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 VMC)慢性期Th细胞凋亡的部分调控机制,并观察清心Ⅱ号对这一环节的干预作用。课题的完成为进一步阐明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发病机制及清心Ⅱ号治疗本病的作用机理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方法:按照文献方法建立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小鼠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清心Ⅱ号治疗组,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治疗组给予清心Ⅱ号水溶液灌胃。疗程结束后分别采集T细胞和Th细胞,透射电镜观T细胞凋亡;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细胞凋亡;并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NF-κB,caspase-3-9蛋白在Th细胞上的表达。结果:在VMC慢性期,各组均可见凋亡的T淋巴细胞,相对而言,模型组凋亡细胞数量较多。②与正常组比较,慢性期小鼠Th细胞凋亡有显著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鼠Th细胞凋亡也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与正常组相比较,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③NF-κb,caspase-3-9蛋白在Th细胞上的表达: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小鼠caspase-3caspase-9和NF-κB蛋白在Th细胞上的表达有极显著差异;与模型组相比较:治疗组caspase-3和NF-κB蛋白表达受到明显抑制;而caspase-9的表达则未受到抑制。结论: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慢性期存在Th细胞过度凋亡的现象;清心Ⅱ号干预后Th细胞过度凋亡的现象受到抑制,这一作用的途径可能是清心Ⅱ号抑制了NF-κB,caspase-3在Th细胞上的表达,但未显示出对caspase-9蛋白表达的抑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VMC急性期、恢复期Th细胞凋亡的部分调控机制,并观察清心Ⅱ号对上述环节的干预作用.方法:运用腹腔接种CVB3病毒的方法,分别建立VMC急性期、恢复期小鼠模型.两期均设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其中,正常组与模型组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组给予清心Ⅱ号水溶液灌胃,两期疗程分别为10天和14天.疗程结束后采集脾细胞,采用Annexin v/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和透射电镜观察Th凋亡:western blot检测NF-κB、easpase-3、caspase-9表达.结果:(1)Th细胞凋亡方面:与正常组比较,两期模型组,Th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上升(P<0.01);治疗后,Th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下降(P<0.01,P<0.05).两期治疗组与正常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caspase-3、caspase-9、NF-κB的表达方面:与正常组比较,两期模型组小鼠的Th细胞caspase-3、caspase-9、NF-κB的表达均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鼠的Th细胞caspase .3、caspase-9、NF-κB均显著下降,与正常组较接近.结论:VMC急性期、恢复期,Th细胞凋亡率增加,caspase3、easpase-9和NF-κB的表达上升,提示VMC急性期、恢复期存在脾脏Th细胞过度凋亡的现象.清心Ⅱ号通过减少Th细胞过度凋亡,发挥对VMC的积极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3.
清心饮对VMC小鼠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清心饮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经腹腔注射,含10^9的50%组织感染率(TCID50)柯萨奇B3病毒(CVB3)的Eagle's MEM液建立起VMC小鼠模型。结果:清心饮可以明显降低VMC小鼠脾脏中异常增高的NK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可明显抑制VMC小鼠血清中细胞粘附因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2(IL-2)的水平。结论:提示清心饮可以调节VMC小鼠紊乱的细胞免疫功能,从而减少免疫效应细胞对心肌的攻击,减轻心肌的免疫性炎症,这可能是其治疗VMC主要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心肌康对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凋亡及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心肌康的作用机制。方法:给Balb/c小鼠多次接种嗜鼠心肌柯萨奇B3病毒制作慢性VMC模型,首次感染病毒50天后将存活小鼠分为模型组、心肌康组及氯沙坦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分别予以相应药物干预30天,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as/FasL蛋白表达。结果:正常组未见到心肌细胞凋亡,模型组心肌细胞凋亡,凋亡率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心肌康组和氯沙坦组凋亡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Fas/FasL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多(P〈0.01),心肌康组和氯沙坦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心肌细胞凋亡参与了慢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心肌康能够抑制VMC心肌细胞的凋亡,通过下调Fas/FasL蛋白表达,对心肌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强  程志清  叶武  姚航平 《中国中医药科技》2005,12(3):139-142,i002
目的:观察病毒性心肌炎(VMC)不同分期T细胞凋亡与凋亡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清心胶囊对这一环节的干预作用.方法:参照文献方法复制VMC急性期和恢复期BALB/c小鼠模型,给予清心胶囊治疗后,采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病理改变,Annexin v/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和透射电镜观察T淋巴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Fas、FasL、bcl-2及Bax蛋白在T细胞上的表达.结果:(1)无论急性期还是恢复期,模型组小鼠心肌病变明显,治疗组心肌病理改变明显减轻,正常组心肌无明显病理改变.(2)与正常组比较,VMC急性期、恢复期小鼠脾T细胞的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无论急性期还是恢复期,治疗组小鼠脾T细胞的凋亡率均显著降低(P<0.01),但与正常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1).透射电镜下可见正常T细胞和凋亡T细胞的典型形态,模型组T细胞凋亡增多.(3)与正常组比较,急性期、恢复期模型组小鼠脾T细胞Fas、FasL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bcl-2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急性期、恢复期治疗组小鼠脾T细胞FasL表达均显著降低(P分别<0.01、0.05),bcl-2表达均显著升高(P分别<0.01、0.05),Fas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论急性期还是恢复期,Bax表达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VMC急性期、恢复期均存在T细胞过度凋亡现象,这与Fas、FasL表达升高和bcl-2表达降低有关;清心胶囊能够显著抑制T细胞的过度凋亡,与其下调FasL表达和上调bcl-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病毒性心肌炎(VMC)T细胞凋亡与凋亡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清心胶囊对这一环节的干预作用.方法:复制VMCBALB/c小鼠模型,给予清心胶囊治疗后,采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病理改变,Annexin v/PI 双染色流式细胞术和透射电镜观察T淋巴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Fas、FasL、bcl-2及Bax蛋白在T细胞上的表达.结果:(1)模型组小鼠心肌病变明显,治疗组心肌病理改变明显减轻,正常组心肌无明显病理改变.(2)与正常组比较,VMC小鼠脾T细胞的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鼠脾T细胞的凋亡率均显著降低(P<0.01),但与正常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1).透射电镜下可见正常T细胞和凋亡T细胞的典型形态,模型组T细胞凋亡增多.(3)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脾T细胞Fas、FasL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bcl-2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鼠脾T细胞FasL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bcl-2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Fas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较,治疗组小鼠脾T细胞FasL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Fas、bcl-2表达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Bax表达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VMC发病过程中存在T细胞过度凋亡现象,这与Fas、FasL表达升高和bcl-2表达降低有关;清心胶囊能够显著抑制T细胞的过度凋亡,与其下调FasL表达和上调bcl-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鼠单纯疱疹病毒I型心肌炎细胞凋亡与TGF—β1表达的关系。方法与结果:通过给BALB/C小鼠腹腔接种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1)诱发病毒性心肌炎(VMC),感染病毒3-35d,病毒性心肌炎(VMC)检出率为91.67%。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发现:78.33%感染病毒鼠心肌中发现凋亡细胞,71.67%有TGF—B.的表达,二者之间分布区域一致。结论:细胞凋亡可能参与HSV-1诱导的VMC的发生、发展,而TGF—β1可能参与VMC细胞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颗粒酶B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心肌病变的影响,进一步阐明VMC的发病机理和清心胶囊治疗VM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2只5~6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各26只。于第11天处死小鼠取出心脏观察心肌病变,并以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颗粒酶B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和治疗组小鼠心肌组织中均检测到颗粒酶BmRNA的表达,且模型组表达明显高于治疗组,两组中颗粒酶B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7333±3.1043、0.8000±0.9487个/高倍视野(P<0.01);正常组心肌中未检测到颗粒酶B的表达。结论:心肌浸润细胞中颗粒酶B的表达可能在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损伤中起一定作用;清心胶囊对CVB3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机理,还可能与其能够抑制活化的CTL和NK细胞中颗粒酶B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的损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GFβ1与MMP9及TIMP1在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及清心Ⅱ号干预作用。方法:建立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心肌纤维化模型后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卡托普利治疗组、清心Ⅱ号高、中、低治疗组,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组分别给予卡托普利和清心Ⅱ号高中低剂量灌胃。疗程结束后分别采集心脏,应用RT—PCR技术检测CVB3-RNA;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GFβ1、MMP9及TIMPl。结果:造模后MMP9明显增高,TIMPl有下降趋势但不明显,TGFβ1,明显增高,应用RT—PCR在心肌中可检测出病毒,清心Ⅱ号干预后MMP9、TGFβ1减低,TIMP1有下降趋势,各治疗组病毒减少。结论:病毒、TGFβ1、MMP9及TIMP1在心肌纤维化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清心Ⅱ号具有抗病毒、抗心肌纤维化作用。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的主要病理特征为心脏间质纤维化,临床病理表现为心脏顺应性下降,僵硬度增加,进而引起舒张功能障碍,可发展为DCM,同时也是顽固性心律失常、慢性心功能不全难以逆转、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病毒的持续存在,心肌不断损伤,最终导致心肌纤维化,但具体机制欠清,本实验从细胞因子角度阐述纤维化形成机理并进一步阐明清心Ⅱ号抗心肌纤维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金银花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Caspase-3、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金银花低剂量组和金银花高剂量组。模型组和金银花高、低剂量组小鼠均腹腔注射柯萨奇病毒B3(CVB3),建立病毒性心肌炎模型。金银花高、低剂量组于注射病毒后30 min开始灌服金银花药液,每日1次,共14 d;模型组以0.9%NaCl溶液灌胃;正常对照组用不含病毒的等量Eagle液腹腔注射,等量的0.9%NaCl溶液灌胃。各组分别在14 d随机抽取15只小鼠处死,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组织中Caspase-3、NF-κB的表达。结果模型组的Caspase-3、NF-κB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金银花高、低剂量组的Caspase-3、NF-κB表达较模型组均明显减轻;金银花高剂量组的Caspase-3、NF-κB表达水平较金银花低剂量组减轻。结论金银花可明显抑制病毒性心肌炎小鼠Caspase-3、NF-κB的表达,为临床应用金银花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浸润细胞穿孔素表达的干预作用;探讨人参皂甙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最佳剂量,为清心饮的新药开发提供质控技术支持。方法:选用雄性、4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玉丹荣心丸组、人参皂甙高剂组、人参皂甙中剂量组、人参皂甙低剂量组,每组20只。腹腔注射CVB3病毒(Nancy株,TCID50=10^-5)建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正常组给予蒸馏水灌胃,各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中药灌胃。灌胃期间,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变化,并记录小鼠体重。10天后采集血清心肌标本。用RT-PCR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穿孔素表达;用改良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肌钙蛋白cTnI的变化;用病理积分描述心肌病理改变。结果:(1)人参皂甙中、低剂量组小鼠心肌的穿孔素表达比模型组显著下调(P<0.05),玉丹荣心丸组、人参皂甙高剂量组小鼠心肌的穿孔素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2)人参皂甙中剂量组血清cTnI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3)人参皂甙中低剂量组病理改变比模型组明显减轻,病理积分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中、低剂量人参皂甙可抑制穿孔素的表达,高剂量人参皂甙干预穿孔素表达的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中、低剂量人参皂甙对急性VMC的作用的疗效较好,其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穿孔素表达有关;(3)用人参或人参皂甙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时,宜采用中小剂量或配伍其他中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心肌康对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凋亡及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心肌康的作用机制。方法:给Balb/c小鼠多次接种嗜鼠心肌柯萨奇B3病毒制作慢性VMC模型,首次感染病毒50天后将存活小鼠分为模型组、心肌康组及氯沙坦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分别予以相应药物干预30天,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as/FasL蛋白表达。结果:正常组未见到心肌细胞凋亡,模型组心肌细胞凋亡,凋亡率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心肌康组和氯沙坦组凋亡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Fas/FasL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多(P<0.01),心肌康组和氯沙坦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心肌细胞凋亡参与了慢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心肌康能够抑制VMC心肌细胞的凋亡,通过下调Fas/FasL蛋白表达,对心肌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娟  程志清 《中医药学刊》2010,(12):2548-2550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在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作用,观察三参饮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肌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三参饮低、中、高剂量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MMP-9、TIMP-1在心脏组织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示,三参饮高剂量组、中剂量组的MMP-9表达水平较模型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三参饮各剂量组的TIMP-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上升(P(0.05)。结论:三参饮防治VMC心脏组织中胶原纤维增生的作用可能与调整胶原降解系统-MMP-9、TIMP-1的平衡作用有关。在病毒性心肌炎早期进行三参饮干预,可有效防治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CVB3小鼠心肌细胞凋亡和相关Bc1-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10只,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组(苏木组)20只,模型对照组(模型组)20只。模型组、苏木组每只小鼠腹腔注射1×TCID_(50)为10~(-7)CVB3Nancy标准株病毒液0.3 ml,建立VMC小鼠模型,连续给药14天,第14天无菌摘取心脏,浸泡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采用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变化、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细胞Bcl-2、Bax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苏木组小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苏木组心肌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减少,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cl-2蛋白在空白组呈高表达,模型组呈低表达,苏木组较模型组明显增强,呈中表达。Bax蛋白在空白组呈低表达,模型组呈高表达,苏木组较模型组明显减弱,呈中表达。结论: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能够上调Bcl-2蛋白表达,抑制Bax蛋白表达,抑制心肌组织的细胞凋亡,这可能是苏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抗病毒性心肌炙慢性期小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反复感染柯萨奇病毒建立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小鼠模型;采用HE和VC染色观察心肌病变和纤维增生情况,采用病理检验方法对心肌胶原客积分数(CVF)和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进行检测,并采用免疫组化法及RT-PCR法检测心肌中PDGF-B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模型组小鼠心脏出现明显心肌纤维化,与正常组比较,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和心肌组织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均显著增加(P<0.01),模型组心肌中PDGF-B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三七总皂苷治疗组可以减轻心肌病变程度,CVF和PVCA示三七总皂苷各治疗组心脏中胶原比模型组均明显减少,并且三七总皂苷治疗组心肌中PDGF-B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下降.结论:三七总皂苷能下调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PDGF-B的表达,抑制心肌胶原的增生,提示其抗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可能部分通过抑制PDGF-B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病毒性心肌炎(VMC)与心肌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调控基因的关系及参白口服液的防治作用。方法;给BALB/C小鼠接种嗜鼠心肌柯萨奇B3病毒(CVB3m)诱发VMC,在接种后3,7,14,20,30d动态对照观察心肌细胞凋亡(电镜、TUNEL)和相关调控基因c-myc,Bcl-2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技术)情况。结果:CVB3m可引起VMC心肌细胞凋亡,c-myc,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支持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论:心肌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调控基因可能参与VMC的发生和发展,参白口服液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病毒性心肌炎(VMC)与心肌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调控基因的关系及参白口服液的防治作用。方法:给BALB/C小鼠接种嗜鼠心肌柯萨奇B3病毒(CVB3m)诱发VMC,在接种后3、7、14、20、30d动态对照观察心肌细胞凋亡(电镜、TUNEL)和相关调控基因C-myc、Bcl-2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技术)情况。结果:CVB3m可引起VMC心肌细胞凋亡,C-myc、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支持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论:心肌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可能参与VMC的发生和发展,参白口服液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慢性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Bcl-2、Bax的影响,从而探讨其在慢性病毒性心肌炎抗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为治疗慢性病毒性心肌炎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雄性Balb/c小鼠腹腔反复注射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viruses B3,CVB3)的方式,建立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动物模型。145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135只腹腔反复注射CVB3,45 d后成活小鼠随机分为3组,环孢素组给予环孢素溶液初始剂量30 mg/(kg·d),维持剂量20 mg/(kg·d)灌胃;苏木组给予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溶液700 mg/(kg·d)灌胃;空白组及模型组给予0.2%羧甲基纤维素钠0.2 mL/d灌胃,各组小鼠给药20 d后,分别采用心脏超声检测小鼠心脏功能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心肌病理形态改变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与模型组相比,环孢素组、苏木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均明显增加,与环孢素组相比,苏木组的EF、FS均明显增加。(2)与模型组相比,环孢素组、苏木组心肌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较轻。(3)与模型组相比,环孢素组、苏木组的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环孢素组、苏木组的Bax蛋白均明显降低。与环孢素组相比,苏木组Bcl-2表达增强,而Bax表达降低。结论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抑制VMC小鼠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补中益气汤含药血清对A549/DDP细胞中Bad、NF-κb、caspase-9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MTT法筛选最佳浓度的含药血清。用免疫印迹法、real time PCR方法检测A549、A549/DDP细胞各组中Bad、NF-κb、Caspase-9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16.0进行数据处理,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中剂量含药血清培养48h为最佳浓度含药血清;A549/DDP对照组中Bad、NF-κb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明显高于A549对照组(P0.05),A549/DDP最佳含药血清组Bad、NF-κb的蛋白和基因表达减少,与A549/DDP对照血清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549/DDP对照组中caspase-9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明显低于A549对照组(P0.05),A549/DDP最佳含药血清组caspase-9的蛋白和基因表达增加,与A549/DDP对照血清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中益气汤含药血清抑制A549/DDP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Bad、NF-κb、caspase-9蛋白、基因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是否通过上调miR-223-3p表达抑制NLRP3缓解小鼠类风湿关节炎。方法:采用骨胶原诱导法建立关节炎小鼠模型,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淫羊藿苷组(10 mg/kg与40 mg/kg组)。监测小鼠关节炎发生情况并进行评分,收集小鼠血清和滑膜组织。CCK-8检测滑膜成纤维样细胞活性;ELISA检测TNF-α与IL-6、IL-1β炎症因子;q RT-PCR检测miR-223-3p的表达;Western bolt检测NLRP3炎性体、抗凋亡蛋白Bcl-2与凋亡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表达;免疫组化检测滑膜组织中NLRP3表达。结果:淫羊藿苷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滑膜成纤维样细胞活性。淫羊藿苷组小鼠关节病变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与剂量呈负相关。模型组中3种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淫羊藿苷组Bcl-2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凋亡蛋白及miR-223-3p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免疫组化显示NLRP3表达在模型组显著增多。结论:淫羊藿苷可通过上调mi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