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考试是检验人才培养方式和效果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但考试作弊现象却在90后高职学生群体中层出不穷。本文根据90后高职学生及其作弊的特点,对其作弊行为进行了经济博弈分析,并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各类考试中作弊行为时有发生。这种行为虽然只发生在少数学生身上,如果任其蔓延,势必会腐蚀学生思想,影响教学工作,败坏学风和校风,这与培养“四有”人才的办学宗旨是背道而驰的。本文试分析作弊原因,寻求若干治理作弊行为的办法,以供教学管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某高校大学生如何看待考试作弊现象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九成学生认为考试作弊是错误的,不同性别、年级、层次之间的学生看待考试作弊的态度和实际行为均有差异;作弊形式多样,但仍以“传统”形式为主;学生对考试作弊的归因比较理性,对考试作弊的危害性认识基本到位,对学校构建预防考试作弊体系存在合理期待。教育管理者应当更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端正对大学生及对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的心态,构建主动预防和被动预防双体系中的各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作为考试行为中的一种特殊行为现象,它是由一定的心理动机支配的。结合心理学相关原理,从气质、性格、道德感、兴趣和价值观等方面来分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原因,对抵制、消除大学生作弊行为具有积极的能动效应。  相似文献   

5.
从经济学角度看考试作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建立考试作弊诱因模型的基础上 ,从经济学角度对考试作弊诱因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严格考试制度 ,加强监考力度以及促进学生自律以治理考试作弊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关于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各种心态,描述了作弊的各种手段和方法。提出了防止考试作弊的措施,试图从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加强对作弊行为的防范。  相似文献   

7.
通过运用进化博弈理论分析高等职业学校学生考试作弊风气的形成机理,发现当前高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高科技作弊手段、监考技术水平低、作弊惩罚力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应当采取加强学生平时的学习,加大监考力度,提高监考人员的监考水平,增加对作弊的处罚力度等多种措施,抑制高等职业学校不良的作弊风气,提升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整体道德素质,以确保高等职业学校学风、校风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高职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调查,分析其作弊的原因、心理、对作弊者的处理意见、影响考试作弊的因素等问题,提出杜绝作弊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考试作弊被考务人员发现并形成事实是大学校园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极易引发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危机.在总结考试作弊被发现后大学生心理危机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心理危机干预原理,提出了考试作弊后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作弊的博弈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工专学校学生作弊心理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考风建设关系到校风和学风的建设,大学生考试作弊是干扰我国高校当前教学质量提高的突出问题之一。在教育部和各大高校的三令五申下,大学生的作弊违纪现象仍不容忽视。文章分析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成因并就高校考风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考试是学校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方式,但近年来高校学生考试舞弊现象屡禁不止。文章从学生舞弊的需求、条件和主观意识三方面分析了学生舞弊的成因,进而从教学、评估、外部环境三个角度提出了防范舞弊发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探析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加之教育和管理的问题,致使考试作弊问题屡禁不止,大学生的诚信问题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从高职学生的生源特点和心理特点对大学生的考试作弊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治理和杜绝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高校考试作弊现象日益严重,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探讨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遏制或减少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近年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防骗意识的提高,传统的诈骗方式已不能满足犯罪分子非法大量攫取财物的需求,于是不法分子开始利用手机、网络等新型工具进行虚假信息诈骗。这些新型诈骗方式有着它们自身的特点,同时这些特点也带来了预防、打击诈骗困难的问题。文章对虚假信息诈骗难点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