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次声对大鼠海马5-HT、5-HTR、RyR表达及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海马5-羟色胺(5-HT)、5-羟色胺受体(5-HTR)、兰尼定受体(RyR)表达在8 Hz、130 dB的次声作用后1周和2周时的恢复情况. 方法大鼠暴露于8 Hz、130 dB次声1、7、14、21、28、35、42 d后置安静环境观察1周或2周,取脑组织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海马5-HT、5-HTR、RyR表达. 结果次声作用组大鼠脑组织海马5-HT、5-HTR、RyR表达均较对照组减少,最低值分别出现于21 d、28 d和42 d(P<0.01).次声停止作用后,5-HT、5-HTR、RyR表达均逐渐回升,且随时间延长大部分恢复到正常对照水平.结论 8 Hz、 130 dB次声可引起大鼠海马5-HT、5-HTR、RyR表达减少,其变化规律与观察指标有关;次声引起的5-HT、5-HTR、RyR表达减少在停止次声作用后可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16Hz,90dB和130dB次声作用后,大鼠海马瞬时感受电位香草酸家族4(TRPV4)通道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fos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16Hz,90dB和130dB次声作用于大鼠,2h/d,作用7d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大鼠海马中TRPV4蛋白、GFAP和fos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16Hz,130dB次声作用7d后,与对照组相比较大鼠海马中显著表达TRPV4阳性神经元,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和fos阳性神经元(P〈0.05),三者分布一致,关系密切;90dB组大鼠的上述三种蛋白表达均较130dB组弱(P〈0.05)。结论16Hz,90dB和130dB次声作用可以引起大鼠海马TRPV4阳性细胞表达增多,且能够激活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小鼠接受不同声压级次声刺激后海马内bcl-2mRNA表达的改变。方法BALB/C小鼠暴露于16Hz,声压为90dB和130dB次声。每天作用2h,分别作用1、7、14、21和28d后,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小鼠海马内bcl-2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90dB和130dB次声作用后,海马区域内bcl-2mRNA的表达明显增多;130dB次声作用组反应比90dB次声作用组强;在相同声压级强度的次声作用下,随着作用次数的增加,海马内bcl-2mRNA的杂交阳性反应产物增多。结论海马对次声作用敏感,次声可以通过改变海马内bcl-2mRNA的含量造成脑损伤,这是次声导致脑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次声的这一作用效应与声压级和作用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声压级次声作用小鼠后海马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 in,IL-6)mRNA的改变和意义。方法BALB/C小鼠暴露于16 Hz、声压90 dB和130 dB次声。每天作用2 h,分别作用1、7、14、21和28 d后,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小鼠海马内IL-6 mRNA的改变。结果发现90 dB和130 dB次声作用后IL-6 mRNA的表达在海马区域明显增多;130 dB次声作用较90 dB次声作用强;在相同强度的次声作用下,作用次数的多少与海马内IL-6 mRNA的改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海马区域对次声敏感,次声的作用效应与声压级和作用时间有关;次声可以通过海马内IL-6 mRNA的改变造成脑损伤,这是次声导致脑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次声对成年大鼠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次声对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次声组和次声组(每组16只)。次声组暴露于8Hz、130dB次声环境7d(2h/d),暴露结束后第1、3、7、14d处死,采用抗5-溴脱氧尿嘧啶尿苷(BrdU)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次声作用结束后第1d,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与假次声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第3d及第7d,BrdU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第14d恢复正常水平。结论8Hz、130dB次声可抑制正常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可能与次声引起大鼠脑内微环境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不同浓度人参皂甙Rd对次声性脑损害的保护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观察次声对大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不同剂量人参皂甙Rd对其脑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Y型电迷宫训练将成绩相近的SD大鼠随机分为5个组,除正常对照组以外均接受16Hz 130dB的次声作用gh/d。3个药物组在次声作用前3d开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30mg/kg、10mg/kg、2mg/kg)的人参皂甙Rd。次声作用7d后再次评定每组大鼠的迷宫成绩,并用单链DNA(Single-stranded DNA,ssDNA)免疫标记法检测海马内ssDNA(凋亡细胞)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次声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下降、标记的ssDNA阳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与单纯次声组相比人参皂甙(30mg/kg、10mg/kg组)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减轻了学习记忆功能下降,ssDNA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16Hz 130dB次声可引发大鼠海马损伤、细胞凋亡、记忆功能减退,人参皂甙可明显减轻这些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次声预处理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闭(MCAO)模型致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只):对照组、假次声预处理组和次声预处理组。次声预处理组大鼠行16 Hz 130 dB的次声作用2 h/d,连续作用7 d;假次声预处理组大鼠每日放入次声仓但不接受次声,亦连续7 d;对照组大鼠正常饲养。最后一次预处理后24 h时,三组大鼠分别做MCAO模型,再灌注24 h后处死动物,观察脑梗死容积及神经功能学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次声预处理组大鼠脑梗死容积明显减小(P〈0.05),神经功能学评分明显提高(P〈0.05)。而假次声预处理组大鼠脑梗死容积和神经功能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6 Hz 130 dB次声预处理可明显减轻大鼠脑梗塞的容积,改善神经功能学评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缺血对大鼠皮层及海马中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p)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脑缺血1、3、7、28 d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每组各12只.实验组结扎双侧颈总动脉造成大鼠脑缺血,假手术对照组仅分离出双侧颈总动脉但不结扎.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皮层及海马组织中Cp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皮层及海马组织中Cp的表达.结果 大鼠皮层和海马均表达Cp mRNA.皮层和海马Cp mRNA的表达随缺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缺血1、3、7、28 d组表达均低于假手术组(P<0.01).脑组织脉络丛细胞、室管膜细胞、皮层和海马的星形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均表达Cp;而皮层和海马的锥体细胞和颗粒细胞均不表达Cp.缺血1 d组皮层及海马Cp表达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缺血3 d组皮层和海马Cp表达低于假手术组(P<0.05);缺血第7、28 d组Cp表达减少极为显著(P<0.01).脑缺血大鼠皮层和海马中铁含量与Cp的表达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31(P<0.01)和-0.809(P<0.01).结论 脑缺血可诱导大鼠皮层及海马中Cp表达降低.脑缺血后Cp表达减少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引起的铁含量升高及神经元铁沉积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8 Hz 130 d B次声作用后谷氨酸转运蛋白2(EAAT2)在脑组织中表达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次声作用1,7和l4次共4组,次声作用组用8 Hz130 d B的次声接规定次数作用,每次2 h。采用Western blot法进行蛋白测定。用实时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法进行mRNA测定。结果次声作用后EAAT2在蛋白和mRNA水平均呈下调趋势。结论在次声脑损伤后,谷氨酸在细胞外堆积,可能与EAAT2下调导致谷氨酸重吸收障碍有关。上调EAAT2可能对次声脑损伤后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16Hz、130dB次声连续作用后大鼠下丘脑内钙离子的分布变化规律。方法用16Hz、130dB次声连续作用1、7、14、21次,2h/次/d。分别于作用后0.5、12h观察大鼠下丘脑内钙离子的分布。结果空白组、对照组下丘脑神经细胞结构正常,钙离子呈规则的圆形黑色小颗粒,边缘整齐。主要分布于神经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的突起中。次声组下丘脑神经细胞的超微结构都有损伤改变伴随钙离子颗粒减少。结论次声可损伤大鼠下丘脑内神经细胞,损伤程度和次声作用参数及机体代偿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次声作用后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小胶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将SD大鼠反复暴露于声压级16Hz130dB的次声环境中。用抗大鼠Ⅲ型补体受体标志物(0X42)和抗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次声作用后即刻,7d,14d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小胶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正常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较少,一般为静息性形态,胞体小,突起细长,染色浅淡。次声作用后大鼠下丘脑小胶质细胞被激活,胞体变大,突起短粗,染色深,7d以后逐渐减弱;次声作用后第7d起星形胶质细胞变多,胞体变大,突起变粗,染色深,第14d达到高潮;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之间的关系密切。结论次声作用后小胶质细胞比星形胶质细胞早被激活;两者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次声作用对成年大鼠脑室下区(SVZ)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n=24)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和次声组,次声组动物置于次声压力仓(16Hz、130dB)内连续作用7d(2h/d)。照射结束后,分别于3d、7d、10d和14d处死。处死前各组大鼠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尿苷(BrdU)3次,以BrdU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SVZ内增殖细胞数目的变化。结果次声照射结束后3d,次声处理组动物SVZ区的BrdU阳性细胞数目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7d时阳性细胞数继续降低(P〈0.01),但10d时开始逐渐恢复,14d时达到正常水平(P〉0.05)。结论16Hz、130dB次声可抑制成年大鼠SVZ神经前体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次声作用后小鼠记忆功能及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的变化和姜黄素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Morris水迷宫成绩相近的BALB/C小鼠接受16 Hz、130dB的次声作用2 h/d,同时给予不同剂量的姜黄素,14 d后再次评定水迷宫成绩,并测定脑组织中SOD、GSH-Px、MDA的变化,各组间相互比较.结果单纯次声作用后,小鼠记忆功能明显下降,脑组织中GSH-Px活性及MDA含量上升(P<0.05),SOD活性变化不明显.各用药组与单纯次声组相比,记忆功能改善,脑组织中GSH-Px活性及MDA含量下降(P<0.05),SOD活性变化不明显.结论16 Hz、130dB次声可导致小鼠脑组织过氧化,使记忆功能受损.姜黄素可通过抗氧化作用减轻次声引发的这些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