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发精神分裂症家庭治疗与住院治疗的对照研究天津市安定医院(300074)刘洪玺周志香某些精神病人受传统偏见的影响和经济水平的制约,不能住院治疗。这些患者能否在原有环境中得到治疗具有特殊意义。笔者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家庭治疗与住院治疗进行对照,对其...  相似文献   

2.
家庭化住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模拟家庭环境住院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9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家庭化组和对照组各46例,均以氯氮平治疗,家庭化组采用模拟家庭环境住院治疗,对照组采用封闭式住院治疗。疗程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服药依从性评定。对疗效达显著进步及以上的患者进行为期1年随访,结果:PANSS评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ITAQ评分及服药依从性两组相仿;治疗8周后家庭化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随访1年后,家庭化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模拟家庭环境住院治疗不仅有助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而且可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初次住院并痊愈出院的60例男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A组的3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不进行家庭治疗,而B组的3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家庭治疗,两个疗程后随访两年,应用CCMD-3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对两组病人进行是否复发的诊断。结果A组病人的复发率(73.33%)明显高于B组(16.67%),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19.46,P<0.05)。结论家庭治疗可以相应地减少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家庭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近期与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符合CCMD-2的5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A组)进行为期8周的积极家庭干预及出院后维持干预,与采取传统方式治疗的5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对照(B组),用BPRS、SANS、CGI量表评定其临床疗效,并进行2年随访。结果 经8周住院治疗,A、B两组BPRS总分、SANS总分、CGI-SI、CBGI-GI减分有显著差异,A组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血液辐射疗法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作用王晓慧李秀珍随机选择1994年6月~1995年6月期间的86例精神分裂症(观察组)进行血液辐射治疗,不用抗精神病药;另86例精神分裂症以抗精神病药治疗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符合CCMD—2诊断标准。观察组抽静脉血20...  相似文献   

6.
音乐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病后衰弱康复的作用童修伦肖枫精神分裂症急性症状缓解后,常有懒散、抑郁和脱离现实等倾向,即精神病后衰弱(PPC)不易恢复。我们对符合CCMD—2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89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音乐治疗者(以下简称治疗组)47例,...  相似文献   

7.
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对照观察杨立身对以阴性症状为主要表现的60例精神分裂症,编序后以机械抽样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以单用氯氮平(单用组)及氯氮平与舒必利合用(合用组)治疗。均系男性,符合CCM0—2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排除严重躯体疾患。两组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糖耐量减低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选取60例糖耐量减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阿卡波糖(阿卡波糖组)、二甲双胍(二甲双胍组)治疗,疗程4周。检测治疗前、治疗后4周空腹血糖(FPG)、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值(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结果两组治疗后FPG、2HPG及HbAlc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阿卡波糖组治疗后2HPG较二甲双胍组下降显著(P〈0.05),而治疗后FPG、HbAlc则与二甲双胍组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结论阿卡波糖可用于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伴发糖耐量减低。  相似文献   

9.
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体化康复治疗的近期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体化康复治疗的近期效果。方法抽取上海市虹口区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为期4月的个体化康复治疗;在基线收集一般资料,并在基线和干预结束后使用简明精神病量表(The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功能活动调查表(Functional Activites Questionaire,FAQ)、药物依从性以及不良反应报告(自制)等评定。结果人组的干预组20例和对照组14例,诊断均为精神分裂症,两组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病程、住院次数、家族史均为统计学差异。基线两组的各个量表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随访时两组在BPRS总分、BPRS缺乏活力因子两项存在统计学差异。干预组在个体化康复治疗后BPRS总分、BPRS缺乏活力因子、BPRS思维障碍因子、BPRS激活性、TESS、SDSS、FAQ共7项得分较治疗前分值降低。对照组在随访时仅有SDSS共1项得分较基线增高。结论个体化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社会适应等社会功能,以及降低药物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齐拉西酮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年龄≥65岁,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和利培酮组备43例,连续住院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临床疗效,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两种药物治疗效果相当,齐拉西酮发生锥体外系症状的不良反应交利培酮低.结论 齐拉西酮对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效,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所致急性肌张力障碍的预测因素,我们进行了以下研究。1对象:46例。其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19~60岁,平均(36±11)岁。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未用抗精神病药或虽用过但至少停药2周以上,长效制剂至少停用3个月;试验期间禁用致幻剂、兴奋剂、抗抑郁剂或影响催乳素(PRL)浓度的药品。2组均食用相同普通饮食,女患者避开月经期。(3)试验前未服铁制剂。(4)排除重大躯体疾病者。2方法:于服药前及…  相似文献   

12.
维持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经氯丙嗪系统住院治疗达显进出院的1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前瞻性随访研究,根据维持治疗时间的长短,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结果表明:研究组复发率为20.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9.3%,并对两组患者的特点及有关因素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联合社交技能训练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效 果。方法 2017 年1—12 月选取168 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入组82 例,完成79 例)和 对照组(入组86 例,完成84 例),分别接受12 周的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联合社交技能训练和计算机认知 矫正治疗12周,并随访12个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中文 版(MCCB)及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在基线、12周末及随访12个月末分别进行评估。结果 (1)治疗 12周末,干预组PANSS的认知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4.22,P<0.001);随访12个月末时干预组的阴性 因子分及认知因子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36,P=0.020;t=-5.91,P<0.001)。随访12个月末,干预组的 PANSS总分与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P<0.001),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 P=0.119)。(2)干预组在12个月末的PSP总分、神经认知功能总分和社会认知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联合社交技能训练能够显著改善精神分裂 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从而有效促进社会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系统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系统家庭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联合治疗组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合并系统家庭治疗,单纯药物组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疗程24个月。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估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PANSS评分显著降低,GQOLI评分总分、心理健康维度分显著升高。单纯药物组量表分无显著改变。结论:系统家庭治疗能够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和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高抗素致严重锥体外系副反应2例报告四川省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643020)杨翔鸽例1,男,59岁。患者为精神分裂症第三次复发住院。入院内科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入院后曾用氯丙嗪最大量300mg/日治疗,因效差而改用高抗素治疗,10mg/次,每日2次...  相似文献   

16.
利培酮治疗初发精神分裂症的固定剂量与疗效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利培酮治疗初发精神分裂症固定剂量与临床疗效关系。方法 将初发精神分裂症患者52你随机分为固定剂量组(A组)和常规剂量组(B组),采用利培酮治疗12周,并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其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A、B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利培酮治疗初发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常用最佳治疗剂量〈4mg/d(可采用首次即达到治疗剂量),老年患者治疗剂量〈2mg/d(可采用首次即达到治疗剂量),老年患者治疗剂量〈2mg/d。为正常成人剂量的50%较适宜。  相似文献   

17.
1987年11月至1991年2月对55例手术后恶性胶质瘤(星形细胞瘤Ⅲ级或Ⅳ级)患者分成三组继续治疗:A组(14例)行同步放射化学治疗,随后每隔3~6个月行患侧动脉灌注嘧啶亚硝脲(ACNU)治疗;B组(16例)单纯行同步放射化学治疗;C组(25例)单纯放射治疗以作对照。近期效果用CT扫描比较,同步放射化学治疗的有效率(63%)高于单纯放射治疗(28%)P值<0.01。55例患者均行连续随访,1、2、3年生存率A组(93%,62%,50%)明显高于C组(51%,13%,13%),P值<0.001。B组1,2年生存率高于C组,但无统计学差别。作者认为采用同步放射化学治疗继以动脉灌注ACNU维持治疗对恶性胶质瘤术后患者是一个较佳的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利培酮、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在使用利培酮(24例)、氯氮平(26例)治疗期间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利培酮、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的精神症状、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发现:(1)利培酮组对精神分裂症阳性、阴性症状的改善和氯氮平组相似,对PANSS总分的改善明显优于氯氮平组。(2)6个月的治疗前后相比,利培酮对患的生活质量的影响,除精神支柱外均非常明显地提高;氯氮平可以部分提高患的生活质量,但对患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没有明显改善。(3)6个月后,利培酮组与氯氮平组相比,药物对患生活质量的影响,利培酮组除对精神支柱外均非常明显优于氯氮平组。结论 利培酮比氯氮平更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19.
单独用利培酮及其联合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单独用利培酮及其联合用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于后。1对象与方法1.1对象①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②BPRS>35分;③排除心、肝、肾等严重躯体疾病;本文共计40例。其中,利培酮联用氯氮平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2~50岁,平均(33.37±6.31)岁,平均病程(3.39±3.42)年;单独用利培酮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15~53岁,平均(31.28±11.12)岁,平均病程(3.14±2.79)年。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奥氮平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一年随访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前瞻性随访对照研究奥氮平(悉敏)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个治疗病房的患者,奥氮平组84例,氯氮平组88例,评定两组患者入组前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治疗2,4,12,52周的PANSS量表及副反应量表(TESS)的测定,同时随访血糖、脑电图。结果(1)治疗2周两组PANSS量表均显著下降,以阳性症状改善明显,说明奥氮平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的治疗均有效;(2)经随访研究1年后两组PANSS量表阳性、阴性、精神病性症状分均显著下降,奥氮平与氯氮平比较阴性症状改善更显著(P〈0.05);(3)奥氮平血象、心电图、脑电图异常及嗜睡、便秘发生率均较氯氮平低,差异具有显著性;(4)奥氮平所致的体重增加在12周时与氯氮平比较无差异,随访1年差异显著。结论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症状疗效与氯氮平相当,随访研究1年对阴性症状的改善优于氯氮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