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呼吸道疾病监测和发热门诊监测在SARS疫情预警中的作用比较。方法 收集2 0 0 3年非典流行期间呼吸道疾病监测和发热门诊监测数据以及同期SARS发病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呼吸道疾病监测中,肺炎样症状患者数量与SARS发病人数之间呈强正相关关系(P <0 .0 0 1,R =0 .85 72 ) ,但发热门诊监测结果与SARS发病人数间的相关分析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ARS流行期间,肺炎样症状病例监测对SARS疫情预警具有一定价值,预警效果优于发热门诊。  相似文献   

2.
正哥伦比亚自2015年8月以来开始对寨卡病毒病(ZVD)进行监测。2015年10月,出现一起经实验室确诊的暴发疫情,共发生9例病例。利用基于国家人口监测系统,研究者们评估了2015年8月9日至2016年4月2日的病人。项目包括实验室检测结果和孕妇的结局。同时调查了小头畸形先天性ZVD证据的报告。2016年4月2日,哥伦比亚共有65726例ZVD病例报告,其中2485(4%)通过RT-PCR检测确认。女性报告的病例数是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上海市浦东新区幼托机构缺课缺勤症状监测系统对目标人群传染病发生流行的预警效果。方法 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幼托机构缺课缺勤症状监测系统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和2014年9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两个学年的监测数据,并将其与同期浦东新区幼托儿童法定报告传染病数据比较,采用错位相关分析对两时间序列数据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探索利用幼托机构缺课缺勤数据及时预警幼托机构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可行性及其效果。结果 幼托机构缺课缺勤系统中报告的发热症状、皮疹类症状与该人群发热、皮疹类相关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发热症状、皮疹类症状均可提前1~3周发现相关目标疾病的波动。结论 发热症状和皮疹类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示相关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疫情波动,利用该监测数据的分析可起到传染病的预警及流行趋势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几种常见发热性疾病临床特点和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鉴别要点 ,以及相应预防措施。方法 对 2 0 0 3年广元地区非典留验站医学观察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医学观察者排除SARS ,且无交叉感染病例出现。结论 SARS症状不典型 ,与许多引起发热的呼吸道疾病鉴别困难 ,SARS CoV抗体测定早期阳性率低。诊断应结合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胸部X射线等辅助检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5.
SARS患者实验室指标动态观察及与临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收治的 2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患者的实验室指标进行了动态观察 ,发现SARS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及转归与实验室指标变化存在相关。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SARS患者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诊断。病例 1 :男性 ,36岁 ,农民工 ,2 0 0 3年 4月 1 9日前在天津市曾出现较大规模SARS院内感染的某医院打工 ,于 4月 1 9日乘火车离津返宁 ,4天后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 ,在外院治疗 8天后 ,病情日益加重 ,于 5月 1日确诊为SARS转本院。病例 2 :女性 ,2 8岁 ,农民 ,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发热症状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索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的时空分布特点及时空聚集性特征,为呼吸道传染病的早期预警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北京市朝阳区一所三级甲等医院发热门诊所建立的症状监测系统,收集2009年4月1日00:00时至2010年3月31日24:00时期间的就诊患者的病历资料,应用回顾性时空重排扫描统计量方法进行时空扫描分析,并对其中流行性感冒(流感)样病例、流感患者、发热待查患者分别进行分析。 结果 以50%时间周期进行扫描,发热门诊就诊患者、流感样病例、流感患者、发热待查患者的分布均可探测到聚集区域,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聚集区域集中在北京市朝阳区中部。流感样病例与流感患者聚集区域接近,区域中点距离为0.92 km,大部分重叠。 结论 对发热门诊就诊患者的时空聚集性探测,可以准确发现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聚集区域,有利于早期预警。发热门诊的症状监测系统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症状监测发展方向与问题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十年来,症状监测(Syndromic surveillance)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均取得很大进展,技术手段趋于成熟。症状监测系统的设计与运行,不但应遵从公共卫生监测基本准则,还应具备自身特色,体现其早期预警、方便快捷的优势。中国符合症状监测理念的疾病监测系统,包括脊髓灰质炎(AFP)监测、流感样病例监测,以及2004年为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及禽流感预警而开展的“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等[1]。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在中国发展症状监测,需对其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定位、今后的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8.
韦余东  杨仕贵  王玮  高奕 《疾病监测》2007,22(6):378-380
目的 分析2005-2006年浙江省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结果,为制定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和人禽流感防制策略提供帮助.方法 对2005-2006年浙江省不明原因肺炎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06年浙江省累计报告不明原因肺炎病例29例,除去误报病例9例,协助外省调查病例3例,本省实际报告病例17例,其中1例被确诊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报告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43:1;以儿童和老年人为主;冬、春季为高发季节,占82-35%;职业构成以农民为主;就诊时符合流感样病例数为14例,占82_35%.结论 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就诊时所伴有的流感样症状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应进一步规范不明原因肺炎的诊断和报告,为早期发现SARS和人禽流感病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2 0 0 3年5月宁波市江东区某小学发生多人发热事件及其发生原因。判断是否为SARS病例。方法 对该小学4 89名小学生和周边2所小学1380名学生采用统一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实验室和X线检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现6 5名发热小学生,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淋巴细胞百分率增加,X线检查显示3名学生肺部有模糊阴影,其余学生均两肺清晰无异常,病人分布有一定的聚集性。经过2d的集中医学观察,除2名留观学生体温在37 4℃(1名为上呼吸道感染、1名为扁桃体炎) ,其他学生体温均在37℃以下症状,白细胞计数、x线检查均正常。结论 发热病例不符合SARS诊断标准,考虑本次发病为多种原因引起的,一般病毒性感染引起的短暂发热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10.
发热症状监测的预警事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黄春萍  邓晶  谢立  吴静芳  程瑾 《疾病监测》2005,20(10):532-535
目的为早期发现或检出疾病暴发,提供预警信号。方法对杭州市发热监测哨点数据进行时间趋势分析。结果对2004年2~3月发生的流感局部流行进行了成功预警。结论发热症状监测对于早期发现的以发热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采取及时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患病率和减少经济损失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探讨传染病监测相关概念和大陆传染病监测新常态的特征、问题与展望。通过文件回顾结合实践历史分析,述评大陆传染病监测法律法规、监测理论与监测实践特征。自SARS危机事件以来,传染病监测法规体系健全,包括基本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单行法(传染病防治法、国境卫生检疫法等)、行政法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行政规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和预案等。疾病监测概念不断拓展,从基本的疾病监测概念发展到传染病预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基于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的监测,并有明确的定义与释义。监测实践方面,有基于互联网的B/S构架的法定传染病监测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传染病预警系统、单病等专项监测系统等,较好地满足了我国各地传染病防控信息需求。分析与提出了我国新常态下传染病监测信息的特征:应具备全球化的信息、整合的信息、共享的信息、透明的信息、研判的信息、预警的信息等;监测重点任务是:在优化传统监测项目基础上,健全以事件管理为核心的相关监测,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监测、舆情监测、症候群监测、资源背景监测等,以及开展动态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2.
蒋琦  陶沁  吴军  陈静  黄震宇  申筑  岳加林 《疾病监测》2020,35(7):633-636
目的通过传染病早期预警及时发现传染病聚集性疫情,使其得到及时有效处置。方法2006 — 2016年,用VB+VC 语言编写传染病聚集性疫情筛查辅助软件,参照贵州省传染病流行规律和流行特征制定的各种传染病预警阈值,建立以乡镇、集体单位为层级的传染病聚集性病例预警模式;2017 — 2019年,建立省级传染病大数据中心,搭建“贵州省传染病监测数据分析和辅助决策系统”,基于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机器自主学习历史上所有的传染病个案数据,建立智能化的传染病监测预警模式。结果贵州省传染病监测数据分析和辅助决策系统较VB+VC 语言编写传染病聚集性疫情筛查辅助软件更易及时发现医疗机构报告病例异常增多和传染病聚集性疫情,实现了对各级疾控机构全程监管预警信息的处置,聚集性疫情发展得到有效控制,预警及时响应率由61.17%提高到97.59%,预警及时处置率由63.67%提高到98.51%,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由343起降低到83起。结论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在传染病监测系统中的应用,可大大提高传染病监测准确性和敏感性,充分发挥传染病早期预警的作用,降低传染病暴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章凡  宋耀莲  张雅  李宇昊 《疾病监测》2016,31(11):903-908
为提高云南省边境地区疾病症状上报的质量和效率,改进医疗机构上报疾病症状的方式,解决纸质记录症状信息、传染病暴发响应不及时等矛盾,以及提高预测传染病暴发的效率,针对云南边境地区的特点,基于Java服务器页面技术,采用移动互联网络等最新技术,构建了一套基于android平台的云南边境地区症状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了患者症状信息及时上报、当天汇总、实时查询、打印、图表分析和数据质量监测等功能,以加强对传染病暴发的预警能力,实现国家边境地区的全方位的症状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14.
何涛  王犇  张入学  张凤娇 《疾病监测》2015,30(11):925-929
目的 分析按照地域分层进行传染病暴发早期探测方法的应用效果,为有效改进与完善预警方法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和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程序自行研制传染病实时监控预警系统,预警周期一般选择7 d,预警阈值依据国家规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暴发疫情判定标准进行设置。从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中下载报告卡,导入传染病实时监控预警系统,在县、乡、村级和学校三个层面,逐层缩小地域范围,分别将预警传染病的实际发病数与预警阈值对比,最终定位于病例集中的村级或学校,从而获取预警信息,并对其进行响应与处理。对预警传染病的报告病例数、预警信息数、初步核实和现场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以预警信息响应率、疑似事件信息比例、现场调查率、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作为评价指标。 结果 2007-2013年,按照地域分层进行传染病暴发早期探测,共获取预警信息148条,涉及14种传染病。经过初步核实,判定为疑似事件的共计10种传染病的127条预警信息,2 h内响应率为100.00%,疑似事件信息比例为85.81%;通过现场调查,证实85起暴发事件,24 h内现场调查率为100.00%,暴发探测灵敏度为100.00%,阳性预测值为57.43%。 结论 本预警方法能够早期探测传染病暴发疫情,实用性强,准确性高,但在许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与探索。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S: To describe the loss of paramedic availability to Toronto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during a biphasic (SARS-1 and SARS-2) outbreak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METHODS: During the SARS outbreak, a dedicated paramedic surveillance and quarantine program was developed. The authors determined the number of paramedics on quarantine each day, the type of quarantine (either home quarantine [HQ] or work quarantine [WQ]),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ARS-like symptoms. RESULTS: During the SARS outbreak, there were five cases of probable SARS and three cases of suspect SARS. SARS-1 lasted 30 days, during which 234 paramedics were placed on HQ. The total number of HQ days was 1,615. During the five peak days of SARS-1, the total number of HQ days was 664. SARS-2 lasted 18 days, during which 292 paramedics were placed on either HQ or WQ, for a combined number of quarantine days of 1,637. During the five peak days of SARS-2, the combined number of quarantine days was 910. Of these, paramedics were available for duty on 708 days (78%) due to the WQ program. The primary reason for quarantine was unprotected exposure to a health care institution experiencing a SARS outbreak. Under quarantine, SARS-like symptoms developed in 68 paramedics, including cough (53 [78%]), myalgia (33 [48%]), fatigue (30 [44%]), headache (29 [43%]), fever (11 [16%]), and shortness of breath (7 [10%]). CONCLUSIONS: Paramedics were among the health care workers who developed SARS. During SARS-2, WQ optimized the number of days on which paramedics were available for duty. Many paramedics developed SARS-like symptoms without being diagnosed as having SARS. A dedicated paramedic surveillance and quarantine program provided a useful means to manage the paramedic resource during the SARS outbreak.  相似文献   

16.
邓源  任翔  黄硕  刘才兄  张翠红  陈伟  王丽萍 《疾病监测》2022,37(8):1003-1009
开展传染病监测预警是有效防控传染病的重要途径。 然而,我国从2004年建立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和2008年正式启用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至今,发现其存在数据来源单一、内容简单、预警时间关口相对滞后等问题,难以满足新突发传染病及不明原因疾病等的早期预警需求。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传染病诊疗和监测技术手段不断提升,与大数据有关的传染病早期预警研究与实践已逐渐成为热点。 本文简要介绍了大数据的定义及特征,系统梳理了传染病相关大数据中各类数据源在传染病监测预警中的发展、应用实践、优势与局限性,概述了大数据的主要分析技术方法,以期为我国建立基于大数据的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和平台提供参考,进一步提升传染病监测预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基层疾病监测预警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浙江省余杭区疾病监测现状,结合本区实际,建立适合基层的疾病监测预警模式.方法 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将疾病监测信息与数字地图结合,按疾病监测预警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建立适合本区特点的疾病监测预警模式.结果 建立了包含疾病监测预警信息库、疾病监测预警地理信息系统、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应急处置资料库四个子系统为主的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疾病监测预警模式.结论 杭州市余杭区建立的疾病监测预警模式,可正确地进行疾病流行趋势的预警预报,实现了预警信息的实时传送,达到了预防控制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降低其危害程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在SARS流行期间对疑似患者早期隔离治疗 ,动态观察其临床症状、体征和胸部影像学变化 ;对明确诊断的 14例患者全部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措施 ;对 3例重型患者及时实施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 ,低潮气量、高呼气末正压的通气策略。结果 14例SARS患者全部治愈出院。随访 6个月仅2例患者遗留轻度肺纤维化。所有参与救治的全部医务人员及患者家属无人被传染。结论对患者进行早期隔离、早期诊断、采取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措施以及对重症患者及时实施机械通气治疗都是成功救治SARS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医院内SARS暴发流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总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或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AP)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以及外界输入性病例引起暴发流行的传染链特点。方法:对2例外院输入病例的临床资料和传染链进行分析,并总结41例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SARS患者的传染性极强,防范不当可使大量人群感染;②SARS的临床特征主要是发热(100.0%),有相当部分患者在发病初期(1—3d)呼吸道症状并不明显(占53.7%),并伴有外周血白细胞(52.6%)和淋巴细胞(68.4%)比例减少;②早期给予利巴韦林、甲基氢化泼尼松和免疫增强治疗对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有一定效果。结论:重视防范、早发现、早隔离和早治疗,对改善SARS的预后和控制其蔓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