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中降钙素原(PCT)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2例新生儿败血症(其中24例血培养阳性,8例血培养阴性而临床确诊)患儿血中PCT浓度的改变,同时以32例普通细菌感染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作为对照。结果: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急性期血中PCT浓度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P〈0.01,在疾病的恢复期PCT浓度明显下降,治疗前后PCT浓度下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T可以作为判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实验室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李雅雯  章乐  王晓蕾  王昌林  孙海斌  马娟  郁敏 《江苏医药》2012,38(18):2152-215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日龄0-28d新生儿分为三组:A组188例,日龄0-3d,非感染性新生儿,依据入院时龄分为六个亚组;B1组30例,日龄4-28d,诊断新生儿败血症;B2组30例,日龄4-28d,非感染性新生儿。采血以分别进行PCT、C反应蛋白(CRP)、血培养及血常规检测。结果 A组的非感染性新生儿在出生后24-36h血清PCT浓度达到高峰(1.27-2.94μg/L),48h后逐渐降至正常范围(0.24-0.41μg/L)。以PCT≥0.68μg/L作为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指标,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约登指数分别为90.0%、93.3%、93.1%、90.3%、91.7%、83.3%,优于CRP≥7.5mg/L的80.0%、86.7%、85.7%、81.3%、83.3%、66.7%。结论新生儿PCT浓度在出生后0-3d存在生理性高峰。PCT≥0.68μg/L对于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CT)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入院日龄为2~26d的新生儿。据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进行分组:非败血症组、单纯败血症组、败血症合并严重并发症组。按预先设定时间段对研究对象抽血分别进行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培养及血常规检测,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入选38例,非败血症18例,单纯败血症15例,败血症合并严重并发症组5例。PCT作为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指标,其灵敏度和特异度优于hsCRP,且与败血症的严重程度相关性更强。结论血清PCT作为实验室检测指标,有助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科学》2016,(22):51-53
目的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应用降钙素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0例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败血症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入院无感染症状的新生儿50例作为对照组,在抗生素应用前、应用后1周检测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观察组患儿PCT水平、WBC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PCT阳性率、CRP阳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CT的敏感性、阳性预测值、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均优于CRP;观察组恢复期CRP、PCT值均显著降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在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中有重要价值,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联合测定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本院诊治的新生儿败血症37例(观察组)及足月健康新生儿30例(对照组)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治疗前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后较对照组高(P〈0.01);观察组治疗后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PCT与CRP联合测定可作为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指标,能为临床提供较准确快速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6,(1):211-213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共5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非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共5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儿临床资料中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中降钙素原检测阳性率为84.6%,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阳性率为67.3%,明显高于对照组非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80.8%,均明显高于超敏C反应蛋白灵敏度与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患儿血清中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有明显变化,且通过检测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依据,降钙素原检测灵敏度与特异度高于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二者有助于诊断新生儿败血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6例败血症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入院时及恢复期行血清PCT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并与同期出生的46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入院时PCT、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恢复期降至正常,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入院时PCT检测的阳性率为93.4%,与CRP阳性率78.3%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素钙原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在诊断和治疗早期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败血症新生患儿50例(观察组)与同期正常新生儿5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新生儿的降钙素原与C-蛋白反应水平。结果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的PCT与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儿经过有效的药物治疗后,PCT转阴与CRP水平较治疗前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用PCT与CRP来检测新生儿败血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在患儿治疗期间动态观察其变化,并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助于临床疾病的诊断与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测在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所研究对象进行血清PCT检测和血培养,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败血症患儿中PCT阳性率高于血培养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败血症组PCT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对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灵敏度为82.1%,特异度为90%。结论 PCT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快速灵敏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降钙素原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玲  刘桂玲  王炳辉  赵丽娜  王娜  张晶  程思思 《河北医药》2010,32(11):1386-1387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败血症组36例在入院初及恢复期行外周血PCT和C-反应蛋白(CRP)测定,对照组26例一次性采血测定PCT和CRP。结果败血症组PCT和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CT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敏感度94.4%、特异度84.6%,均优于CRP(P〈0.05)。结论 PCT测定有助于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判断病情、评价疗效和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11.
血前降钙素在儿童败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前降钙素(PCT)在儿童败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双抗夹心免疫法对26例败血症患儿治疗前后的PCT进行测定,同时对3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PCT进行测定作为对照。结果 败血症组血清PCT阳性率明显高于呼吸道感染组,败血症组经抗生素治疗感染控制后,PCT降至正常,其中有2例感染无法控制,PCT持续阳性。结论 PCT是败血症的重要诊断标准,可作为败血症预后判断及治疗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感染细菌的种类,为早发型败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4月~2009年4月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119例,分析其分娩方式及围产因素与发病日龄的关系,比较发病日龄与败血症严重程度,早发型败血症感染病原菌的比较分析,所有资料采用SPSS13.0进行检验及分析。结果存在围产因素的新生儿败血症,由母亲垂直传播引起,发病日龄越早,病情越呈爆发性多器官受累,病死率高,病原以大肠杆菌等G-杆菌为主,发病日龄〈3d患儿,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率达(74.1%),有24例(44.4%)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死率33.3%。结论因此对围产期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特别是日龄〈3d的生后应对感染性指标进行监测,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3.
李斌  蔡群  徐美玉 《江苏医药》2015,41(2):178-180
目的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与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评估新生儿败血症(NSE)病情的价值。方法采用PEWS和NCIS评估112例NSE患儿临床资料,并对评分结果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种评分结果存在负相关(r=-0.766,P<0.05)。107例存活患儿PEWS和NCIS中位分值为1分和102分,优于5例死亡NSE患儿的5分和84分(Z=5.25、3.77,P<0.05)。结论 PEWS和NCIS均能可靠反映NSE患儿病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与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本科2008年6月~2012年6月出生后经血培养确诊为早发型败血症的患儿39例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住院的非感染新生儿39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抗生素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儿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结果 抗生素治疗前,实验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治疗后,实验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儿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对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并有助于评估疾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CT)在小儿脓毒症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90例重症感染性疾病患儿分为脓毒症组40例和非脓毒症组50例,入院后对两组患儿进行PCT、CRP测定和WBC计数,比较两组患儿的测定结果和PCT检测阳性率.结果 脓毒症组血浆PCT水平高于非脓毒症组(t=44.746,P<0.01),脓毒症患儿中严重组PCT高于非严重组(t=9.899,P<0.01),CRP水平和WBC计数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PCT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x2=38.154,P<0.01).结论 血浆PCT检测对小儿脓毒症早期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对于判断病情程度、检测病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分别选择非感染患者和临床诊断的感染患者80例,将其作为非感染组和感染组,选择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仪,通过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对2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进行检测;另外选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通过免疫散射比浊法对2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进行检测。对2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感染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CRP水平显著性高于非感染组患者(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可知,PCT的ROC曲线下面积和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879 μg/L和0.51 μg/L;CRP的ROC曲线下面积和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694 μg/L和8.01 μg/L。在阳性预测值和特异度方面,PCT显著低于CRP(P<0.05);在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以及阴性预测值方面,PCT显著高于CRP(P<0.05)。血清降钙素原在新生儿感染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区分革兰阴性菌(G-菌)或革兰阳性菌(G+菌)血流感染的意义.方法收集我院重症医学科(ICU)2012年1月-2013年6月血流感染病例66例,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阳性菌感染组(G+菌感染组)与革兰阴性菌感染组(G-菌感染组),在根据病情严重性进一步分组后,统计分析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等炎症指标.结果 PCT在G-和G+菌感染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且在G-菌组中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患者间PCT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血清PCT检测用于区分G-、G+菌血流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7(95%CI:0.877~0.997,P〈0.01),当PCT为7.71 ng/ml时,对G-菌感染组诊断价值较高,敏感性82.1%,特异性89.3%,阳性预测值 91.5%,阴性预测值 77.9%.结论 PCT可作为区分G-、G+菌导致的血流感染的生物学标志之一,且与G-菌引起的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以PCT〉7.7 ng/ml为界点诊断G-菌导致的血流感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降钙素原(PCT)是一种新型炎性标记物,为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PCT作为临床使用的感染标志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在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抗菌药物的使用及追踪病情变化等方面具有优越性。本文综述PCT的检测及其在肺部感染诊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周登川  王楠  方芳  张泓 《安徽医药》2015,(5):875-878
目的:探讨静脉血中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其变化率在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2例脓毒症患者,分别于入室即刻(PCT1)、入室后72 h(PCT2)检测静脉血中PCT含量,并计算PCT变化率。患者入室后24 h内利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进行评分。以患者入室后28 d生存状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52例)和死亡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静脉血中PCT含量、PCT变化率及APACHEⅡ评分对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入室即刻PCT含量分别为14.72μg·L-1(7.82~20.25μg·L-1)比18.25μg·L-1(13.43~21.83μg·L-1),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47);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72 h PCT含量分别为4.11μg·L-1(2.03~8.22μg·L-1)比12.33μg·L-1(8.21~15.76μg·L-1),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PCT变化率依次为0.718(0.589~0.827)比0.365(0.256~0.57),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PCT变化率预测患者预后价值同APACHEⅡ评分一致,但优于不同时点静脉血中PCT含量,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4,敏感度82.7%,特异度75%。结论患者静脉血中PCT变化率可作为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其预测能力优于入室即刻PCT和72 h PCT含量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