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分析贵德地区梨树花期前各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利用1961—2019年青海省贵德县气象局观测的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至梨树开花前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梨树开花前的气温、积温、降水、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变化趋势及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德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至梨树开花前期间的平均气温呈显著升温趋势,平均最低气温、≥0℃的积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均呈极显著增多趋势。突变分析表明,降水量、≥0℃积温、日照时数、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分别在1979、2004、2006、2008和2011年发生了增多突变。  相似文献   

2.
<正>模式区位于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各乡镇,地势平坦,海拔高度126~165m,年平均气温3.8℃,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9.6℃,极端最低气温-37.3℃,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8℃,极端最高气温36.5℃。≥10℃年活动积温2700℃,无霜期120~150d。年日照时数2847h,年太阳总幅射112KCal/m2。年平均降水量430mm,蒸发量1620mm,远高于降水量。降水  相似文献   

3.
通过湘潭湘莲典型丰歉年4—9月全生育期和关键生长期的气温、降水量、日照、积温等气象要素的对比分析,初步得出湘莲生长发育和产量主要受温度(积温)和日照时数影响,典型丰年4—9月的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和≥10℃、≥15℃、≥20℃和≥25℃的活动积温均高于历年而歉年偏低明显;降水量对湘莲全生育期生长发育影响总体不大;盛花期(6月下旬—7月)是湘莲对气象因子最为敏感时期,此时段若出现连续几天的低温阴雨天气,湘莲产量将大幅减少。湘莲可适当推迟种藕移栽时间以避开低温阴雨时段,有利于湘莲丰产和品质提高。研究结果可为湘莲的选种育种、栽培管理和种植结构优化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格尔木地区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柴达木盆地格尔木及小灶火2个气象台(站)1961—2015年气温、积温、日照及降水等主要农业气象资料,结合青海省气象台2 km×2 km格点化的非站点资料,应用气候倾向率、气候趋势系数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格尔木地区的光、热、水等主要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5年来格尔木地区年降水量呈波动略增多趋势,年平均气温和≥0℃、≥5℃、≥10℃年积温呈显著的增加趋势,而年日照时数整体呈明显的减少趋势.对农业而言,气候变化使格尔木地区农作物生长季延长,区域内宜农地海拔高度上升,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有利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有利于区域内蔬菜、经济类等作物大面积种植或推广.这对实时开展格尔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减轻和避免不利气候条件的影响,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汉江谷地油菜花期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陕西省汉中谷地1991-2010年油菜花期特征,对始花日期与不同时段的旬、月气温、积温、降水、日照进行相关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并用2011、2012年油菜花期进行预测效果检验。结果表明:始花日期与盛花日期均呈逐年提前趋势,二者间隔日数总体呈较明显的缩短趋势;始花日期与1月中旬气温、2月下旬气温、3月上旬气温、 2月至3月上旬≥10℃积温、3月上旬降水量与呈显著负相关,即有气温越高,≥10℃积温越多,始花期越提前,与各时段<0℃积温与日照时数关系不显著。花期预测方程在应用检验中绝对误差在2 d以内,准确率达97%以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利用沈阳地区1981—2010年气候资料,应用GIS和线性气候倾向率方法对年日照、≥10℃积温、温度、降水等气候资源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来沈阳地区日照时数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春季、夏季、秋季均呈现减少的趋势;≥10℃积温、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沈阳地区呈现出"暖干"状态;降水量呈减少趋势,趋势并不剧烈,但地域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江西省早稻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以江西省69个气象观测站1981—2015年3—7月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和14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早稻生育期观测数据为基础,分析江西省近35年早稻生育期气象因子的时间变化,稳定通过10℃初日及3—7月积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早稻生育期在年际上有不同程度提前,赣北较赣南更为明显,时间上以21世纪初最为明显,且整个时段内各地稳定通过10℃初日均明显早于播种期。MK突变检验的结果表明,积温显著突变时间为2000年左右,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则呈现波动性变化,结合线性拟合分析,1981—2015年3—7月积温呈极显著增加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57.33℃·d/10年,但2000年前后时段内积温升高并不显著;降水量呈现减少-增加交替的周期性变化;日照时数总体略有减少,其中2000年以来以-72.58 h/10年的趋势显著减少。空间上,积温总体表现为南高北低,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赣南中部和赣中以北区域积温均有明显升高;降水量高值区主要位于赣东北,低值区主要分布在赣北北部和赣西南,日照时数呈现北多南少的特点,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均存在年代际波动周期,从20世纪80年代起降水量表现为先增后减再增,日照时数则表现为先减后增再减。气候变化导致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研究可为江西早稻调整和优化耕种制度,充分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紫花苜蓿产量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关中地区13个5年生苜蓿品种的干草产量和≥5 ℃积温、日照时数、降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干草产量与3个气候因子间存在着正相关,且都达到极显著水平;3个气象因子对产量的直接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5 ℃积温>日照时数>降水,日照时数、降水通过≥5 ℃积温对产量产生正向间接效应;日照时数、≥5 ℃积温通过降水产生负向间接效应,≥5 ℃积温对于产量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皖南茶叶生长季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皖南地区茶叶生长气候资源变化特征,为皖南地区茶叶生产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安徽省皖南山区19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9年的逐日平均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相对湿度等资料,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皖南山区茶叶生长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资源及开采期变化特征。【结果】近50年安徽省皖南山区茶叶生长热量资源呈极显著增加,其中年平均气温、≥10 ℃活动积温和适宜生长日数增幅分别为0.29 ℃/10年、111.7 ℃/10年和2.7 d/10年;光照资源极显著减少,年均日照时数降幅为57.5 h/10年;降水资源变化不一,其中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增幅为13.7 mm/10年,相对湿度极显著降低,降幅为0.5%/10年。【结论】气候变暖造成皖南山区早生种和中晚生种茶叶开采期极显著提前,提前幅度分别为4.2、3.6 d/10年,气候变暖带来的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对皖南山区茶叶产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新疆哈密市棉区1971—2010年的逐日温度、降水、日照时数资料,及近10年的棉花产量观测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函数研究了该地区4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并运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当地棉花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0年哈密市年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增长率为0.259℃/10 a,气温的升高以近10年尤为明显;近10年来哈密市≥10℃积温有所升高;近40年来无霜期变化呈下滑趋势,但是近10年来无霜期呈显著增加趋势。40年来哈密市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而近10年棉花生长季内的降水量却明显减少,为负增长。40年来,哈密市日照时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增幅为24.6 h/10 a。棉花单产和≥10℃积温、无霜期、日照时数、平均气温呈正相关,其中与日照时数的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771,与≥10℃积温相关性最小,相关系数为0.174。哈密市的光照资源十分丰富,因而日照时数的增长有利于棉花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71~2010年榆林市12个气象站的气温、降水、光照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分析了近40 a来榆林市光热水气候资料的年代际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榆林市热量资源丰富,近40 a年平均气温呈波动增加趋势,增温率为0.37℃/10 a,冬季气温波动最大,作物生长季平均气温呈波动增加趋势,增温率为0.29℃/10 a。年降水量较年平均气温波动幅度较小,分布呈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春秋季降水趋于增加,夏季降水不稳定,年际变化大,降雨主要集中在作物生长季节,且夏季具有雨热同季的特点。日照时数西北部多于东南部县区,夏季最多、冬季最少,生长季日照时数占年总量的62.8%。  相似文献   

12.
海南岛旅游气候资源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依据1979—2009年的气候资料对海南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并计算全岛1—12月的特吉旺气候舒适度指数。结果表明:海南的年平均气温在23~26℃之间,高温日数较少;年平均降水量为900~2600mm,降水多集中在5—10月;日平均日照时数在5h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6%~86%之间,由东部向西部逐渐递减,季节间的变化较小;11月至翌年3月的舒适度较高;闷热期虽长,但与雨季重合。综合各气象因素分析,海南的气候资源有利于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任道龙  易志学  吴放 《北京农业》2012,(18):157-158
近年来随着雷山县旅游事业的兴起,开发旅游气候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通过分析雷山县40年的温度、降水、湿度、日照等气候资源分析。结果表明:雷山县的平均气温在15~16℃,高温日数较少;年平均降水量为1321.5mm,降水多集中在4-9月;日平均日照时数为5h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7%~83%,季节之间变化幅度小。综合各气象因素分析,雷山县的气候资源有利于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气候旅游资源条件非常优越。  相似文献   

14.
全球变化背景下辽宁省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情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云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150-13153
利用辽宁地区54个气象站1956~2005年50年的气候资料和其他相关的气候统计资料,应用线性气候倾向率方法对各年和4季的光热水等主要气候资源要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暖趋势为0.25℃/10a,降水量以2.2mm/a的速率递减,太阳辐射量和日照时数减少,趋势并不剧烈。辽宁省总体的气候变化存在以"气温显著升高,降水、日照减少"为主要特点的暖干化趋势,并且秋季表现得更为明显,由此引起生态物候界限有北移和东退的趋势。生态安全评价情景分析结果表明:生态风险有西北向东向南快速扩散的趋势;东南和南部沿海有生态风险向内陆扩散的趋势;各种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生态脆弱性不同,裸地和低覆盖度草地生态脆弱性最高,林地和水田生态脆弱性最低。由此从维持生态用地总量平衡、节约用水、适应气候变化3方面提出相应的生态用地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珊  郭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627-1629
运用ArcGIS对川西高原阿坝州的主要农业气候资源光、温、水要素进行推算,建立小网格推算模型推算了年平均气温度、≥0℃和≥10℃积温、≥0℃和≥10℃积温天数、地面年平均温度、年日照时数,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方法推算年总降水量。结果表明,基于Arc-GIS的阿坝州农业气候资源推算结果较传统方法推算的结果更加精细、准确,应用更加广泛、方便。  相似文献   

16.
选用1961—2018年南丰县统计局双季早、晚稻及粮食作物单产和南丰国家基本气象站气温、日照、降水等观测资料,结合南丰县气象局双季早、晚稻发育期观测等资料,使用Excel图表、线性气候倾向率、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气候变化对南丰县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18年,南丰县双季早、晚稻及粮食作物单产总体呈上升趋势,双季早、晚稻及粮食作物单产均随年际变化正相关极显著,将有利于南丰县粮食作物产量的稳定。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与南丰县双季早、晚稻及粮食作物单产正相关极显著的年平均最低气温、3—10月月极端最低气温平均等因子随年际变化升高,表明南丰县粮食作物生长期间的热量资源将更加丰富,气候变化有利于南丰县粮食作物增产。虽然年日照时数,尤其是6—9月日照时数随年际变化减少,较不利粮食作物生长,但与主要气象要素热量条件相比,有利条件远大于不利条件。年降水量和3—10月降水量随年际变化线性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河南省13个观测站点1961~2010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近50年河南省气候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周期。结果表明,近50年来河南省气温表现为增加趋势;年平均气温和年最低气温表现为中部和西部升幅较小,中北部较大;年最高气温以西部升温幅度最大,中部最小。降雨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中部、东部降雨量呈增加趋势,北部、豫西、豫南降雨量呈减少趋势;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东部减少最多,西部减少最少;相对湿度总体呈减少趋势,南部中北部减少较多,中部、东部、最北和最西部地区相对湿度呈增加趋势。气候变化显著周期分别为平均气温3~5年,降雨量5~6年。  相似文献   

18.
黔西南优质烤烟种植分区农业气象关键因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斌  田野  尚峰  高贵  岑启林  易烈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681-9683
[目的]为黔西南地区优质烤烟种植提供技术指导。[方法]通过分析黔西南烤烟主要种植区的温度、降水、日照条件考察了黔西南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因子。[结果]Ⅰ区海拔高度为1 450~1 650 m,≥20℃的天数为80 d左右,活动积温为1 200~2 100℃,年均温为13.5~14.6℃。Ⅱ区海拔高度为1 300~1 450 m,≥20℃的天数为110 d左右,活动积温为2 100~2 700℃,年均温为14.6~16.3℃。Ⅲ区海拔高度为1 050~1 300 m,≥20℃的天数为150 d左右,活动积温为2 700~3 600℃,年均温为16.3~17.0℃。Ⅳ区分两个区,一区海拔高度〈1 000 m,≥20℃的天数〉160 d,活动积温〉3 600℃,年均温为〉17.5℃;二区海拔〉1 700 m,基本无连续≥20℃日数,年均温〈13.0℃。[结论]该研究提出了各海拔区域的优质烤烟种植农业气候指标条件,为贵州发展烤烟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康敏  姜晓艳  杨黎黎  赵凤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101-17103
利用1951~2009年沈阳市的降水和日照时数资料,从年际、季节、月等不同时间尺度,对近59年来沈阳市的降水和日照时数变化特征作了较全面的分析研究,并分析了年降水量与年日照时数的关系。结果表明,沈阳市近59年来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总体呈减少趋势,其中,夏、秋季降水量减少趋势明显,冬春降水量略有增多。日照时数的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