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癌组织中TβRⅡ基因甲基化状态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Ⅱ(TβRⅡ)在肾透明细胞癌(RCCC)中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检测43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43例正常组织中TβRⅡ基因的甲基化状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法检测40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28例正常组织中TβRⅡ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RCCC组织中TβRⅡ基因的甲基化率为58.1%(25/43),显著高于正常组织34.9%(1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透明细胞癌中TβRⅡ基因的甲基化率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和肿瘤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TβRⅡ在RCCC组织中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基因蛋白表达在RCCC组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且其蛋白表达与肿瘤的大小和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结论 TβR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与RCCC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肾透明细胞癌中TGF-β1和MMP2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肾透明细胞癌(RC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80例RCCC及30例正常肾组织中TGF-β1和MMP2的表达。80例RCCC中,病理分级:1级19例,2级35例,3级19例,4级7例;临床分期:Ⅰ期35例,Ⅱ期24例,Ⅲ期14例,Ⅳ期7例。结果 TGF-β1在RC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8.8%(63180),高于正常。肾组织的33.3%(10/30);TGF-β1表达与RCCC病理分级、分期呈正相关(P〈0.01)。MMP2在RC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7.5%(70/80),高于正常。肾组织的23.3%(7/30);MMP2表达与RCCC病理分级、分期呈正相关(P〈0.01)。TGF-β1阳性表达率与MMP2阳性表达率无相关性(P=0.118),但二者的吻合度有统计学意义(k=0.341,P=0.001);在高分级、高分期RCCC中,二者阳性表达率同时高于低分级、低分期RCCC(P〈0.05)。结论 TGF-β1、MMP2蛋白的高表达参与了RCCC的发展,可以作为判断RCCC预后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CDH11基因启动子在肾癌中的甲基化情况,并分析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CDH11基因在5株肾细胞癌细胞系、1株正常肾细胞系、46例肾细胞癌组织、23例癌旁肾组织,以及10例非肾实质肿瘤正常。肾组织中的甲基化状态。将甲基化情况与患者I临床资料联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DH11在5株肾癌细胞系中,有3株出现甲基化,甲基化率为60%;在人正常肾细胞系中未检测到甲基化。CDH11在肾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率为45.7%(21/46),显著高于癌旁肾组织(26.1%,6/23)及非肾实质肿瘤正常肾组织(0,(3/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细胞癌各分期间及各分级间,癌组织中CDH11基因甲基化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肾癌与右侧肾癌相比,癌组织CDH11基因甲基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肾癌患者与女性肾癌患者相比,肾癌组织中CDH1基因甲基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细胞癌组织中CDH11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肾组织及非肾实质肿瘤正常肾组织,且癌组织中CDH11基因甲基化率与临床病理资料如肿瘤分期及分级无显著相关性,提示CDH11基因甲基化是。肾细胞癌发生中的早期频发事件,可能是。肾细胞癌独特的基因甲基化谱成员之一,并在肾细胞癌的早期诊断上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mad4蛋白和TGF—β及其Ⅱ型受体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76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进行检测,并与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Smad4蛋白在肿瘤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5.5%和61.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Smad4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TGF—β蛋白在肿瘤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5.0%和42.1%,差异有显著性(P〈0.05);TGF-βⅡR蛋自在肿瘤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18.4%和21.1%,差异无显著性(P〉0.05);Smad4、TGF—β、TGF—βⅡR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大小、分化程度、有无瘤栓、组织类型、大体类型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正常黏膜组织相比,Smad4、TGF—β在肿瘤组织中表达下调,且Smad4低表达的结直肠癌大多分期较迟、淋巴结转移较多,而TGF—β表达与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TGF—βⅡR在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与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差异亦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在肾透明细胞癌(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RC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8例RCCC、30例癌旁非癌肾组织、18例正常肾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HMGB1和MMP2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58例RCCC中,组织学分级为高分化24例、中分化16例、低分化18例;临床分期为Ⅰ期13例、Ⅱ期15例、Ⅲ期21例、Ⅳ期9例。结果 HMGB1在正常肾组织、癌旁组织、RC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2%、36.6%、82.7%,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P〈0.05);在RCCC中,HMGB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临床分期Ⅲ期和Ⅳ期高于Ⅰ期和Ⅱ期,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肿瘤直径≥5cm组高于肿瘤直径〈5cm组,肿瘤有坏死组高于无坏死组,HMGB1表达与年龄、性别、分化程度、肿瘤所在部位均无关(P〉0.05)。MMP2在正常肾组织、癌旁组织、RC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6%、33.3%、79.3%,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P〈0.05);在RCCC中,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在临床分期Ⅲ期和Ⅳ期高于Ⅰ期和Ⅱ期,低分化组高于中、高分化组,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MMP2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所在部位、大小、是否坏死均无关(P〉0.05)。结论 HMGB1和MMP2蛋白的高表达参与了RCCC的发生、发展,可以作为判断RCCC预后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TGF-β)信号转导途径失活与急性白血病的关系,用S—P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TGF—β1及其Ⅱ型受体(TβRⅡ)和信号下游靶基因蛋白C-myc的表达。结果发现,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TGF—β1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TβRⅡ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5),c-myc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但以上各指标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TβRⅡ和c-myc表达率有负相关关系(r=-0.474,P〈0.01)。结论:TGF-β信号转导途径失活使细胞逃逸了TGF-β的生长抑制,TGF-β信号转导途径失活的一个重要机制就是通过TGF-βⅡ型受体的下调使c-myc失去抑制而高表达,促进白血病发生。  相似文献   

7.
张伟  李军  吴荣佩  李晓飞 《新医学》2010,41(6):371-374,378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及IGF-1受体(IGF—1R)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GF-1及IGF-1R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IGF-1mRNA和IGF-1R mRNA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00%,在相应癌旁组织中均为80%。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IGF-1mRNA和IGF-1R mRNA的相对表达强度分别为0.42±0.05、0.38±0.02,对应癌旁组织中分别为0.05±0.01和0.06±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AJCC分期越高,IGF-1、IGF-1R水平越高(P〈0.05)。结论: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普遍表达IGF-1和IGF-1R基因,其中肾透明细胞癌存在IGF-1和IGF-1R高表达;IGF-1和IGF-1R与肾透明细胞癌密切相关,可有助于预测患者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urvivin、MMP-2在肾透明细胞癌(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RC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urvivin、MMP-2在55例RCCC和20例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从正常肾组织到RCCC组织,Survivin、MMP-2阳性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Survivin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无明显关系(P〉0.05),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密切相关,G3-G4组、Ⅲ-Ⅳ期组中Survivin的表达明显高于G1-G2组、Ⅰ-Ⅱ期组。MMP-2以肿瘤大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做分析,两组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差异(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Survivin、MMP-2阳性表达量较其对应组增多(P〈0.05)。[结论]Survivin蛋白异常表达在肾透明细胞癌的恶化、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与RCCC组织细胞生物学特点密切相关,MMP-2在RCCC组织中阳性表达增高。可能在RCCC发生,发展、组织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Survivin和MMP-2可能成为RCCC的重要诊断指标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跨膜受体蛋白(NOTCH1)与人类Jagged1基因(JAG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比较肾透明细胞癌(n=129)及正常肾组织(n=33)中NOTCH1和JAG1蛋白的表达差异,并分析两者的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肾透明细胞癌NOTCH1、JAG1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肾组织(分别为95.3%比36.4%,P〈0.05;93.0%比42.4%,P〈0.05);随着肾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增高和肿瘤的增大,NOTCH1和JAG1的表达水平均增高。复发组NOTCH1和JAG1蛋白的表达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透明细胞癌NOTCH1和JAG1表达均高于正常肾组织,且与肿瘤分级、分期及肿瘤大小有关。两者对临床预后判断可能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Fascin蛋白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9例肾细胞癌组织、20例肾脏良性肿瘤和20例正常肾脏组织中Fascin蛋白和Ki-67的表达,分析Fascin蛋白表达与不同临床病理指标及Ki-67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109例肾细胞癌中有58例(53.2%)Fascin蛋白呈阳性表达,20例肾脏良性肿瘤和20例正常肾脏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例数分别为2例(10.0%)和0例(0%),肾细胞癌中Fascin蛋白表达与肾脏良性肿瘤和正常肾脏组织中Fascin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肾细胞癌组织中Fascin蛋白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Ki-67表达均呈正相关(均P〈0.01);与肿瘤组织学分类无相关性(P〉0.05)。结论Fascin蛋白在肾细胞癌中表达上调且和肿瘤的恶性程度及侵袭行为有关。Fascin蛋白表达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结合能够更好地判断肾细胞癌的预后,且其有可能成为肾细胞癌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维甲酸受体-β(retinoic acid receptor β,RARp)基因、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eath—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DAPK)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状况,探讨其在ESCC发生中的可能作用及早期诊断价值。方法95例ESCC患者的癌组织(ESCC组)、癌旁组织(癌旁组)及正常组织(对照组),3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RAR—β及DAPK的甲基化状态。结果ESCC组、癌旁组、对照组RAR—β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46.3%、26.3%和11.6%,DAPK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47.3%、22.1%和12.6%,ESCC组RAR—β基因和DAPK甲基化发生率高于癌旁组与对照组(P〈0.05);ESCC组RAR—β基因甲基化在年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R—β基因和DAPK基因甲基化在肿瘤位置、分化程度、转移及浸润深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R—β和DAPK基因高度甲基化是ESCC组织的遗传学改变之一,可能参与了ESCC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EphA2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RCCC)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8例正常肾脏组织(Normal kidney,NK)和74例RCCC组织中EphA2、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 EphA2和E-cadherin在RCCC中的表达率分别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和低于NK(P〈0.05);随着RCCC临床分期的升高,EphA2和E-cadherin的表达分别逐渐增加和减少(P〈0.05);EphA 2和E-cad-herin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分别明显高于和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EphA2蛋白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在RCCC患者中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EphA2蛋白的高表达和的E-cadherin蛋白的低表达可能与RCCC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细胞型Fas相关死亡域样白介素-1β转换酶抑制蛋白(c-FLIP)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方法对56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及1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中c-FLIP蛋白及c-FLIP mRNA表达进行分析,观察c-FLIP mRNA表达与临床分期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c-FLIP蛋白及c-FLIP mRNA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P〈0.05),其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分期无关,但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者(P〈0.05)。结论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c-FLIP mRNA表达较高,特异性较强,可作为观察肾透明细胞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Runx3基因甲基化与大肠癌发生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的关系。方法 采用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Blot)检测30例大肠癌组织及肿瘤周围正常黏膜组织中Runx3mRNA的表达,同时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结果 30例大肠癌组织标本中Runx3基因的表达(6409.1042±298.2028)较肿瘤周围正常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34565.3921±1108.2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黏膜组织中未发现有Runx3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30例大肠癌组织中有16例检测到Runx3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大肠癌组织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显著增高(P〈0.05)。大肠癌标本中Runx3蛋白的表达与其病理临床特征密切相关,在低分化和有淋巴结转移大肠癌组织标本中Runx3蛋白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 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导致Runx3基因失活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中凋亡相关蛋白激酶1(DAPK1)基因CpG岛甲基化及其蛋白表达与食管癌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食管鳞癌组织58例及癌旁上皮组织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DAPK1蛋白表达,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联反应(MSP)法检测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DAPK1在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36.2% vs 68.3%,P〈0.05);癌组织中DAPK1甲基化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60.3%VS33.3%,P〈0.05),提示DAPK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DAPK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X^2=18.362,P=0.000,r=-0.563)。结论DAPK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减少其蛋白的表达,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组织中Mina53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技术测定96例肾细胞癌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中Mina53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测定其蛋白水平的表达,分析其结果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Mina53平均模板量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的表达(P〈0.01),且在Ⅲ期、Ⅳ期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Ⅰ期、Ⅱ期的表达水平(P〈0.01),Mina53蛋白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在正常肾组织的表达水平(P〈0.01);Mina53高表达者的预后较低表达者明显要差(P〈0.01)。结论 Mina53基因及蛋白的高表达与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其表达水平越高,预后越差,Mina53有望成为预后判断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1(MMP-11)表达水平,及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6例ESCC 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以及9例正常食管组织MMP-11表达水平。结果 ESCC 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食管组织MMP-1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4%(25/36)、25.0%(9/36)、22.2%(2/9)。癌旁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MMP-11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癌组织( P <0.05),癌旁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 MMP-11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就MMP-11阳性表达率而言,Ⅰ~Ⅱ期患者低于Ⅲ~Ⅳ期患者、T1~ T2期患者低于T3~ T4期患者、无淋巴转移的患者低于有淋巴转移的患者(P <0.05)。MMP-11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位置、直径、病理类型无关(P>0.05)。结论 MMP-11蛋白可能参与了ESCC 的发生、发展,MMP-11蛋白高表达可能是促进ESCC 浸润转移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周乐友  冯华国  戴元清  葛建章  陈湘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8):1415-1417,1420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因子clusterin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RC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法)检测46例RCCC组织、10例正常肾组织及30例癌旁肾组织中clusterin蛋白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学及随访资料,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46例RCCC组织中,clusterin无阴性表达,过度表达12例(26.1%);10例正常肾组织及30例癌旁肾组织阴性表达4例,无过度表达.②不同临床分期的过度表达: T1、T2期7例(7/40),T3期5例(5/6),T3期的过度表达率明显高于T1、T2期(P=0.004);N0期8例(8/40),N1和N2期4例(4/6),N1、N2期的过度表达率明显高于N0期(P=0.002).③不同生存时间的过度表达:小于3年组5例(5/8),大于3年组7例(7/38),小于3年生存期组过度表达率明显高于大于3年生存期组(P<0.01).[结论]①clusterin蛋白过度表达与RCCC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提示clusterin基因与RCCC的恶性临床表型相关,可能作为判断RCCC恶性程度的指标之一.②clusterin蛋白过度表达的RCCC患者术后三年生存率降低,与病人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clusterin可能成为RCCC患者的一个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不协调同源基因5B(Unc5B)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RC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求其作为RCCC新的肿瘤标记物和治疗靶点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诊断明确的48例RCCC患者(男26例,女22例),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手术前未经过放化疗及生物治疗。对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癌旁非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Unc5B的表达水平。结果 Unc5B在RCCC癌旁正常肾组织中及RCCC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癌旁正常肾组织中Unc5B++~+++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RCCC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0%vs 16.7%,P<0.01)。结论 Unc5B的较低表达与RCCC相关,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并有望成为RCCC治疗的靶标。  相似文献   

20.
膀胱肿瘤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膀胱肿瘤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30对新鲜的膀胱癌组织及其癌周正常组织;采用甲基化特异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检测hMLH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30对膀胱癌组织、癌周正常组织中hMLH1基因的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10/30、1/3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叭);hMLH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在Ta-T1期、T2-T3期膀胱癌中分别为7/19、3/11,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Ⅰ、Ⅱ、Ⅲ级膀胱癌中分别为7/18、2/9、1/3,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错配修复基因hMLH1在膀胱癌组织中有一定程度的过甲基化,但与膀胱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无显著相关性,提示hMLH1的异常甲基化可能参与了膀胱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