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观察地特胰岛素治疗24周对2型糖尿病(T2DM)肥胖及非肥胖患者血糖及体重的影响。方法选取既往未接受过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54例,根据BMI分为肥胖(Ob)组24例和非肥胖(NOb)组30例,检测治疗前后体重、FBG、HbA1C,计算BMI、胰岛素用量等。结果地特胰岛素治疗24周后,Ob组和NOb组FBGE(7.3±1.2)mmol/L、(6.7±1.5)mmol/L]、HbA1C[(7.3±0.9)%、(6.5±0.8)%]均较基线值{FBGE(9.4±2.5)mmol/L、(8.1±1.7)mmol/L]、HbA1cE(8.2±1.1)%、(7.6±1.9)%]}明显下降(P〈0.05);Ob组治疗前后BMI变化[(-1.51±1.10)kg/m2]与NOb组[(0.15±1.00)kg/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治疗可有效降低肥胖和非肥胖T2DM患者血糖,且无明显体重增加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在口服降糖药(OADs)血糖控制欠佳的中国T2DM患者中,了解起始胰岛素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OADs血糖控制欠佳的中国T2DM患者按临床常规起始胰岛素治疗,于基线和治疗16周后分别收集患者的临床数据,主要安全性指标有低血糖事件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主要疗效指标包括HbA1c的变化和达标率、平均FBG和2hBG的变化。结果共观察4847例T2DM患者,女性患者有2327例(48.0%)。完成研究的患者共4364例(90.0%)。基线年龄(59.7±12.2)岁,HbA1c(9.65±2.12)%,糖尿病病程(7.94士6.13)年。起始胰岛素使用比例最高为预混人胰岛素(38.1%),其次为预混胰岛素类似物(31.3%)。重度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事件/人年)在基础人胰岛素和类似物组最低(均为o.02)。夜间低血糖发生率在基础-餐时胰岛素类似物组最低(0.27)。治疗后HbA1c降幅为2.3%(P〈O.001),基础-餐时胰岛素类似物组降幅最大(3.02±1.94)%,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组次之(2.61±1.97)%。HbA1c〈7.0%的达标率为43.2%。胰岛素治疗后平均FBG和2hBG的降幅分别为3.21mmol/L和5.21mmol/L(P<0.001),均在基础一餐时胰岛素类似物组降幅最大。结论起始胰岛素治疗后T2DM患者整体血糖控制均有显著的改善。基础胰岛素的安全性较好;基础一餐时胰岛素HbA1c、空腹和餐后血糖的改善情况最佳;预混胰岛素是目前我国T2DM人群最常用的起始治疗胰岛素,其疗效和安全性介于上述两种治疗方案之间,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的无低血糖事件达标率优于其他的常用胰岛素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江苏省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分析治疗方法与血糖控制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调查问卷形式收集患者年龄、病程、降糖药物的使用情况等,留取血标本检测HbA1c。根据HbA1c水平将患者分为达标组(HbA1c〈6.5%)和未达标组(HbA1c≥6.5%);根据降糖治疗情况分为胰岛素(Ins)组、胰岛素联用口服降糖药(Ins+OA)组、口服降糖药(OA)组、生活方式干预(LS)组。结果入选T2DM患者2966例,年龄(56.4±11.2)岁,糖尿病平均病程(6.3±5.7)年,HbA1c值(7.2±1.6)%,HbA1c≥6.5%的患者占59.8%。(1)平均病程Ins组[(7.6±6.5)年]与Ins+OA组[(8.2±6.2)年]均高于OA组C(5.3±5.0)年](P〈0.01)。HbA1c均值及未达标比例Ins组[(7.4±1.6)%,未达标比例65.9%]与Ins+OA组[(7.5±1.5)%,未达标比例77.9%]均高于OA组[(7.0±1.6)%,未达标比例52.4%](P〈0.01)。(2)HbA1c达标组与未达标组病程分别为(4.8±4.9)年和(7.3±6.1)年(P〈0.01),两组中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者分别占11.5%和27.2%(P〈0.01),单用胰岛素治疗者分别占17.0%和22.1%(P〈0.01)。结论江苏省T2DM患者血糖控制现状比3年前全国调查情况有所改善,但仍有相当比例的患者HbA1c水平没有达到IDF及《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标准。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HbA1c均值及不达标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治疗组,表明由于病程延长及口服降糖药用药失效导致病情恶化后,再选择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情况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4.
将78例新诊断T2DM患者,随机分为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组和预混人胰岛素(诺和灵30R)组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FBG、2hBG、HbA1c、C—P、BMI、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G、2hBG、HbA1c均较基线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组的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诺和灵30R组(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与联合瑞格列奈治疗方案对于新诊断T2DM患者安全、有效、方便,低血糖发生率小,地特胰岛素可改善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5.
分析短期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初诊T2DM36例,以同期口服药物治疗的初诊T2DM47例为对照。按初诊时空腹血糖(FBG)浓度分为A组FBG〈13.9mmol/L,B组FBG13.9-15.6mmol/L,C组FBG〉15.6mmol/L。观察2~3月后各组FBG、P2hBG、HbA1c变化情况。结果:B组和C组胰岛素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FBG≥13.9mmol/L有短期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指征。  相似文献   

6.
分析短期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初诊T2DM36例,以同期口服药物治疗的初诊T2DM47例为对照。按初诊时空腹血糖(FBG)浓度分为A组FBG〈13.9mmol/L,B组FBG13.9-15.6mmol/L,C组FBG〉15.6mmol/L。观察2~3月后各组FBG、P2hBG、HbA1c变化情况。结果:B组和C组胰岛素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FBG≥13.9mmol/L有短期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指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地特胰岛素对口服降糖药(OAD)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临床疗效。方法33例OAD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加用地特胰岛素每日睡前皮下注射,共24周。观察用药前后FBG、2hBG、HbA1c、BMI等的变化。结果治疗后T2DM患者FBG、2hBG、HbA1C均明显下降(P〈0.01)。日间低血糖发生率9.1%,无夜间症状性低血糖发生,体重无明显增加。结论OAD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加用地特胰岛素可有效控制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体重增加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甘精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在老年T2DM治疗中的优越性。方法68例老年T2DM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组(Gla组)和预混胰岛素组(Pre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BG、2hBG、HbA1c、空腹C肽(FC-P)及75g OGTT后2hC肽(2hC-P)水平、体重变化、低血糖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FBG、2hBG、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Gla组FBG、HbA1c水平较Pre组显著降低(P〈0.05),Pre组2hC-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Gla组体重增加、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Pre组(P〈0.05或P〈0.01)。结论老年T2DM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是有益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单纯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otal homocysteine,tHcy)水平的关系。方法6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单纯给予胰岛素治疗3个月。基线和治疗3个月后取空腹血测定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tHcy,餐后2h取血测定餐后血糖(PBG)。结果所有患者经过3个月的单纯胰岛素治疗后,FBG、PBG和HbA1c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虽然治疗后血浆tHcy水平有下降趋势,但没有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P〉0.05)。以HbA1c7.0%作为判断血糖控制水平的界值,治疗后HbA1c≤7.0%的患者31例(45.6%),HbA1c〉7.0%的患者37例(54.4%)。治疗后HbA1c≤7.0%的患者,除FBG、PBG和HbA1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外(P〈0.01),tHcy也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后,随着血糖控制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Hcy水平也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魏爱风 《山东医药》2011,51(43):46-47
目的探讨诺和锐、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联合治疗超重及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超重及肥胖T2DM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20例,A组予诺和灵30R皮下注射;B组予诺和锐三餐前及中效胰岛素每晚睡前皮下注射;C组在B组基础上口服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目标均为空腹血糖(FBG)4—7mmol/L、餐后2h血糖7—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各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放免法测定FBG、餐后2h血糖及HbA1c;记录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三组FBG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B、C组餐后2h血糖、HbA1c均显著低于A组,且C组HbA1c显著低于B组(P均〈0.05);胰岛素用量c组〈A组〈B组,B、C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均〈0.05)。结论诺和锐、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超重及肥胖T2DM患者,可降低餐后血糖、改善血糖控制、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事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地特胰岛素替代低精蛋白胰岛素(NPH)治疗T2DM的效果。方法用地特胰岛素替代NPH治疗30例T2DM患者,检测HbA1c、FBG及患者个体FBG变异性,体重变化以及低血糖发生率。检测时间包括在替代前12周,替代后3个阶段(每阶段均为12周)。结果HbA1c在第2、3阶段明显改善。体重从62.7kg降至61.3kg(第1阶段),FBG明显改善,患者个体FBG变异性比使用NPH时低。结论使用地特胰岛素能良好地控制血糖,短时间体重并未增加。  相似文献   

12.
采用阿卡波糖联合中效或预混胰岛素治疗52例老年T2DM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6—24月,结果治疗前后:FBG:7.7±2.7mmol/L vs 6.3±1.1mmol/L,2hPG:11.4±3.9mmol/L vs 8.7±1.2mmol/L,HbA1c:7.4±1.8%vs 6.6±1.5%,24小时尿蛋白定量:2.6±1.7g/24h vs 1.9±1.2g/24h,胰岛素用量:26.8±5.2U/d vs 22.3±3.4U/d有显著性差异(P〈0.05)。Scr(148.3±82.8 vs 150.7±98.5)及CCr(38.5±14.4ml/min vs 38.7±14.4ml/min)仅轻度升高,体重轻度下降(66.0±9.3kg vs 65.5±9.5kg),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胰岛素用量减少(P〈0.05)。结论阿卡波糖治疗老年T2DM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能有效控制血糖,降低且不加重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3.
64例OADs但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HbA1c〉7.5%),随机分为甘精组和预混组各32例。甘精组在原有OADs的基础上,采用每晚10点注射Glarginel次;预混组停用OADs改为每日早晚餐前注射诺和锐30。根据空腹血糖(FBG)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以两组FBG均达到5.6mmol/L为治疗目标,共治疗12周。结果两组的HbAIC均明显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甘精组FPG较预混组下降明显(P〈0.05),达到FBG≤5.6mmol/L(66%VS55%,P〈0.05)和HbA。c≤7.0%(59%VS47%,P〈0.05)的更多。低血糖的比例低(P〈0.05)。结论在原有OADs方案基础上加用Glargine,更多的患者安全达标(HbA,c≤7.0%且不发生低血糖)。  相似文献   

14.
70例口服降糖药(OAD)但血糖控制不良的(T2DM)患者(HbA1c〉7.5%),随机分为Glargine治疗组(n=35)和NPH组(n=35),分别采用每晚10点注射Glargine和NPH加口服格华止500mg,tid治疗。根据空腹血糖(FBG)调整用量,以达到5.6mmol/L为治疗目标,共12周,结果:平均FBG和HbA1c无明显差异(P〉0.05);但Glargine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少于NPH组(P〈0.05)。结论:每日注射1次长、中效胰岛素联合格华止的方案可使血糖控制不良的T2DM患者血糖获得理想控制,Glargine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NPH。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HbA1c〉9%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甘精胰岛素或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的短期强化治疗,探讨两种强化方案的疗效。方法36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例,分别使用甘精胰岛素或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疗程12周,对其在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及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自身及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FPG、2hPG、HbA1c均显著下降(P均〈0.01),HOMA-IR下降(P〈0.05),HOMA-β升高(P〈0.01)。FPG、2hPG、HbA1C治疗前后的差值及治疗12周后早餐前后血糖差值,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甘精组血糖达标更迅速。结论HbA1c〉9%的新诊断的T2DM患者两种短期强化方案疗效均佳,且胰岛素组降糖更显著、迅速。  相似文献   

16.
对35例T2DM患者进行为期两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前后FPG、(2hPG)、HbA1c、空腹及餐后1、2,3小时C肽分泌。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后,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空腹及餐后1、2、3小时C肽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显著改善T2DM患者C肽的释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地特胰岛素(Det)联合瑞格列奈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56例住院治疗的新诊断T2DM患者,随机分为Det联合瑞格列奈组和预混人胰岛素(诺和灵30R)组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FBG、2hBG、HbA1c、低血糖发生率、体重增加情况和依从性。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FBG、2hBG、HbA1c均较基线显著降低。Det联合瑞格列奈组和预混人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0.080、0.150,体重增加发生率分别为0.029、0.035,治疗依从率分别为0.893、0.679。结论Det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可显著降低新诊断的住院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对146例己确诊的T2DM患者的病程、空腹血糖(FBG)、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mALb分别进行检测。结果:早期DN组HbA1c水平显著高于NDN组(P〈0.01),且HbA,c与mALb呈显著正相关(r=0.563,P〈0.01)。结论:HbA1c水平与早期DN密切相关,联合检测HbA1c及mALb对于DN的早期预防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80例口服磺脲类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加口服格列美脲片组(A组)和预混胰岛素组(B组),甘精胰岛素予睡前皮下注射胰岛素、口服格列美脲,预混胰岛素早晚餐前半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餐后C肽的变化。结果A组治疗后FPG(6.4±1.5)mmol/L,2hPG(8.8±1.5)mmol/L,HbA1c(6.8±0.7)%;B组治疗后FPG(6.4±1.1)mmol/L,2hPG(8.9±1.3)mmol/L,HbA1c(6.7±0.8)%,较治疗前差异有极显著性(P〈0.叭);但A组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B组(P〈0.01);且A组治疗后C肽水平明显升高。结论甘精胰岛素联用格列美脲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案安全有效,简便易行,能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且可能改善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20.
80名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门冬胰岛素30治疗(甲)组、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乙)组,治疗3个月后。结果:两组HbA1c、FA明显下降(P〈0.05),F—CP体重明显增加(P〈0.01);但甲组体重增加更明显。HbA1c、FA、F—CP、体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胰岛素日用量明显多于乙组(P〈0.01)。两组HbA1c、F—CP变化的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体重增加的幅度明显高于乙组患者(P〈0.01)。结论: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使初诊T2DM患者HbA1c明显下降,胰岛β细胞功能明显改善,但门冬胰岛素30患者胰岛索日用量、体重增加幅度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多于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