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Merkel细胞(MC)又名触觉细胞,1875年由Merkel最早描述。广泛分布于人和哺乳动物表皮基底层,与神经纤维终支相连,形成MC-神经轴突复合体。由Merkel细胞或其前体细胞发生的肿瘤称之Merkel细胞瘤。现就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 Merkel细胞  相似文献   

2.
细胞凋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70年代初.病理学家Kerr等在结扎了门静脉的大鼠肝组织切片中.经光镜、电镜观察.发现一忡和坏死完全不同的细胞死亡方式.Kerr就将细胞的这种死亡方式命名为调七(APOPTOSIS),以和坏死相区别.[1]此后.有关凋亡的研究曾长期被忽视.直至90年代初才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并由此而形成了新的研究热点。1细胞凋亡的概念和形态特点细胞死亡是细胞生命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机体内细胞数目是细胞增殖和细胞死亡动态平衡的结果.细胞死亡可分为细胞坏死和细胞调亡两类.细胞坏死是由于某些外界因素,如局部贫血、缺氧、高温、化学损伤等有…  相似文献   

3.
用全自动图象分析仪对滋养细胞肿瘤的细胞滋养细胞进行形态定量测量。结果表明葡萄胎和绒毛膜癌的细胞滋养细胞为异常增生所形成。葡萄胎Ⅰ至Ⅲ级到绒毛膜癌之间不存在“连续谱系”的逐渐变化,提示葡萄胎与绒毛膜癌间很可能不存在内在因果关系,即细胞滋养细胞的增生程度与细胞良恶性关系较小。以葡萄胎细胞滋养细胞的增生程度作为评估其将来恶变机会的价值较小。  相似文献   

4.
对诱导1d、3d、5d LAK细胞作ANAE、ACP、POX及PAS细胞化学染色,同时采用LDH释放法对LAK细胞的细胞毒性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随诱导天数的延长,LAK细胞胞质中ANAE、ACP和PAS的反应物逐渐增多、增强、阳性率也逐渐增高,不同天数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OX均为阴性反应。细胞毒性试验证实,随诱导天数的延长LAX细胞杀伤活性逐渐增强。这表明LAK细胞的细胞化学活性与其细胞毒性密切  相似文献   

5.
6.
7.
8.
星形细胞条件培养液对PC12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医学院学报》2001,21(4):400-402
  相似文献   

9.
HIV感染T细胞的细胞程序死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AIDS是HIV感染CD4~+细胞,由于感染机体CD4~+T细胞的破坏导致机体免疫机能丧失的一种致死性疾病。未感染HIV者中外周血中CD4~+T细胞数为约500千/mm~3,感染HIV后,经过10年左右成为0,作为AIDS的最基本的病理变化,这种CD4~+T细胞消失的机制(见下表)。所列的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朗格汉斯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不仅是构成机体抵御外界生物、物理及化学等因素对机体损害的第一道防线,同时它是人体一个重要的免疫器官,积极参与免疫反应,使机体有一个稳定的内环境。朗格汉斯细胞是在1868年由德国医学学生朗格汉斯(Langerhans P.)用氯化金染色法在皮肤表皮内首先发现的,以后即命名为  相似文献   

11.
虽然应用电镜研究人胎盘滋养细胞的超微结构早有报道,但对细胞滋养细胞的电子致密度描述不一。本文对5周至41周人胎盘标本进行了动态观察,发现人胎盘细胞滋养细胞有明细胞与暗细胞之分,并对暗细胞型细胞滋养细胞的意义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12.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细胞形态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巨幼细胞性贫血(MA)的细胞形态学分析,为准确诊断MA提供基础。方法:分析30例MA患者的外周血象变化及骨髓中病态粒细胞、病态巨核细胞和可染铁的变化。结果:30例患者中,外周血象除贫血外,二系减少17例,三系减少10例,骨髓象30例都出现形态学的病态变化。结论:应充分认识MA的细胞形态学特征,避免与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或溶血性贫血发生混淆。  相似文献   

13.
用5、10、15、20和25天龄大鼠睾丸曲细精管分离细胞制成悬液,在体外经固体琼脂培养和旋转培养,得到圆球状和索状细胞团聚体,其主要由支持细胞组成,管周细胞包绕在支持细胞外周。10天龄以前组,在团聚体中可见到部分生精细胞,15天龄以后组的生精细胞全部位于团聚体外.表明新生大鼠睾丸支持细胞、管周细胞及生精细胞间仍保留着部分胚胎期的识别和选择性粘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细胞生物学     
Zhang J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12):938-940
一、肿瘤细胞的诱导分化自本世纪40年代以来,人们便开始用化学药物来治疗恶性肿瘤,着眼于将癌细胞全部杀灭(totalkil)。然而,因恶性肿瘤都是异质性的,而且癌细胞与正常细胞在遗传本质上无可供利用的差异,因此化学治疗往往缺乏较好的选择性,毒副作用大。...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NK细胞、CIK细胞及γδT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4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分成联合组(A组,n=47)和对照组(B组,n=47)两组。 B组仅予以(依托泊苷+顺铂)单纯化疗方案,A组则采用细胞免疫联合化疗方案。行为期2~5年随访,比对两组患者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差异,记录其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A、B两组的局限期患者在PFS及1年生存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局限期患者OS及2年生存率优于B组(P<0.05);A组广泛期患者在FPS、OS、1年及2年生存率等指标对比上均明显优于B组(P<0.05);两组局限期患者PFS及OS均长于广泛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细胞肺癌患者予以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方案,疗效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从脐血单个核细胞定向诱导 DC的方法以进一步研究树突状细胞的功能与特性。从脐血中获取单个核细胞 ,在培养液中加入 GM- CSF、TNF- α、IL- 3、IL- 4,培养 1 4d后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标志 CD1 a;培养末期加入 LPS,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标志 CD83及 HLA- DR。发现用 GM- CSF+TNF-α+IL - 4可获得 ( 3 6 .79± 3 .1 5 ) % CD1 a+ 细胞 ,LPS可使 CD83及 HLA- DR的比例从 ( 0 .5 7± 0 .5 6 ) %及 ( 40 .2 7± 6 .3 3 ) %分别升至 ( 3 2 .79± 1 2 .90 ) %及 ( 95 .5 2± 3 .45 ) %。实验证明脐血单个核细胞作为另一种主要来源 ,经特定细胞因子诱导可生成大量 DC,并能通过 LPS刺激 DC成熟  相似文献   

18.
李志强 《医学综述》1995,1(9):392-394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发病率占整个急性白血病的77%,染色体异常涉及到FAB的各型。染色体异常不仅有数量的改变,而且有结构的变化,二者可同时发生,也可单独存在,在白血病获得完全缓解(CR)后可消失,复发时再出现,甚至出现新的染色体改变。1 数目异常8号染色体三体性( 8) 是AML中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1]。可单独或同时伴有另外的染色体异常。大约17%的M3患者初诊时有 8,同时伴有t(15;17)。 8并非只见于某一特定的FAB的亚型,但在M1、M2和M5中多见,应用荧光点杂交技术能提高检出率[2]。除 8外,在AML中4、11、13、21和22号染色体的三…  相似文献   

19.
细胞粘附与肿瘤多细胞耐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肿瘤细胞的耐药现象是影响化疗疗效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克服肿瘤耐药 ,多年来人们对肿瘤的耐药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 ,并在细胞乃至分子水平有了诸多进展 ,其中包括某些耐药基因 (MDR)和细胞表面蛋白 (P 糖蛋白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介导的多药耐药[1] 。然而针对这些耐药机制所设计的治疗方法 ,尽管在体外研究中效果显著 ,但在临床上却难以奏效 ,特别是对实体瘤的治疗更是令人失望。  究其原因 ,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这些研究工作 ,象大多数的临床前研究工作一样 ,其结果均有赖于体外二维单层培养的肿瘤细胞。这种广为使用的单层培…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