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目的:探讨去氧肾上腺素预防性静脉输注预防腰麻下剖宫产缩宫素对产妇血流动力学的不良影响。方法:择期在腰麻下行剖宫产术60例,随机分为去氧肾上腺素组(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两组产妇在娩出胎儿后均给予缩宫素10IU静脉注射+10I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持续静脉点滴。P组产妇在娩出胎儿后静脉注射缩宫素前给予去氧肾上腺素30μg静脉注射,然后在静脉注射缩宫素同时以30~50μg/min去氧肾上腺素(200μg+0.9%氯化钠注射液20ml)微泵静脉持续输注。C组不给予任何预防性血管收缩药。静脉注射缩宫素后如出现严重低血压,P组给予治疗性去氧肾上腺素30~50μg静脉注射,C组给予50~100μg静脉注射。记录产妇SBP、HR变化、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和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去氧肾上腺素使用情况。结果:静脉注射缩宫素后P组无低血压及心动过速发生,出现高血压2例(6%),无心动过缓发生。C组低血压、心动过速、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治疗性去氧肾上腺素使用率显著高于P组(P<0.01)。结论:去氧肾上腺素预防性静脉输注能有效预防腰麻下剖宫产术产妇静脉注射缩宫素引起的低血压及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持续输注去氧肾上腺素防治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20~32岁的剖宫产术患者60例,全部患者入室后输入复方乳酸钠注射液,输液速度为15~20ml/(kg·h)。将60例患者随机等分两组,A组为对照组,行腰硬联合麻醉,腰麻成功后调整患者体位为15°~20°的左倾斜位至切皮前;B组为观察组,腰麻成功后立即按100μg/ml的速率静脉输注去氧肾上腺素2min,然后按0.3~0.5μg/(kg·min)的速率持续输入至胎儿娩出,余方法同A组。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及麻醉后2、5、8、10、15、20、25min的SBP,记录低血压的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新生儿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结果:A组麻醉后SBP5min及20min下降剧烈,组内与麻醉前比较,P〈0.01,组间比较,P〈0.01;B组麻醉后血压平稳,组内与麻醉前比较,P〉0.05;低血压的发生率及恶心、呕吐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1;两组新生儿1min和5minApgar评分均在正常范围,组间比较,P〉0.05。结论:持续输注去氧肾上腺素防治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潘东军 《吉林医学》2012,33(2):264-266
目的:观察去氧肾上腺素对针内针一次性单纯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剖宫产低血压防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25~38岁的剖宫产产妇60例,产妇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输入林格液,输液速度为15~20 ml/(kg.h),使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联合硬膜外联合穿刺针中的针内针于L4~5间隙穿刺,进入蛛网膜下腔见脑脊液回流后注入0.75%罗哌卡因(耐乐品)2.5ml加0.05%盐酸吗啡0.5 ml合剂,回吸再次确认脑脊液回流。6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翻身平卧后,若血压下降则立即静脉滴注多巴胺2 mg;B组为观察组,麻醉后立即静脉滴注去氧肾上腺素100μg。术中若血压下降则静脉滴注多巴胺维持。观察两组产妇麻醉前及麻醉后1、3、6、9、15、25 min的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新生儿1 min、5 min的Apgar评分,30 min内使用多巴胺总量。结果:A组麻醉后3 min血压明显下降,组内与麻醉前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B组,血压平稳,组内与麻醉前比较P>0.05,30 min内使用多巴胺组总量A组大于B组(P<0.01)。结论:针内针单剂量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剖宫产方式终止妊娠是安全的,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小剂量注射去氧肾上腺素预防血压下降是有效的,蛛网膜下腔0.2 mg吗啡有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针内针可有效减少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麻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3):221-224
目的:研究麻黄素、去氧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预防剖宫产手术腰麻后低血压的效果及对新生儿影响比较。方法:选择本院125例剖宫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手术用药情况分为麻黄素组40例、去氧肾上腺素组45例、去甲肾上腺素组40例。比较3组不同时段的生命体征、新生儿血气分析、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结果:3组T_0~T_3的HR比较,T_0、T_1的SBP、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黄素组T_3的HR、SBP、DBP显著高于去氧肾上腺素组,并显著低于去甲肾上腺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黄素组的PCO_2、PO_2与去氧肾上腺素组、去甲肾上腺素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黄素组的pH显著高于去氧肾上腺素组,并显著低于去甲肾上腺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黄素组的SpO_2显著低于去氧肾上腺素组,并显著高于去甲肾上腺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黄素组、去甲肾上腺素组新生儿出生时的Apgar评分显著低于去氧肾上腺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新生儿出生后5min、出生后10m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低血压、头痛、眩晕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氧肾上腺素组的高血压、胃肠道反应、多汗、心悸发生率显著低于去甲肾上腺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氧肾上腺素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安全性更高,且剖宫产手术腰麻后低血压的预防效果,与麻黄素、去甲肾上腺素比较无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等效剂量的麻黄碱与去氧肾上腺素用于腰硬联合麻醉(CSEA)对剖宫产术患者低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以及对产妇不良反应和对胎儿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麻黄碱组和去氧紧上腺组,每组20例患者,麻黄碱组患者给予间断静脉推注8 mg小剂量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组患者给予100 μg去氧肾上腺素。记录产妇的...  相似文献   

6.
周建华 《当代医学》2016,(17):133-134
目的:针对不同剂量去氧肾上腺素对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进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大剂量去氧肾上腺素麻醉,观察组实施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麻醉,针对2组患者的血压、心率、低血压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本次研究中,麻醉前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后观察组收缩压(115.12±4.56)mmHg和舒张压(62.76±6.55)mmHg和对照组收缩压(111.58±6.34)mmHg和舒张压(67.21±7.34)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实施麻醉后1 min、5 min,分娩前1 min,其心率均呈现减慢的表现,且观察组心率麻醉后1 min(88.45±10.64)次/min、5 min (83.26±11.47)次/min,分娩前1 min(75.67±8.57)次/min,显著高于对照组麻醉后1 min(84.28±10.51)次/min、5 min(74.67±12.44)次/min,分娩前1 min(71.38±7.83)次/min(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中,对产妇实施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静脉麻醉,可以快速起效,且及时的纠正低血压,降低低血压的发生,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产妇和婴儿产生的影响较小,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唐培佳 《微创医学》2013,8(2):198-201
近二十年来,剖官产手术呈增加趋势[1],由于脊麻作用起效迅速,而且无气道危险,在剖官产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1~3].但剖宫产手术对阻滞平面的要求高达T4或T5,加上孕妇解剖、生理的改变[4,5],脊麻后常常引起低血压意外,其发生率一般为25% ~ 75%[5],甚至可高达80%以上[4,6~8].严重低血压可致产妇发生恶心呕吐、烦躁不安、意识抑制甚至心搏骤停.低血压也会造成子宫胎盘血流量减少,可引起胎儿缺氧、酸中毒甚至中枢神经损害[4~7].因此,预防剖宫产手术脊麻包括硬膜外麻醉所引起的低血压一直是产妇麻醉的焦点问题.为了预防脊麻后产妇低血压,早就提出采用减少局麻药用量、产妇左侧倾斜位、输液预负荷(preload)或共同负荷(coload)等措施,但临床实践表明仍不能有效预防脊麻后低血压的发生[4~8].由于脊麻后低血压的机制主要是由于交感神经阻滞导致广泛的外周血管扩张,大量血液滞留在静脉系统,而非心排量降低所致[4~6].因此,虽然输液负荷能增加心排量,但不能有效维持产妇血压[4~9],而需要给予血管收缩药[4~10].其中,麻黄碱是产科传统的常用血管收缩药[10,11].但在随后的研究显示,使用麻黄碱可导致胎儿酸中毒[3,4],而去氧肾上腺素静脉输注对维持母体血压和胎儿酸碱稳态比麻黄碱更好[4,6~8],已被推荐作为预防剖官产手术脊麻后低血压的一线血管收缩药[12].本文主要就去氧肾上腺素在脊麻下剖宫产手术应用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甲氧明与去氧肾上腺素预泵注对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此为随机对照双盲研究.选择行剖宫产的足月单胎妊娠产妇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甲氧明组(M组,n=30)、去氧肾上腺素组(P组,n=30).术前按照标准完成用药的配制.由不知情麻醉医生完成腰—硬联合麻醉.胎儿娩出后,从脐动脉取血行血气分析.结果:甲氧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对剖宫产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后低血压的预防效果.方法:择取86例实施剖宫产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全部患者均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同时予以液体同步负荷,观察组在液体同步负荷中加用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低血压发生情况和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血糖、乳酸以及pH.结果: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少,pH值、1 min Apgar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且乳酸、血糖均明显比对照组低,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剖宫产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后应用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可有效预防和减少低血压的发生,同时对于胎儿血气影响也比较小,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旭 《吉林医学》2010,31(28):4906-4907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中不同给氧方法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麻醉方法:患者开放上肢静脉通路后,采取左侧卧位腰硬联合麻醉取L2~3间隙穿刺采用一次性SEA穿刺包,用针内针法,16号硬膜外穿刺针抵达硬膜外腔后取25G笔尖式腰穿针通过硬膜外穿刺针刺入蛛网膜下隙,见到脑脊液后注入罗比卡因12~15mg加10%葡萄糖配成重比重局部麻醉药共2ml,拔出腰穿针,再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后平卧,平卧位下用皮肤针刺法测定阻滞平面,为防止血压下降均予赫斯500ml快速输液扩容,麻醉平面固定后,若腰麻平面不足或开始失效时,于硬膜外导管追加1.6%碳酸利多卡因(首剂5ml实验量,以后每次5ml间隔5min总计3~4次,直至能够满足手术要求),全部病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30例。Ⅰ组面罩给氧流量4L/min;Ⅱ组鼻导管给氧流量4L/min;Ⅲ组不给氧(对照组)。结果:面罩吸氧后产妇PaO2明显高于吸氧前,Ⅱ组吸氧后仅略高于吸氧前,个别病例还低于麻醉前。结论:麻醉机面罩给氧可以提高腰硬联合麻醉下产妇PaO2,胎儿脐静脉PO2及新生儿Apgar评分。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术中不同给氧方法对新生儿脉搏氧饱和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剖宫产产妇吸氧、新生儿吸氧及两者均不吸氧情况下对新生儿断脐后的SpO2 进行对比。方法选择ASAⅠ~Ⅱ级产妇行剖宫产病例 6 0例 ,分别对产妇术前吸氧、新生儿吸氧、以及两者都不吸氧 ,然后测定新生儿断脐后 4、6、8min的SpO2 变化。结果 给氧能显著提高新生儿的SpO2 (P <0 .0 1) ,虽然前两种方法都能使新生儿SpO2 提高 ,但升高的时期不同。结论 产妇吸氧能显著提高新生儿的SpO2 ,且比新生儿吸氧更为方便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危重新生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子痫前期产妇行腰麻剖宫产时低血压的发生率。方法:选择择期腰麻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共100例,分为子痫前期组(SE组)和正常产妇组(H组),每组50例。腰麻穿刺成功后,蛛网膜下腔注射0.75%罗哌卡因1.5 mL 加入 10 μg 芬太尼。记录产妇麻醉前(T0)、麻醉后 3 min(T1)、6 min(T2)、9 min(T3)、12 min(T4)、15 min(T5)、胎儿娩出时 (T6)、胎儿娩出后5 min(T7)、手术结束时(T8)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记录麻黄碱和去氧肾上腺素的使用量。 结果:SE组产妇麻醉后低血压的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H组(P < 0.05),且在T1~T4时间点平均动脉压下降的百分比也低于 H组(P < 0.05);SE组麻黄碱的使用量低于H组[(3.5±1.8)mg vs.(8.5±2.6)mg,P < 0.05]。结论:子痫前期产妇在使用低剂量局麻药物复合阿片类药物进行腰麻剖宫产时低血压的发生率低于健康足月产剖宫产的产妇;加强麻醉管理,腰麻可安全用于子痫前期产妇。  相似文献   

13.
王旭 《当代医学》2021,27(28):8-10
目的 探究对剖宫产硬膜外麻醉产妇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行剖宫产的6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两组产妇均行硬膜外麻醉,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麻醉,比较两组产妇麻醉效果优良率、麻醉起效时间、阻滞时间、无痛平面时间、镇静时间以及心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90.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时间、阻滞时间、无痛平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镇静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剖宫产硬膜外麻醉产妇镇静效果显著,可降低心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麻醉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0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15μg复合0.75%罗哌卡因15 mL,对照组仅给予0.75%罗哌卡因15 mL (用生理盐水1 mL稀释)。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起效时间、感觉阻滞达最高平面时间、无痛平面时间;记录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变化,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起效时间[(8.20±1.40) min vs (10.50±1.80) min]、感觉阻滞达最高平面时间[(12.60±2.90) min vs (17.80±2.10) min]、无痛平面时间[(9.70±1.80) min vs (13.40±1.90) min]比较,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镇痛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5.
陈兰凤  高宝斌  李军 《浙江医学》2013,35(13):1272-1274
目的对比观察去氧肾上腺素和麻黄碱预防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阻滞后低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剖宫产手术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去氧肾上腺素组(A组)和麻黄碱组(B组),各80例。在蛛网膜下腔阻滞成功后分别以去氧肾上腺素40滋g/min和麻黄碱3mg/min的速度泵注6min,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麻醉前及术中血压(SBP)、心率(HR)及追加麻黄碱的总量。胎儿娩出后抽取脐动脉行血气分析,并在1、5 min行Apgar评分。结果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中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碳酸氢根离子(HCO3-)结果均在正常范围;与A组比较,B组PaO2、PaCO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H、HCO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5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术前血压的基础值、术中血压的最低值、最高值及追加麻黄碱的总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产妇均无反应性高血压和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结论使用去氧肾上腺素或麻黄碱均能有效地预防剖宫产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后低血压的发生,但在维持胎儿酸碱平衡稳定方面,去氧肾上腺素则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不同麻醉方法对剖宫产新生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新生儿Apger评分的影响.方法:对10年间不同麻醉下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Apger评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间剖宫产12 279例,其中单纯硬膜外麻醉占9.48%,单纯腰麻占60.37%,腰硬联合麻醉占28.70%,插管全麻占1.43%;不同麻醉下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0.42%,0.63...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5):126-129
目的 探讨曲马多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剖宫产产妇硬膜外麻醉寒战反应的效果与价值。方法 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0 年5 月本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硬膜外麻醉寒战反应80 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产妇分为两组,40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进行治疗,40 例作为试验组采用曲马多联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用药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产妇寒战消失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寒战消失时间为(2.6±0.3)h,短于对照组的(3.9±0.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术后寒战复发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术后8 h 复发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术后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用药满意度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寒战反应是剖宫产硬膜外麻醉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手术的实际实施,采用曲马多联合地塞米松治疗,产妇寒战反应得到明显缓解,寒战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使用安全性较高,产妇的用药满意度提高,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等比重腰麻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80例行剖宫产手术孕妇随机分为A组、B组及C组,每组各60例,分别给予0.75%、0.50%和0.30%的等比重罗哌卡因进行腰麻,比较三组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感觉运动阻滞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B组及C组麻醉优良率分别为91.7%、90.0%和56.7%,A、B组显著优于C组(P〈0.01),但A、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及B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痛觉阻滞时间显著优于C组(P〈0.05),A组及B组无显著差别(P〉0.05);三组感觉阻滞平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及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6%、15.0%和13.4%,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罗哌卡因等比重腰麻可满足剖宫产手术的要求,具有麻醉起效时间快、不良反应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速度甲氧明静脉恒速泵注对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患者,按不同速度甲氧明静脉恒速泵注[2、3、4μg/(kg·min)]随机分为3组,即M2组、M3组、M4组.2min后蛛网膜下腔给予0.5%布比卡因2 ml.在入室(T1)、穿刺前(T2)、穿刺后l min(T3)、3 min(T4)、5 min(T5)、10 min(T6)、15 min(T7)、20 min(T8)各时点记录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心指数(cardiac index,CI)和外周血管阻力(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SVR)变化;记录新生儿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患者恶心呕吐、高血压发生情况和单次追加甲氧明和阿托品的情况.结果 6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3组患者年龄、体重、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BSA)、麻醉平面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不同时间点之间MA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点各组间比较,M4组在T3、T4、T6时刻MAP高于M2组,M3组在T4时刻高于M2组(P<0.05);各组内不同时间点之间H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点各组间比较,M4组在T5、T7时刻HR显著低于M2组(P<0.05);3组间CO、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SVR比较,M4组在T3、T4、T5时刻高于M2组,在T5、T7时刻高于M3组(P<0.05);3组新生儿1 min、5 ra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围术期恶心呕吐、高血压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甲氧明追加率、阿托品使用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等速度甲氧明[3μg/(kg·min)]恒速泵注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对CO和CI影响小,同时心动过缓发生率低,是较为理想的输注速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等比重与重比重两种不同的布比卡因在腰麻下行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分级I-Ⅱ级拟行剖宫产手术病例80例,随机分为等比重组I组和重比重组H组各40例。均采用单纯腰麻技术,经L3-4行腰麻穿刺,穿刺成功后,注入0.5%布比卡因2mL,观察两组注药后5min、10min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的变化;最高麻醉平面、麻醉完全起效时间及并发症。结果两组均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蛛网膜下腔注药后两组均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升高,H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较I组变化大而且出现早。麻醉完全起效时间H组较I组早且并发症多。结论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手术过程中麻醉平稳,产妇安全舒适,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