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国清 《中国药业》2009,18(24):57-58
目的探讨大黄廑虫丸加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门诊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大黄廑虫丸加小金丸)和对照组(乳癖消片)各50例,疗程为2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00%,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大黄廑虫丸加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黄(庶虫)虫胶囊联合陈夏六君子丸对脂肪肝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大黄(庶虫)虫胶囊与陈夏六君子丸,对照组18例采用西利宾胺、vitC片和vitBco片,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3个月后的临床症状变化、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和B超检查结果并作检验统计,比较两组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对照组为66.6%,两组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和B超检查结果分别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黄(庶虫)虫胶囊联合陈夏六君子丸治疗脂肪肝肝炎的效果显著,是治疗脂肪肝肝炎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大黄虫丸加味辅助化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近期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为临床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每组4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化疗治疗期间再予以大黄虫丸加味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3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5.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3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2.5%,两组患者药物发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57.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85.0%,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虫丸加味辅助化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可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进一步对其治疗方案进行优化研究,从而提高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许娟  王雨  郑萍  王晓东 《中国药业》2010,19(16):78-78
目的观察乳腺Ⅰ号和乳腺Ⅱ号配合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48例乳腺增生病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在服用小金丸(0.6g/次,2次/d)的基础上,肝郁气滞痰结型加用乳腺Ⅰ号片,肝郁气滞血瘀型加用乳腺Ⅱ号片,均每次1.0g,3次/d,20d为1个疗程,1~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5.98%。结论乳腺Ⅰ号和乳腺Ⅱ号配合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显著,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增生丸合用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 205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3例给予增生丸和枸橼酸他莫昔芬片;对照组102例只给予枸橼酸他莫昔芬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43%(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59%(P<0.05).结论 增生丸合用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优于枸橼酸他莫昔芬片单用,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大黄(庶虫)虫丸质量标准.方法 通过TLC对大黄(庶虫)虫丸中甘草进行鉴别;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大黄(庶虫)虫丸中大黄(庶虫)素和大黄(庶虫)酚的含量.结果 TLC色谱中均能检出甘草;大黄(庶虫)素在0.019 6~0.235 2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大黄(庶虫)酚在0.0424~1.06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大黄(庶虫)素为97.5%,RSD=1.48%,大黄(庶虫)酚为101.5%,RSD=1.57%.结论 本法准确可靠,简便迅速,可用于大黄(庶虫)虫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大黄蜇虫丸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琍  吴诗品 《中国药房》2008,19(21):1658-1660
目的:观察大黄蜇虫丸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8例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护肝治疗,治疗组加用大黄蜇虫丸(6g.d-1)。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肝功能及血清玻璃酸(HA)、Ⅲ型前胶原肽(PCⅢ)、甘氨胆酸(CG)、Ⅳ型胶原(ⅣC)、B超影像等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HA、PCⅢ、CG、ⅣC均有明显下降,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指标均显著降低。结论:大黄蜇虫丸能减轻患者症状、改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是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小金丸(人工麝香、木鳖子、制草乌、枫香脂、乳香、没药、醋炒五灵脂、酒当归、地龙、香墨)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F)、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 (CBMdisk)、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收集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的文献。采用NoteExpress文献管理工具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应用Cochrane Handbook提供的文献质量风险评价表进行评价,运用RevMan 5.2.3.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6篇,包含患者858例,其中对照组372例,实验组48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总疗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71,95%CI(1.79,4.12), P<0.00001];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47,95%CI(1.11,1.96),P=0.008]。结论:小金丸与单用常规西药治疗乳腺增生临床疗效更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黄虫胶囊联合陈夏六君子丸对脂肪肝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大黄虫胶囊与陈夏六君子丸,对照组18例采用西利宾胺、vitC片和vitBco片,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3个月后的临床症状变化、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和B超检查结果并作检验统计,比较两组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对照组为66.6%,两组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和B超检查结果分别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黄虫胶囊联合陈夏六君子丸治疗脂肪肝肝炎的效果显著,是治疗脂肪肝肝炎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采用"乳痛软坚丸"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60例,对照组60例服用"乳癖消"。1个月经周期为l个疗程,经期停药,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3%、7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痛软坚丸"对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使用大黄虫丸联合复方盐酸阿米洛利治疗肝硬化腹腔积液的疗效与经验。方法:选取12例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在常规保肝、降酶、利尿的基础上加用大黄虫丸联合复方盐酸阿米洛利,1个月为1个疗程,共观察治疗2~3个月。结果:治疗结束根据疗效评定标准判断,显效7例,占58%;有效3例,占25%;无效2例,占17%;总有效率为83%。结论:临床上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明显改善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的腹腔积液的消退与临床症状的改善,且价格适宜、疗程短、疗效确切,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黄蟅虫丸对大鼠慢性脂肪肝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大黄蟅虫丸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采用乙醇加高脂饲料喂养建立脂肪肝模型,灌胃给予大黄蟅虫丸治疗30d,观察大黄蟅虫丸对慢性实验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结果大黄蟅虫丸可改善脂肪肝模型大鼠一般状况;降低肝脏质量,减小肝脏指数;降低血清TC、TG、LDL,升高HDL水平,降低血清ALT和AST活性;减少大鼠肝组织总脂肪、TC、TG含量,抑制大鼠肝组织MDA产生,升高TSOD活性;减轻肝脏脂肪性病理变化。结论大黄蟅虫丸对大鼠慢性脂肪肝有治疗作用,作用机制与降低血脂、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及活血化瘀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岩鹿乳康胶囊联合消遥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20例乳腺增生病口服岩鹿乳康胶囊和消遥丸,疗程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并作安全性评价。结果临床痊愈84例(占70.0%),显效36例(占30.0%),有效6例(占5.0%),无效6人(占5.0%),总有效率为95.0%,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岩鹿乳康胶囊联合消遥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有良好的疗效,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黄槖虫丸联合米非司酮片治疗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3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治疗的109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和治疗组(53例)。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片,自月经期第2天始,25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大黄槖虫丸,3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子宫体积、肌瘤体积、炎性因子、性激素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36%、92.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相比,两组子宫和肌瘤体积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子宫和肌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相比,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显著升高(P0.05),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促卵泡激素(FSH)、孕酮(P)、雌二醇(E_2)、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性激素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槖虫丸联合米非司酮片治疗治疗子宫肌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缓解炎症反应,调节性激素水平,改善卵巢功能,具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黄蛀虫丸和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86例活动性肝硬化患者,治疗组46例,大黄蟅虫丸1丸,1日2次,6个月为1疗程;拉米夫定0.1g,1日1次,疗程1年,产生应答者继续服用药物半年。各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疾病轻重等方面皆具可比性。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及1、3、6、12个月的HBV-DNA变化。结果大黄蟅虫丸和拉米夫定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肝功能、HBV-DNA的阴转率增加,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黄蟅虫丸和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肝硬化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大黄虫丸质量标准。方法通过TLC对大黄虫丸中甘草进行鉴别;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大黄虫丸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结果TLC色谱中均能检出甘草;大黄素在0.0196~0.2352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大黄酚在0.0424~1.06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大黄素为97.5%,RSD=1.48%,大黄酚为101.5%,RSD=1.57%。结论本法准确可靠,简便迅速,可用于大黄虫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抗感染药学》2016,(2):416-417
目的:评价小金丸与左甲状腺素钠片联用对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5年7月间诊治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小金丸组(A组)、左甲状腺素钠片组(B组)、小金丸与左甲状腺素钠片联用组(C组),每组30例;三组患者均分别给予小金丸、左甲状腺素钠片和小金丸与左甲状腺素钠片联用治疗,评价三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C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3.66%显著高于A组为63.33%和B组为60.00%(P<0.05);三组患者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金丸与左甲状腺素钠片联用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小金丸和单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黃蟅虫丸对老年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均符合视网膜病变WHO指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的46例(91只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以糖尿病饮食治疗为基础,治疗组与比较组均用药4周,两组间年龄、病情程度等分布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对比性。结果大黄蟅虫丸治疗后血小板MAR和GMR140明显降低,抑制了血小板的活化,从而降低了微血栓形成,同时该药能明显提高代表血小板表面负电荷多少的EPM,从而降低了血小板聚集及其粘附于血内皮的过程,减少了视网膜病变微血栓的形成。结论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王倬晅 《海峡药学》2013,25(7):57-59
目的评价大黄虫丸(胶囊)的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方法采用法定检验方法检验103批样品,统计分析检验结果 ,对大黄虫丸(胶囊)的质量现状进行评价。结果法定检验显示全检合格率为100%。结论大黄虫丸(胶囊)的质量状况较好,现行标准可行,有的项目可进一步修订提高。  相似文献   

20.
马艳  张旭  马英  汪宇  袁慧星 《中国药业》2011,20(16):88-89
目的 观察咽炎丸对慢性咽喉炎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 将1 950例慢性咽炎患者分为咽炎丸治疗组(1 100例)及对照组(850例).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9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咽炎丸治疗慢性咽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