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2 毫秒
1.
目的:为提高放疗精度,建立CT-电子密度转换曲线,确定对放射治疗计划剂量计算的影响。方法:利用CT电子密度模体,对模拟定位CT机的CT值进行检测。比较人体不同组织的CT值,建立CT-电子密度转换曲线。根据各组织的相对电子密度对组织不均匀性剂量进行校正,并分析照射剂量MU数值的变化。结果:在同一定位扫描参数下,不同位置的等效密度组织CT值均有变化:高密度组织CT值变化较大,近床面的等效密度组织CT值变化均大于远床面的等效密度组织。不同的CT-电子密度转换曲线其MU数值相差均<20%,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较大,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和调强放疗各偏差值相同。结论:对治疗计划系统数据进行采集录入时,应正确合理地输入一条CT-电子密度转换曲线,以保证治疗计划剂量计算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正> 为了解CT扫描机在一定工作条件下的环境辐射水平、患者和操作者的受照剂量,我们用经过标定的筛选的硅酸镁热释光元件对日本岛津医疗器械厂生产的CT-200、CT-100n-ZS扫描机进行了放射卫生学调查。操作者健康检查除按《放射工作人员保健手册》进行外,对操作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和微核进行了检查。所测CT扫描室是按CT扫描机出厂说明书对房间的要求设计施工的,测定结果两个CT室在扫描机正常工作情况下,室外环境辐射水平均为本底值;室内工作者操作位置CT-200机1.663×10~(-1)ckg~(-1),另一CT机为本底;患者体表受照量(c.kg~(-1));头部扫描1.40×10~(-3),肝扫描4.26×10~(-3),腰椎  相似文献   

3.
张国平 《医疗装备》2019,(13):21-22
CT设备已经是现代医学影像检查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常规成像设备,其能够比较完整地对体内组织器官进行结构成像,因此,对CT设备的日常质量检测和控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保障工作。在各种质量检测参数中,CT值的线性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质量参数。现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围绕CT值线性度的概念、线性度的检测方法和过程、检测结果分析等方面展开论述,帮助提高从业人员对CT设备质量参数检测的认知,并进一步提高CT设备的可靠性和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CT设备质量检测中的问题及质控措施。方法检测40台CT设备定位光精度、床位移精度、空间分辨率、头部剂量指数、低对比度分辨率、水的CT值、CT值均匀性、噪声、层厚偏差情况。结果 CT机性能各项指标合格率均超过90%,铅当量不足、无屏蔽防护、结合处密封不严是导致泄漏的主要原因。结论必须对CT设备机房设施进行改进,对检测质量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北京市现有CT设备的性能和机房防护情况进行检测并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高北京市CT设备性能和机房防护合格率,促进北京市CT设备合理配置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GB 17589-2011《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质量保证检测规范》规定的检查项目、要求及其检测方法,对北京市320台CT设备进行性能状态检测。按照GBZ 130-2013《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规定的要求和方法,对320台CT设备机房进行防护检测。检测结果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对320台CT设备性能和机房防护检测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北京市CT设备性能检测合格率和机房防护检测合格率较高,均达到99.7%,CT设备中≥ 64排CT比例比以往明显提高。在进口CT和国产CT的两项重要指标对比中,进口CT在高对比分辨力(高对比算法)优于国产CT(P=0.03),而国产CT在低对比可探测能力上优于进口CT(P=0.03)。结论 北京市CT设备性能和机房防护检测合格率均较高,归功于持续监测和不断推进新的监督措施,如开展"医用辐射监测网"和医院"稳定性检测"等,未来需继续推进相关工作。在CT设备配置优化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引入国产CT设备,并通过购置≥ 64排CT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应用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HPLC-723 G7)进行方法性能监控、应用能力分析,旨在充分了解其性能以保证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结果在糖尿病血糖控制、并发症防治中的积极作用.方法 参照美国病理医学院(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CAP)的能力对比检验要求和卫生部<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进行精密度、稀释线性分析、标本稀释后的稳定性、不同仪器间比对、干扰物质的影响、能力比对、质量控制过程能力指数计算.结果 显示干扰试验不受各种共存物影响;标本稀释后稳定性监测良好,稀释有效性试验良好;不同仪器间比对:与BIO-RAD VariantII型分析仪进行相关性比较,Y=0.986X 0.072,r=0.998 0;CAP的 PT回报结果:与靶值很接近,结果L:5.3%、M:8.7%、H:11.4 %;CAP结果L:5.23%、M∶ 8.61%、H:11.27%;质量控制过程能力指数(Process Capabilty Index)计算:CP=Tea/3S,CP=3.57,CP>1.33.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HPLC-723 G7)的应用能力满足临床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开发一套基于Matlab语言的自动检测系统,用于CT层厚及CT值线性的应用质量控制检测,并将其结果与人工手动测量结果和国外QALite软件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方法:通过对美国体模实验室Catphan 500体模进行扫描获取图像,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扫描图像的层厚及CT值线性进行自动检测.结果:基于Matlab CT层厚及CT值线性的自动检测系统使用方便快捷、易操作,测量结果优于手工测量并与国外软件相当.结论:该系统的设计成功证明了数字化检测方法的可行性,也为大型医疗设备远程检测的实现提供预研.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医疗设备维修工作中影响返修率的关键环节并采取改进措施,从而降低医疗设备返修率。方法:以监护仪为例,逐步运用精益六西格玛的DMAICⅡ流程(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及鱼骨图、控制图、生产工序能力分析、Pareto图等方法量化设备维修的过程能力,通过分析参数质控的不合格率找出关键环节,并对改善过程能力前后进行对照和临床反馈统计。结果:发现维修工序中有未执行维修后质控、外购附件质量不高、维修技术水平低3个主要环节影响医疗设备返修率。实施改进措施后,平均质控不合格率和工序能力都得到明显改善,医疗设备返修率降低。结论:精益六西格玛通过定量的数据分析能减少设备维修工序中的变异,可修正工作流程,增强生产稳定性,对降低医疗设备返修率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组织CT值与NBNA评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倩  王芳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3):1772-1773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脑组织CT值与NBNA评分的关系,为HIE的诊断和分度提供更全面、客观的依据。方法:对56例HIE患儿按CT分度标准分为轻、中、重度3组,并分别进行脑组织CT值的测定及NBNA评分,对脑组织CT值和NBNA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HIE3组患儿脑组织CT值及NBN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3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发现,脑组织CT值与NBNA评分之间存在正相关,其相关关系有显著意义。结论:测定脑组织CT值及NBNA评分对HIE的诊断和分度具有重要的价值,二者结合起来可以对HIE的诊断提供更全面、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医院内部服务质量进行量化测算,以便于医院实施服务质量的控制与管理。方法利用服务蓝图技术确定内部服务评价的主客体关联图。根据SERVQUAL服务质量评价量表,设计服务流程中各环节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赋权法给出各职能部门相对整体服务质量绩效重要性权重,并对各部门评价结果加权综合,借鉴工业产品质量控制中过程能力指数,提出医院服务过程能力指数的概念,从而得到服务部门过程能力指数。结果应用此方法对某大型三级甲等医院CT服务质量进行定量评价,得到CT业务服务过程能力值为3.6490分。结论用医院服务质量过程能力指数,动态、连续地监测内部服务质量变动情况,有利于医院服务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自贡市全部26台X射线CT机进行质量控制检测与其机房进行放射防护监测,了解CT机设备性能现状和机房放射防护情况,以便研究提高CT机设备性能和机房防护效果的措施。方法 按照《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质量保证检测规范》GB 17589-2011、《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 130-2013、《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65-2012提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 自贡市26台X射线CT机质量控制指标中CTDIw、高对比分辨力、低对比可探测能力、CT值(水)、噪声、重建层厚偏差、诊断床定位精度、定位光精度的合格率为100%,均匀性的合格率为96.2%,CT值线性的合格率为92.3%,有23台CT机的质量控制检测指标全部合格,总合格率为88.5%。26个CT机房中有1个机房的周围剂量当量率超过2.5 μSv·h-1,合格率为96.2%。结论 CT机质量控制检测项目中诊断床定位精度、定位光精度、重建层厚偏、CTDIw(mGy)、CT值(水)、噪声、高对比分辨力、低对比可探测能力的合格率高,但均匀性和线性的合格率稍低,CT机房放射防护监测中仍有不合格监测点,因此须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与放射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新乡市2016年CT机的质量控制检测结果,以便促进该市放射卫生工作的开展。方法 按照GB 17589—2011对新乡市委托单位的CT机进行质量控制检测。结果 CT机(状态检测)10项检测指标全部合格率为89.9%。结论 新乡市的CT机质量控制检测结果总体来说较为满意,但二手CT机质量控制现状存在一定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对二手CT机的维护保养和更新淘汰,以达到保护受检者和患者的安全与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青海省核医学影像设备SPECT和PET/CT进行性能检测,分析青海省核医学设备质量控制现状;方法 依据WS523-2019、NEMA NU2-2007和GB 17589-2011标准,分别在2019年和2020年测量了4台SPECT设备和1台PET/CT的性能指标;结果 对于SPECT,按照WS523标准对合格限值的要求,2019年有1台SPECT的固有空间线性不合格,对于PET/CT,2020年的设备性能检测结果优于2019的结果;结论 定期的校正、保养和维护对核医学设备的质量控制很重要,加强日常质量控制,可以提升设备性能,为临床应用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我市78台CT机影像质量控制检测抽查,了解该市CT机应用质量现状,根据存在问题探索其对策。方法 按照GB/T 17589-2011《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质量保证检测规范》规定的性能检测指标对CT机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 在抽查的78台CT机中,10项指标全合格的64台,合格率达到82.05%,有14台CT机存在不合格项。结论 抽查的CT机总体性能状况良好,但放射诊疗机构质量控制淡漠是造成CT质量控制检测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放射诊疗机构应做好CT机采购过程的技术把关和使用过程中的预防性维修保养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悬挂放置和床上放置两种模体摆放方式对CT值(水)、噪声、均匀性测试结果的影响,明确哪一种摆放方式更为合理。方法 按照GB 17589-2011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实验中分别采用两种模体摆放方式,一种是利用CATPHAN500模体箱将CTWV17型悬挂式水模体放置于碳纤维板床外;一种是直接将CTWV17型悬挂式水模体放置于碳纤维板床上。采用同一扫描条件,分别扫描5次并获取CT影像5幅,在影像上测量CT值(水)、噪声、均匀性。结果 CT值(水)测试中,采用水模体悬挂放置的测试方法,结果为(0.39±1.49)HU;采用水模体放置床上的测试方法,结果为(1.00±1.83)HU;采用配对的t检验进行均数的比较,t=-2.55,P=0.022。噪声测试中,采用水模体悬挂放置的测试方法,结果为0.23±0.06;采用水模体放置床上的测试方法,结果为0.25±0.08;采用配对的t检验进行均数的比较,t=-3.38,P=0.004。均匀性测试中,采用水模体悬挂放置的测试方法,结果为(0.47±0.66)HU;采用水模体放置床上的测试方法,结果为(-0.06±1.82)HU;采用配对的t检验进行均数的比较,t=4.25,P=0.001。两种放置方法CT值(水)、噪声和均匀性的实验结果均存在差异。结论 碳纤维床板对CT值(水)、噪声、均匀性有潜在影响,在测试CT值(水)、噪声和均匀性时,应当采用模体悬挂放置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联合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表达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确诊的8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受试者血液中GDF-15、Fib水平,并行64排螺旋CT检查。使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DSA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比较GDF-15、Fib、64排螺旋CT单一及联合诊断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液中GDF-15、Fi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GDF-15诊断肺动脉栓塞阳性78例,Fib诊断肺动脉栓塞阳性78例,64排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阳性79例,平行联合诊断肺动脉栓塞阳性98例,系列联合诊断肺动脉栓塞阳性59例。平行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各指标单一诊断(P<0.05),系列联合诊断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各指标单一诊断(P<0.05),平行联合及系列联合诊断的AUC值均高于各指标单一诊断(P<0.05)。结论:血清GDF-15、Fib表达联合64排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有效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实验分析重建层厚的改变对CT图像噪声的影响。方法应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16全身CT机及随机所配20cm直径水模。选用不同的扫描参数及重建层厚,对水模进行扫描,测量图像中心相同位置CT值与标准值偏差并分析。结果CT图像噪声随着mAs值、重建层厚增大而减小,图像噪声与mAs的平方根成反比。结论正确理解重建层厚对噪声的影响,采用适当增加X线毫安量的方法来降低噪声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肠管及系膜钝挫伤(Blunt bowel and mesenteric injuries,BBMI)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征象,分析判断BBMI的特征性CT表现,以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自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经手术证实为腹部钝挫伤的患者83例,并对该83例患者行MSCT平扫、增强双期扫描及MPR重建。对照分析肠管及系膜钝挫伤的MSCT征象,计数资料统计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各征象在组间的分布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诊断学指标包括各征象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准确性,找出有助于诊断BBMI的CT征象。结果 本研究中发现下列9个CT征象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诊断肠管及系膜钝挫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这些征象包括腹腔及腹膜后积气,肠壁增厚,肠壁强化,肠壁不连续,气粪外溢征,系膜间积气,系膜间及肠袢间积液,系膜区血肿,系膜肿胀(系膜束征)。结论 MSCT在诊断肠管及系膜钝挫伤中有很重要的价值,能为临床是否需要急诊手术提供指导,从而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系膜血管珠状征及双面征一旦出现,应警惕有系膜血管损伤及肠壁破裂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Thigh muscle mass and cross-sectional area (CSA) are useful indexes of sarcopenia and the response to treatment in older patients. Current criterion methods are computed tomography (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was to compare thigh muscle mass estimated by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 a less expensive and more accessible method, with thigh muscle CSA determined by CT in a group of elderly patients recovering from hip fracture. DESIGN: Midthigh muscle CSA (in cm(2)) was assessed from a 1-mm CT slice and midthigh muscle mass (g) from a 1.3-cm DXA slice in 30 patients (24 women) aged 81 +/- 8 y during 12 mo of follow-up. Fat-to-lean soft tissue ratios were calculated with each technique to permit direct comparison of a variable in the same units. RESULTS: Baseline midthigh muscle CSA wa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midthigh muscle mass (r = 0.86, P < 0.001) such that DXA predicted CT-determined CSA with an SEE of 10 cm(2) (an error of approximately 12% of the mean CSA value). CT- and DXA-determined ratios of midthigh fat to lean mass were similarly related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 0.87, P < 0.001). When data were expressed as the changes from baseline to follow-up, CT and DXA changes were weakly correlated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 0.51, P = 0.019). CONCLUSIONS: Assessment of sarcopenia by DXA midthigh slice is a potential low-radiation, accessible alternative to CT scanning of older patients. The errors inherent in this technique indicate, however, that it should be applied to groups of patients rather than to individuals or to evaluate the response to interven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