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香炉山钨矿缓倾斜中厚矿体开采难题,对比分析了浅孔留矿漏斗放矿嗣后充填采矿法和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与浅孔留矿嗣后充填法结合的方案,以安全、高效、低成本为原则,通过现场试验对比,确定矿山Ⅲ盘区矿体开采采用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与浅孔留矿嗣后充填采矿法相结合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凤凰山银矿的矿体属于产状复杂的急倾斜薄矿体,原采用浅孔留矿法开采,存在生产能力低、安全条件差等问题。在结合生产现状和矿体开采条件的基础上,依据生产能力、损失率、贫化率等指标情况,对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天井采矿法、盘区机械化充填法、中深孔留矿法4种采矿法进行比较分析,选取具有明显优势的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作为试验方案,并在该矿180m中段Ⅰ-(1)矿体进行工业开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原浅孔留矿法相比,分段空场充填法的采场生产能力提升了3倍,采矿综合回采率提高了7%,矿石综合贫化率降低了5%,取得了良好的开采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金青顶矿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表明:随着矿山开采深度的增加,矿体内外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矿山压力逐渐增加,矿体赋存条件变得更加复杂,严重影响了采场的稳定性。为有效解决金青顶矿区深部矿体的开采问题,针对目前矿山采用的浅孔留矿嗣后充填采矿法、副中段浅孔留矿嗣后充填采矿法和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分别进行比较,优选出适合金青顶矿区深部矿体开采的采矿方法。  相似文献   

4.
杜达铅锌矿100 m中段矿体构造发育,厚度较大。为确保矿山安全高效回采作业,同时降低采矿贫化率和损失率,提高资源回收率,提出了上向水平分层进路充填采矿法。沿矿体走向划分盘区,盘区内自矿体下盘向上盘每隔4~6 m划分一个采场,采用间隔式进路回采结束后进行接顶充填,充填体养护后进行下一循环的回采工作。上向水平分层进路充填采矿法在杜达铅锌矿100 m中段成功应用,以进路为回采单元,缩小了采场暴露面积,控制了顶板,保证了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并且提高了采场生产能力,将损失率与贫化率降低到10%以内,提高了资源回收率,矿山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实践表明,上向水平分层进路充填采矿法是开采倾斜中厚破碎矿体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湖北鸡笼山金矿倾斜-急倾斜中厚矿体采用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开采,存在采场顶板管理复杂、采矿效率低和矿石损失率高等问题,在Ⅰ#矿体进行了基于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的铲运机脉内转层出矿工艺研究,通过扩大采场结构参数以及使用平立交替凿岩爆破技术,在中厚矿体脉内采准低采切比条件下,实现了盘区内铲运机脉内转层高效率机械化出矿作业,提高了采场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6.
靳社英 《采矿技术》2006,6(3):226-227,230
鑫汇金矿深部缓倾斜至倾斜中厚矿体复杂多变,根据深部矿体的赋存条件,采用综合技术经济分析法,对可用的几种采矿方案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分层充填连续采矿法能较好地适应矿体的变化,提高采场生产能力及采矿的安全性、降低采矿贫化损失及采矿成本.为此,推荐该类矿体采用盘区机械化上向分层充填连续采矿法来回采.  相似文献   

7.
湖北鸡笼山金矿倾斜—急倾斜中厚矿体采用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开采,存在采场顶板管理复杂、采矿效率低和矿石损失率高等问题,在Ⅰ#矿体进行了基于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的铲运机脉内转层出矿工艺研究,通过扩大采场结构参数以及使用平立交替凿岩爆破技术,在中厚矿体脉内采准低采切比条件下,实现了盘区内铲运机脉内转层高效率机械化出矿作业,提高了采场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三山岛金矿中厚矿体、矿岩不稳固采场分区进路充填采矿法的设计施工和矿石损失贫化管理技术。实践证明,分区进路充填采矿法对开采缓倾斜中厚破碎矿体是一种比较合理的采矿方法。  相似文献   

9.
根据某低品位不规则厚大钨矿体开采技术条件,通过对比分析多种采矿方法,采用中深孔分段崩落阶段矿房嗣后充填采矿法开采,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采场生产能力为518 t/d,损失率为14.7%,贫化率为10.9%,采切比为3.82 m/kt,采场生产能力显著提高,损失率、贫化率及采切比明显降低,技术经济指标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分段崩落阶段矿房嗣后充填采矿法适合不规则厚大矿体开采,为类似矿山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缓倾斜中厚矿体开采新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缓倾斜中厚矿体开采技术难题 ,结合某铜矿开采技术条件 ,提出了“电耙堑沟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新方案。该方案主要特点是沿倾向布置集矿、耙矿的电耙堑沟 ,简化了采场结构 ,大幅度降低了采切比。该方案适于开采底缓倾斜中厚及中厚以上矿体  相似文献   

11.
为确保缓倾斜中厚矿体的安全高效开采,根据矿体赋存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提出一种能配套使用大型无轨设备的中深孔落矿嗣后充填采矿法,并对该方法的采切工程、回采工艺及工作组织等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解决缓倾斜中厚矿体开采效率低、溜矿难等问题,可安全高效回收矿石。采矿成本为13.57元/t,矿石损失率为8.9%,贫化率为2.5%,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可为类似工程地质条件下矿体开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洞金矿+65 m以上标高矿体属于急倾斜极薄矿体,该矿体原采用浅孔留矿法开采,安全性差且损失贫化率较高,为保证采场生产安全和提高生产能力,提出采用削壁充填采矿法开采。对矿岩体开展岩石力学参数测试、岩体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质量评价,并结合Mathews图解方法对采场、采场顶板、采场上盘围岩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洞金矿石英岩和粉砂质板岩均属于差岩体,采用浅孔留矿法开采矿体无法保证采场上盘围岩的稳定性,而选取削壁充填采矿法作为采矿方案较为合理,该方法安全可靠且预期技术经济效果良好,矿石贫化率下降35%,矿石损失率降低16%。  相似文献   

13.
以阿根廷MSG铁矿为研究对象,针对缓倾斜中厚矿体的高效开采问题,提出了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和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两种方案。通过对生产能力、技术经济指标、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对比,证明该矿更加适合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可为国内类似矿山的开采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根据沙溪铜矿矿床品位较低、矿体厚大、矿体及围岩稳定性好的特征,采用高阶段大直径深孔嗣后充填采矿和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厚大矿体采用高阶段大直径深孔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两段凿岩一段出矿,出矿段高120 m,凿岩段高60 m,采区生产能力2 100 t/d、采切比6.72 m/kt;矿体厚度小于15 m时采用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中段高60 m,分段高20 m,矿块生产能力500 t/d、采切比17.7 m/kt。由于采矿方法具有采场结构简单,工艺精简的特点,对相邻盘区充填料的破坏不显著,矿石贫化损失率低。  相似文献   

15.
镇-旬铅锌矿集区位于西秦岭造山带东侧边缘地带,区域内以各种形态的薄矿体型铅锌矿床为主,某矿业公司在该区域拥有多处铅锌矿权,均为难采薄矿体。在长期的不同类型的薄矿体开采实践中,总结出了多种各具特色的薄矿体地下采矿方法,具体为:选用壁式机械化连续开采全面采矿法实现了干沟铅锌矿波浪形缓倾斜薄矿体机械化开采;将削壁充填采矿法与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优点充分结合创造出了上向巷道式干式充填采矿法方案,解决了四神沟铅锌矿连续性差急倾斜薄矿体高效开采难题;灵活采用无底柱浅孔留矿法、有底柱浅孔留矿法、后退式挑顶浅孔留矿法三种方案,极大地提高了黄兔林铅锌矿厚度多变倾斜薄矿体矿石回收率。上述五种采矿方法丰富了我国薄矿体地下采矿方法类型,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不稳固缓倾斜薄至中厚矿体开采技术难题,通过调研类似矿体采矿方法,确定采用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采取二期进路分层交叉接顶压顶和先期导硐后期扩压回采工艺,采用土工布钢骨架式柔性透水式充填挡墙。通过工业试验,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采矿贫化率≤4.3%,采矿损失率≤3.7%,进路生产能力≥105t/d,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适用于赋存形态复杂的不稳固缓倾斜薄至中厚矿体。  相似文献   

17.
铜厂沟铜钼矿薄矿体原来采用普通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开采,采用分次落矿、分次出矿、分次充填的工艺,采场生产能力相对较小,充填成本高。改进后的浅孔留矿嗣后充填采矿法采用一次落矿、一次出矿、一次充填的工艺,在解决生产初期缺乏尾砂充填材料,降低采矿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约基建资金等方面效果明显,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能把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意义重大深远。  相似文献   

18.
针对急倾斜薄矿脉开采存在的贫化损失大、采切比高、生产能力小、采矿成本高等缺点 ,试验研究和应用长采场连续采矿法替代普通浅孔留矿法 ,综合运用倾斜炮孔低分层回采、人工支架顺路天井出矿等工艺技术 ,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进路充填采矿法回采缓倾斜中厚矿体,在矿石回采过程中存在着贫化损失率高、回采效率低等问题。某缓倾斜中厚铜矿体在进路充填回采过程中,通过优化进路充填采场断面,降低了贫化损失率,提高了采矿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可供类似矿山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上向水平分层废石充填法在东大山铁矿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东大山铁矿多年来主要围绕分段采矿法进行倾斜中厚矿体开采,矿石回收率一直在49.25%~55%之间、贫化率在29.92%~33.37%之间徘徊。分析表明,采用分段采矿法开采,大量的采场底盘损失是造成矿石回收率低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矿体形态复杂,分段采矿法的灵活性低,顶柱和间柱不能回收是造成矿石回收率低的又一原因。根据矿体开采技术条件和矿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上向水平分层废石充填法并进行了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采矿回收率提高到83.6%以上、贫化率降低到21.62%,经济效益显著。该法对类似矿山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