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血液透析患者乙肝重叠感染丙肝的情况,探讨乙肝和丙肝感染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436例血液透析患者乙肝阳性血清进行了HCV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发现436例乙肝感染的病例中有25例患者受到过丙肝病,毒感染,感染率为5.7%,说明乙肝与丙肝重叠感染在血液透析乙肝患者中分布面较广,这与透析时间、输血有关。结论:乙肝病毒对丙肝病毒复制有抑制作用,临床对血液透析乙肝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考虑对丙肝病毒感染的控制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杨慧芳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1):2002-2003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乙肝、丙肝的感染现状,相关因素及护理管理对策。方法:对251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抽取血液检测HBsAg与抗-HCV。结果:血液透析有手术史患者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手术史者((P〈0.05),但抗-HCV阳性率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输血史与无输血史血液透析患者其抗-HCV阳性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HBsAg阳性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乙肝、丙肝的感染率高,输血史与手术史是主要因素,其次与透析器及血液管道复用有关,应加强透析过程的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输血次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过程监督管理,研究感染防治措施对单中心血液透析患者乙肝及丙肝感染控制的效果。方法 2004~2009年,对四川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血液透析患者,严格执行血液透析过程管理措施:①新入患者实施乙丙肝病毒抗体筛查,建立感染档案资料;②乙丙肝透析分区,与普通透析隔离;③乙丙肝透析患者固定使用血压计、治疗车等物品;④乙丙肝患者病历单独存放并标示;⑤乙丙肝患者标本单独存送;⑥乙肝透析器一次性使用,单独复用丙肝透析器,并与普通患者复用透析器分区储存;⑦护理人员不交叉管理阳性和普通透析患者;⑧严格手消毒,处理每一位患者后洗手更换手套;⑨每次使用后透析管路和透析器单独装盛至预处理间分离,一次性使用透析管路和穿刺针;⑩尽量避免输血及血制品;11○培训工作人员和检查监督程序实施过程,进行病人教育并根据检查进行整改和修正。结果连续6年实施该管理措施,乙肝患者占总透析人数比例为5.02%~11.2%,无新发乙肝抗原转阳性患者,转阴1例;丙肝抗体阳性患者占透析人数比例为4.71%~8.92%,总计新发丙肝阳性4例,转阴2例。结论通过制定感染控制措施,并实施透析过程管理,可以控制透析中心乙丙肝感染流行,减少维持性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并发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采用临床资料回顾调查方法,选156例2003年1月1日-2004年8月1日接受透析治疗的患,入选标准:在半年内接受检查乙肝和丙肝病毒感染指标的透析患。感染指标通过E1LSA检测。感染标准:HBsAg阳性为乙肝病毒感染,抗HCV阳性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结果156例患中HBsAg阳性13例,感染率8.3%,抗HCV阳性31例,感染率19.9%;经过半年血透后检测:治疗前没有被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感染的血透患没有一例发生乙肝或丙肝病毒的感染,但是有肝炎病毒感染的患也没有发生转阴。结论输血量、透析疗程、消毒隔离措施等是发生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因而通过减少输血、加强患的登记管理、严格消毒隔离及使用一次性透析器等措施可有效预防肝炎病毒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的原因,并对病毒交叉感染的防治提出建议。方法:1997/2002年透析的患者为对照组,实施改革后2002/2007年透析的患者为实验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CV,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乙肝两对半。分析两组患者乙肝丙肝的感染率、阳转率、输血例数与量的差别。结果:实验组乙肝、丙肝的阳转率和丙肝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间的输血例数和量也有明显差异。结论:隔离和减少输血等对预防院内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选择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肾内科1997-2006年行规律性血液透析的患者786例,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并分析其与透析时间、输血、透析器复用的关系。结果786例患者中HBV感染45例(4.4%),HCV感染146例(14.2%),(HBV+HCV)感染12例(1.5%),肝炎病毒感染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是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透析时间、输血及透析器复用是血液透析患者感染肝炎病毒的高危因素,通过严格控制,HBV、HCV感染的危险性有望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1年1月至2013年3月于本中心接受MHD达3个月或以上的患者共183名,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183例MHD患者中有19名患者感染HCV(10.38%),其中抗HCV抗体13例(7.1%),HCV-RNA阳性19例(10.38%).单因素分析表明,HCV感染与透析龄、透析总次数、异地透析次数、复用透析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异地透析次数(0R=1.060,95% CI=1.019~1.103,P=0.004)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0R=-3.816,95% CI=1.119~13.009,P=0.032)为本中心MHD患者HC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HD患者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通过采取严格隔离措施如血透室分室分机、血透室患者/医务人员合理的比例避免共用注射药物及复用透析器,减少频繁异地透析及控制乙肝病毒的传播可有效的控制HCV传播、降低HCV感染率.其中严格控制异地透析频度及乙肝患者传播途径对防治透析中心丙肝病毒感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在慢性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一次性透析器使用者的乙、丙型肝炎阳性率、阳转率。方法计算2006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中一次性透析器使用者的乙、丙肝阳性率、阳转率,并与2004年复用透析器的乙、丙肝阳性率、阳转率比较。结果使用一次性透析器的患者乙肝阳性率17.11%(13/76)、阳转率1.59%(1/63),丙肝阳性率10.53%(8/76)、阳转率0。复用透析器患者的乙肝阳性率20.69%(12/58)、阳转率11.11%(4/36),丙肝的阳性率13.80%(8/58)、阳转率4.00%(2/50)。结论在慢性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使用一次性透析器的乙、丙肝阳性率、阳转率显著降低,应积极提倡一次性透析器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勘查和实验室检测,对一起医院内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丙肝)病毒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分析,为医院内丙肝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借鉴。 本起丙肝病毒感染事件共涉及78例血液透析患者,确诊39例丙肝患者;现场勘查发现该医院血液透析室存在未对乙型肝炎、丙肝患者实行隔离透析,多人共用肝素注射器,部分透析器复用消毒程序不规范等问题,是导致本次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发生率及相关原因。方法分析本院2008年8月间在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HCV感染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可能诱发因素。结果在全部149例患者中,HCV感染者34例(22.8%)。34例患者中透析4年以上者20例(58.8%)。34例患者中仅有输血史者12例(35.3%),仅有透析器复用史者4例(11.8%),有输血史又有透析器复用史者13例(38.2%),无输血史又无透析器复用史者5例(14.7%)。结论HCV感染的机率随透析年限的延长而增加。输血仍是HCV感染的重要因素,严格规范透析器复用操作可有效降低HCV感染,此外尚可能存在其他感染途径。  相似文献   

11.
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是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主要措施之一,它是利用透析器来模拟肾脏,排出患者体内蓄积的各种毒素及水分。血液透析器的复用是指对使用过的透析器经过清洁、检测、消毒等一系列处理程序并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后再次应用于同一患者进行透析治疗的过程。国家卫生部于2005年8月颁布了《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的文件,允许医院进行透析器复用,但必须按照规定的标准要求进行。透析器复用后,可使血透中心能在不增加国家和患者负担的前提下使用价格昂贵、通透性更好的透析器,提高透析质量。历年来,我科在透析器重复使用的操作规程及管理上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是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主要措施之一,它是利用透析器来模拟肾脏,排出患者体内蓄积的各种毒素及水分。血液透析器的复用是指对使用过的透析器经过清洁、检测、消毒等一系列处理程序并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后再次应用于同一患者进行透析治疗的过程。国家卫生部于2005年8月颁布了《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的文件,允许医院进行透析器复用,但必须按照规定的标准要求进行。透析器复用后,可使血透中心能在不增加国家和患者负担的前提下使用价格昂贵、通透性更好的透析器,提高透析质量。历年来,我科在透析器重复使用的操作规程及管理上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乙肝、丙肝的感染现状,相关因素及护理管理对策。方法:对251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抽取血液检测HBsAg与抗-HCV。结果:血液透析有手术史患者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手术史者(P<0.05),但抗-HCV阳性率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输血史与无输血史血液透析患者其抗-HCV阳性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HBsAg阳性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乙肝、丙肝的感染率高,输血史与手术史是主要因素,其次与透析器及血液管道复用有关,应加强透析过程的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输血次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血透患者丙肝病毒(HC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探讨预防HCV感染措施。方法:收集2004年7月~2006年8月在我院行规则维持性血液透析半年以上者共35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患者的抗-HCV。结果:患者抗-HCV阳性感染因素与透析时间、每周透析时间、输血等有关。结论:多次输血是血液透析病人感染丙肝的重要因素,但透析过程中的患者之间或通过医务人员的交叉感染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减少输血量,加强对血透患者HCV感染者的管理,严格消毒隔离,医务人员及时彻底洗手等可有效控制血液透析患者高HCV感染状态。  相似文献   

15.
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106例血透患者的年龄、透析年限、每周透析时间、透析器复用次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透患者的年龄、透析年限、每周透析时间、透析器复用次数、血肌酐(Cf)、血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等与感染有明显相关,p<0.05,其中Alb、Hb是导致尿毒症血透患者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 加强血液透析的规范化管理,控制感染的危险因素,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类透析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P选择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不同种类透析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的影响。方法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醋酸纤维素膜(CA)、血仿膜(HE)、聚砜膜(PS)透析器进行透析,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患者初用、复用透析器透析过程中不同时间点(0min、270min)血清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同时选择尿毒症非透析患者、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P-选择素水平。结果 尿毒症非透析患者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P-选择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增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尿毒症透析患者透析开始15分钟后,P-选择素水平升高,与透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透析的进行,血清P选择素水平继续呈上升趋势,透析270分钟与透析前相比差异更显著(P<0.001)。不同种类透析膜中,CA对血清P-选择素的影响显著大于HE和PS,三种透析器复用对血透患者血清P-选择素水平影响与初用相比显著下降(P<0.06),三种透析器复用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HID过程中P-选择素显著升高是导致血透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原因之一,HE和PS对血小板的活化程度弱于CA。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丙肝病毒感染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864例,根据有无丙肝病毒感染分为丙肝病毒感染组217例,非丙肝病毒感染组647例,观察两组肝功能情况、生存率并进行比较。结果丙肝病毒感染率25.11%;丙肝病毒感染组、非丙肝病毒感染组患者的肝功能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性;丙肝病毒感染组、非丙肝病毒感染组患者的生存率1年生存率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性。两组2~4年、5年生存率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性。结论丙肝病毒感染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有着显著的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命健康。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有高龄、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透析不充分、营养不良等因素,应把丙肝病毒感染列入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因素之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期间使用一次性透析器与复用透析器对改善皮肤瘙痒的效果。方法:对60例在本院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皮肤情况进行观察,随机分为使用一次性透析器组和复用透析器组,各30例。结果:30例患者使用一次性血液透析器后皮肤瘙痒症状均有减轻或治愈。结论:一次性透析器性能良好,无菌,可减轻皮肤瘙痒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长期血透患者并发腕管综合征应用高通量透析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长期血透患者并发腕管综合征应用高通量透析(HFD)的疗效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长期血透并发腕管综合征的患者,用聚砜膜F60高通量透析器进行血液透析8个月,透析过程中检测F60血滤器经1,7,12次复用透析前后BUN,β2-MG的指标。观察腕关节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HFD透析器第1,7,12次复用爱析后β2-MG,BUN水平均较透析前明显下降;病人的腕关节疼痛程度明显减轻。透析中少数病例出现低血压,抽搐等不良反应。结论 HFD可以显著清除β2-MG,显著改善关节疼痛程度;透析器复用12次不影响对小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降低了透析成本。  相似文献   

20.
对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分别进行醋酸盐透析(AcHD)和碳酸氢盐透析(BiHD),观察不同透析时间AcHD组与BiHD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白细胞(WBC)和血红蛋白(Hb)的变化,旨在对血透低氧血症(HXA)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结果:两组患者透析开始0时PaO2已偏低;随透析时间延长,PaO2处于低水平状态,且与WBC和Hb之间无明显相关。提示:血透HXA不仅在透析过程中发生,而且在透析前即已存在,其原因可能与慢性血透尿毒症患者Hb减少引起贫血性缺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