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根据西北诸河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水资源条件,采用多种方法对比分析,预测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及规模,考虑现状用水、一般节水、强化节水和超常节水4种节水模式,分别预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应的需水量,并从用水效率、用水定额、用水结构、用水增长率等多方面分析用水合理性。经分析,强化节水模式下,到2030年西北诸河河道外需水量为657.11亿m3,预测结果基本合理,能够真实反映西北诸河未来的用水需求。  相似文献   

2.
《人民黄河》2014,(9):59-61
根据鄂尔多斯市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统筹考虑当地资源优势及水资源条件,按照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分门类进行微观需水预测分析,确定合理的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并分析经济社会发展需水的合理性。经优化用水模式和调整需水结构,预测推荐需水模式下2020年鄂尔多斯市需水量为25.05亿m3,这一结果反映了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持续稳定增长对水资源的合理要求。  相似文献   

3.
汉江流域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也是全国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试点流域。2014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两圈两带"发展战略,汉江生态经济带成为了我省的重点发展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用水需求的迅速增加,如何协调用水需求与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矛盾,实施节水控需,加强需水管理,抑制用水过快增长,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实施常规节水措施的前提下,对湖北省汉江流域规划水平年需水量进行了预测,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强化节水的节水控需总体方案,以保证流域内各地市需水量在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之内。  相似文献   

4.
居民家庭生活用水刚性强、标准高,是水资源消费最主要的终端单元,也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用水需求增长最快的用户,其发展规律和未来趋势深刻影响对总体用水格局的分析。通过系统监测、试验、调查和模拟研究,阐释了家庭生活用水行为占比、不同人群生活用水差异、节水器具、节水宣传、水价等对生活用水的影响规律,对比分析了国外和我国生活用水变化规律,提出家庭生活用水增长规律,构建了基于人口特征的需水变化曲线,预测了未来我国居民生活用水变化趋势,以期为我国生活节水管理和总体用水发展趋势研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调查滇中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以及水资源利用状况的基础上,通过规划区分行业历年用水情况分析,研究用水发展规律,找出节水中的问题并分析节水潜力;结合实际情况,依据国家有关节水规程规范,利用预测模型,参考国内外先进节水技术并充分考虑多方面专家的意见,建立节水指标体系;预测规划区经济社会发展及其对水资源的需求,确定各规划水平年的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估算节水量及相应的节水投资。同时对滇中地区节约用水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
系统总结了美国纽约在城市节水领域的顶层规划,深入剖析了其在开展城市节水行动计划中所采取的机关节水、居民及非居民节水、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水资源短缺期用水管控、用水大户节水管理等策略与应用实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城市节水工作的启示与借鉴。研究成果对北京市贯彻落实《北京市节水条例》,强化水资源高效管理,推动首都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雷  陈静 《陕西水利》2013,(4):149-150
通过对陕北地区2005年~2010年的用水指标趋势进行分析,在遵循陕西省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目标前提下,结合陕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提出"十二五"末陕北地区节水指标,并对约束条件下的需水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2010年~2015年陕北地区节水指标制定以及用水结构变化趋势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及用水需求一致。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南宁市水利普查经济社会净用水量、毛用水量和各行业用水量成果的分析,结合南宁市经济社会的现状,总结出南宁市用水量的特点,并根据南宁市用水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限制区县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农业节水等措施,从而实现南宁市的用水总量控制和节水目标。  相似文献   

9.
针对艾比湖流域水资源紧缺、经济用水挤占挪用生态用水的现状,相对于微观节水观念,提出宏观节水概念,包括宏观层面和制度层面节水。在对宏观层面产业结构、种植业结构对应的用水结构进行研究时发现,宏观节水效应十分显著,在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水资源配置中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在制度层面提出完善现行法律法规,强化需水管理,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明晰水权,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和价格调配资源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开征生态税,合理调整规范用水主体行为,促进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达娃 《人民长江》2009,40(1):37-38
通过对西藏水资源的现状分析,摸清了西藏水资源的基本状况。根据西藏地区过去分行业的用水情况及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分析了西藏地区需水量预测的影响因素,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西藏地区需水预测模型,对西藏自治区2010年和2020年需水进行了预测分析,有助于西藏地区采取合理的用水规划措施,减少成本开支,促进西藏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10~2020年,随着经济发展逐步进入稳定时期,社会总体科技水平将有较大发展,节水政策、节水技术和设施得到较好的实施,全社会用水水平也逐渐趋于平稳,年需水增长速度减缓,并逐步达到基本平稳,平均年递增率为1.5%。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黄河流域节水现状以及节水基础和条件的分析,拟定低、中、高3种节水目标方案,通过对不同节水目标方案下的水资源供需形势、需新增供水量、废污水排放量、节水投资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合理确定了2030年黄河流域主要节水目标:农业方面,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9,农田灌溉定额减少到5 415 m3/hm2;工业方面,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减少到30.4 m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79.8%;城镇生活方面,供水管网漏失率减少到10.9%。  相似文献   

12.
黄河水权转换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英 《中国水利》2007,(19):30-31,40
在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为实现工业项目建设与农业灌区灌溉渠系节水改造的“双赢”,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与流域内有关省(自治区)积极进行了黄河水权转换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建立了水权转换的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和监测体系,取得了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的新成效,但此项工作仍有进一步探索的理论与制度空间。  相似文献   

13.
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特点,使黄河水资源管理长期面临复杂和困难的局面,特别是随着流域及沿黄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地区各部门都对黄河提出了较高的用水需求,水资源管理和调度的矛盾更加突出。在总结黄河水资源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黄河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应健全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完善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论证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及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应急调度制度等。  相似文献   

14.
长江流域节水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水污染的日益加重,长江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节水已引起流域机构和地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长江流域的节水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调查节水现状的基础上,对流域用水情况进行了概括,分析了长江流域农业、工业和生活节水现状,同时针对目前认识不足、法制不强、投入不足和水价偏低等节水工作软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流域节水工作建议,为下一步的节水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了以流域为单元实施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客观必要性。黄河属于资源性缺水的流域,随着流域人口的增加、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已经成为制约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性因素。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黄河流域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水资源统一管理的体制、机制以及相关法规,强化流域管理机构水行政执行能力,注重公众参与,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等,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切实加强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R-ET融合的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和调控案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黄河流域存在的实际引黄耗水总量超过年度分水指标、地下水超采等问题,分析其原因在于水资源管理主要侧重于供水管理,调控的是取水量,忽视了水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的循环转化与消耗,因此提出基于R-ET(Runoff-Evapotranspiration/径流—土壤水分蒸发蒸腾损失总量)融合的新型水资源管理模式,以"耗水"管理替代"取水"管理,控制区域ET从而实现真实节水。以黄河流域兰州至头道拐区间为研究实例,通过分析各分项ET(Evapotranspiration/土壤水分蒸发蒸腾损失总量)调控的可行性,提出了4种节水方案,可使引黄水量从无节水的98.6亿m3减少至42.96亿m3,从而达到了降低该区域实际耗水量的目的。该管理模式有利于完善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为黄河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宁蒙黄河水权转换实践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属水资源短缺型区域,水资源短缺制约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运用水权、水市场理论开展的黄河水权转换实践,是黄河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创新。根据目前宁夏、内蒙古两自治区的水权转换实践,初步分析了黄河水权转换实践所产生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为协调流域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基于1988-2019年黄河流域水资源公报中的各行业用水数据,采用信息熵的方法分析了黄河流域近30年来用水结构的演变规律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88-2019年黄河流域总用水量呈现两个阶段的变化,总体上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用水结构信息熵呈现...  相似文献   

19.
随着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作用的加剧,流域水资源受变化环境的影响愈加显著。研究变化环境下的流域水资源系统变化特征及需水预测对支撑流域水资源管理与合理配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系统动力学原理,耦合了考虑物理机制的需水预测方法,建立水资源系统模型,以黄河流域为例,分析了多因子驱动及多要素胁迫作用下黄河流域水资源系统变化特征,采用MPI气候模式预估的未来气温、降水结果及未来流域5种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形,预测了黄河流域2017—2030年的水资源供需演变趋势。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的生活需水量随着流域人口及人均用水需求的增加不断增长。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工业需水量呈现缓慢减少态势,生态及三产需水量逐年增加,农业灌溉需水量呈下降趋势;②在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力度、增加节水技术投资的前提下,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注重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满足黄河流域下一阶段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③为保障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调整流域水资源管理策略,提高节水程度,促进流域产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20.
孙继昌 《中国水利》2005,(13):189-192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流域内人口密集,水资源总量不足,且水污染严重,用水需求的不断增长,使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愈加突出.在太湖流域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是解决流域本地水资源量不足、水污染严重的一项根本性措施,是流域各级水利部门的根本任务和重要职责."抓住两头,管住中间,断面控制,用活杠杆,机制体制"是流域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的总体思路和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