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细菌性脑膜炎是一种常见的颅内感染性疾病,由于血-脑脊液屏障(BBB)可限制抗生素进入脑脊液,常可导致其疗效不佳。目前有研究显示冰片能可促进某些物质通过BBB。此文观察1例细菌性脑膜炎患者使用冰片后对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商品名马斯平)透过BBB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 EAE)大鼠血 -脑脊液屏障功能的动态变化及其作用 ,以求进一步揭示 EAE发病机制。方法 检测 EAE大鼠免疫后第 4、6、8、1 0、1 2、1 4、1 6、1 8、2 0天血清和脑脊液 ( CSF)中清蛋白 ( ALB)含量 ,其 CSF与血清 ALB比值 ( QA)作为评价血 -脑脊液屏障损害的指标。结果  QA值免疫后第 8天即出现显著性升高 ,早于临床症状出现 ;随免疫时间的延长 QA值呈逐渐增高后缓慢下降趋势 ,并且 QA值与EAE大鼠病情评分呈显著正相关 ( r =0 .81 ,P =0 .0 0 1 )。结论 血 -脑脊液屏障的早期损害在 EAE发病过程中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ri)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血-脑脊液屏障(BCB)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制备Wistar大鼠EAE模型,应用Tri治疗EAE,评估EAE组、Tri治疗组的临床症状,在不同时间点测定脑脊液(CSF)和外周血白蛋白(Alb)水平并计算二者比值(QA),通过QA值观察BCB变化.于免疫后(p.I.)6、8、10、12、14、16 d处死动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脑和脊髓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干扰素-γ(IFN-γ)表达.结果 免疫后14 d为EAE组发病高峰期,Tri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0.14±0.08)较EAE组(2.19±1.68)低(P<0.01).免疫后 8 d EAE组QA达最大值(0.30±0.05),较佐剂组(0.13±0.05)明显增高(P<0.01).免疫后6-14 d,EAE组与佐剂组、Tri治疗组比较Q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8.34,P<0.01).免疫后14 d Tri治疗组 QA达最大值(0.19±0.02),QA波峰时间较EAE组延迟且峰值明显较低.免疫后12-16 d,EAE组与佐剂组、Tri治疗组比较ICAM-1阳性表达高(F=17.11,F=29.87,均P<0.01);免疫后10-16 d,Tri治疗组较EAE组IFN-γ阳性表达低(F=447.92,P<0.01).结论 EAE中BCB损伤早于临床症状出现.Tri能有效抑制EAE进展,可能与其下调ICAM-1、IFN-γ表达,恢复BCB正常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多项实验室检测指标在急性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中的敏感性及量化标准 ,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6例急性细菌性和 31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分别比较其临床症状、外周血像 ,血糖和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糖的检测结果。结果 从临床症状和外周血像上很难鉴别急性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 ,但当脑脊液的糖 <1.7mm ol/ L、脑脊液白细胞总数 >2 0 0 0× 10 6/ L、中性粒细胞数 >10 0 0× 10 6/ L、蛋白 >2 .0 g/ L、脑脊液糖与血糖比值 <0 .35时应高度怀疑细菌性脑膜炎。上述指标鉴别两者的敏感性依序为 :脑脊液糖与血糖比值、脑脊液糖、蛋白和脑脊液中性粒细胞数、脑脊液白细胞总数。结论 上述量化标准有助于提高细菌性与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脑梗死大鼠血-脑脊液屏障(BBB)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葛根素组。线栓法建立右侧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pMCAO)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颈动脉,对照组和葛根素组分别于pMCAO术后立即予溶剂和葛根素(100mg·kg~(-1),溶于10%酒精)腹腔注射。采用伊文斯兰染色评价BBB完整性,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水肿,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改良的Longa分级法评价神经功能。并采用Western blot和qR-T PCR来观察pMCAO术后24 h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claudin-5的表达变化。结果葛根素能够显著改善神经功能,减轻脑水肿,减小梗死体积,减少伊文斯兰染料的渗出BBB,并下调MMP-9表达和上调claudin-5表达。结论葛根素减轻pMCAO术后BBB损害,减轻脑水肿,减小脑梗死体积,抑制MMP-9和上调claudin-5表达可能是葛根素保护BBB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脑囊虫患者是否存在血 -脑脊液屏障 ( BBB)功能障碍及其与细胞因子产生是否相关 ,以期对临床诊治有所帮助。方法 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 41例脑囊虫患者 BBB功能 ;用 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和脑脊液 ( CSF)中 γ-干扰素 ( 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 ( TNF-α)水平 ;观察 BBB功能与 IFN-γ、TNF-α产生的关系。结果  ( 1 )脑囊虫患者中有 82 .9%出现 BBB损害。 ( 2 )脑囊虫患者组血清和 CSF中 IFN-γ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 P <0 .0 1 ) ,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 P <0 .0 5 ,P <0 .0 1 )。 ( 3 ) BBB损害组 CSF中 IFN-γ水平较BBB正常组明显减低 ( P <0 .0 5 ) ,而血清中 IFN-γ无变化。 ( 4) BBB损害组 CSF中 TNF-α水平较 BBB正常组无明显增高 ( P >0 .0 5 ) ,而血清中 TNF-α水平较 BBB正常组明显增高 ( P <0 .0 5 )。结论 脑囊虫患者多出现BBB损害且与细胞因子水平有明显相关性 ,同时存在体液免疫增高和细胞免疫减低。  相似文献   

8.
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特点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菌性脑膜炎(bacterial meningitis,BM)通常为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化脓性细菌所致的脑膜炎症,对人类危害极大,位居世界感染性疾病病死率的前十位。该病好发于秋、冬、春季,呈全球性分布。细菌侵犯脑膜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血源播散;临床感染扩散,如鼻窦炎、乳突炎;脑脊液与外界沟通,如脑脊液鼻漏;医原性因素如腰椎穿刺后或安放分流装置引起。  相似文献   

9.
自1805年人们开始认识细菌性脑膜炎直到20世纪初叶,该病一直被视为致死性疾病。虽然抗生素的发明和应用使许多病例得以治愈,但由于近年来病原苗诺的变化及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其目前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1治疗意义上的流行病学趋势1990年国际疾病控制中心公布了1986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BM)治疗前后脑脊液(CSF)的变化及其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南京脑科医院确诊的42例TBM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2周CSF各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第二周CSF各指标大部分有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第2周CSF各指标较治疗后第1周虽有变化,但大部分无明显差异,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免疫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两项指标差异明显(P〈0.05)。结论TBM治疗前后CSF各指标变化明显,对于诊断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检测了24例细菌性脑膜炎(BM),20例多发性硬化症(MS)和20例肌紧张性头痛(TH)患者的脑脊液(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24例BM患者中19例检出M-CSF,含量为60~5600/ml;16例检出G-CSF,含量为40~1200/ml。20例MS组和20例TH组均未检出。BM患者CSF中M-CSF和G-CSF呈增高趋势。鉴于这两种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促使活性单拔细胞、纤堆细胞和内皮细胞产生某些细胞因子,从而增强机休抵抗细菌感染的能力,提示M-CSF和G-CSF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可能起到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