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蔡光先教授认为 ,肺癌发病机理为正虚邪实 ,正虚不仅指正气亏虚 ,还包括脏腑功能减退、气血阴阳失调、机体抗病能力降低 ;邪实是指致病因素导致机体脏腑、阴阳气血功能障碍 ,引起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等相互交结。指出 ,应利用中西医结合优势 ,最大限度地杀灭癌细胞。多以扶正为主 ,兼以驱邪为治疗原则。力求分阶段辨证论治 ,遣方精良 ,用药灵活。根据本病因虚而得病 ,由虚而致实的特点 ,重用黄芪。应防毒邪留恋 ,做到驱邪务尽。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目前西医治疗仍有局限性,中医药治疗慢乙肝大有可为。我们上溯经典,借鉴"伏邪温病"理论,总结并提出:慢性乙型肝炎基本病机为脾胃亏虚,正气不足,湿热疫毒之邪伏于厥阴少阳,而以伏于厥阴为主的观点;治疗上以"扶正透邪"为基本大法,其中扶正以健脾益气、养阴为主,透邪以运转少阳枢机、驱邪外出为主并配合清热化湿、利湿、活血消瘀、导滞等治法,实践于临床,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蔡光先教授论肺癌病因病机治则及用药特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光先教授认为,肺癌发病机理为正虚邪实,正虚不仅正气亏虚,还包括脏腑功能减退,气血阴阳失调,机体抗病能力降低,邪实是指致病因素导致机体脏腑,阴阳气血功能障碍,引起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等相互交结,指出,应利用中西医结合优势,最大限度地杀灭癌细胞,我以扶正为主,兼以驱邪为治疗原则,力求分阶段辨证论治,遣方精度,用药灵活,根据本病因虚而得病,由虚而致实的特点,重用黄芪,应防毒邪留恋,做到驱邪务尽。  相似文献   

4.
疾病的过程,从正邪关系来讲,是人体的正气与致病邪气双方相互斗争的过程。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取决于双方力量的对比。正盛邪退,病情好转,邪盛正衰,病情逐渐恶化,在具体运用中要区别扶正与祛邪的主次,或以扶正为主,或以祛邪为主,或是先扶正而后祛邪,或先祛邪而后扶正,最终要达到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的原则。外感病由天时之不正,实则亦由正气之先虚,不能固御其邪,感冒一病,是一个正邪相争的发病过程,正盛则邪退,正气不足则邪气乘虚而入,正气足则六淫之邪就不能侵入人体,尤房屋之墙壁坚固,盗贼亦何由而入,其邪能侵入人体内者,皆由身体怯弱,而…  相似文献   

5.
心衰属本虚标实之症。心脾相连,脏腑传变,心病传脾,脾病犯心。对于正虚邪实及危重症候,力救脾胃,以扶正气,增强抗病能力,扶正以驱邪。  相似文献   

6.
从正邪理论关系阐释中医药在艾滋病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健  邓鑫  张亚萍  李永亮 《吉林中医药》2009,29(11):947-948
从中医学的角度讲,正气虚弱,抗邪无力是人体感染邪气和发病的根本原因,正邪斗争关系到艾滋病发病的全过程。在急性HW感染期,人体正气与邪气俱盛,治疗以祛邪为主;在无症状HIV感染期,人体正气渐弱,邪气渐旺,治疗应扶正祛邪并重;在症状性HIV感染期,人体邪盛正衰,治疗或祛邪兼扶正或扶正兼祛邪,或扶正祛邪并重;艾滋病期,正虚邪盛,治以扶正为主。  相似文献   

7.
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及临床体会,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机理是由肺脾两虚邪毒留伏所致,中医药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大的潜力和优势,临床辨证治疗:辛凉解表,调和肺胃;扶正固表,调和营卫;健脾益气,补肺固表;补肾壮骨,填阴温阳等。急性期多以驱邪为主,扶正为辅,迁延期以扶正为主,兼以驱邪;恢复期以固本为主。根据中医理论,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病因、病机及治疗。  相似文献   

8.
李雪  徐雅 《江西中医药》2021,52(11):7-10
吴又可治疫治则扶正贯穿始终,注重祛邪早治,既病防变,因人制宜.在新冠肺炎分期治疗中,初期疏利膜原,祛邪不伤正;发展期邪实轻者,以祛邪为主,兼顾扶正,邪实重者,侧重祛邪,邪实正气虚者,攻补兼施;恢复期,以扶正为主,佐以驱邪.吴又可主张开通胃气,一病一药,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9.
李雪  徐雅 《江西中医药》2021,52(11):7-10
吴又可治疫治则扶正贯穿始终,注重祛邪早治,既病防变,因人制宜.在新冠肺炎分期治疗中,初期疏利膜原,祛邪不伤正;发展期邪实轻者,以祛邪为主,兼顾扶正,邪实重者,侧重祛邪,邪实正气虚者,攻补兼施;恢复期,以扶正为主,佐以驱邪.吴又可主张开通胃气,一病一药,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0.
刘晶晶  张广德 《环球中医药》2020,13(7):1269-1271
老年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临床多发,魏子孝教授分期辨证论治疗效确切。从病机而论,间歇期正虚为主,中气亏虚,代谢失常为本;急性期邪犯为主,湿热侵犯,胶结不解为甚。从治疗原则而言,间歇期重视补中益气扶正固本;急性期依邪正盛衰论标本之治,若正气尚能抗邪,则以清热利湿祛邪为治,若正气已衰则应扶正与抗邪兼顾。选方用药方面,间歇期擅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扶正治本兼以祛邪,急性期邪盛为主者以八正散、四妙丸攻其邪,正虚者补中益气汤等扶正之品亦需加入。本文对魏教授分期论治老年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经验进行整理,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中医杂志》2017,(9):788-790
张传清教授认为糖尿病足的基本病机为肝脾肾虚衰、气血亏虚致经络痹阻不通,气血瘀聚化热,终致肉腐成脓,故虚损、瘀毒是本病的主要病机特点。治疗重视整体辨证与局部施治相结合,扶正与驱邪并举,善以《辨证录》之顾步汤为基本方加味,扶正、活血、除湿、通络,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朴炳奎教授把握肿瘤的正虚毒结的基本病机,辨证论治,精准施策。治疗策略上,倡导扶正祛邪,攻补兼施,补伐有度;具体治法上,积极运用补脾益肾、疏肝理气、消痰散结、解毒抗癌等;在药物配伍技巧方面,圆机活法,重视药对的运用,同时配合心理疏导,逐渐形成行了一整套中医治疗肿瘤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体现了调整阴阳平衡,恢复机体阴平阳秘的学术思想,反映了其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肿瘤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3.
王居祥教授认为,胃癌的病机关键在于阳虚气结,其发病以脾胃虚寒为本,气机郁结为标,痰湿瘀血为病理产物,亦为促进病情发展的病理因素。治疗应扶正兼顾祛邪,扶正重在温补脾胃,益气养血,祛邪重视疏肝理气和胃,结合化痰软坚、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治法,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坚持中西医综合治疗结合个体化治疗的原则,强调长期调治。  相似文献   

14.
探讨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多起源于肝郁脾虚,脾虚生湿为浊,气郁化火生毒,浊毒内蕴,伤及阴分,阳无所依,阴阳俱损,脾肾阳虚;治疗以化浊解毒为大法,发作期祛邪治标为主,缓解期扶正固本为主,用药时兼顾护胃、内外结合。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5.
龚勤  彭玉  陈竹  冷丽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7):1047-1048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不在邪多,而在正虚",脾失健运致肺气不足而致病者较多见。其辨证施治的特点主要在于明察邪与正的消长变化,急性感染期以邪实为主,治则以祛邪为法,迁延期则为正虚邪恋,宜扶正固表,调和营卫,补脾益肺,清除余邪。  相似文献   

16.
肝纤维化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脾、肾气血阴阳亏虚,标实为湿热、疫毒、痰浊、瘀血等互结,病位在肝、与脾、肾关系密切,治应扶正祛邪,标本兼治。脾胃为后天之本,肝纤维化的治疗当以顾护中焦脾胃为主,脾胃健旺,则肝脏安和。肝纤维化的治疗主要以恢复肝脏的生理特性为主,治疗宜疏肝解郁、行气导滞。血瘀证贯穿肝纤维化始终,且血瘀的程度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治疗除疏肝理气外,还应采用活血化瘀通络之法,以改善肝内气滞血瘀的状态。肝肾同居下焦,乙癸同源,肝病日久可累及肾脏,导致肝肾阴津亏虚,肝肾同病,故治疗应肝肾同治,滋水以涵木。  相似文献   

17.
介绍王忠民主任医师治疗女性前列腺闭塞综合征的经验。病因病机为气滞血瘀,致病因素是肾气不足、气血虚弱、肝郁气滞与湿热蕴积。分别采用活血化瘀佐以补肾填精法、益气养血法、疏肝理气法、清利湿热法。  相似文献   

18.
《血证论》重脾阴的思想以血病津伤累气为理论基础,应用甘淡养阴滋脾益气为治疗大法,固护脏腑津液,并结合清心宁血、心脾兼治、培土疏木、抑火生血、宁血止血的治疗法则,达到滋阴生血益气的治疗效果。《血证论》甘淡滋脾治疗贫血的理论,摆脱了现代医学对中医思路的限制,以中医传统阴阳气血水火理论为基础,顾及到血虚患者津伤病气,同时容易发生火性炎上、肝郁不疏、心血不宁的病理表现。为中医治疗贫血提供有益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9.
《山东中医杂志》2017,(9):780-782
彭江云教授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病机为阳虚邪凑,其治疗特点可概括为三因并治、祛邪为先,营卫同调、气血并补,活血通络、补益肝肾,顾护胃气、善用温药。彭教授将类风湿性关节炎分为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痰瘀痹阻、肾虚寒凝、肝肾阴虚、气血亏虚六型,辨证论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李记泉  王巍  王鹰  马原  马铁明 《新中医》2022,54(2):153-156
以"魄门亦为五脏使"为理论基础,分析针、灸、药结合治疗脱肛的机理。分析认为,在生理上,肛门与五脏之间密切相关;在病机上,气虚下陷是脱肛发生的基本病机,湿热下注是其常见伴发证,脱肛的发生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在治疗上,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治疗原则,结合辨证论治,加减用药或用穴,或攻或补,或清或温,依法施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