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解决某商用车在特定车速下发生驾驶室异常抖动问题,通过偏频实验、道路平顺性试验、驾驶室悬置的隔振率测试,结合频谱分析和相干分析以及有限元分析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该汽车在特定车速下异常振动的振源与传递路径。结果表明:当车速在45 km/h左右时,车轮产生的激振频率与驾驶室的固有频率和车架的一阶模态接近,导致共振。针对引起该驾驶室异常振动的激励源提出改进建议,消除异常振动现象,并为该类问题提供一种有效的故障诊断流程。  相似文献   

2.
针对国内某款商用车在特定车速下出现的驾驶室异常抖动现象展开研究。通过对车辆进行道路试验测得振动信号,利用频谱分析和相干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运用故障诊断的方法找出激励源。结果表明:当车速在65km/h左右时,车轮产生的激振频率与驾驶室的固有频率相接近,导致共振而且驾驶室悬置的隔振效果不太理想。针对此故障,利用ADAMS动力学软件进行建模仿真,优化了驾驶室悬置参数,并提出了改进方案,消除了故障。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汽车驾驶室振动剧烈的问题,对其板簧系统的隔振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在实际路面上的行车测试,得到了悬置系统两侧的振动加速度,进行了振动信号的时域分析、频谱分析、相关分析和传递特性分析,得出影响该车板簧系统振动传递特性的主要因素。根据分析结果对该车板簧系统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板簧系统隔振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中国商用车驾驶室舒适性问题,以整车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理论基础,采用ADAMS软件建立某典型商用车驾驶室及其悬置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准确性验证。设计了DOE优化试验,经过仿真分析,对驾驶室悬置的刚度和阻尼进行优化,并对试验车辆按照优化参数进行改进。最后,通过道路试验表明,优化后的商用车行驶平顺性较优化前提升了9.6%,改善了驾驶室的隔振性能。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驾驶员舒适度的日益关注,以及噪声辐射法规持续趋于严格,工程机械的噪声控制水平已经成为其产品核心竞争力之一。为了提高某工程机械驾驶室的舒适性,针对驾驶室内部噪声、外部近场噪声和噪声源近场噪声,运用数种方法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包括传递路径法、频谱分析法和分别运转法;识别出驾驶室内部噪声的主要噪声源和传播途径。根据测量数据和分析结果针对性提出降噪措施,降低了此型机械驾驶室的内部噪声,提升了舒适性。  相似文献   

6.
对某MPV样车(多功能乘用车)进行整车NVH测试,结果表明怠速工况下空调开启时的车内前排噪声和方向盘振动不满足设计要求。通过传递路径分析方法进行试验排查,发现该工况下,车辆前围板(膨胀阀安装位置)在发动机第4阶频率处振动异常是问题的主要原因。经过进一步验证,确定需对样车前围板进行结构改进。接下来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前围板进行结构仿真优化,并在样车上进行优化后的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证实优化方案可行,车内前排噪声和方向盘振动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某重型车车外加速噪声的异响问题进行控制,首先,对车外通过噪声进行频谱测试,并应用信号分析技术对异响现象和噪声频谱进行分析,试图寻找异响的故障频率,为设计改进提供依据和方向。随后,通过对该车整车关键部位的噪声和振动进行测试与分析,发现该车变速箱发射噪声的主要频率成分与整车车外加速测点噪声峰值频率相同,并指出变速箱发射噪声的主要部位。通过更换变速箱实现整车车外加速噪声降低5.6 dB(A),使整车车外加速噪声值达到国标限值以下。本方法对整车降噪和变速箱故障诊断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汽车刹车之后油箱的燃油晃动噪声会引起车内驾驶员和乘客的不适;为了研究乘用车油箱晃动噪声的传递特性,采用工况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对某型号油箱进行研究。根据油箱的安装方式,以油箱的安装部件绑带和减振垫作为结构噪声传递路径,建立工况传递路径分析(OTPA)模型;对比车内噪声信号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频谱,发现两者吻合的很好,从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根据OTPA模型,计算出各路径的传递噪声贡献。通过分析结构路径振动加速度频谱和传递函数频谱,提出了改进燃油晃动噪声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某型吸油烟机的振动和噪声源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型吸油烟机进行振动和噪声测试与分析,目的是找出该机型的主要振动和噪声源。根据国家标准,在半消声室条件下,采用传声器和振动加速度计等精密仪器对其振动和噪声进行测量,并采用频谱分析等手段分析了测量数据,找出了主要的噪声源,并对产品设计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声压级对车内噪声主观性考虑不足的缺陷,提出符合人双耳特性的虚拟车内噪声特征响度预测及声源识别方法。根据某重型商用车驾驶室内低频轰鸣声严重的问题,基于Zwicker响度模型,在matlab中建立频域的混响场特征响度计算模型。结合路试实验激励数据和驾驶室有限元声-固耦合模型,对驾驶室内噪声响度分布和响度结构板块贡献量进行计算,识别不同板材振动产生的辐射噪声分量对驾驶室内噪声品质频谱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声压级,采用响度作为分析参数提高了驾驶室内噪声源识别精度,指导结构优化设计,改善车内声学品质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车内低频噪声一直是汽车NVH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常需要找到对噪声影响较大的振动结构进行改进,但是振动对场点的贡献并不能代表对整个声场噪声的贡献量。针对多峰值多场点的车内声场问题,引入"总相干系数"和"相干系数和"的概念对现有的偏相干分析方法进行改进。对某型客车的车内噪声进行小波包分解,得到车内声场的声学特性,确定研究的频率范围。通过对各板件振动与车内测点噪声信号进行偏相干分析,确定对车内声场影响较大的结构,并在实车上实施了改进措施。结果表明,车内噪声测点声压级降低0.5 d B~2 d B,为有效降低客车车内噪声提供了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SUV试制车基于GB 1495-20××草案的室内通过噪声超标问题,在半消声室内的低噪声四驱转毂试验台上,首先使用声学照相机对被测车辆在规定工况下行驶时的主要噪声源进行快速准确定位,然后应用逐一拆除屏蔽的方法,实现了对影响通过噪声的各主因素的贡献量排序分析,并依此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采取整改措施后的验证结果表明,室内通过噪声较原车降低了2.8dB(A),达到了对标要求。本方法可为提高通过噪声贡献量分析试验的效率和测试一致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车内噪声预测与面板声学贡献度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面板声学贡献度分析是汽车NVH特性研究的重要内容,识别各面板对车内场点的贡献度对于控制车内噪声有着重要意义。利用有限元结合边界元的方法,建立三维车辆乘坐室声固耦合模型,使用ANSYS软件计算出乘坐室在20-200Hz频率的声固耦合振动特性后,采用LMS Virtual.lab软件预测了驾驶员左、右耳的声压响应。并通过各壁板对驾驶员右耳声压的面板贡献度分析,得出了各壁板对驾驶员右耳总声压的贡献度,为降低车内某点噪声进行结构修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结构修改,有效降低了车内某点噪声。  相似文献   

14.
汽车电动化使动力总成的振动噪声特性发生很大变化,带来了新的NVH问题,作为短途客运主要运输工具的纯电动客车尤为明显。针对某纯电动客车在行驶中存在振动较大的问题,结合实车试验与理论仿真,研究其振动传递特性及隔振优化。首先,基于LMS Test.lab振动噪声测试平台,采集了车内地板与底盘关键点的振动信号进行振动试验分析,根据车内地板振动响应特性对18条振动传递路径进行振动贡献量分析,求解出各个传递路径对车内目标点振动的贡献量,确定振动的主要贡献路径。其次,根据传递路径分析结果,针对主要贡献路径上的减振关键环节(动力总成悬置)进行隔振性能分析,结果显示电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较差的隔振性能是引起车内振动过大的主要原因。为此,进一步建立了六自由度动力总成优化模型,采用多岛遗传优化方法对悬置系统参数进行优化匹配设计。结果表明,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获得了显著提升,车内振动过大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一套以提高汽车NVH性能为目的的结构优化流程,期望通过较小的零部件改动,达到较大的汽车NVH性能的改进。以某商用车为例,首先通过试验和计算模态分析、模态灵敏度分析及板块声学贡献量分析等找到影响车身NVH性能较大的薄弱部件。其次针对不同的部件,提出相适应的结构优化方法。选取车顶棚部件为优化对象,提出易于实现的形貌优化方案,实现了白车身模态及NVH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某款轻型客车样车在90 km/h左右速度行驶时,车厢地板出现剧烈振动并伴随共鸣噪声,严重影响汽车NVH性能。通过试验手段,在五档加速工况对振动频率进行时间跟踪,找到可能的激励源。从三维频谱图识别出车内主要振动和噪声频率与传动轴的1阶和2阶转动频率相同。对此进行加强传动轴支架,支架加橡胶垫和改换悬置为进口悬置的改进。由此可使整车振动噪声水平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17.
汽车空调系统是引起车内异响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某款SUV汽车在开启空调后车内出现明显"呜呜"异响声的现象,应用传递路径分析和增量分析相结合方法进行快速诊断。在实车上进行噪声测试分析,运用频谱分析法和声学互动滤波技术确定引起车内异响主要激励源为空调系统的压缩机;结合对异响传递路径和增量综合分析,快速确定车内异响主要辐射源为膨胀阀和蒸发器,并采取减振降噪措施,有效降低了车内所存在的异响,降噪效果达2.5 d B(A)。  相似文献   

18.
系统性地建立了阻隔结构降噪试验研究方法。建立面向白车身的阻隔结构降噪性能测量方法,通过对比阻隔结构拆除前后白车身模态与传递函数的变化情况,分析其对于车身低频噪声的抑制能力;建立面向整车的阻隔结构降噪性能转鼓试验方法,用以评估其对于发动机噪声、轮胎路面噪声的抑制能力;建立面向整车的阻隔结构降噪性能风洞试验方法,用以评估其对于气动噪声的抑制能力。试验结果表明,阻隔结构降低车内噪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空腔阻隔结构增强了车身的模态阻尼,抑制车身的振动,从而降低了车内低频噪声;另一方面,阻隔结构切断了车外噪声经过车身侧围空腔入侵乘员舱的传播途径,从而降低了车内高频噪声。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试验分析分别得到汽车顶棚约束模态和工作模态,其中约束模态试验采用激振器激励,工作模态试验采用室内转鼓激励;对比驾驶员右耳处噪声自功率谱密度函数,发现通过工作模态分析得到的频率更加贴近噪声峰值频率;将驾驶员右耳处噪声自功率谱和所有测点振动加速度自功率谱平均值相比较,发现100 Hz到400 Hz内顶棚振动对车内噪声起主要作用。最后,通过调整顶棚结构实现车内噪声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