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历史非常久远,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存在不同的设计理念,在现代建筑理念的冲击下,传统建筑技术正在逐渐失传,所以,需要通过将现代建筑理念与古建筑理念相结合的方式带动新时期建筑行业的发展。论文结合实际对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关注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融合的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结合工作实际,探讨了现代建筑对中国古建筑风格的借鉴运用情况,分析了当代设计在对中国古建筑文化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现代建筑中中国古建筑元素的应用,有利于现代建筑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许晶菁 《城市建筑》2014,(32):66-66
为了迎合人们的审美,更好地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很多公园、商业街、古村落改造等均采用了仿古建筑。结构方面则利用现代的材料、先进的结构体系、巧妙地设计,真实地模拟了传统古建筑,使这门独树一帜的建筑艺术——中国古建筑,得以继承、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建筑设计是一门艺术性较高的应用学科,其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建筑外形上,同时也体现在历史文化的传承中。建筑设计中的文脉思想体现的是我国建筑学发展历程,近代建筑理念对建筑设计中文脉的表达越来越浓厚,通过对古建筑设计中文脉思想的探究,可完善我国现代建筑设计中的文化表达及传承方式,同时加强建筑设计领域对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历史、建筑与文化之间的联系。对古建筑设计中的文脉思想及历史价值做出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初探古建筑设计中"天人合一"的文脉思想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建筑的结构与受力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艺术和技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系统探讨建筑结构的研究很少.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对中国古建筑的结构材料及其力学性能、结构类型、结构构造以及地基处理、夯土、隔震等施工技术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可以为中国古建筑的保护和现代建筑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路然  习晋 《建筑知识》2011,(8):78-81
古建筑凝聚和沉淀了数千年中华文化的精华,当代设计师在设计古建筑时,如何在既有的符号化语言的条框中,实现重构和超越,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现代人们对于建筑功能性和美感的追求成功糅合,是摆在他们面前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修缮古建筑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工作。修缮工作有明确的要求,即要把残破程度不同的各种古建筑,依照历史的本来面貌修缮复原。因此,对从事古建筑修缮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必须具有一定的历史文物知识,熟悉国家的文物保护政策;在建筑技术上,既要熟练掌握古建筑传统的施工工艺,又要善于使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懂得现代工程技术。一般地说,要做好古建筑的修缮工作,必须抓住查勘、设计、定案、预算、计划、施工准备、技术措施、施工管理和质量检验等生产环节。以下就本人的一些体会试作阐述。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建筑艺术承载着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精髓。即使在当今社会仍然有其不可忽视的魅力,在当今的结构技术和材料应用水平下,古建筑与现代结构技术的结合应用,是拯救中国古建筑危机的重要条件之一。文章提出了古建筑与现代结构技术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杨秋生  孟庆嵘 《门窗》2013,(1):159+162
坡檐房——作为一种兼有现代建筑与古建筑特色韵味的民用建筑,从蕴含设计理念始已经成为住户居家欣赏的一种现实型居住建筑。坡檐房最具特色的是其拥有的现代型平屋顶和拥有古建筑韵味的坡檐,坡檐应用在作为一种现实却不失为时尚的小住宅上,根据住宅的历史沿革,阐述了坡檐应用的科学性和美学性,在人们切身体会居住与感官欣赏的感觉之时,坡檐房已经成为现代人们心目中理想之屋。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古代建筑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无法满足人们对住房舒适度和美观的要求,一些古老的建筑因为其结构复杂,且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很难达到现代建筑效果。因此古建筑文化遭到现代人的抛弃,而人们更愿意追求西方建筑风格。独具一格的古建筑文化在中国正慢慢消逝,但现代人也无法创造出属于中国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导致中国建筑文化出现断层。  相似文献   

11.
《门窗》2019,(13)
建筑是人类居住的地方,人们离不开建筑,它贯穿于我们的方方面面。古建筑它是一个时期的文化内涵、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和城市文脉的最好印证。对一些古建筑,尤其是一些现代大都市的古建筑,应该尽可能的延续或恢复它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共同去研究如何才能保护好古建筑,这对于古建筑来说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2.
王磊 《中外建筑》2012,(1):85-87
中国古建筑体系发展到明清时期,单体建筑的技术及造型已经日趋定型,建筑风格稳重严谨,建筑形式精炼,具有十分明显的符号性,是中国封建专制集权的最后体现。本设计方案融合了明清建筑风格与宁夏当地的建筑特征,用一座近80m高的建筑将传统风格与现代技术紧密结合,使古建筑设计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西藏地区传统建筑的特点及建筑领域现行的一些工程管理制度和做法。对建筑工程勘察、采暖设计及施工图审查制度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发挥现代建筑技术的优势,同时做好西藏传统古建筑技术的传承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建筑的木结构构造与火灾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健  蒙慧玲 《华中建筑》2011,29(12):166-168
我国古建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建筑体系之一,在建造技术和装饰艺术以及布置格局等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辉煌的成就,对我国现代建筑的设计、建造和装饰工艺的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我国古建筑因其合理而有序的布局格局和独特的结构及构造方式,能够在历经上千年的地质变化和自然界各种因素的侵袭而得以保存下来.但是,同所有的现代建筑一...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人就有饮茶的习惯,品茶不仅能够放松身心也有助身体健康。中国各个地区的茶馆是继承与弘扬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存在价值。中国古代建筑融入了设计人员诸多情感理念,能够对现代茶馆设计进行引导,通过古建筑风格更好地衬托出现代茶馆设计的韵味。在保存至今的各个古代著作中,最先都是对古建筑进行调查研究,然后随着社会时代不断更进,开始对建筑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对中国古建筑风格在现代茶馆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析,分析茶馆空间设计,对茶馆功能进行划分,在突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风格技术上,提升现代茶馆设计美感。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西藏地区传统建筑的特点及建筑领域现行的一些工程管理制度和做法.对建筑工程勘察、采暖设计及施工图审查制度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发挥现代建筑技术的优势,同时做好西藏传统古建筑技术的传承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有针对性的就部分广西古建筑的文化、风格以及设计特点等,做出了较为浅显的分析与研究,旨在为广西现代化建筑能够参考或借鉴古建筑风格与设计特点,从而为加强广西现代建筑与古建筑的特色融合,略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8.
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教工活动中心是集重建的纪念性古建筑与新建的功能性建筑组团于一体的设计项目。该文总结了设计应对两个不同的问题而采取的不同梯度的设计策略——对求是书院的形制复原,以及对外围建筑组团的现代转译。首先在真实形制的复原和现代技术的应用两个方面对求是书院的重建设计进行了阐述,其次在总体布局、单体造型、细部设计三个层面对外围建筑组团的现代转译方法进行了分析。最后系统地说明了设计项目在新建建筑中表达中国传统建筑意蕴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现代设计中仿古建筑的特点,阐述了3D打印技术的含义及其优势,从高精确度复原、虚拟仿真复原、古物动态仿真复原等方面入手,介绍了运用3D打印技术修复文物和建筑的手段,有利于3D打印技术在建筑设计与施工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推动古建筑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福建建设科技》2007,(2):31-31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加固研究所长期从事建筑物整体移位;既有建筑的加固改造;古建筑、近现代文物建筑平移与加固;工程病害治理等特种工程的科研、设计与施工,技术力量雄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