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井咀金矿位于大冶市区南约2km,处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区域上由于燕山期岩浆侵入到三叠世大冶组石灰岩中热液交代成矿。该矿床与造山型金矿具有相似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具有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特征,金矿控矿受地层、断裂构和隐伏岩浆活动影响。据其矿物组合及矿石组构特征,将矿床成矿作用的过程划分为三个成矿期,分别为矽卡岩期、硫化物-碳酸盐期和表生期。由于矿区具有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特征和完整的成矿过程,将对该地区的其他矽卡岩型矿床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新疆托克逊县某钨矿床位于塔里木板块与准噶尔板块缝合带南侧,处于萨阿尔明—库米什晚古生代沟弧带内。在研究区域成矿条件和该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该矿床成因。结果表明,该矿床主要为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钨矿床,是岩浆期后热液在接触带进行交代充填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察哈日哈达铷稀有金属矿是内蒙古北山地区新发现的一处矿点,产于园包山海西-印支期复式岩基北端晚三叠纪正长花岗岩体内。本文在系统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床成因、成矿潜力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铷等稀有金属矿分布在印支期碱性系列正长花岗岩中,成矿作用与岩浆后期高分异岩浆活动热液蚀变有关,矿区交代蚀变强烈,分带明显,可依次分为微斜长石化带-钠长石化带-云英岩化带,钠长石化带及其与云英岩化过渡带是铷等稀有元素的主要富集成矿带。对比分析认为:察哈日哈达铷矿同多宝山铷矿、刘家河铷矿,以及七一山铷-钨-锡矿在大地构造条件、岩浆岩条件和赋矿岩石及矿石建造等方面表现非常相似,同属于岩浆热液交代的碱性-偏碱性花岗岩型矿床,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巨大的稀有金属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4.
大悟县夏店地区饰面用花岗岩矿床主要分布于燕山期侵入岩夏店岩体中,岩石类型主要以细中粒二长花岗岩和中粗粒二长花岗岩为主,花岗岩矿是岩浆型花岗岩经历后期改造作用形成的,具有多期成矿特点,成矿作用主要包括岩浆侵入活动、构造运动、侵蚀及风化作用等。花岗岩体的出露、节理裂隙较少的岩块、弱风化带是该地区饰面用花岗岩矿重要的找矿标志。为促进大悟县矿业开发,制定饰面用花岗岩矿专项矿产资源规划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位于那拉提—巴伦台铜镍、金、钨、铁、铂族、铅、锌、银、白云母、玉石成矿带,位于伊犁微板块与那拉提—红柳河缝合带接合部位,那拉提北缘断裂以南。成矿地质体为二长花岗岩、闪长岩,成矿构造为花岗岩体内断裂构造及上部地层中的断层—裂隙系统,成矿结构面为那拉提大断裂附近的次级构造,成矿作用与岩浆期后热液作用有关。通过对矿体原生晕特征研究,确立矿体原生晕分带序列。矿体原生晕聚类分析显示主要有两期热液成矿作用。由此分析了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特征,有利于预测深部盲矿体。  相似文献   

6.
经对该矿床地质特征详细研究分析,发现该矿床深部发育中侏罗世黑云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以岩体为中心形成以矽卡岩化为主,硅化、绿帘石化、碳酸岩、孔雀石化为辅的矿化蚀变特征。磁铁矿体、锌铁矿(闪锌矿-磁铁矿)体发育在矽卡岩中。矿床成因类型属锌铁伴生热液交代矽卡岩型矿床,成矿类型为层控内生型锌铁矿床。由此建立成矿模型,进一步研究该成矿带矿床成矿特征,指导周边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7.
色勒特果勒铜矿床是近年新发现的矽卡岩型铜矿床,产于上石炭统东吐津河组一段灰岩与晚石炭世花岗岩的外接触带矽卡岩带内,矿床规模达到小型,为与岩浆期后热液有关的接触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8.
庐江县银塘凹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中段边缘,滁州—庐江构造岩浆带南段。近年在该地区首次发现了成岩年龄在100 Ma左右的隐伏黑云母花岗岩体,在其接触带发现了钨钼多金属矿(化)体。详细分析了银塘凹矽卡岩型钨钼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并进行了成矿预测。研究表明:(1)矿体主要分布于黄金凹—小金凹背斜核部,隐伏花岗岩与奥陶系碳酸盐岩的接触带内,受层间裂隙、接触带控制;(2)矿床成矿作用受燕山晚期岩浆活动控制,是我国东部中生代岩浆—构造—成矿系统演化的组成部分,矿床成因类型为与黑云母花岗岩体以及奥陶纪碳酸盐岩有关的接触交代型(矽卡岩型)钨钼多金属矿床;(3)采用矿产资源综合信息评价系统(Mineral resources assessment system,MRAS)进行了成矿预测,并圈定了2处矽卡岩型钨钼多金属矿找矿远景区,即银塘凹矽卡岩型钨钼多金属矿远景区、发火山矽卡岩型钨钼多金属矿远景区,前者矿体在深部及外围仍有一定的延伸,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9.
玉龙铜(钼)矿区是受岩浆热液作用和气液交代作用形成的典型斑岩—矽卡岩复合型矿床。在收集和阅读前人研究成果和技术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通过对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成矿背景、矿化类型、围岩蚀变以及控矿条件和成矿作用等因素进行探讨,得出了该矿床的大体成矿过程,解释了玉龙铜(钼)矿区Ⅰ、Ⅱ、Ⅴ号矿体不同的成因背景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早期以斑岩—热液体系为核心,晚期以中低温热液—地下水对流循环为主的复合型成矿模式,为西藏三江地区同类矿床的寻找和勘查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拉巴铜钼矿床位于义敦岛弧南段中甸地区,其成矿作用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本文以拉巴矿区联办矿段为研究对象,从矿体特征、矿石组构和围岩蚀变特征三个方面对该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认为矿体的空间展布主要受矿区地层、地质构造和岩浆岩的控制作用,初步提出矿床的成因为斑岩—矽卡岩型矿床,同时指出了该矿床的一系列找矿标志。结合区内燕山期大规模的Cu、Mo成矿作用和前人的物、化探研究资料,提出该矿床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对今后进一步的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蟠龙峰铁矿床位于祁曼塔格古生代复合沟弧带中,铁矿体主要产于印支期二长花岗岩和白沙河组大理岩的接触带处,为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磁铁矿床特征。通过对该矿床区域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矿体矿石特征、矿化阶段和成矿期的系统阐述,揭示了该矿床的成因,建立了该矽卡岩型铁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2.
云南"三江"地区是多金属矿产的重要成矿富集区,在收集分析该地区典型铜矿床年代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内铜矿床的时空分布特征,认为区内铜矿主要成矿期有喜马拉雅期和印支期两个阶段,分别为晚三叠世和晚白垩世—古新世,成矿时代分别为230~200 Ma、35~77Ma,矿床分布受构造和岩浆活动影响,不同矿床类型聚集区各不相同,北部矿床类型多为斑岩型、矽卡岩型,南部矿床类型多为热液沉积改造型。  相似文献   

13.
在系统研究广东省连平县鸡啼石钨钼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该钨钼矿的成矿条件,认为矿(化)体的形成及分布受区域岩浆活动及构造等多种因素控制,成矿作用是在花岗岩演化侵入过程中原硅铝层中分散的钼、钨、铋等物质富集在高温热液中,形成富含成矿物质的高温热液流体,沿构造裂隙及地层层理、层间裂隙渗入到花岗岩内外接触带附近的花岗岩及钙质沉积层中,伴随云英岩化、钠长石化、白云母化及矽卡岩化等热液蚀变或交代作用,在适宜的地段(构造裂隙、地层层理及层间裂隙等)发生沉淀而形成矽卡岩型或石英脉型钨钼矿。  相似文献   

14.
付家山矿区外围钨钼铜矿床是近期发现的以钨为主、钼铜共生的中型矿床.总结矿床地质特征,分析控矿因素并浅析矿床成因.该矿床的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闪长斑岩体与下二叠统碳酸盐岩接触带,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严格受接触带控制,成矿作用方式以接触交代作用为主,矿石矿物主要形成于中—高温热液阶段,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期后高—中温热液接触...  相似文献   

15.
何宗宝  马正林  余璨 《现代矿业》2016,(4):114-118,126
路农铜矿床是位于羊拉矿区中部的典型铜矿床之一。通过分析该矿床地质特征及不同矿(化)体特征,并利用镜下鉴定及电子探针等方法,系统研究了矿床内矿石矿物特征及矿床成因,结果表明:1矿床内矿石类型多样,主要为矽卡岩型矿石,矿石主要金属硫化物为黄铜矿、磁黄铁矿、黄铁矿及磁铁矿,矿石构造主要为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和脉状-网脉状构造,矿石结构主要为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交代充填结构及包含结构;2矿床成矿阶段可划分为矽卡岩期、石英-硫化物期及表生期,显示出斑岩-矽卡岩型矿床的典型特征,后期构造热液叠加成矿作用显著。上述分析成果对于区内铜矿床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虽然我国铅锌矿床在各地质时代均有分布、类型较齐全、成矿作用复杂多样,但成矿地质时代及成矿期相对集中,研究矿石矿物特征对分析矿床成因、成矿作用以及找矿工作都有一定的帮助。通过对荒田铅锌矿矿石矿物特征的系统研究表明,硫化矿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闪锌矿及方铅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方解石及白云石;氧化矿石中金属矿物以菱锌矿、白铅矿及异极矿为主,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根据矿床地质特征、矿物共生组合以及矿物穿插交代关系等,确定了主要矿物的生成顺序,并将矿床划分为火山沉积期、热液硫化物期和表生期,其中热液硫化物期为主要成矿期,此外闪锌矿-方铅矿阶段的成矿温度为226~290℃之间,属中温热液成矿。因此,荒田铅锌矿床属火山沉积-岩浆期后热液叠加改造成因。  相似文献   

17.
南岭成矿带粤北地区出露了大面积的燕山晚期中—酸性花岗岩,岩体周围分布有一系列矽卡岩型铁、铅锌等多金属矿。结合连阳岩体北东缘湖洋坳铁多金属矿、仙人顶铅锌矿的野外地质调查成果,详细分析了两者矿床地质特征,并就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1)该区矽卡岩型矿床主要产于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与钙质地层接触带中,具有铁矿富锡、铅锌矿富银的特点,推测成矿元素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2)接触带构造和不纯的碳酸盐围岩是矿体特别是铅锌矿定位的重要控制条件,花岗岩中的围岩顶垂体和接触带由陡变缓及与断裂交汇地段往往为成矿有利位置;(3)该两类多金属矿床周围普遍共生有高品质接触变质成因的大理岩矿,对其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尾山多金属硫铁矿为宣城地区重要的多金属硫铁矿床,结合矿区地质工作成果,分析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1)矿体主要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与围岩的接触带附近,白云质大理岩、泥质粉砂岩与岩体的接触部位为最重要成矿部位;(2)矿体的形态、产状主要受接触带的构造形态、产状及围岩地层产状控制;(3)矿床成因类型为与岩浆期后热液活动关系密切的以热液充填作用和接触交代作用为主的矽卡岩型-热液型硫铁矿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找矿方向,认为矿区太华山隆起带两翼与NE向构造的叠加部位、昆山复向斜中的次级背斜成矿条件较好,值得进一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9.
城门山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建安 《采矿技术》2003,3(3):55-57
简要介绍了城门山铜矿地质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城门山铜矿床的形成与长山——城门湖背斜和北东东、北西、北北东三组断裂有关,矿床主要产于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与石炭、二叠、三叠纪碳酸盐岩的接触带上,部分矿体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中。矿床为似层状、豆荚状、透镜状、带状及席状,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深源性。矿床为与燕山早期阶段及晚期早阶段中酸性钙碱质系列岩浆的多次上侵形成的矽卡岩型、块状硫化物型、斑岩型“三位一体”的铜矿床.为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矿康.  相似文献   

20.
董文伟  刘博  陈少玲 《现代矿业》2013,29(9):60-61,103
通过对小干沟金矿区地质特征、构造条件、岩浆活动、围岩蚀变、化探异常和金矿化富集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金的主要矿源层为基性火山岩,金矿的富集与热液叠加改造关系密切,控矿因素包括玄武岩、印支期小干沟碱性花岗岩、断层及层间破碎带。综合以上地质特征与控矿因素,初步判定该矿床的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