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采用数码显微摄像仪鉴定新疆芍药粉末的显微特征;采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新疆芍药中总多酚的含量;采用连续稀释法检测新疆芍药总多酚对变异链球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新疆芍药粉末的显微特征较为明显,可见纤维、非腺毛、螺纹导管、气孔、栅栏细胞;标准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37.25x+0.09221(R~2=0.999),线性范围为0.001~0.005 mg·mL~(-1),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9.84%,RSD为2.27%;新疆芍药总多酚含量为(9.58±1.03) mg·g~(-1),其对变异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72.24 mg·mL~(-1)。Folin-Ciocalteu比色法简便、准确、稳定,可作为测定新疆芍药中总多酚含量的可靠方法。新疆芍药总多酚具有抑菌作用,可作为潜在的抑菌活性成分,为有效开发利用新疆芍药资源、初步筛选安全有效的防龋药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牡丹籽饼、牡丹叶、牡丹籽种壳中总多酚含量,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通过单因素实验对测定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Folin-Ciocalte比色法测定牡丹籽饼、牡丹叶、牡丹籽种壳中总多酚含量的最优条件为:福林酚试剂2.5 m L,10%Na_2CO_3溶液2.5 m L,在30℃条件下避光30 min,测定其在770 nm处吸光度,没食子酸在2.018~10.09μg/m L范围内与吸光度值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A=0.667C-0.014 9(r=0.999 6),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的相对标准差(RSD)分别为0.15%,1.87%,2.23%,2.44%。牡丹籽饼、牡丹叶、牡丹籽种壳中总多酚含量依次为6.35,9.16,1.60 mg/g。该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牡丹籽饼、叶、荚中总多酚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3.
采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牡丹籽饼、牡丹叶、牡丹籽种壳中总多酚含量,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通过单因素实验对测定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Folin-Ciocalte比色法测定牡丹籽饼、牡丹叶、牡丹籽种壳中总多酚含量的最优条件为:福林酚试剂2.5 m L,10%Na_2CO_3溶液2.5 m L,在30℃条件下避光30 min,测定其在770 nm处吸光度,没食子酸在2.01810.09μg/m L范围内与吸光度值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A=0.667C-0.014 9(r=0.999 6),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的相对标准差(RSD)分别为0.15%,1.87%,2.23%,2.44%。牡丹籽饼、牡丹叶、牡丹籽种壳中总多酚含量依次为6.35,9.16,1.60 mg/g。该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牡丹籽饼、叶、荚中总多酚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探究了天然核桃多酚的提取条件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利用提取的多酚物质对应用广泛的工程塑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进行亲水改性。研究表明核桃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2 h条件下向提取液中加入Folin-Ciocalteu试剂1 mL和质量分数为12%的Na_2CO_3溶液4 mL。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波长为740 nm处测得核桃青皮中多酚含量为0.8714 mg/g。通过对比核桃多酚改性前后PET膜的红外光谱图(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水接触角(WCA)可以得出:核桃多酚成功引入到PET的体系中,并提高了PET膜的亲水性能。  相似文献   

5.
陶明  罗茜  陈超  代翔宇  蒋平 《辽宁化工》2012,41(10):991-993
通过实验对3种不同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采用乙醇浸提、超声波辅助、微波辅助提取会理石榴皮中的多酚。采用福林-酚(Folin-Ciocalteu)法对石榴皮多酚含量进行了测定。提取效果为:微波辅助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乙醇浸提法。所以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会理石榴皮中的多酚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比较了多种木瓜皮、肉的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大小。结果表明,木瓜皮总多酚含量介于7.04~102.24 mg/g,总黄酮含量介于5.29~228.28 mg/g,木瓜肉的总多酚含量介于5.66~59.70 mg/g,总黄酮含量介于0.69~120.23 mg/g。在这些木瓜中河南平顶山木瓜不同部位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均相对最高。同时,木瓜皮与木瓜肉抗氧化活性相当。总之,不同木瓜皮、肉均有较高的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而河南平顶山木瓜表现最突出,可将其综合开发为天然抗氧化剂的候选物。  相似文献   

7.
李芳 《广东化工》2015,42(5):41-42,60
探讨菊花叶中多酚的超声波提取工艺。以普鲁士蓝法测定多酚含量,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菊花叶中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49.97%,物料比为1∶24.28,提取时间为39.90 min,此时多酚得率为4.2369%。该法操作简单、易于控制且得率较高,对工业提取菊花叶多酚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梨皮中的多酚含量,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确定最佳条件为显色剂2.0mL、10%Na2CO33mL、室温反应40min,比色测定波长760nm.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931x+0.0254,相关系数詹为0.9978。该方法具有所用试剂量少,操作方便,灵敏度高,精密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适宜梨皮总多酚含量的测定,本文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市售雪花梨梨皮多酚测得含量0.9906mg/g,对雪花梨的附加值开发有一定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实验测定了清热泻火药栀子、芦根、天花粉、知母、淡竹叶、夏枯草中多糖、多酚含量,同时用DPPH法测定了中药提取液的抗氧化性作用。结果表明多糖含量次序为:知母(44.80%)芦根(21.47%)栀子(16.36%)淡竹叶(11.62%)夏枯草(11.04%)天花粉(10.30%);多酚含量次序为:淡竹叶(0.667%)知母(0.605%)天花粉(0.536%)夏枯草(0.322%)栀子(0.162%)芦根(0.0523%)。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大小与多糖多酚的含量有关,随着中药提取液浓度的增大清除率有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用原子吸收法测定Na+含量,工作曲线相关系数r为0.999 3,钠含量平均回收率为97.8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6%、该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工作曲线稳定。  相似文献   

11.
超临界CO_2与微波联用提取香椿芽有效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香椿油及总黄酮的超临界-微波联合提取工艺,在超临界CO2萃取香椿油前处理工序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微波法提取香椿芽总黄酮过程中各操作参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优化后得到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70℃,提取每克香椿芽所用溶剂乙醇的体积为12mL,乙醇体积分数50%,提取时间15min,提取3~4次。在该条件下,每克香椿芽可提取总黄酮65.1140~72.9344mg。  相似文献   

12.
优化了马兰叶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工艺是:乙醇体积分数为80%,提取温度50℃,料液比1/50(g/mL),提取时间50 min,总黄酮的提取率为7.01%.以氯化铝为显色剂、芦丁为标准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含量.检测波长为418 nm,芦丁浓度在0.004~0.100 mg/mL,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8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4%(RSD=0.96%,n=5),该方法简单、重复性好、结果可靠,适于马兰叶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以水为溶剂采用微波辅助辐射法提取了马尾松树皮总黄酮。以芦丁标准品为对照品,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马尾松树皮总黄酮的含量;探讨了料液比、微波辐射功率、微波辐射时间、浸提时间、浸提温度等因素对马尾松树皮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微波辅助提取马尾松树皮总黄酮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25(g:mL)、微波辐射功率350W、微波辐射时间3×40s(间歇3次)、浸提时间4h、浸提温度60℃,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达到3.08%。微波辅助下以水为溶剂提取马尾松树皮总黄酮高效、快速、经济,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陈桂  肖翠  袁叶 《广州化工》2014,(2):64-66,85
通过L16(45)正交试验优选超声辅助半仿生提取半枝莲总黄酮工艺条件。结果显示,芦丁标准品浓度在0.01~0.05 m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3);最佳提取条件:超声功率80 W、时间35 min、料液质量比1∶35、温度60℃、乙醇体积分数80%,此条件下总黄酮平均提取率最高,为3.01%。经验证结果可靠,采用超声辅助半仿生提取方法简单、安全、快速。  相似文献   

15.
依据紫丁香树皮中对羟基苯乙醇和3,4-二羟基苯乙醇存在方式的不同,采用稀酸-乙醇、稀碱-乙醇和乙醇三种提取方法,研究了春季和夏季采集的紫丁香树皮中对羟基苯乙醇(Ⅰ)和3,4-二羟基苯乙醇(Ⅱ)的含量。结果表明春季采集的紫丁香树皮中对羟基苯乙醇和3,4-二羟基苯乙醇的含量较高,采用稀酸-乙醇提取法获得对羟基苯乙醇和3,4-二羟基苯乙醇的量最多。对羟基苯乙醇和3,4-二羟基苯乙醇的提取率分别为干燥树皮质量的0.50%和0.15%。  相似文献   

16.
超临界CO2萃取香椿叶总黄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交实验法优化了超临界CO2萃取香椿叶总黄酮的工艺。在原料50 g,分离室Ⅰ温度35℃、压力7 MPa;分离室Ⅱ温度35℃、压力与储罐平衡条件下,超临界CO2萃取香椿叶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5 h,夹带剂用量为3 mL/g原料,CO2流量35 L/h,提取5次,前2次用无水乙醇、后3次用体积分数为85%的乙醇做夹带剂。在此条件下1 g香椿叶中提取的总黄酮质量为8.8369 mg,总萃取率为51.06%,提取物以总黄酮计的清除2,2-二苯代苦味酰基苯肼基(DPPH)自由基的IC50为5.080 g.g-1。  相似文献   

17.
廖彭莹  李兵  潘为高  卓生华 《广州化工》2012,40(21):101-102
首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鉴定了裂叶崖角藤(Rhaphidophora decursiva)的挥发性化学成分,从中共分离出70个色谱峰;通过与标准谱库对照鉴定了其中14个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个成分的相对含量,已鉴定出的成分的相对含量之和占挥发性化学成分总量的65.02%,含量较高的成分有榄香素(20.20%)、2,6-二叔丁基对甲酚(10.70%)、植酮(9.52%)和植醇(6.11%)。  相似文献   

18.
HS-SPME/GC-MS法分析香椿芽、叶的挥发性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香椿芽、叶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挥发性物质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表明:从香椿芽萃取物中鉴定出26个成分,占挥发性组分总质量的74.86%,主要成分是β-石竹烯(质量分数,下同,10.12%),2-氮杂环丙烷乙基胺(10.09%),2-氨氧基丙酸(10.03%),β-香柠檬烯(8.78%),桉-4(14),11-二烯(6.59%),α-荜澄茄油烯(3.02%),α-雪松烯(2.88%),罗勒烯(2.69%),8-异丙烯基-1,5-二甲基-1,5-环癸二烯(2.36%),2-羟基乙基联氨(2.10%),丙基柏木醚(2.07%),羟基乙醛(1.88%),环癸烷醇(1.63%),外-葑醇(1.54%),1,3,8-对?三烯(1.46%),α-姜黄烯(1.18%);从香椿叶萃取物中鉴定出46种成分,占挥发性组分总质量的91.2%,主要成分是β-石竹烯(46.87%),(E)-2-己烯醛(5.29%),α-石竹烯(4.12%),8-异丙烯基-1,5-二甲基-1,5-环癸二烯(3.96%),β-香柠檬烯(3.48%),桉-4(14),11-二烯(3.37%),α-荜澄茄油烯(3.23%),β-波旁烯(2.41%),2-氮杂环丙烷乙基胺(2.23%),α-法呢烯(1.42%),异石竹烯(1.22%),β-萜烯(1.03%)。  相似文献   

19.
兰岚  陈丽丽  刘师  张娇霞 《广州化工》2014,(19):93-96,132
研究应用氢化物发生-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印刷品中的砷(As)、钡(Ba)、汞(Hg)、镉(Cd)、铬(Cr)、铅(Pb)、锑(Sb)、硒(Se)8种有害可迁移元素。文中对比了多模式进样氢化物发生法与单通道进样模式的方法检出限,并进行了重复性、加标回收率实验。方法检出限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多模式进样氢化物发生法的方法检出限范围为0.000 7~0.019 8μg/mL,优于仪器检出限范围0.000 2~0.230 8μg/mL;重复性实验结果表明,各元素检测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8%;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2.0%~120.0%。综上所述,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性,适合印刷品中有害可迁移元素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以醇提法提取沙枣树不同部位的黄酮类化合物,并利用NaNO2-Al(NO)3-NaOH显色体系紫外吸光光度法测定沙枣树各部位总黄酮含量,对黄酮类化合物在沙枣树中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沙枣树中总黄酮分布分别为:树皮含37.0 mg/g,木质部含14.3 mg/g,果实含1.6 mg/g,叶子含18.8 mg/g,种子含18.6 mg/g。研究结果揭示,沙枣树不同部位总黄酮的含量有显著差异,其中沙枣树皮中含量最高,果实中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