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死因登记网络上报存在问题并制订对策。方法对2016年1月-2018年12月东莞市企石镇1 178份死亡医学证明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查找报告中存在的问题。结果主要存在问题有迟报、错报、漏项、作废缺联及漏报。其中死因登记网络错报发生率最高,为18.17%,其主要原因为医生以临床前期临床症状作为死亡原因,未进一步填写引起死亡的根本原因;作废缺联和漏项发生率分别为9.76%和6.03%,其中以信息填写不完整最多,其次是死因疾病编码、死因疾病填写不规范,且对未将错误死亡医学证明书标注作废和未进行回收;迟报和漏报最低,分别为3.90%和0.25%,以未及时送交死亡医学证明书为主,同时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导致死亡医学证明被家属带走,且医院未留下存根而无法进行死亡网络直报造成漏报发生。结论完善死因登记网络上报填报制度,可提高死亡医学证明书填报质量,更好地发挥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效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DCA管理对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5月我院实施PDCA管理前开具的死亡医学证明书68份作为对照组,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5月我院实施PDCA管理后开具的死亡医学证明书71份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填写质量。结果研究组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患者基本信息填写完整率、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死因项填写不规范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网络直报数据不准确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填报延时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管理可保证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完整性、准确性及规范性,提高填报质量,促进了上报的时效性,从而有效提高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2007-2014年湖南省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数据质量,为提高死因监测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湖南省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数据库,对死因链填报丰富程度和根本死因编码质量两方面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2007-2014年一级死因链所占比重最高,为87.05%;多死因链填写率为12.93%,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伤害意图不明及伤害未特指的根本死因垃圾编码率均呈缓慢的下降趋势,症状、体征、未知或不可归类在他处者的根本死因垃圾编码率最高,在2007-2009年呈下降趋势;2007-2014年身份证号码填写率逐年上升,但平均填写率较低。结论2007-2014年湖南省死因监测数据质量逐年改善,但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某三甲医院2015年上半年居民死亡证明书网络直报质量情况,发现死因网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方法,提高死因网报质量.方法 通过国家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建立某院2015年上半年469份死因网报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死亡病例469例,网报率100%,网报不合格率高达68.66%,不合格原因分析:一般项目信息填写不规范比例最高,其次是死因疾病编码不规范,第三是死因疾病填写不规范,第四是死因不明者未填写调查记录.结论 提高死因网报质量必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医师填写质量培训和网报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死因监测质量,确保死因填报的准确性。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对某医院2010—2013年死亡医学证明书和网络直报信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4年间该医院死亡病人966人,总漏报率为2.0%,总迟报率4.9%,死因判断正确率为92.0%,死因编码正确率为88.5%,死因不明占死亡报告总人数的3.1%。2010年填报错误率最高。结论通过加强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环节的质量控制、对相关人员培训、专人负责等一系列措施提高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报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昆明市2008年~2010年死因监测网络.鲋良中网络报告质量、根本死因填报常见错误等,找出解决办法和途径,从而提高数据信息准确性,为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国家死因监测网络直报系统,用Microsoft AccesS整理和统计。[结果]昆明市2008年~2010年报告死亡率分别为502.33/10万、553.64/10万和595.99/10万,逐年接近国家死因监测居民粗死亡率兰600/10万的要求。县级以上医院报告及时性及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审核率逐年提高,提示死因网络直报质量逐年提高。死因编码评价指标(如死因诊断不明、伤害意图不明等所占比例)保持在较低比例,编码评价指标符合质量要求。根本死因填写常见错误为:无死因推断,只填写老死、猝死、来院已死或死因不明等;未按照根本死因选择原则来推断根本死因;意外伤害未填写外部原因或外部原因不明确;肿瘤未明确良性和恶性及原发部位;当原发癌和继发癌同时存在时,应选挥源发癌。[结论]重点加强对死因编码规则、死因链填写方法、根本死因填写要求和注意事项的培训和学习,降低死亡漏报率,提高死亡信息上报及时性和降低迟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传染病死亡网络直报状况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为完善传染病及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居民死亡回顾性调查传染病死亡率为7.71/10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传染病死亡率1.48/10万,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传染病死亡率2.79/10万,与居民死亡调查传染病死亡率相比差异显著;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与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传染病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漏报率80.85%,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漏报率63.83%,二者无显著性差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传染病死亡漏报、缺报病种不同。结论两网络直报系统报告传染死亡均存在不完善之处,不能如实反映居民传染病死亡状况;应继续加强传染病及死亡病例网络直报管理,加强死亡病例根本死因判定的培训,正确、规范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和编制根本死因ICD10编码,加强督导检查,提高医疗机构对传染病及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工作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改善医疗机构死因报告工作水平,为更好开展死因监测,准确分析相关数据,确定当地重点防治的重大疾病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搜集2010—2013年网络报告的死亡病例个案资料,依据《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及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 ofDiseases,ICD)第10版编码规则的相关要求,判定根本死因和编码的正确与否,所有资料录入数据库清洗完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 022例研究对象中,根本死因项填报正确的占总数的86.25%,填报错误的占13.75%。其中,症状或体征出现频率最高,在所有错误项中构成比为49.19%,其次为各类衰竭,在错误项中构成比为30.74%。只填写死因链a行的死亡病例数占53.38%,填写a、b两行的死亡病例数占20.81%,死因链的填写较为简单。根本死因的ICD-10编码,错误率较高是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分别为9.13%、8.22%、5.83%。结论根本死因的正确推断及ICD-10编码的正确填写需要医疗机构相关工作人员扎实的基本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和细致耐心的工作,需要加强业务人员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填报和审核工作人员需及时沟通和交流,才能共同做好死因监测工作,为决策分析提供更为可靠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根本死因自动编码工具在对死亡个案进行根本死因编码时正确编码和错误编码的原因,以改进根本死因自动编码工具的性能,提高编码的准确性。方法在全国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抽取死亡个案,比较根本死因自动编码工具的编码结果与编码专家所编的正确编码的异同。结果根本死因自动编码工具的编码正确率达到84.76%,同时也存在不能正确反映出死因链上各疾病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不能得出正确根本死因编码的问题。结论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死因链上各疾病填写顺序是否规范及反映各种疾病之间映射关系的编码策略表完整与否是提高根本死因自动编码工具编码正确率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解锡山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我们对锡山区1999-2013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了分析。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死亡资料来源于1999-2013年锡山区死亡监测点每年的疾病监测资料,监测点内所有户籍人口均为监测对象,由各级医疗机构填写"死亡医学证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审核、编码,并与公安局、妇幼保健所及社区居委等多部门核对死亡信息,定期对死亡信息进行死因推断正确率及国际疾病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