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评价不同直径的冷冻探针行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TBCB)诊断弥漫性肺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因胸部CT提示为弥漫性肺疾病就诊安徽省胸科医院和山东省胸科医院共43例,行TBCB检查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探针直径分为1.9 mm组和2.4 mm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就TBCB取得标本的大小、病理结果及相关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1.9 mm组共23例患者,获取TBCB组织样本105个,平均直径(4.68±1.42)mm,发生气胸3例,发生中度出血3例;2.4 mm组共20例患者,获取TBCB组织样本89个,平均直径(5.10±1.22)mm,发生气胸9例,发生中度出血8例;两组患者标本直径大小、气胸及中度出血的发生率以及手术操作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3例患者中93%的患者均通过TBCB取得病理组织后明确诊断,且两组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CB两种直径的探针在弥漫性肺疾病的取材中均安全有效,其中1.9 mm的探针较2.4 mm探针并发症更少、操作时间更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传统支气管镜肺活检对周围型肺病变诊断率较低。径向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冷冻肺活检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经纤支镜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钳夹肺活检与冷冻肺活检相比对周围型肺病变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12月—2019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接受肺活检操作并最终明确诊断的55例患者,分为钳夹肺活检(transbronchial lung biopsy,TBLB)组29例和冷冻肺活检(transbronchial lung cryobiopsy,TBLC)组26例。比较2组操作对周围型肺病变的诊断率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经径向支气管镜内超声引导结合TBLC和TBLB诊断率分别为80.8%(21/26)和55.2%(16/29),TBLC组诊断率明显高于TBL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0,P=0.043)。本研究中,外周型肺病变大多数为恶性疾病,占56.4%,其中以腺癌最多见;良性疾病中,结核最常见,占良性疾病的62.5%。TBLC组和TBLC组各有2例出血并发症,均为少量出血,经支气管于活检部位给予注射冰盐水、肾上腺素或凝血酶止血处理后,出血可缓解;TBLC组气胸并发症2例,TBLB组6例,TBLB组气胸发生率高于TBLC组,且有2例患者需行胸腔闭式引流处理;2组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65、0.964,均P>0.05)。2组均无死亡病例。 结论 经纤支镜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冷冻肺活检对外周型肺病变有较高的诊断率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支气管镜冷冻肺活检(TBCB)对弥漫性肺疾病(DLD)与中央型肺癌诊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11月至2020年8月分别因胸部CT提示为弥漫性间质性改变及肺门占位并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TBCB的患者共33例,其中弥漫性间质性改变归为DLD组18例,肺门占位归为中央型肺癌组15例;回顾性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肺功能、TBCB等临床数据。结果:DLD组共获得TBCB组织标本63个,平均直径(3.9±0.5)mm;中央型肺癌组共获得TBCB组织标本49个,平均直径(5.1±1.2)mm;两组患者标本的平均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D组有11例(61.1%)获得明确病理形态学诊断,中央型肺癌组有14例(93.3%)获得明确病理形态学诊断;两组患者的诊断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并发症的分级,将两组患者并发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CB对于中央型肺癌患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DLD患者,前者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同样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气管镜进行冷冻肺组织活检于弥漫性肺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自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弥漫性肺疾病患者53例行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其中采用冷冻活检者17例(冷冻组),采用常规活检钳活检者36例(常规组)。全身麻醉后置入喉罩,常规检查气管镜后,术前据胸部影像选定支气管,冷冻组患者经支气管镜活检孔道送入冷冻探头至肺部病变,冷冻3~5 s后冷冻探头随支气管镜一同取出。比较冷冻活检标本与常规活检标本的组织面积、人工伪差、临床诊断率及出血和气胸并发症等的发生率。结果经气管镜冷冻活检标本的组织面积[(44.2±17.2)mm~2比(7.5±6.1)mm~2]、临床诊断率(88.2%比36.1%)明显高于常规活检标本(均P0.05),而人工伪差(11.8%比52.8%)明显降低(P0.05),患者出血和气胸发生率却未明显增多。结论在弥漫性肺疾病经气管镜进行冷冻活检是一个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开胸肺组织活检在弥漫性肺间质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2例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或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不明的弥漫性肺间质性疾病患者行开胸肺活检,收集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接受开胸肺活检,肺结核3例,结节病2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2例,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1例,脱屑型间质性肺炎(DIP)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纤维化1例,癌性淋巴管炎1例,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AM)1例.术后并发症少,且患者的肺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对于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经临床、体格检查、肺功能检查、影像学等检查不能确诊患者宜行开胸肺活检,其诊断率高,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组织活检术对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在2009年01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85例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使用肺组织活检术诊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5例患者经过治疗诊断治疗没有出现明显肺功能下降症状,出现切口感染症状的患者占2例,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的患者占20例,诊断正确率为23.5%,在术前不能够明确而通过病理确诊的患者占50例(58.8%),术前诊断和病理诊断结果不一致的患者占15例(17.6%)。结论:肺组织活检术对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扫描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疑似肺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3例疑似肺癌患者,CT多次扫描,采用弹枪式活检枪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观察指标:活检取材成功率、组织标本肺癌诊断准确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引起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穿刺活检取材成功率为100%。32例诊断为肺癌,后期随访确诊肺癌2例,肺癌诊断准确率为94.12%(32/34)。气胸发生率为16.28%(7/43);出血11.63%(5/43),其中肺内出血2例,咯血3例。发生气胸、出血等并发症与病灶大小、进针深度及进针次数等相关(P<0.05)。结论:CT扫描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癌的诊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操作简单、诊断精准、安全可控,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肺腺癌患者的胸部CT影像学以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到2015年12月的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患者的胸部CT扫描资料,分析其CT影像学特征以及病理特征。结果38例肺腺癌的直径为10-64mm,平均(30±5)mm,其中,20例直径20mm,18例直径20mm。肺腺癌肿块密度均匀13例(41%),不均匀25例(59%)。胸部CT显示低分化肺腺癌15例(39.5%),中分化肺腺癌10例(26.3%),原位腺癌7例(18.4%),微浸润腺癌6例(15.8%),检出率差异与手术病理证实结果相比较吻合好,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腺癌的CT影像学的不同特征与不同亚种的肺癌病理特征一一对应,为临床上对肺腺癌的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不同肺活检方法对弥漫性肺间质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目的 探讨不同肺活检方法 ,特别是外科肺活检在肺间质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弥漫性肺间质性疾病接受经支气管镜肺活检 (TBLB)、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 (经皮肺活检 )及电视胸腔镜 (VATS)或小开胸肺活检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诊断资料。结果  7例患者接受TBLB ,6例病理诊断为肺间质纤维化。 8例患者接受经皮肺活检 ,6例诊断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 ,其中 4例得到病理分型 ,1例诊断结核。VATS或小开胸肺活检 15例 ,病理诊断IIP 11例 ,其中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 (NSIP) 7例 ,普通型间质性肺炎 (UIP) 3例 ,弥漫性肺泡损伤 (DAD) 1例 ,全部得到病理分类 ;发现腺癌 1例 ,结核 1例 ,非特异性病变 2例。结论 在诊断弥漫性肺间质性疾病时 ,可首先考虑创伤性小的TBLB和经皮肺活检 ,以除外感染和肿瘤。IIP的病理诊断特别是病理分型需要较大的活检组织 ,应考虑进行VATS或小开胸肺活检  相似文献   

10.
CT引导下细针多方向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周围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探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方法: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肺部占位性病变60例,均采用切割针和自动枪取材,分析诊断正确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本组60例全部取得有效标本,穿刺成功率为100%。58例获得准确诊断,包括原发性肺癌49例、结核3例、炎性假瘤2例、转移瘤2例、结节病1例、肺曲菌病1例,诊断正确率为96.6%。并发气胸8例,出血10例。气胸及出血的发生与穿刺针通过含气肺组织的长度均有明显关系(P<0.01),气胸的发生与患者肺气肿的存在无明显关系(P>0.05),位于肺野内带的病灶较外带病灶更易发生出血(P<0.01)。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操作简便、安全,诊断准确性高。术前准确定位,分步进针,熟练的技术操作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术中肺保护策略对行肺切除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50名择期行肺叶或全肺切除的患者,被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肺保护策略:单肺通气潮气量为5~6 mL/kg(预测体重,PBW),吸入氧浓度0.4~0.7,术中输液补足出血量并以2.0~3.0mL/kg·h(实测体重,MBW)维持.对照组的通气和输液不予限定.测定术前和术后第1、3、5日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0),呼气峰流速(PEF),及动脉血气分析,并记录氧合指数(01).结果 肺保护策略干预的患者术后FEV1.0(P=0.002),PEF(P=0.004)和OI(P=0.005)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术中肺保护策略可以改善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术后的肺功能和氧合指数,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移植肺保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肺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肺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作者结合近几年文献,针对术后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PGF)所采取的肺保护方法如低温、肺通气、肺保存等作一系统性回顾,旨在为临床移植肺保护提供更好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3.
肺挫伤及肺撕裂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肺挫伤及肺撕裂伤的CT表现,提高对肺挫伤及肺撕裂伤的认识。方法搜集连续4个月收治的肺挫伤及肺撕裂伤患者35例,其中男31例,女4例;车祸伤18例,坠落伤6例,撞伤6例,棍击伤2例,挤压伤2例,刀刺伤1例。均行胸部平扫,层厚5.0-10.0mm。结果肺挫伤33例,CT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紊乱、模糊33例;小点状、小片絮状影9例;磨玻璃影5例;斑片状、片条状影24例以及叶段分布的大片影3例;以上各种表现混合存在,且合并肺不张3例。肺撕裂伤5例:其中肺气囊肿4例:3例与肺挫伤并存,1例多发,圆形或扁形,可见小气液平面;肺血肿2例,表现为边缘光滑的椭圆形结节影,最大径4.0cm,其中1例也与肺挫伤并存。结论结合病史,CT能明确肺挫伤及肺撕裂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放射性肺损伤肺成纤维细胞的活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研究大鼠放射性肺损伤模型,探讨肺成纤维细胞在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放射性肺损伤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建立Wistar大鼠半胸照射的放射性肺损伤实验动物模型,35只Wistar大鼠常规分为A~F、N组共7组,每组5只大鼠.A~F组在接受相同剂量照射后分别在放疗后1 d,1、2、4、8和12周处死,N组在实验第1天处死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以免疫组化检测双侧肺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 照射后照射野内肺成纤维细胞(阳)免疫组化α-SMA呈强阳性,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01);对侧未照射肺组织也可见散在分布梭形样形态的间质细胞,α-SMA阳性表达且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0,001).结论 肺内成纤维细胞无论射野内或射野外肺FB照射后均活化成为功能活跃的肌纤维母细胞(MF),由此猜测具有增殖和分泌活性的MF可能有部分来源于肺外,通过血液传递分布于肺组织照射野内或野外,可能参与了淋巴细胞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6.
17.
王亚平  李小月 《安徽医学》2023,44(4):388-393
目的 探讨晚期肺癌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特征以及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 统计分析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08例晚期肺癌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K-B扩散纸片法分析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其回归系数构建晚期肺癌肺部感染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对预测模型进行效能评估。结果 208例晚期肺癌患者中,并发肺部感染49例(23.56%),革兰阴性菌37株(60.66%)、革兰阳性菌20株(32.79%)、真菌4株(6.56%);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低,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性低。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低蛋白血症、KPS评分<80分、放疗及化疗是晚期肺癌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患者肺部感染预测模型为P=1/1+exp(-2.686+1.566χ糖尿病+1.838χ低蛋白血症  相似文献   

18.
19.
肺保护性通气对急性肺损伤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观察肺保护性通气对急性肺损伤(ALI)患者的影响。方法40例ALI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机械通气(SIMV模式),随机分为传统通气组和肺保护性通气组,每组各20例。记录ALI患者机械通气后即刻2、h6、h2、4 h及48 h的动脉血气结果、氧合指数(PaO2/FiO2)、气道平台压(PPlat)、吸入峰值压(PPeak)、呼吸系统顺应性(Crs)、呼气末正压(PEEP)、内源性PEEP(PEEPi)及28 d死亡率。结果肺保护性通气组在机械通气48 h后PaCO2明显增加[(48.6±3.5)mm Hg比(37.7±3.1)mm Hg,P<0.05],同时伴pH值明显下降[(7.25±0.16)比(7.33±0.23),P<0.05];两组患者在机械通气后PaO2/FiO2均有改善,且肺保护性通气组在通气后6 h明显优于传统通气组[(156±12)比(146±15),P<0.05];传统通气组的PPlat和PPeak均明显高于肺保护性通气组[通气24 h后分别为:(22.1±1.3)cm H2O比(16.6±2.1)cm H2O,(28.3±3.7)cm H2O比(24.6±2.1)cm H2O;通气48 h后分别为:(24.4±1.6)cm H2O比(16.5±1.7)cm H2O,(31.7±3.5)cm H2O比(25.3±2.3)cm H2O;P均<0.05];肺保护性通气组的PEEPi略高于传统通气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保护性通气组的28 d死亡率小于传统通气组(10%比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可改善ALI患者的氧合而不增加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组织穿刺活检诊断肺部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在CT引导下,对52例肺占位经皮肺组织穿刺活检。结果52例穿刺成功率1OO%,病理诊断恶性肿瘤42例,良性病变10例,术后咯血3例,未见气胸发生。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组织穿刺活检有助于肺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