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辛挥发油对过敏性鼻炎(AR)豚鼠行为学指标、鼻黏膜病理形态和血液组胺含量的影响。方法:将FMMU豚鼠4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R模型组、辛芩颗粒组、细辛挥发油组,每组10只。采用鸡卵清蛋白全身致敏与局部攻击方法制作AR豚鼠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辛芩颗粒组给予辛芩颗粒4.65g·kg-1,细辛挥发油组给予细辛挥发油按生药量计0.45 g·kg-1,观察豚鼠行为学指标和鼻黏膜病理形态的变化,测定血液组胺含量。结果:细辛挥发油组鼻痒、喷嚏、清涕等行为学指标及鼻黏膜炎症程度均有明显改善,血液组胺含量明显降低。结论:细辛挥发油能有效缓解过敏性鼻炎的局部症状,降低血液组胺含量,改善鼻黏膜炎症的局部浸润,达到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辛夷挥发油对过敏性鼻炎豚鼠的作用及机理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辛夷挥发油(VOMbP)对过敏性鼻炎豚鼠的作用。方法:采用TDI对豚鼠进行造模,观察症状体征以及光镜下鼻粘膜组织形态学变化。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鼻粘膜CD54、CD106表达的变化,ELISA法检测血中IL-4水平。结果:VOMbP治疗组鼻痒、喷嚏、清涕,鼻粘膜厚度以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明显改善;CD54的表达明显减少,血中IL-4水平降低。结论:VOMbP能缓解局部症状,改善局部粘膜的充血、水肿,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在炎症局部的浸润。其作用机理之一是阻止了CD54在炎症部位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高表达,从而发挥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辛夷挥发油对实验性过敏性鼻炎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辛荑挥发油(VOMbP)对过敏性鼻炎豚鼠、大鼠的作用。方法:采用TDI对豚鼠、大鼠分剐进行造模,观察症状体征、光镜下鼻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以度肥大细胞(大鼠)、嗜酸性粒细胞(豚鼠)计数。结果:VOMbP治疗组鼻瘁、喷嚏、清涕、鼻黏膜厚度以及豚鼠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大鼠肥大细胞浸润明显改善。结论:VOMbP能缓解局部疰状,改善局部黏膜的充血、水肿,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炎症局部的浸润。  相似文献   

4.
过敏性鼻炎是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特征的一种常见、多发性鼻病,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运用玉屏风散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获满意疗效,且颇有心得。现浅议如下。  相似文献   

5.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100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笔者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 ,采用温阳解表的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 10 0例 ,取得较好疗效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0 0例中 ,男 4 1例 ,女 5 9例 ;年龄 :<2 5岁 5例 ,2 5~ 30岁 35例 ,31~ 35岁 2 4例 ,>35岁 36例 ;病程<10年 16例 ,10~ 2 0年 6 7例 ,>2 0年 17例。本组病例均经鼻科确诊。2 治疗方法麻黄附子细辛汤组成 :麻黄 6g ,细辛 6g ,附子 6g ,蝉蜕 6g ,荆芥 9g ,乌梅 9g。若兼气短、音低、自汗、面色白等证属肺虚者则加防风、白术、黄芪、苍耳子等。临床时应注意苍耳子有小毒 ,最好不要久用。若兼脾虚纳呆、腹胀、便溏…  相似文献   

6.
王军 《吉林中医药》2012,32(5):463+480-463,480
鼻为肺之外窍,肺合于皮毛.皮毛受寒,太阳不开,则鼻窍堵塞.故当以桂枝汤救卫表之不足,宣发肺卫之阳而通鼻窍,而后以麻黄附子细辛汤解鼻络之寒凝,资太阳之发散.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配合灸法对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前后对照研究。选取我院针灸科门诊2009—2012年过敏性鼻炎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70例;年龄20~60岁;病程4~35年。均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配合灸法治疗。主要观察指标:喷嚏、流涕、鼻塞、鼻痒、眼痒及体征。观察时限:3个月。统计学方法:治疗前与治疗后上述观察指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t检验进行统计推断。结果: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治疗前后积分差值P0.05。结论:麻黄汤加减配合灸法能改善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及体征,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8.
运用加味麻黄细辛附子汤等三联法治疗过敏性鼻炎40例,痊愈14例,显效19例,有效3例,无效4例,治愈率为35%,愈显率82.5%。对照组40例,痊愈6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13例,治愈率15%,愈显率45%。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9.
麻黄附子细辛汤和小青龙汤对过敏性鼻炎豚鼠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比较麻黄附子细辛汤和小青龙汤对过敏性鼻炎(EAR)作用的差异。方法:采用卵清蛋白建立过敏性鼻炎豚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辛芩颗粒对照组(4.65 g.kg-1)、小青龙汤组(7.44 g.kg-1)、麻黄附子细辛汤(2.33 g.kg-1),另设正常对照组。3个药物治疗组每天ig给药1次,给药共14 d,以治疗前后的行为学体征积分、血液组胺和鼻黏膜切片病理变化为观测指标。结果:麻黄附子细辛汤组、小青龙汤组和辛芩颗粒组的治疗后体征积分和血液组胺含量均有降低,与正常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麻黄附子细辛汤组的血液组胺含量(3.64±0.83)mg.L-1与小青龙汤组(4.58±0.51)mg.L-1和辛芩颗粒组(4.36±0.13)mg.L-1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对鼻黏膜炎症变化的修复略优于小青龙汤和辛芩颗粒。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能改善过敏性鼻炎豚鼠症状,对血液组胺的降低和鼻黏膜的修复优于小青龙汤。  相似文献   

10.
细辛油的血管平滑肌作用及致突变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军  纪绿屏 《中成药》1992,14(12):32-33
细辛油能松弛兔离体主动脉,使去甲肾上腺素所致主动脉收缩的量效曲线右移并效能降低;使离体兔耳灌流量减少;能延长小鼠常压耐缺氧时间;用其1/2LD_(50)之剂量腹腔注射给药3天,可致小鼠骨髓微核形成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甘遂和甘草反药配伍后药效/毒性成分的分子作用机制,分析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相互关系。方法:针对甘遂甘草的主要药效/毒性成分——甘遂萜酯A,甘遂萜酯B,甘遂萜酯C,甘草酸,甘草苷,异甘草苷和刺芒柄花素,依据Pharm Mapper数据库构建多成分-蛋白网络,获取的靶点信息利用博奥数据库MAS 3.0系统得到相应通路,通过Cytoscape软件建立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模型。结果:网络分析表明,甘遂、甘草配伍药效/毒性成分涉及神经-免疫-内分泌-泌尿等相关的61条通路。在调节水和电解质排泄方面药效相反,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类固醇生物合成等通路有关;在抗肿瘤、抗炎、调节免疫方面发挥协同作用,涉及33条通路;两者配伍存在基于肝药酶代谢的毒性增强现象。结论:甘遂与甘草配伍存在药效降低或药效协同和毒性改变等多种情况,体现了中药配伍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作用模式,该研究为深入探讨甘遂甘草配伍的分子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产地甘松挥发油的成分,为不同产地甘松的鉴别及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甘松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共鉴定出52个化学成分,其中共有成分6个,分别是:1,1,3a,7-四甲基-1,2,3,5,6,7,8,8a-八氢甘菊环烃;马兜铃烯;1,1,7,7a-四甲基-1a,2,3,5,6,7,7a,7b-八氢甘菊环烃;β-紫罗酮;α-古芸烯;喇叭茶醇。共有成分占总挥发油含量的23.18%-45.98%。结论:9个不同产地甘松挥发油中含量较大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其余化学成分在含量和种类上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细辛中无机元素特征.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了15份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细辛药材中53种无机元素的含量,采用聚类分析对其无机元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细辛药材具有较高含量的铁(Fe)、铬(Cr)、锂(Li)等元素;聚类分析显示华细辛和辽细辛(北细辛及汉城细辛)可以较好的分为2类;比较了53种无机元素在细辛根和根茎间含量的差异;首次报道了细辛中铷(Rb)、铀(U)、汞(Hg)、铯(Cs)、碘(I)、锗(Ge)6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对细辛中无机元素的初级形态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细辛中各元素的提取率相差较大,平均值为(22.25 ±24.96)%.结论:细辛药材的无机元素分析能为其品种鉴别、栽培及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网络分析细辛毒理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采用网络毒理学的方法,通过建立化合物、蛋白、基因和毒物反应的网络关系,分析细辛中有毒物质的毒理作用机制,预测未知毒性。方法:通过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查询到的细辛候选化合物,以及在比较毒物基因组学数据库(CTD)中查询到的毒物信息的比对,筛选出细辛中13种有毒成分,并用Pharm Mapper Server中查询到13种成分相应的靶点蛋白等详细信息。使用Cytospace软件对这13种化学成分以及对应靶点蛋白,构建了网络结构图,发现了其中联系度最高的几种靶点蛋白。使用Cytospace软件中的Clue GO+Clue Pedia插件,进行gene ontology(GO)基因本体分析以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出了细辛中有毒物质可能通过哪些通路对人体有害。结果:细辛中毒性成分可能通过p53,白细胞介素(IL)-17,核转录因子(NF)-kappa B,肿瘤坏死因子(TNF)-α信号通路,细胞凋亡通路诱导肿瘤以及癌的形成;通过对神经元的调节,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还可能通过IL-17,TNF-α和细胞凋亡调节引起其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结论:探讨细辛的毒理机制,并预测了细辛可能存在的毒性,并为预测中药成分的毒性以及探究毒性机制提供了一个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细辛是一味传统的解表药,其根和根茎中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包括木脂素类、黄酮类、甾体类、多糖类和挥发油(萜类、芳香族类、脂肪族类)等.因其具有发表散寒之功,传统上常用于痰饮咳喘、风寒感冒、风湿痹痛等病证的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细辛除具有基于传统功效的镇痛、抗炎、止咳、平喘等药理活性外,还具有抗病毒、抗菌、镇静、抗氧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产地甘松挥发油的成分,为不同产地甘松的鉴别及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甘松挥发油,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共鉴定出52个化学成分,其中共有成分6个,分别是:1,1,3a,7一四甲基一1,2,3,5,6,7,8,8a一八氢甘菊环烃;马兜铃烯;1,1,7,7a一四甲基一1a,2,3,5,6,7,7a,7b一八氢甘菊环烃;B一紫罗酮;仅一古芸烯;喇叭茶醇。共有成分占总挥发油含量的23.18%一45.98%。结论:9个不同产地甘松挥发油中含量较大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其余化学成分在含量和种类上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细辛水煎液及挥发油抗抑郁作用。方法:将初筛过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组、细辛挥发油组,细辛水煎液高、中、低剂量组(2、1、0.5 g/mL)6组,每组小鼠10只,灌胃给药连续7 d,1次/d,第7天灌胃结束后1 h,进行行为学实验:小鼠悬尾实验(TST)、强迫游泳实验(FST)和开场实验(OFT),观察细辛水煎液及挥发油对小鼠抑郁行为的干预作用。结束后处死小鼠,用Elisa法测定小鼠脑内五羟色胺(5-HT)、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结果:1)细辛水煎液高剂量及细辛挥发油可使小鼠在悬尾实验TST中不动时间显著性缩短(高剂量P0.01,挥发油P0.01);细辛水煎液中剂量及细辛挥发油可使小鼠在强迫游泳实验FST的不动时间均显著性缩短(P0.05)。2)细辛挥发油剂量组和水煎液高、中、低剂量组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均能显著增加小鼠脑内GABA的含量(P0.01);细辛水煎液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能显著增高小鼠脑内Glu的含量(P0.05);细辛水煎液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能显著增加小鼠脑内5-HT的含量(中剂量P0.01,低剂量P0.05)。结论:首次证实细辛水煎液及挥发油具有抗抑郁作用。细辛挥发油和水煎液在小鼠悬尾模型和强迫游泳模型上均表现出抗抑郁作用,细辛水煎剂和挥发油与盐酸氟西汀作用机制有相似之处。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脑内类神经递质5-HT、Glu、GABA含量有关,尤其是与提高单胺类神经递质5-HT浓度关系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18.
清肺排毒汤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推荐临床使用的中药复方,临床疗效显著,由于受到"细辛不过钱"传统认识的影响,部分学者对清肺排毒汤中使用细辛6 g提出质疑。该文基于文献回顾,系统整理了古代经典方剂和现代临床中细辛的应用情况和使用剂量,梳理和分析了古今医家对细辛毒性的认识,探讨清肺排毒汤应用细辛的合理性。结果发现:①历代本草文献对细辛的毒性记载并不相同,"细辛不过钱""细辛有毒"认识的形成曲折而又复杂,具有一定的片面性;②现代临床应用细辛的剂量并未拘泥于"细辛不过钱"传统认识,多数临床医师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合理增加了使用剂量后获得疗效,未发现不良反应;③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处方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酌情增减药物的使用剂量。因此,以临床"急用、实用、效用"为导向,细辛在清肺排毒汤中的使用安全、有效、合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炒制对细辛中黄樟醚、甲基丁香酚和细辛脂素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HPLC,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5 nm,柱温35℃。结果: 甲基丁香酚、黄樟醚和细辛脂素为进样量分别在0.103 7~2.074 μg(r=0.999 9),0.110 1~2.02 μg(r=0.999 9),0.054 3~1.086 μg(r=0.999 9)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74%(RSD 2.10%),96.93%(RSD 1.58%),101.92%(RSD 3.55%)。结论: 细辛炒制可显著降低毒性成分黄樟醚的含量,较好地保留有效成分甲基丁香酚和细辛脂素,起到减毒存效的作用。因此,细辛炒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黄鲛  易进海  刘玉红  黄志芳  陈燕  刘云华 《中成药》2012,34(10):1971-1974
目的 研究细辛煎煮过程中甲基丁香酚、黄樟醚和细辛脂素的变化.方法 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 (4.6 mm×150 mm,5μm)柱,甲醇-水系统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85 nm,柱温35℃,测定细辛不同时间水煎液中甲基丁香酚、黄樟醚和细辛脂素.结果 细辛水煎液中毒性成分甲基丁香酚、黄樟醚的含有量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不断下降,而有效成分细辛脂素的含有量不断增加.结论 细辛入汤剂时久煎可有效减少毒性成分,亦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