相关性,提高对其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资料与方法搜集29例经病理证实的Rathke’s囊肿,分析Rathke’s囊肿的囊液性质和囊壁组织成分与影像学的关系。结果多数Rathke’s囊肿在X线平片显示无蝶鞍扩大,这在影像诊断中有助于同囊性垂体腺瘤相区别。9例囊肿在MR T1WI显示高信号,组织学证实在囊壁上存在含铁血黄素和胆固醇。结论典型的Rathke’s囊肿MR T1WI显示为低信号,非典型Rathke’s囊肿MR T1WI呈高信号。出现高信号的原因可能为Rathke’s囊肿内的反复出血和胆固醇结晶沉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鞍区Rathke's囊肿影像学与组织学的相关性,提高对其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 资料与方法搜集29例经病理证实的Rathke's囊肿,分析Rathke's囊肿的囊液性质和囊壁组织成分与影像学的关系. 结果多数Rathke's囊肿在X线平片显示无蝶鞍扩大,这在影像诊断中有助于同囊性垂体腺瘤相区别.9例囊肿在MR T1WI显示高信号,组织学证实在囊壁上存在含铁血黄素和胆固醇. 结论典型的Rathke's囊肿MR T1WI显示为低信号,非典型Rathke's囊肿MR T1WI呈高信号.出现高信号的原因可能为Rathke's囊肿内的反复出血和胆固醇结晶沉积.  相似文献   

3.
Rathke囊肿的病理与临床、影像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Rathke囊肿病理与临床和CT、MRI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athke囊肿43例的病理和CT、MRI表现及临床特征.结果 27例位于鞍内和鞍上,16例位于鞍内.CT平扫囊肿多呈边界清晰的"类圆形"或"哑铃"状肿物,其中9例低密度,9例高密度,8例等或稍高混杂密度,1例囊壁钙化;CT增强扫描有6例囊壁呈环形或边缘强化,其余无强化.MR检查18例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6例T1WI和T2WI均显示高信号,4例T1WI高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4例囊肿内结节,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或混杂信号.MR增强检查有9例囊壁的外缘增强.术中见肿物呈囊状,10例囊液呈脑脊液样清亮液体,15例为胶冻状咖啡色黏液,12例呈豆渣样黏稠液,6例为深褐色油状黏液.组织学分析显示部分囊液中含有脂肪结晶和脱落皮屑样物,11例HE染色可见胆固醇裂隙、凝血及肉芽组织,16例PAS染色阳性,囊液内含有黏多糖和蛋白质类物质.结论 典型的Rathke囊肿术前可以明确诊断,非典型Rathke囊肿的CT、MRI表现缺乏特异性.随着囊液组织成分的变化,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垂体Rathke囊肿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Rathke囊肿的MRI表现。结果 26例Rathke囊肿多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10例位于鞍内,16例位于鞍内和鞍上。10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6例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9例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1例T1WI和T2WI均呈等信号,其中5例T2WI上囊内显示类圆形低信号结节,16例行增强扫描,仅4例囊肿边缘出现轻度增强。结论垂体Rathke囊肿表现为鞍区的囊性占位,仔细分析其MRI表现,有助于术前对本病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鞍区囊性病变的MRI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37例鞍区囊性病变包括垂体腺瘤囊变16例、囊性颅咽管瘤5例、Rathke's囊肿5例、表皮样囊肿3例、蛛网膜囊肿5例、垂体脓肿3例。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其中32例行增强扫描。结果:鞍区病变以垂体瘤囊变最常见,主要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囊壁强化;颅咽管瘤、Rathke's囊肿信号较复杂,与囊内容物有关;蛛网膜囊肿、表皮样囊肿显示为与脑脊液信号;垂体脓肿增强扫描囊壁呈明显环形强化。结论:鞍区不同囊性病变具有一定MRI表现特点,结合临床病史多数病变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鞍区Rathke囊肿MRI诊断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鞍区Rathke囊肿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区Rathke囊肿MRI表现。结果:囊肿位于鞍内4例,鞍内向鞍上延伸6例,完全位于鞍上1例,多呈圆形、卵圆形或哑铃形,边界清楚,囊壁菲薄。T1WI、T2WI示囊液均为高信号2例;T1WI上呈高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2例;其余7例,T1WI呈等信号2例,呈低信号5例,T2WI均为高信号。囊内可见漂浮结节影5例,囊壁见线样增强1例。结论:典型鞍区Rathke囊肿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术前正确诊断是可能,但不典型病例需与鞍区垂体腺瘤、颅咽管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7.
赵殿江  朱明旺   《放射学实践》2010,25(12):1331-1333
目的:研究Rathke囊肿的囊内结节MRI表现特点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athke囊肿的MRI表现,观察囊内结节的发生率、大小、信号特点及有无强化。其中男11例,女16例,平均年龄33.4岁。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0例Rathke囊肿内出现结节,T1WI表现为高、等或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低信号。结节大小为0.3-1.1 cm,平均0.6 cm。增强扫描囊内结节无强化。结论:鞍区囊性占位内出现囊内结节,显示特征性信号并且无强化,有助于Rathke囊肿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为丰富CT和MRI对Rathke囊肿的认识,便于诊断,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患者与CT和MRI检查对照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T、MRI误诊为颅咽管瘤、垂体瘤、胆脂瘤等.CT显示圆形及不规则形囊性低密度区4例,圆形等密度和稍高密度区各1例,强化后2例囊壁线状增强.MRI显示圆形及类圆形T1WI像低信号3例,等信号1例;T2WI像均为高信号,边缘清楚.提示MRI对本病的诊断价值优于CT.  相似文献   

9.
鞍区Rathke囊肿的MRI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总结垂体Rathke囊肿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Rathke囊肿的MRI表现。结果 17例Rathke囊肿多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10例位于鞍内,7例位于鞍内和鞍上。MR信号在T1WI和T2WI上表现为:7例长T1、长T2,6例短T1、长T2,2例等T1、等T2,1例等T1、长T2,1例短T1、短T2。6例行增强扫描,3例无增强,3例囊肿边缘增强。结论 垂体Rathke囊肿表现为鞍内或鞍内和鞍上的囊性占位,MRI信号多样,但结合MRI形态、临床表现和其他影像学表现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为丰富CT和MRI对Rathke囊肿的认识,便于诊断,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患者与CT和MRI检查对照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T、MRI误诊为颅咽管瘤、垂体瘤、胆脂瘤等,CT显示圆形及不规则形囊性低密度区4例,圆形等密度和稍高密度区各1例,强化后2例囊壁线状增强,MRI显示圆形及类圆形T1WI像低信号3例,等信号1例;T2WI像均为高信号,边缘清楚,提示MRI对本病的诊断价值优于CT。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囊性垂体瘤、囊性颅咽管瘤及Rathke囊肿的MRI表现,提高鞍区常见囊性病变的MRI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搜集4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鞍区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其中囊性垂体瘤12例,囊性颅咽管瘤13例,Rathke囊肿15例。全部病例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囊性病灶的位置、大小、囊壁厚度以及"束腰征"、海绵窦包绕等特殊征象。应用SPSS 11.0软件包,采用卡方检验对病灶的大小及囊壁的厚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灶位于鞍上者仅见于囊性颅咽管瘤,鞍内且位于垂体前后叶之间仅见于Rathke囊肿。三者囊的大小和囊壁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65,P=0.0001;χ2=6.26,P=0.04)。无壁或薄壁者多见于颅咽管瘤和Rathke囊肿,占40%(10/25),厚壁者多见于囊性垂体瘤,占53%(8/15)。病灶直径≥2 cm多见于颅咽管瘤,占63%(12/19),<2 cm多见于Rathke囊肿,占61%(13/21)。颅咽管瘤和Rathke囊肿信号较复杂,而囊性垂体瘤除1例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外,其余11例均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束腰征"主要见于囊性垂体瘤(6/7例),亦可见于Rathke囊肿(1/7例)。海绵窦包绕仅出现于囊性垂体瘤。壁结节可见于颅咽管瘤和Rathke囊肿(各2例),颅咽管瘤壁结节增强扫描明显强化,Rathke囊肿未见强化。结论根据囊性病灶的位置、形态、囊内MRI信号以及特殊征象,可对上述3种囊性病变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2.
鞍区囊性病变的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鞍区囊性病变的MR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3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鞍区囊性病变包括16例垂体腺瘤囊变5、例Rathke囊肿、6例颅咽管瘤、3例垂体脓肿、2例表皮样囊肿,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22例行增强扫描。结果:囊性垂体腺瘤主要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14例有囊壁环形强化;Rathke囊肿、颅咽管瘤、垂体脓肿信号多变,与囊内容物有关;表皮样囊肿显示为与脑脊液信号相等的信号。结论:鞍区囊性病变的临床和MRI表现特点对提高诊断的正确性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囊性垂体瘤、囊性颅咽管瘤及Rathke囊肿的MRI表现,提高鞍区常见囊性病变的MRI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搜集4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鞍区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其中囊性垂体瘤12例,囊性颅咽管瘤13例,Rathke囊肿15例.全部病例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囊性病灶的位置、大小、囊壁厚度以及“束腰征”、海绵窦包绕等特殊征象.应用SPSS 11.0软件包,采用卡方检验对病灶的大小及囊壁的厚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病灶位于鞍上者仅见于囊性颅咽管瘤,鞍内且位于垂体前后叶之间仅见于Rathke囊肿.三者囊的大小和囊壁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17.65,P=0.0001;x2= 6.26,P=0.04).无壁或薄壁者多见于颅咽管瘤和Rathke囊肿,占40%(10/25),厚壁者多见于囊性垂体瘤,占53%(8/15).病灶直径≥2 cm多见于颅咽管瘤,占63%(12/19),<2 cm多见于Rathke囊肿,占61%(13/21).颅咽管瘤和Rathke囊肿信号较复杂,而囊性垂体瘤除1例T1WI等信号,T2 WI低信号外,其余11例均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束腰征”主要见于囊性垂体瘤(6/7例),亦可见于Rathke囊肿(1/7例).海绵窦包绕仅出现于囊性垂体瘤.壁结节可见于颅咽管瘤和Rathke囊肿(各2例),颅咽管瘤壁结节增强扫描明显强化,Rathke囊肿未见强化.结论 根据囊性病灶的位置、形态、囊内MRI信号以及特殊征象,可对上述3种囊性病变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分析T1WI高信号Rathke囊肿与出血性垂体瘤卒中的MRI表现,筛选具有鉴别诊断意义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T1WI高信号Rathke囊肿和48例出血性垂体瘤卒中的MRI影像学资料,对比分析两组疾病的影像学特点(病灶位置、形状、冠状面对称性、体积、信号均质性、强化边界、鞍旁结构受侵、分隔征、液液平面及囊内结节)。连续变量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像征象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病灶位置、冠状面对称性、体积、信号均质性、强化边界、鞍旁结构受侵、分隔征、液液平面及囊内结节在两组疾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病灶体积(AUC=0.886)、增强边界光滑(AUC=0.885)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囊内结节诊断Rathke囊肿特异度高(95.8%),鞍旁结构受侵、分隔征及液液平面征诊断垂体瘤卒中特异度高(分别为100%、100%和97.5%)。结论:病灶体积、强化边界、鞍旁结构受侵、分隔、液液平面及囊内结节等影像学特征有助于T1WI高信号Rathke囊肿与出血性垂体瘤卒中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鞍区囊性病变的MRI表现,以提高对此类病变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13例经病理证实的囊性病变包括垂体大腺瘤囊变1例、垂体大腺瘤囊变伴出血3例、垂体微腺瘤囊变伴出血2例、垂体微腺瘤囊变2例、颅咽管瘤3例、蛛网膜囊肿1例、表皮样囊肿1例、Rathke's囊肿1例。结果:鞍区病变以垂体瘤常见,以长/短T1.长T2信号为著,一般为厚壁且内壁不规则呈环形强化为主要表现;蛛网膜囊肿各序列呈脑脊液信号:颅咽管瘤、Rathke's囊肿信号较复杂。结论:应充分利用MRI软组织分辨率高、可多体位成像、多种序列扫描从病变生长部位、形态、生长方式、信号特点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进行正确的诊断与肇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Rathke囊肿:CT、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Rathke囊肿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组织学之间的关系。材料和方法:病理证实的Rathke囊肿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1—70岁,平均44岁。18例行CT检查,其中7例增强;12例行MRI检查,其中7例增强;20例中CT和MRI检查均进行有10例。分析所有CT、MRI片,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10例Rathke囊肿位于鞍内,9例位于鞍内伴鞍上延伸,1例位于鞍上。Rathke囊肿因其囊液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少数伴出血。一般无强化,少数可见囊壁的强化。结论:Rathke囊肿影像学表现多样,CT和MRI有一定的价值,确诊需结合病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Tornwaldt's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收集7例临床证实的Tornwaldt's囊肿,分析其64排CT或1.5T MR的影像学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 7例Tornwaldt's囊肿均位于鼻咽顶部正中位置,椭圆形4例,圆形3例.病变大小6~9 mm(短径)×8~13 mm(长径),平均7.6 mm(短径)×10.4 mm(长径).1例CT表现为圆形等密度影.MRI表现:T1WI 1例稍高信号,5例等、低信号;6例T2WI、FLAIR均为高信号,DWI(b=0 s/mm2)高信号,DWI(b=1000 s/mm2)等低信号.结论 Tornwaldt's囊肿有其特殊的好发部位,结合其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可提高其与鼻咽部其他实性或囊性病变鉴别诊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卵巢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学表现(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卵巢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经病理证实的卵巢表皮样囊肿的CT、MRI表现.结果 卵巢表皮样囊肿CT表现为囊性占位,囊液大部分均匀,水样密度,囊壁光整.MRI表现为囊液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囊内见不定形团块状、云絮状及结节状无强化角化物,囊壁可强化,囊液无强化.CT及MRI均显示囊壁有局部增厚.结论 卵巢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认识其表现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眼眶上皮植入性囊肿的影像表现特征,以提高对其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眼眶上皮植入性囊肿患者的影像表现,11例均行MRI检查,其中5例行CT扫描。结果11例单发病灶位于眼眶的不同部位,其中8例位于眶隔后软组织内,2例位于眶隔前软组织内,1例位于外直肌附着处。7例为单房囊肿,3例为多房囊肿,1例为囊实性肿块。CT图像上5例表现为略低密度,MRT1WI10例为低信号,1例为高信号,T2WI均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单房囊肿囊壁环形强化,多房囊肿囊壁及囊内分隔强化呈蜂窝状。在CT或MRI图像上,11例均显示眼眶外伤或术后改变。结论眼眶上皮植入性囊肿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眼眶外伤或术后影像表现可提示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腕关节月骨舟骨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观察腕关节月骨、舟骨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特点。方法 分析经手术证实的6例共7处(月骨6处、舟骨1处)腕关节骨内腱鞘囊肿的X线(6例)、CT(4例)和MRI(1例)表现。结果 平片典型表现为月骨、舟骨小的囊变,直径为0.5cm左右。边缘光滑、清楚、硬化。6处病灶位于骨内,骨性关节面完整,囊变与关节腔不相通,1处与关节腔相通。4例CT扫描显示病灶比X线平片清楚。1例在MRT1WI表现为月骨骨内的中低信号灶,边缘硬化,T2WI为略高信号。结论 腕关节月骨、舟骨骨内腱鞘囊肿典型表现为骨内囊状破坏,边界清楚硬化。CT显示病灶比平片清楚。在MRT1WI呈中低信号,T2WI呈中高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