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三维电极-电Fenton法处理甲醛模拟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维电极-电Fenton法处理模拟甲醛废水,考察了甲醛废水中有机物去除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效果,优化了试验条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甲醛去除率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电解时间〉pH4g〉电解电压〉极板间距〉甲醛初始浓度。最佳去除条件为:甲醛初始质量浓度为300mg/L,pH值为3,极板间距为2.0cm,电解电压为9V,电解时间为90min。在此条件下,甲醛去除率达到95.7%,COD。和TOC去除率分别迭91.5%和92.4%。三维电极一电Fenton法用于甲醛废水处理切实可行,效果明显,为实际废水处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声强化三维电极/电-Fenton的方法处理印染废水,以孔雀石绿为去除对象。研究了超声与三维电极/电-Fenton联用的的处理效果和影响因素,包括反应时间、p H、电解质浓度、电压、极板间距、曝气强度等。结果表明,单独超声处理孔雀石绿废水时COD去除率并不明显,色度几乎没有变化,但有新的物质产生;超声强化三维电极/电-Fenton对孔雀石绿废水的处理效果很好,比三维电极/电-Fenton对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提高了21%和9.67%,在反应时间为120 min,p H为3、电解质Na2SO4浓度为5 g/L、电压为14 V、极板间距为9 cm、曝气强度为0.8L/min的最佳反应条件下,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达到85.42%和99.85%。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影响因素显著性依次为:电解质浓度p H极板间距曝气强度电解电压。  相似文献   

3.
采用三维电化学体系处理实际印染废水,以电极电压、反应时间、初始pH、极板间距、曝气量以及电解质浓度为单因素水平,研究了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电极电压为6 V,反应时间为80 min,初始pH为原水pH,极板间距为3 cm,曝气量为10 L/min时,电解质浓度为1 g/L时,COD去除率达到70%左右,氨氮去除率达到85%左右,处理效果较好,可作为实际应用中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DSA电极为阳极、钛电极为阴极构成电解池,对抗生素废水进行了催化氧化处理。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槽电压7.0 V、极板间距1 cm、初始pH=5、进水初始COD 3 000 mg/L、Na Cl投加质量浓度3.0 g、电解时间30 min时,COD去除率可达到49.66%,色度去除率达85.01%。正交试验分析,当槽电压7.0 V、电解时间60 min、初始pH=5、Na Cl投加质量浓度2.5 g/L时,其电解效果最佳,可为该制药废水生化性调节起到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钌铱镀层钛电极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电Fenton法处理实际染料废水,采用单因子分析方法考察电极材料、电解时间、电流密度、极板间距、p H值、硫酸亚铁投加量、曝气量和搅拌速度等参数对染料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当电解时间为2 h,电流密度为1.2 A/mm2,极板间距为2.5 cm,p H值为2.5,硫酸亚铁投加量为0.5 g/L,曝气量为2 L/min,搅拌速度为1000 r/min,COD去除率达到47.84%。对电流密度、极板间距、p H值、硫酸亚铁投加量设计正交实验,极板间距、p H和硫酸亚铁投加量对电Fenton体系去除率的影响显著,电流密度对去除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炼油厂焦化含油废水的特点,开展了三维电极处理含油废水的试验研究,对处理时间、电压、活性炭填充量、极板间距及曝气量等工艺参数进行考察优化,再通过处理前后水样的宏观和微观形貌的对比分析以及GC-MS联用分析等,进一步评价三维电极对废水的净化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三维电极处理焦化含油废水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处理时间180 min、电解电压30 V、活性炭填充量500 g、极板间距6 cm、曝气量1 L/min,此时除油率可达到96.73%.三维电极对焦化含油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基本实现了焦化含油废水的净化处理.  相似文献   

7.
印染废水二级出水中含有难生物降解的有毒有害物质,国家和地方制定了日益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这就要求企业对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实现废水重复利用。文章以广州某印染废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电极法进行CODCr去除试验,考察了电解时间、直流电压、进水pH及曝气量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试验表明:三维电极法对印染废水二级出水CODCr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当电解时间为15 min、直流电压为28 V、进水pH为3.5、曝气量为一般强度时,出水CODCr浓度可从88 mg/L降低到37 mg/L,对应的去除率为57.9%。  相似文献   

8.
针对小区开放中的废水改进,进行了电极处理废水试验。结果表明,当槽电压5 V、极板间距1.5cm、初始pH=5.5、进水初始质量浓度4 000 mg/L可以达到最佳的废水处理。进水初始质量浓度5 000 mg/L、NaCl投加量4.0 g和电解时间50 min时,COD去除率为45.66%,色度去除率为80.01%。  相似文献   

9.
采用一种新型微电解材料处理实际印染废水,探讨了影响处理效果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处理条件.在曝气量0.75 L/min、反应时间2h、进水pH值为4、材料投加量为0.6kg/L时,印染废水的CODCr和色度去除率分别达到80%和92%以上.本法处理效果明显高于传统铁炭法,CODCr和色度去除率分别高出30...  相似文献   

10.
为了降解苯酚废水中有毒有害污染物质,本研究利用复极性三维电极-电芬顿耦合法处理苯酚废水。研究通过控制p H值、进水苯酚浓度、极板间距、曝气量等影响因素对苯酚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得出,当p H为3、进水苯酚浓度为300 mg/L、极板间距为6 cm、曝气量为0.8 L/min时,复极性三维电极-电芬顿耦合反应器处理苯酚废水的效果最好,对苯酚的去除率可达到92.34%。  相似文献   

11.
王军  王中琪  杨敏 《广州化工》2014,(7):130-133,199
以石墨电极为阴极,RuO2-IrO2-SnO2/Ti电极为阳极,处理后的柱状活性炭组成三维电极体系对实际PPS合成废水进行预处理,并与二维电极法进行处理效果比较。分析废水在不同浓度下的处理效果,研究废水在电解过程中主要有机物的降解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三维电极对废水CODCr去除效果上明显优于二维电极,CODCr最大去除率达46.5%;氨氮和色度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2.9%和52%;废水B/C由0.15提高到0.44,可生化性显著提高;废水CODCr的去除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通过GC-MS分析,表明废水中存在苯环类化合物及具有碳链结构的无机物,电解反应后废水中氯苯、二氯苯类物质得以彻底去除。  相似文献   

12.
不溶性阳极电解气浮法处理含油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石墨作阳极对含油废水进行电解气浮处理研究,对电解法处理乳化含油废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索,考察了电流强度,电解时间,极间距和pH值对废水中油去除率的影响。正交实验表明,电解时间是影响废水除油率的最显著因素。在电流强度为0.38A,电解时间为28min,极间距为1.5cm,原水pH值为7.1的条件下进行电解气浮实验,废水除油率达到93.59%。  相似文献   

13.
采用泥浆法制备Fe3+-TiO2/AC复合材料,通过XRD和SEM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以复合材料为粒子电极,石墨板为阴阳极,构建三维电极系统处理氨氮模拟废水,探究电解电压、电解质NaCl浓度、初始pH值及粒子电极投入量对氨氮去除的影响,并应用响应曲面法对处理废水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电解电压为18 V,电解质NaCl浓度为6.7 g·L-1,溶液初始pH值为9.00,粒子电极投入量为10.0 g·L-1时,电解40 min后,氨氮去除率为96.86%。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后,在电解电压为18 V,粒子电极投入量为9.9 g·L-1,初始pH值为9.10条件下,电解40 min后,氨氮去除率最佳为97.61%。以上研究结论可为氨氮废水的工业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刘建明  孙峰 《广东化工》2014,(13):93-95
没食子酸的生产废水是一类难处理的制药工业废水,其特点是强酸性(pH 1~2)、高色度及高COD(1~3万mg/L)。采用自制的活性炭三维电极电化学反应器对没食子酸生产废水进行电催化处理实验研究,以COD为特征污染因子,从而确定相对较优条件。结果表明,在确定粒子电极投加量为30 g,电极极板间距为2 cm时,当支持电解质Na2SO4浓度c=0.10 mol/L,电压12 V,电流44 A,停留时间60 min,初始pH为8条件时,该类没食子酸生产废水COD去除可高达86.3%,为后期该类废水生化处理提供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采用热分解方法制备了铈掺杂钛基电极,并以铈掺杂钛基电极为阳极,纯钛板为阴极组成电解池,以苯酚为目标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苯酚的含量。讨论了Ce的掺杂量、电解池中电极间距、电解电压、电解质溶液的pH、电解质浓度、目标物的浓度以及电解时间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电解池降解苯酚废水的最佳条件:SnCl4·5Hz0、SbCl3、Ce(NO3),物质的量比为100:10:1、电极间距为4.0cm、电解电压为9V、pH为6.55、电解质NaSO。浓度为10g/L、苯酚浓度为100mg/L、电解时间为6h。在最佳试验条件下苯酚去除率达到100%,完全符合排污标准GB8978--1996,该电极持续使用10d,对苯酚的去除率仍然可以达到85%,降解苯酚的机理趋于直接燃烧。  相似文献   

16.
甄晓华  王亚娥  李杰 《广东化工》2012,39(11):139-141
文章分别采用电解与三维电极法对腈纶废水进行处理,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考察了电解电压、反应时间以及废水pH对COD去除率和反应能耗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电压为20 V,电解时间为120 min,pH为5.0的条件下电解反应对腈纶分水COD去除率达到14.7%左右,处理每吨水能耗为2.62 kW·h左右;在电压为20 V,电解时间为60 min,pH为5.0的条件下三维电极对腈纶废水COD去除率达到29%左右,处理每吨水能耗为1.33 kW·h左右。  相似文献   

17.
王玉飞  闫龙  陈碧  李健  王超 《当代化工》2016,(2):234-237
采用三维电极-电Fenton耦合法降解模拟苯酚废水,验证模拟苯酚废水降解过程中羟基自由基的存在,考察不同电压、起始p H值、铁粉加入量、曝气等因素对羟基自由基生成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溶液的p H为6.86(原溶液),加入3.0 g/300 m L Fe粉,5 V电压下1.5 L·min-1的曝气下电解30 min后,苯酚降解过程中羟基自由基的生成量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