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家1∶5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工程是我国“十一五”初启动的重点测绘工程,历经5年多实现了对1∶50000数据库的全面更新.本文重点介绍了更新工程的背景、主要内容、技术方法、组织实施及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2.
1∶50 000数据库的更新工程数据库服务系统是以1∶50 000数据库更新成果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基于B/S结构的服务系统,满足更新数据快速发布、浏览、应急服务等需求.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思想、系统总体架构、数据库设计与建库、软件功能设计与实现,为其他地理信息数据系统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国家新版1:50 000地形图制图工程是国家1:50 000数据库更新工程主要任务的有效延伸和重要补充,它基于最新的1:50 000地形数据库,采用数据库驱动制图技术,实现了地形图制图数据的快速生产与建库。本文在对现状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开展制图工程的技术方法、工艺流程、成果特点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对1∶50 000 DEM数据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利用1∶10 000地形数据更新1∶50 000 DEM的主要内容和两种方法,简要介绍了地形变化检测方法.通过对试验区规则格网DEM成果的精度检查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客观分析了本次试验的特点和不足,为以后大比例尺地形数据更新小比例尺DEM等相关工作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西部测图工程以"丰富产品种类,拓展服务领域"为设计宗旨,力求地图新产品开发,在传统4D产品的基础上,根据西部地物地貌特征补充了地形图要素内容,开发研制了影像地图、晕渲地形图新产品。本文针对原有地形图在表达西部地物地貌特征方面的不足,介绍了西部测图工程中地图新产品的内容设计与制图表达,包括地形图要素扩充内容与制图表达、影像地图产品内容设计与制图表达、晕渲地形图产品内容设计与制图表达等技术内容。地图新产品设计与表达技术已应用在西部测图中,指导生产了我国西部首批1:50000地形图、影像地图和晕渲地形图产品,丰富了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产品种类。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国家1:50000数据库集成管理的设计目标和原则,进行系统的结构设计、数据库的数据组织设计、系统功能模块设计以及系统的存储环境设计,并在项目的建设中得到了实现。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对数字地形图的需求,运用GPS-RTK,GIS、外业数字测图等测绘技术和方法,完成了此次1∶500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对董家、大正片区、陈家张马、济钢及周边、汉峪龙洞片区、旅游路、位里庄等区域实施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作业。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图根控制测量、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建立空间数据库、检查验收等,实现了济南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范围内1∶500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8.
大型测绘工程的标准化工作是保障工程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工作。本文提出大型测绘工程标准化工作的分步研制、试验验证、重视反馈等一组工作方法,并提出在建立大型测绘工程标准体系时宜较多视点思考,忌太小粒度划分原则。以国家西部测图工程标准化为例,证明上述方法和原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1∶50000数据库是构建数字中国空间地理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1∶50000地形数据库作为1∶50000数据库的重要数据内容,是数据内容复杂、建设难度最大的数据库。本文介绍了数据库在数据精度、数据质量和数据结构等方面的设计要求,同时对数据库建设的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针对1:50000DLG建库过程中数据接收和交换存在的数据量大、图幅数多、文件数多、接收困难等问题,设计并实现了数据接收系统。该系统通过空间数据和数据接收属性信息的结合,实现了接收数据情况的直观显示和方便的查询检索。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西部南疆沙漠、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地区,由于气候、环境、交通等条件和过去年代测绘技术装备水平的限制,至今尚有200多万平方千米的国土没有1:5万地形图。涉及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6省区,约占国土面积的20%,1:5万地形图图幅数约5000幅。1:5万地形图是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必不可少的基础地理信息,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信息资源。开展我国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数字测图工程十分必要和紧迫,它的空缺严重制约了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严重影响着国家可持续发展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对国家安全带来了严重的隐患。开展我国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数字测图工程,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国家安全有着极其紧迫的重要意义,是我国建立新的地理空间基础设施的重大工程。  相似文献   

12.
13.
随着数字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影像挂图编制也越来越普遍。笔者以编制韶山市正射影像挂图为例,详细介绍了影像挂图编制的技术和方法,为同行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针对西部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通过总结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兰州市在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框架体系和重点领域,以及兰州市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提出在大数据背景下兰州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模式,即以下三方面:一是以政府战略为主导的顶层设计;二是注重智慧民生服务与社会治理;三是开创综合创新型智慧新区建设。最后针对目前兰州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阶段,提出今后持续改进的3个着力点:一是建立以"大数据"为依托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战略,二是打破"信息孤岛",加快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三是建立"绿色、协调、可持续"的低碳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15.
基于Geoway CIPS集群式影像处理系统架构,通过实际项目探讨了集群快速处理海量影像数据的关键技术流程,总结了系统数据处理的优劣势,验证了基于集群系统快速处理海量数据的可靠性与高效性。  相似文献   

16.
遥感解译工作在区域地质调查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对内蒙古1∶5万六户等四幅进行矿产调查,对该地区地表覆盖严重的地区进行了地质解译、图像处理和多波段数据采集分析。由于调查区覆盖严重、可解译性差,因此研究除注重技术方法的先进性,还注重与野外调查相配合。在研究初期与验证阶段都进行了大量的野外调查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解译目标的针对性和解译成果的准确性。该次研究成功区分地层、侵入岩、构造的相互关系。经野外验证,在地质体展布与断裂解译方面较为准确,达到了较好的地质效果,大大提高了区域地质调查和编图的速度及质量,成为该区域地质工作的重要方法手段。  相似文献   

17.
克拉通盆地大面积致密砂岩气藏边界带上的气水分布往往远比盆地内部复杂, 圈闭类型多样, 气藏上倾方向封堵模式尚存在争议。本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北缘杭锦旗地区二叠系盒1段气藏为例, 对比分析不同区带典型河道砂体厚度、岩相组合、砂体叠置关系、储层物性及横向宏观非均质性等多因素差异分布特征及其对气藏分布的控制作用, 最终建立杭锦旗地区不同构造带内盒1段气藏封堵模式。研究表明, 研究区自西向东发育3种河道沉积模式, 分别是西部缓坡区浅水辫状河模式、中部陡坡区冲积扇-辫状河模式、东部深水道模式, 3种沉积模式控制了河道上倾方向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差异, 这种宏观非均质性变化是研究区致密砂岩气藏上倾方向封堵的主控因素。根据研究区上倾方向储层变化与圈闭类型关系, 划分了3种天然气封堵模式: 西部缓坡区岩性封堵模式、中部陡坡区地层-岩性封堵模式、东部岩性-构造过渡封堵模式。3种天然气封堵模式构成了鄂北盆缘盒1段大面积天然气连续成藏区的边界, 同时控制了不同类型圈闭分布与天然气富集。   相似文献   

18.
莺歌海盆地东方气田莺二段发育浅海砂质碎屑流,对其沉积特征与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岩心精细描述入手,结合测井曲线特征、地震剖面、地球化学实验,综合国内外重力流研究进展,确定了研究区浅海砂质碎屑流的岩心、测井、地震相特征,并通过分析研究区沉积背景,进一步探讨了东方气田莺二段ⅡL、ⅢU气组浅海砂质碎屑流的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砂质碎屑流的岩心相为富漂浮泥岩碎屑的块状砂岩、"泥包砾"等典型砂质碎屑流特征;测井相上表现为齿化现象十分严重的逆粒序漏斗型及无粒序钟型-漏斗型复合型特征;地震相上表现为中振幅平行席状反射和低频平行-亚平行空白反射特征;剖面上呈席状和平缓透镜状展布。研究厘定了研究区砂质碎屑流为西侧三角洲前缘由于风暴作用引起沉积物滑塌再搬运和北侧红河洪水重力流共同作用形成的浅海砂质碎屑流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9.
浙北湖州地区土墩墓分布广,数量多。建立符合浙北实际的土墩墓影像解译标志是调查、发现和研究土墩墓的技术关键。本文总结了多种土墩墓的分布规律和影像特征,并对易与土墩墓混淆的其他墓葬和地物的影像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土墩墓影像的成像机理作了分析和归纳,得出土墩墓影像地表特征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20.
地理省情监测成果是国家重要的数据资源,对其变化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是掌握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变化的基础。伴随山东省地理省情监测工作的不断深入,目前山东省已积累了大量地理省情监测数据。为实现山东省地理省情监测数据的有效管理及科学利用,并综合考虑山东省省级地理信息时空大数据中心的相关要求。该文基于共享文件系统的分布式存储,利用空间统计、任务并行等技术模型,设计了地理省情监测变化统计分析系统,通过对比监测区域内多时态、多版本、多年份数据,发现不同版本数据之间的差异,实现对地理省情数据要素级、地类级变化情况的监测。该文从系统总体设计、关键技术等方面阐述了地理省情监测变化统计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