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研究超临界CO2流体提取(SFE-CO2)北、南五味子木脂素的工艺.方法 以五味子总木脂素提取率为考察指标,以提取压力、提取温度、CO2流量等3项因素设计3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佳工艺.用薄层扫描色谱法测定提取物中4种主要木脂素(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醇甲)的含量,并与传统的乙醇提取法比较.结果 超临界CO2流体提取五味子木脂素的优选工艺为:提取压力25 MPa,提取温度35℃,CO2流量2 L/min.北、南五味子总木脂素的平均提取率分别为93.2%、95.5%,提取物纯度分别为13.0%、9.2%,北五味子提取物中五味子乙素含量2.89%.结论 SFE-CO2法提取效率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明显优于传统的乙醇提取法,可用于提取五味子木脂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南、北五味子提取物中四种主要木脂素含量的方法。方法:分别采用乙醇、超临界CO2提取南、北五味子中的木脂素,采用GF254板,展开剂为正己烷-醋酸乙酯(8:3),双波长薄层扫描(λS=220nm,λR=340nm)测定南、北五味子提取物中五味子醇甲、酯甲、甲素和乙素的含量。结果:五味子醇甲点样量于0.44~1.54μg,酯甲点样量于0.60~2.10μg,甲素点样量于0.52~1.82μg,乙素点样量于0.48~1.6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86、0.9960、0.9997和0.996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4.5%、95.0%、96.1%和102.1%,5次测定的RSD分别为4.0%、2.8%、2.6%和1.9%。超萃提取物中四种木脂素含量均高于醇提物。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精密度较好,可用于同时测定五味子提取物中四种主要木脂素含量。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流体萃取五味子乙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超临界CO2萃取在五味子乙素提取工艺中的应用.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探讨压力、温度、时间、粒度对五味子乙素提取率的影响.确定超临界CO2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30MPa,温度40℃,粒度40目,时间2h.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超临界流体CO2提取法和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南五味子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超临界流体CO2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超临界流体CO2提取和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五味子挥发油,并采用GC-MS方法分析成分.结果:超临界流体CO2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40℃、提取压力15MPa、提取时间3h,在此条件下南五味子挥发油得率为8.2%,鉴定出16个成分.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南五味子挥发油得率为1.4%,鉴定出24个成分.结论:超临界流体CO2提取南五味子挥发油的得率比水蒸汽蒸馏法高,挥发油的组分和含量均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超临界流体CO2提取法和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南五味子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超临界流体CO2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超临界流体CO2提取和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五味子挥发油,并采用GC-MS方法分析成分。结果超临界流体CO2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40℃、提取压力15 MPa、提取时间3 h,在此条件下南五味子挥发油得率为8.2%,鉴定出16个成分。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南五味子挥发油得率为1.4%,鉴定出24个成分。结论超临界流体CO2提取南五味子挥发油的得率比水蒸汽蒸馏法高,挥发油的组分和含量均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乙醇提取五味子木脂素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五味子木脂素超声辅助提取工艺,获取工艺参数。方法利用响应面法(RSM)对五味子木脂素超声辅助乙醇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乙醇浓度、超声提取时间和液固比为自变量,木脂素提取率为响应值,根据中心组合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5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乙醇浓度、超声时间、液固比及其交互作用对五味子3种主要木脂素提取率的影响。应用SAS软件和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模拟得到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和可信度,并通过岭脊分析得到最佳的提取条件。结果五味子木脂素超声辅助乙醇提取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85%、超声时间34 min、液固比146 mL/g。该条件下3种主要木脂素类成分总提取率为1.13%。结论研究建立的模型适合五味子木脂素的提取,可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7.
以南五味子总木脂素、多糖为指标,研究南五味子有效成分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及其在乙醇相和水相中的分布状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苯酚-硫酸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总木脂素最优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为1:9、提取3次、每次2 h,得率可达9.76 mg/g生药量;总多糖最优提取工艺为70%乙醇、料液比为1:7、提取3次、每次1.5 h,得率可达11.32 mg/g生药量。结果还表明,提取物经分离后在乙醇相中总木脂素和多糖含量均明显大于水相中含量。乙醇相中,总木脂素与多糖含量相当;水相中,多糖含量高于总木脂素量。  相似文献   

8.
五味子总木脂素的提取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取纯化五味子总木脂素。方法以五味子总木脂素含量为指标,用正交试验筛选五味子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初步探讨总木脂素的纯化方法。结果五味子总木脂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4倍量的75%乙醇回流提取1次,提取时间为2 h;提取物用乙酸乙酯提取。结论总木脂素纯度可提高约10倍。  相似文献   

9.
采用乙醇水溶液提取五味子果实中的木脂素,添加4种乳化剂:单甘脂、EM、Tween20和Tween80,EM的乳化效果最好。加入EM后辅助提取五味子木脂素,结果表明:EM的适宜添加量是3%,适宜的乙醇浓度是80%,提取两次,木脂素的提取率高达96%,而未加EM的空白对照样,提取两次的提取率只有43%。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五味子浆果果汁和种子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确定其中的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选择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还原力法测定抗氧化活性,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3种木脂素成分,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酚的含量。结果表明五味子果汁和种子提取物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果汁抗氧化活性低于种子提取物。五味子果汁和种子提取物中总酚含量分别为0.21%和1.74%,五味子果汁中未检出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含量为0.20%;种子提取物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的含量分别为2.79%、0.45%和3.09%。证明五味子种子提取物中的主要抗氧化成分是木脂素,果汁中的主要抗氧化成分是酚类成分。  相似文献   

11.
采用传统水蒸气蒸馏(steam distillation,SD)和超声微波协同水蒸气蒸馏(ultrasonic-microwave assisted steam distillation,UMASD)两种方法分别提取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 定,比较两种方法对挥发油收率和成分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五味子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差异。两种方法SD、UMASD 提取的南五味子的挥发油收率分别为1.2%、1.4%;北五味子的挥发油收率分别为1.3%、1.8%。根据保留指数和 NIST库检索匹配等方法进行定性分析,南五味子共鉴定出化合物种类分别为50、54 种;北五味子共鉴定出化合物 种类分别为54、55 种。结果表明:挥发油中主要含有醇、酯和烃类化合物,且由于产地和前处理方法不同,各种 挥发油的含量和成分有一定的差异。两种方法均使用水作为溶剂,具有绿色环保无污染的优点;UMASD法较SD法 挥发油收率略有提高;SD法萃取时间需要6 h,UMASD法将萃取时间缩短至1 h。UMASD是一个高效、快速、简 单、节能和绿色环保的新型挥发油提取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五味子藤茎木脂素超声提取工艺。方法 以采用层次分析-熵权法(AHP-EWM)计算的7种木脂素含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以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设计优化五味子藤茎木脂素的超声提取工艺,并考察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响应面优化结果显示,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对木脂素综合评分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影响强度依次为: 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超声时间。五味子藤茎木脂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 液料比20 (mL/g),乙醇体积分数75%,提取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的综合评分为99.21,与模型预测数值相差较小,提取液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结论 在最优条件下,五味子藤茎木脂素提取率较高且具有抗氧化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木脂素生物合成的内生菌发酵五味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内生菌发酵法高效生产五味子木脂素成分,通过HPLC法,以4种木脂素成分为对照,筛选出能够提高五味子木脂素的发酵菌株,采用柱色谱法分离纯化发酵五味子中4种主要木脂素成分,并对发酵菌株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18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内生真菌WJ1能显著提高发酵五味子样品中4种主要木脂素成分,采用柱层析法可分别得到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经鉴定发酵菌株WJ1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上述研究为生产五味子木脂素成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五味子种子为原料,提取溶剂为乙醇,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并设计正交实验,优化得到了最佳的超声波提取工艺条件,然后以提取的五味子木脂素浸膏为原料,研究了吐温80、聚甘油辛癸酸酯、亲水性辛癸酸甘油酯对木脂素浸膏的乳化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五味子木脂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90%,料液比(m:v)为1:8,提取时间为每次50min,提取次数为2次。在此条件下五味子木脂素的提取率为3.06%;木脂素乳化回填的最佳工艺为:每100mL乳液添加29.2mg木脂素浸膏,三种乳化剂用量分别为:吐温80,16.7mg;聚甘油辛癸酸酯,41.7mg;亲水性辛癸酸甘油酯,41.7mg。木脂素乳化回填后的溶液有较好的澄清度,并且在常温下存放60d未出现破乳现象,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17种不同产地的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250mm×4.6mm,5μm)柱,甲醇-水(73:27,V/V)作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结果: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含量测定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范围为0.01~0.08mg/mL,相关系数R2>0.9990;RSD分别为0.86%、0.37%、0.19%和0.15%。结论:该方法精密度、重现性和分离效果好,分析快速准确,适合于该药材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含量的测定;不同产地的4种木脂素成分均存在一定的差别,北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和五味子乙素的含量稍高,而五味子甲素含量却稍低,南五味子恰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6.
冷文慧  张盛  赵莹  景浩 《食品科技》2012,(10):171-176,181
研究旨在采用随机质心映射法(Random-Centroid Optimization,RCO)对五味子果籽中木脂素与原花青素进行辅助优化提取。以总木脂素含量、总原花青素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以及得率等4个指标作为提取目标,从提取液乙醇溶液中乙醇的浓度、溶液的pH、提取的液料比以及提取时间等4个影响因素考察最佳提取条件。结果显示,以总木脂素含量为提取目标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溶液中乙醇的浓度为75%、溶液的pH为4.8、提取的液料比为9:1、时间为4.0h,其中乙醇溶液中乙醇的浓度对总木脂素含量的影响最为显著;以总原花青素含量为提取目标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溶液中乙醇的浓度为65%、溶液的pH为5.2、提取的液料比为9:1、时间为8.0h,其中溶液的pH对总原花青素含量的影响最为显著。以总木脂素和总花青素含量为提取目标得到的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了优化五味子中木脂素提取工艺,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乙醇浓度、超声时间、液固比及其交互作用对3种主要木脂素提取率的影响。方法 应用SAS软件和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模拟得到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和可信度,并通过岭脊分析得到最佳的提取条件。结果 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85%、超声时间34min、溶媒比146mL/g。该条件下3种主要木脂素类成分总提取率为1.16%。结论 该方法为提取五味子木脂素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磁力搅拌辅助的超临界CO2萃取法,用于提取五味子中的8种木脂素类化合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目标分析物进行分离和测定。本研究以超临界CO2作为萃取溶剂,采用乙醇溶液预先浸渍样品,通过磁力搅拌促进样品与超临界CO2的充分接触,以提高传质效率。本研究对影响木脂素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各个因素进行了优化,并与传统方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各目标分析物在线性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检出限和定量限为21.30~990.20 ng/mL和60.80~2992.80 ng/mL,加标样品回收率在75.00%~97.78%之间,分析结果令人满意。与其他方法相比,虽然本法在提取时间和实验成本上并不占优势,但本法所获得的提取率明显高于微波提取法和热回流提取法,并与药典方法相似,尽管本法在萃取过程中使用了少量的有机溶剂,但料液比仅为1:2,是其他方法的1/25~1/50。本法具有样品处理量大、操作简单、绿色环保、萃取效率高等优点,在工业化生产应用方面具有一定潜质,可用于中药中木脂素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