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明确不同茬口对后茬谷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黄金苗为试验材料,对玉米、大豆、高粱、向日葵和谷子5种不同茬口的谷子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玉米、大豆、高粱和向日葵4种茬口处理的谷子生育期比谷子茬口处理晚1~3 d,其中玉米茬口处理的生育期最长;各茬口处理谷子的株高、穗长、穗粗、穗重、单株粒重等均高于谷子茬口处理;各茬口处理下的谷子草重和根重表现相同,玉米茬口最重,谷子茬口最轻;各茬口处理谷子产量高低表现为玉米>大豆>高粱>向日葵>谷子,分别较谷子茬口高49.5%、40.6%、28.3%和1.2%,其中玉米茬口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上所述,玉米茬口可以有效提高谷子产量,适宜在当地推广应用,其次是大豆茬口,谷子茬口不宜种植谷子。  相似文献   

2.
作物根茬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试验探讨作物根茬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测定结果表明:作物根茬留在土壤中能够增加水稳性团聚体的数量、玉米根茬优于其他作物,即玉米>高粱>谷子>大豆。玉米连作三年的优于连作二年的,玉米连作二年的优于豆茬玉米。玉米适当连作并且不刨除根茬,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状况,还可收到培肥与增产的效益。  相似文献   

3.
高粱抗丝黑穗病育种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粱丝黑穗病在我省发生历史较久,根据正式记载,1933年东北各地平均发病率为27.3%,1953年东北南部严重发病区发病率高达60%左右。近年来高粱丝黑穗病发病率稍有下降,但损失仍相当严重。1977年海城县平均发病率为12.2%,减产约3900万斤;1978年辽中县平均发病率为15%,减产2700万斤;台安县有15万亩高粱发生丝黑穗病,轻的发病率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促进水温土等资源匮乏的冀西北寒旱区作物生产对水分、养分的合理与均衡利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方法】采用交叉式种植方法,在草甸栗钙土和砂质栗土农田,分别设计了包括5个主栽作物的全部组合的轮作与连作田区试验,年际间进行重复,研究区域主栽作物轮作倒茬的产量效果。【结果】在草甸栗钙土农田,与连作相比,不同前茬马铃薯、甜菜、莜麦的产量分别提高了58%—94%、28%—53%和16%—70%;蚕豆与连作相比,除甜菜茬减产外,其他茬口较连作增产4%—43%;马铃薯、蚕豆茬玉米较连作分别增产12%、5%,甜菜、莜麦茬玉米产量仅为连作的81%、93%。在砂质栗钙土农田,不同前茬马铃薯、甜菜的产量分别较连作提高了5%—36%、13%—36%;甜菜茬谷子表现减产,其他茬口的谷子较连作提高了5%—30%;谷子茬莜麦减产,其他茬口莜麦较连作提高了9%—15%;马铃薯、莜麦茬亚麻较连作增产5%、8%,谷子、甜菜茬亚麻产量为连作的94%、99%。【结论】草甸栗钙土田马铃薯→莜麦、马铃薯→甜菜呈现互利轮作,玉米茬马铃薯、莜麦茬甜菜、蚕豆茬甜菜、玉米茬甜菜和蚕豆茬马铃薯表现偏利轮作;砂质栗钙土田莜麦茬马铃薯、马铃薯茬甜菜2种方式表现偏利轮作,可资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一、青龙杂粮的种类主要有高粱、谷子、红小豆、绿豆、豇豆、黍子等。二、种植技术1、播前准备(1)轮作倒茬高粱对前茬作物要求不太严格,但要增施农家肥,培肥地力。谷子必须进行轮作倒茬,前茬以豆类、玉米、高粱为好。红小豆、绿豆、豇豆不宜连作,以间隔3年—4年为宜。黍子最好的前茬地豆科作物,其次是小麦和薯类。(2)选地种植高粱以土层深厚、土壤肥力高、能排能  相似文献   

6.
一、选地倒茬 谷子忌连作。群众中有。重茬谷,守着哭。的说法。谷子不易重茬。连作容易发病。3年以上轮作为宜,前茬最好是豆类和油类,其次是玉米、棉花、高粱、马铃薯等,但小麦茬种谷子必须注意镇压才有利于保苗。轮作倒茬可以充分利用土壤养分,利于恢复和提高地力,减轻谷子病虫危害,抑制杂草丛生。土层深厚、肥力中等的平地或岗坡地种植。  相似文献   

7.
依安县总耕地面积401万亩,2013年玉米种植面积27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7.8%。玉米已成为依安县的主导产业。 一、选茬整地 1、选茬。最好选用未使用影响玉米生长的高残留除草剂大豆茬、马铃薯茬。其次是肥沃的玉米茬。最好不选用连作三年以上的玉米茬。另外,选择高粱茬、甜菜茬、向日葵茬等茬口种植玉米,由于消耗地力较大,需增加施肥量。  相似文献   

8.
一、选地倒茬 谷子忌连作,群众中有"重茬谷,守着哭"的说法.谷子不易重茬,连作容易发病.3年以上轮作为宜,前茬最好是豆类和油类,其次是玉米、棉花、高粱、马铃薯等,但小麦茬种谷子必须注意镇压才有利于保苗.轮作倒茬可以充分利用土壤养分,利于恢复和提高地力,减轻谷子病虫危害,抑制杂草丛生.土层深厚、肥力中等的平地或岗坡地种植.  相似文献   

9.
玉米主要病害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玉米丝黑穗病、玉米瘤黑粉病、玉米茎腐病、玉米大斑病2006年和2007年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玉米品种中玉米丝黑穗病、玉米瘤黑粉病和玉米大斑病这两年都属轻度发生,玉米丝黑穗病和玉米大斑病的发病率年度间存在差异,玉米瘤黑粉病两年的发生无差异;玉米茎腐病年度间差异较大,2007年发生较重。  相似文献   

10.
一、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现状 据初步调查,2008年海城市玉米丝黑穗病发生面积约0.8万公顷,严重发病面积约0.4万公顷,平均发病率15%,因病减产粮食450余万千克,(如望台镇严重发病面积110公顷,平均发病率15.7%;耿庄镇种植的6个玉米品种普遍发生玉米丝黑穗病,发病面积近700公顷,发病率1.4%~83%;南台镇发病面积近550公顷,平均发病率为10%左右,其中二道村近50公顷沈单16玉米生产田中,玉米丝黑穗病平均发病率达58%).  相似文献   

11.
<正>一、选地、整地选择地势高、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不易涝的土地块,盐碱地不适宜种植。注意严禁选用在前茬施用过绿黄隆、豆黄隆、普施特等长残效药剂地块。以小麦、玉米、谷子、杂粮茬为好,其次是大豆、高粱、麻类、地瓜茬,忌用甜菜、向日葵、茄子、辣椒、番茄、白菜、甘蓝等  相似文献   

12.
玉米丝黑穗病,又称玉米乌米,属于典型土壤传播系统侵染性病害。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表现症状。一旦发病减产严重,甚至颗粒无收。玉米丝黑穗病是北安地区重要的玉米病害。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连作玉米的增多,玉米丝黑穗病害不断蔓延、加重。平均发病率12.5%~23.5%,严重地块35%~50%,严重影响玉米生产。给部分农户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困难。为此,对该病害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1选地及茬口 1.1选地西瓜栽培应选向南朝阳的岗地或平地. 1.2选茬西瓜最忌重茬和迎茬.谷子、糜子、玉米、小麦茬口最好;高粱、马铃薯、茄果类、葱蒜类茬较差;甜菜、向日葵、瓜类茬口最好不选择.  相似文献   

14.
谷子粒黑穗病也叫粒粉病、黑穗病,是谷子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北部主要谷子产区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在我区种植谷子区也有零星发生,最高发病率为10%~20%。一、发病症状发病于穗部籽实,出现于抽穗后,病株较矮,穗形细长,抽出稍迟,全穗或部分受害。因病穗较轻,故在田间多直立而不下垂,或略下垂。病穗乌黑色,不象健穗呈黄熟色(黄谷)、红熟色(红谷),黑谷较少发生粒黑穗病。病粒较健粒稍大,暗灰色,圆形至卵形,  相似文献   

15.
<正>1整地与土壤要求选地轮作谷子最忌连作,对前茬作物要求不严,但以豆类、油菜、玉米、小麦等前茬作物为好。种谷子要选择土质疏松,地势平坦,土层较厚,排水良好,土壤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16.
玉米螟发生量预测预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ee)是黑龙江省粮食作物玉米、谷子、高粱上的主要害虫。在该省此虫一年发生1—2代,年际间发生量常有很大变化。大发生年玉米百株幼虫数高达2,000多头,一般600—700头;谷子被害株率50%以上。较轻发生年  相似文献   

17.
<正>选地轮作谷子最忌连作,对前茬作物要求不严,但以豆类、油菜、玉米、小麦等前茬作物为好。谷子种子细小,幼苗顶土能力差,播种前土地要深翻细整。  相似文献   

18.
1选地与整地选择地 势平坦、土质肥沃、沙质土壤、5年内未种过甜菜的地块进行种植。甜菜地的前作宜选择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等茬口,避免种植重迎茬以及白菜、向日葵、瓜茬种植。  相似文献   

19.
正高粱的病虫害虽有很多种,但丝黑穗病是影响我国高粱高产的主要病害,以东北和华北地区危害最为严重。1977年海城县平均发病率12.2%,减产约1.95万吨;1994年阜新市高粱丝黑穗病林爆发,为历史罕见:发病面积5.8万公顷,发病率达15~20%,高达80%以上,减产损失严重达5.4万吨。1为什么有的高粱长乌米(丝黑穗病)高粱长乌米是因为土壤中有丝黑穗病菌,萌发产生双核侵染丝,后期侵入幼苗并蔓延,在花序内发病。高粱感染丝黑穗  相似文献   

20.
<正>杂交向日葵生育期较短,管理方法又不同于常规品种,因此在生产上应掌握好以下栽培技术。一、轮作选地最好选择具有抗旱耐碱的土地,一般耕地及荒地均可种植,但盐碱过重的地块不宜种植。向日葵杂交种应种植于较好耕地上,产量、品质尤其明显,产出比大,收入颇丰,有条件的农户尽可能地利用好地种植为宜。实行五年以上合理轮作,前茬以小麦、玉米、谷子、高粱、马铃薯为好,切忌选择前茬用过长、残效除草剂的地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