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沙营污水厂提标改造,研制了反硝化生物滤池工艺中试装置,对污水厂现状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经中试试验研究,工艺对COD、TN、TP的去除效果较好,出水能达到国标一级A标准。同时试验得出:较高的水力负荷,有利于提高脱氮速率,控制适宜的C/B对后置反硝化滤池运行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生物脱氮处理工艺是处理焦化废水的一种新工艺,评述了近年来生物脱氮处理技术的最新研究理论及工艺—短程(或简捷)硝化反硝化、同时硝化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并提出了焦化废水生物脱氮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生化装置处理能力的实现与装置的运行方式有着密切关系。膜法推流式生化装置是炼油污水处理场常用的一大类生化处理设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新近发布的标准对外排污水的总氮提出较为严格的要求,在膜法推流式生化装置中,膜法A/O装置作为反硝化主要设施重新受到重视。但是现模式膜法A/O装置的反硝化效果不理想,可以延长反硝化段的停留时间并脱除回流水中的溶解氧,为反硝化创造有利条件。在膜法推流式生化装置以硝化方式运行的情况下,大回流必然影响到装置的处理效果,而减小回流量对装置的处理能力是有增强作用的,同时可以节省回流泵运行能耗。如果只作为过程处理设施,后续还有其他生化装置保证达标处理,采用多点进水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膜法推流式生化装置的处理能力。当遇到高浓度污水冲击时,闷曝并不是有效的处理方法,尽快用低浓度污水置换装置内的高浓度污水,使装置内微生物尽快恢复活性后再逐步提高进水负荷,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4.
《可再生能源》2017,(9):1279-1283
反硝化除磷产电装置以连续流双污泥反硝化除磷工艺为基础,以厌氧池和中沉池分别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阳极室和阴极室,以模拟的生活污水作为处理对象。反硝化除磷产电装置稳定运行2个月后,COD、氨氮和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5.56%,57.16%和53.79%,最高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5%,75%和65%,产生的电压和电流强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58 V和6.31 m A,最高电压值达到了0.7 V。反硝化除磷产电装置的成功启动与运行,不仅去除了生活污水中的COD、氨氮和磷,同时产生了稳定的电能,实现了反硝化除磷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耦合,为反硝化除磷产电工艺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好氧反硝化新型生物脱氮理论的诞生,弥补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存在的不足,可简化工艺流程,节省基建和运行费用。综述好氧反硝化菌的筛选分离方法,从微生物、生物化学及环境三个方面介绍好氧反硝化作用的机理。探讨影响好氧反硝化脱氮效率的因素,以及该技术在水产养殖和废水生物处理方面的应用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6.
1污水处理常规曝气量的计算 污水生化处理过程中计算曝气量时,先要针对污水水质和处理要求来计算需氧量,再换算成空气量。需氧量与BOD。去除量、系统微生物的衰减量以及NH。州硝化量成正比,与硝酸盐反硝化量成反比。总的需氧量按下式计算。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以火电厂脱硫脱硝尾液模拟废水为底物,观察研究硫化物推动短程硝化反硝化颗粒污泥对废水处理效果及颗粒污泥变化规律。  [方法]  通过改变反应器供氧条件,在低氧条件下利用脱硫脱硝尾液中高浓度的盐度和硫酸根实现短程硝化过程,厌氧条件下利用硫化物作为电子供体推动自养反硝化实现一体化脱氮。  [结果]  反应器在适应阶段颗粒污泥出现部分轻微破裂,颗粒化程度下降。随着实验进行,处理效率逐步上升,污泥颗粒化程度恢复,在HRT为10 h条件下,可稳定实现90%的总氮去除率。  [结论]  颗粒污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适应脱硫脱硝尾液,能较好应对复杂进水环境并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将营口污水处理厂二沉池的泥水混合物进行静置沉淀,取上清液进行稀释筛选得到一株革兰氏阴性菌D-12。然后采用生物反应器内的营养液(Na OH+驯化液)对沼气中的H_2S进行洗脱,再采用筛选菌株D-12对含有H_2S的营养液进行反硝化脱硫(试验周期为38 d)。以初始S~(2-)浓度、微生物添加量和NO_3~-浓度为自变量,以降解试验中的S~(2-)去除率为因变量,采用响应曲面法Box-Behnken设计实验,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S~(2-)去除率的影响,并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NO_3~-在反应体系中可以作为有效电子受体,促进微生物将S~(2-)氧化为单质硫;优化后的试验条件为S~(2-)浓度为1 258.61 mg/L,NO_3~-浓度为843.96mg/L,微生物添加量为219.96 mg/L,此时S~(2-)去除率为98.38%,与S~(2-)预测去除率的相对误差为1.62%。  相似文献   

9.
A/O生化处理工艺是一种综合脱氮硝化系统.根据A/O法的工艺特点处理工业污废水,并对其运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达到回收利用的要求,能有效地节能减排,该工艺有望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节能》2016,(3):36-38
概述了传统的生物除磷脱氮的基本原理与局限性,并介绍了新的除磷脱氮理论及典型工艺,指出反硝化除磷脱氮技术是未来污水生物处理可持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王晓珍  孙小飞  李应超 《节能》2012,31(10):73-75
在炼焦过程中,若焦油在机械化焦油氨水澄清槽内大范围乳化,会对焦化厂正常生产过程造成极大的威胁。本文对炼焦与化产回收中可能引起焦油乳化现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控制入炉煤质量、确保煤饼高度、稳定集合道压力、防止酸性物质混入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从工艺流程、投资和经济性、工业应用等方面,对灵活焦化和延迟焦化进行比较.灵活焦化装置反应器以热焦粉作为载体,相比于延迟焦化装置,其处理的原料范围更广(重度为0~20°API,康氏残炭在5%~40%),且加工费用和原料中杂质含量(如重金属、灰分、硫、氮等)之间的影响关系不大,处理重质原料、或大规模加工情况下更有优势.灵活焦化是连续工艺,避免了延迟焦化的循环切换造成的处理量周期性波动及操作不安全性,同时无需设置除焦班,减少了装置定员.灵活焦化机械设备少,故障率低,且设备操作压力不高,设备材质要求低,装置平均开工系数在90%~95%,一般能做到3~3.5a检修一次.灵活焦化装置全封闭运行,不同于延迟焦化设置的储焦池及冷切焦系统,减少了装置开工及运行期间造成的粉尘及空气污染.产生的低热值气体通过胺洗很容易将总硫脱到10μg/g以下,降低了全厂燃料系统中的总硫含量,在环保污染控制方面优于延迟焦化装置.灵活焦化装置投资约为延迟焦化装置的1.2~1.5倍(含石油焦气化部分投资),但远低于延迟焦化+POX/IGCC的投资.但灵活焦化技术可将原来大量低价值的石油焦转化成低热值燃料气,以代替炼厂其他高附加值燃料,这也是炼厂精细化操作后的主要增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扬子石化延迟焦化装置弹丸焦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安华  黄爱明 《中外能源》2009,14(10):71-73
扬子石化2号延迟焦化装置设计加工减压渣油,加工量为160×10^4t/a,加工方案以单炼双卡油(即卡斯特拉油和卡诺姆油按l:1的比例混合后的原油)和混炼油(即双卡油与乌拉尔油、扎菲罗油按不同比例混合后的原油)为主。卡斯特拉油是一种高残炭、高沥青质原油,其减压渣油在焦化加工中易产生弹丸焦。随着双卡油掺炼比例的增大,焦炭收率增大,装置出现大量焦粉夹带进入分馏塔底、产出弹丸焦、冷焦水带黏油等问题。为此,对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循环比进行了调整。结果显示,降低反应温度,有利于抑制弹丸焦的生成,但冷焦水黏油增加,冷焦水放水时易堵塞,拆卸底盖较困难;提高循环比,对弹丸焦也有抑制作用,随着循环比的增加,弹丸焦的直径在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14.
中国海油惠州炼油分公司420×104t/a延迟焦化装置采用"两炉四塔"工艺技术,设计加工减压渣油,正常在线清焦周期在4~6个月。2010年6月,该装置掺炼催化油浆,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焦化加热炉对流段与对流入口严重结焦,导致装置分炉进行机械清焦。通过对焦块取样化验分析并从工艺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了加热炉结焦的主要原因是:催化油浆含有0.5%~1.0%的附着有铁、镍、钒、钙等重金属和焦炭的催化剂固体颗粒,极易吸附从焦炭塔带来的泡沫焦焦粉颗粒和塔底油中的沥青质和胶质分子,形成更多的结焦母体,进一步强化了结焦作用;此外,由于采用单点注水,注水与柴油换热后温度偏低(180~200℃),导致减压渣油中的沥青质析出挂在管壁上,产生缓慢积焦。提出了清焦后的技改措施:及时投用第二点注水;加强对焦化原料与底循油的分析,原料易结焦时取大循环比操作;平稳操作,减少辐射进料携带入炉管的焦粉量;停炼催化油浆。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陕北焦炭行业现状,分析评价了焦炉煤气发电在陕北神木焦化工业园的应用,它将减轻焦炉煤气直排和散排带来的环境污染;节约一次能源;延长整个焦炭行业的生产链,体现了循环经济的思想;同时对当地的电力供应将起到很好的调峰作用。它可以在全国焦炭行业中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关于弹丸焦形成机理的研究,国内外起步都比较晚,目前关于其深层的机理研究并不多。就国内而言,大多来源于炼油企业的生产报道,实验室研究较少,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根据弹丸焦的形态及物性,提出了弹丸焦气相成核的动态过程,认为形成弹丸焦的本质原因是塔内气速过大,造成气相中焦粒(或前驱物)浓度过大,且停留时间过长。气相中的焦粒经融合、摩擦等过程后,最终形成弹丸焦。根据此机理,可以很好地统一解释各种影响弹丸焦形成的因素。该理论认为,塔内气速为原料性质、操作条件等因素的综合函数,是弹丸焦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该机理,可以很好地解释弹丸焦生成过程中各种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塔内气速是弹丸焦生成的一个综合判据,它是原料性质、操作条件的函数。如果能够结合装置工况、原料性质等因素,通过流体动力学计算,拟合出弹丸焦生成的临界气速,可以对装置操作起到实质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洛阳石化污水处理系统每年产生大量的"三泥",具有不易处理,污染严重等特点,并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洛阳石化1400kt/a延迟焦化装置采用"可灵活调节循环比"工艺流程,通过对国内延迟焦装置回炼"三泥"方式进行比较,确认从焦炭塔底部进行回炼。洛阳焦化装置将"三泥"从焦炭塔给水线注入,利用焦炭塔内的余热,将"三泥"中的水分、油分蒸出,部分重油降解,油气进入放空系统回收,大部分重油分和固体杂质留在焦炭塔中,除焦时随焦炭一起进入焦池,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且操作工艺简单,容易控制。但焦化装置回炼"三泥"后,带来了焦炭塔甩油线、平衡管线堵塞;焦炭塔振动;石油焦灰分增大等问题。结合"三泥"组分特点、含油污泥反应机理和延迟焦化工艺特点,对延迟焦化装置回炼"三泥"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措施:控制好反应温度,选择合适的回炼量和速度,保证"三泥"系统的流动性,定期对冷焦水、切焦水进行排焦,保证装置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8.
A novel microalgae-bacteria powered biofuel cell (MBBFC) is designed for aquaculture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energy recovery, in which algal-bacterial cooperation coupling with cathodic bioelectrochemiccal process for efficient nitrogen removal while simultaneously driving anodic bioelectrochemical degradation of antibiotic florfenicol (FLO) with instantaneous electrons uptake from co-substrate. 100 mg/L of ammonia nitrogen is removed completely within 90 h in the algal-bacterial biocathode of MBBFC,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activity of ammonia oxidizers in the presence of photosynthetic oxygen and the resultant nitrate/nitrite are acceleratively removed by the cathodic bioelectrochemical denitrification.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FLO is eliminated through anodic bioelectrochemical enhanced co-metabolic reductive dehalogenation. The feeding 0.5 mg/L of FLO to the anode promotes the growth of Pseudomonas species, which results in a 3.2-fold increase in power output. FLO diffused from the anode to the cathode can exert a selection pressure to the cathodic bacterial community and thereby affecting the nitrogen removal performance of the microalgal-bacterial cathode. The MBBFC shows a great potential for aquaculture wastewater treatment with simultaneously bioelectrical energy recovery.  相似文献   

19.
通过适当改造,加强生产管理,延迟焦化装置可以加工一定比例的沥青质,既可解决脱油沥青的出路问题,又通过提高溶剂脱沥青装置的负荷,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但沥青质特性复杂,将对焦化装置加工处理造成影响。通常,掺炼沥青质后,焦化装置原料残炭值、沥青质含量增加,混合不均匀,易导致输送原料管道堵塞;亦存在焦炭塔空高降低、泡沫层高度增加,大油气线结焦、产品夹带焦粉,影响下游装置安稳运行,以及轻质液体收率下降,气体、石油焦产率上升,管道腐蚀等问题。对此,提出以下应对措施:在原料进入焦化装置缓冲罐前,增设原料静态混合器;依据原料分析结果,适当掺混轻质油浆;优化消泡剂加注;加强原料性质监测;进行材质升级,加强装置易腐蚀点监控力度。某炼厂原油加工能力800×104t/a,年产减压渣油约200×104t/a,主要依靠延迟焦化装置和溶剂脱沥青装置加工。焦化装置掺炼进料总量7%的沥青质后,可使溶济脱沥青装置增加负荷19×104t/a,为企业增效3800万元。  相似文献   

20.
同步脱氮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水同步脱氮脱硫技术因其具有成本低、时间短、二次污染少等优势而成为研究热点;基于废水同步脱氮脱硫的技术,废水脱氮与沼气脱硫同步进行也成为可能;综述了同步脱氮脱硫技术的化学基础、微生物基础,以及其工艺条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